登陆注册
1111300000017

第17章 僖公(2)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③。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注释]

①观:音guàn,天子诸侯宫门皆有台,台两旁有亭,谓之观。②玩:轻视。③媵:音yìng,陪嫁的男女。秦穆姬:晋献公之女,嫁秦穆公。

[译文]

五年春天,周历正月辛亥日,初一,冬至。僖公自己到太庙报告朔日以后,便登上观台观望云气。《春秋》记录这件事,是合乎礼的。但凡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节气史官都要记录云气云色方面的天候变化,这是因为要为灾害做准备的原因。

晋侯派使者到鲁国来通告杀死太子申生的缘由。

先前,晋侯派士替二位公子在蒲跟屈两邑筑城,不小心,墙里放进了木柴。夷吾向晋献公报告了这件事。献公派人谴责士。士叩头答复说:“臣听说过:‘没有丧事而悲伤,忧愁便会随之而来。没有战事而筑城,敌人一定会藉以守卫。’敌人即将占据的地方,又有什么值得慎重的呢?身在官位,而不接受君命,这是对君的不敬;要是为仇敌修建坚固的城池,这是对国家的不忠。丧失忠和敬,用什么来服侍君主呢?《诗》讲:‘心怀德行便是安宁,同宗子弟便是城池。’君王要是修养德行而使公子们的地位能够巩固,哪个城池能比得上?三年以后便要用兵,哪里用得着慎重呢?”士退出去作诗讲:“狐皮袍子杂乱蓬松,一个国家有三位主人,我该一心跟从谁才好呢?”

等到太子申生被杀害的灾难发生之后,晋献公派遣寺人披进攻蒲城。重耳讲:“国君跟父亲的命令不能反对。”于是下令说:“谁反抗君父军队,谁便是我的敌人。”

重耳跳墙正要逃走,寺人披砍断了他的衣袖。重耳便逃往翟国。

夏天,公孙兹前去牟国,在那里娶亲。

鲁僖公跟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在卫地首止会面,会见周王的太子郑,为的是稳定太子郑在成周的地位问题。

陈国的辕宣仲(涛涂)怨恨郑国的申侯在召陵出卖了自己,故而故意劝他在齐桓公所赐封邑虎牢筑城,讲:“把城筑得美观,能够扩大名声,子孙将不会忘掉你。我愿意帮助你去请求。”于是辕宣仲便替他向诸侯去请求,结果把虎牢城修建得很壮观。辕宣仲便在郑伯跟前诬陷讲:“把所赐封邑的城墙修建得那样坚固,目的是准备搞反叛。”申侯因此而得罪于郑伯。

秋天,诸侯会盟。周天子派周公召见郑伯,讲:“我安抚你去随着楚国而不要亲近齐国,并让晋国帮助你,如此便能够稍稍安定了。”郑伯对周王的命令感到高兴,不过对于不朝见齐国又感到害怕,故而要逃回去而不参加盟会。郑大夫孔叔劝阻他,讲:“国君不能轻易行事,轻易行事会失去亲近的人;失掉了亲近的人,祸患一定会来到,等到国家发生了困难再去请求结盟,所丧失的东西就多了,您必定会后悔的!”郑伯不听,离开军队,自己一人悄悄回国了。

楚国的斗於菟消灭弦国,弦国国君逃往黄国。这时江、黄、道、柏四国正和齐国友好,它们都跟弦国有婚姻关系;弦国国君仗着此种关系而不去服侍楚国,又根本不预备设防,终于亡了国。

晋献公再次跟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讲:“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要是虢国灭亡,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野心不能启发,外国军队不可疏忽。一次借路已经有些过分,难道还能够借第二次吗”俗话讲的‘辅跟车互相依存,嘴唇没有了,牙床便会受到寒冷’,说的就是虞国跟虢国的关系。”

虞公讲:“晋国是我的同宗,难道还会害我吗?”宫之奇答复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不随侍在侧,故而没有嗣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他们都做过文王的卿士,对王室有功劳,受勋的记载藏在盟府。现在晋国将要灭掉虢国,对虞国又如何会爱惜呢?况且,虞国跟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为亲近吗?要是晋国爱惜亲族国家的话,那么桓叔、庄伯的族人有什么罪过?不过却被杀戮,不就是由于他们使晋国感到威胁的原因吗?亲近的宗族因为受宠而有威胁,尚且杀害了他们,何况我们国家呢?”

虞公说:“我祭奠用的祭品丰盛洁净,神灵一定依从我。”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鬼神不亲近任何人,而只依从德行。故而《周书》讲:‘上天没有私亲,它只帮助有德行的人。’又讲:‘祭奠的黍稷不芳香,美德才芳香。’又说:‘民众不能改变祭物,只有德行能当作祭物。’这样说来,不是德行,百姓便不知顺,神灵也就不愿享用了。神灵所凭的,便在于德行。要是晋国取得了虞国,而发扬美德作为芳香的祭物去供奉神灵,神灵难道会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同意了晋侯使者的要求。宫之奇带领着他的家族出走,讲:“虞国今年举办不了岁终大祭了!成功便在这一次,晋国不用另外出兵了。”

八月甲午日,晋侯包围虢国的上阳。晋侯问卜偃讲:“我可以成功吗?’卜偃答复说:“能攻克。”晋侯说:“什么时候?”卜偃答复说:“童谣说:‘丙子日的清晨,龙尾星看不清。军服威武美好,夺取虢国的旗号。鹑火星形如大鸟,天策星没有光耀,鹑火星下列成军阵,虢公即将逃奔。’日子将在九月底十月初吧!丙子日的清晨,太阳在龙尾星之上,月亮在天策星之下,鹑火星在日月中间,一定是这个时候。”

冬季,十二丙子日初一,晋国消灭虢国。虢公丑逃往京城。晋军回国,住在虞国,乘机攻击虞国,消灭了它。俘虏了虞公和大夫井伯,将其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之后晋国代替虞国进行祭奠,并且将虞国的赋税奉献给周王室。故而《春秋》记载说:“晋人执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是讲灭掉虞国这件事做得太容易。

僖公六年

[原文]

〔经〕六年春,王正月。

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围新城。

秋,楚人围许。

诸侯遂救许。

冬,公至自伐郑。

[原文]

〔传〕六年春,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芮曰:“后出同走①,罪也。不如之梁。梁近秦而幸焉。”乃之梁。

夏,诸侯伐郑,以其逃首止之盟故也。围新密,郑所以不时城也。

秋,楚子围许以救郑。诸侯救许,乃还。

冬,蔡穆侯将许僖公以见楚子于武城。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楚子问诸逢伯,对曰:“昔武王克殷,微子启如是。武王亲释其缚,受其璧而祓②之。焚其榇,礼而命之,使复其所。”楚子从之。

[注释]

①同走:指与重耳同到狄国。②祓(fú):古代除灾求福的一种礼仪。

[译文]

鲁僖公六年春季,晋侯派贾华进攻屈地。夷吾守不住,和屈人订立盟约后出走。准备逃往狄,郤芮说:“在重耳之后出走,又逃到同一个地方,这是有罪的。不如到梁国去,梁国靠近秦国,并且受到秦国的亲幸。”于是到达梁国。

夏天,诸侯进攻郑国,由于它逃离首止结盟的缘故。包围了新密,这便是郑国在农忙季节修城,不失时机修造的城。

秋天,楚子包围许国来救助郑国,诸侯救助许国。楚军于是回国。

冬季,蔡穆公领着许僖公在武城见楚子。许男两手反绑,口里衔着玉,大夫穿着孝服,士人抬着棺材。楚子就这事问逢伯,逢伯答复:“从前武王战胜殷朝,微子启便是这样的。武王自己解开他的绳索。接受他的玉璧而为他举办除灾求福的仪式。焚烧了抬来的棺材,以礼待他,命令恢复他原来的地位。”楚子顺从了逢伯的话。

僖公七年

[原文]

〔经〕七年春,齐人伐郑。夏,小邾子来朝。郑杀其大夫申侯。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母。曹伯班卒。公子友如齐。冬,葬曹昭公。

[原文]

〔传〕七年春,齐人伐郑。孔叔言于郑伯曰:“谚有之曰:‘心则不竞,何惮于病。’既不能强,又不能弱,所以毙也。国危矣,请下齐以救国。”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矣。姑少待我。”对曰:“朝不及夕,何以待君?”

夏,郑杀申侯以说于齐,且用陈辕涛涂之谮也。

初,申侯,申出①也,有宠于楚文王。文王将死,与之璧,使行,曰:“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后之人将求多于女,女必不免。我死,女必速行。无适小国,将不女容焉。”既葬,出奔郑,又有宠于厉公。子文闻其死也,曰:古人有言曰:‘知臣莫若君。’弗可改也已。”

秋,盟于宁母,谋郑故也。

管仲言于齐侯曰:“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德礼不易,无人不怀,”齐侯修礼于诸侯,诸侯官受方物。

郑伯使大子华听命于会。言于齐侯曰:“泄氏、孔氏、子人氏三族,实违君命。君若去之以为成,我以郑为内臣,君亦无所不利焉。”齐侯将许之。管仲曰:“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子父不奸之谓礼,守命共时之谓信。违此二者,奸莫大焉。”公曰:“诸侯有讨于郑,未捷。今苟有衅,从之,不亦可乎?”对曰:“君若绥之以德,加之以训,辞,而帅诸侯以讨郑,郑将覆亡之不暇,岂敢不惧?若总其罪人以临之,郑有辞②矣,何惧?且夫合诸侯以崇德也,会而列奸,何以示后嗣?夫诸侯之会,其德刑礼义,无国不记。记奸之位,君盟替矣。作而不记,非盛德也。君其勿许,郑必受盟。夫子华既为大子而求介于大国,以弱其国,亦必不免。郑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为政,未可间也。”齐侯辞焉。子华由是得罪于郑。

冬,郑伯使请盟于齐。

闰月,惠王崩。襄王恶大叔带之难。惧不立,不发丧而告难于齐。

[注释]

①申出:申女所生。②辞:理。

[译文]

七年春天,齐国发兵征讨郑国。孔叔对郑文公说:“谚语中有这样的话:‘意志不坚,何怕屈辱?’既然不够坚强,又不能自甘软弱,这便会导致灭亡。我国目前面临着危险,请国君向齐国屈服,以挽救国家。”文公讲:“我晓得他们来的缘由,姑且等我一下。”孔叔说:“现在情况紧急,便象早晨的露水等不到晚上一样,如何还能等您呢?”

夏天,郑国杀了申侯以取悦齐国,同时也是由于陈国辕涛涂的诬陷。

先前,申侯是申女所生,曾受到楚文王的宠信。文王逝世前,曾把玉璧交给他,让他逃走,并讲:“只有我知道你,你一向贪取财货而不知满足。从我这儿求取,我不怪罪你。不过后来的人将会向你索取大量财物,你必定难免获罪。我死了,你必定迅速逃走。不过不要到小国去,他们是不敢收留你的。”安葬了文王后,申侯就逃亡到了郑国,又受到郑厉公的宠信。子文听见他被害的消息后讲:“古人说过:‘没有比国君更为明了臣子的。’看来这话是真的啊!”

秋季,僖公跟齐桓公、宋桓公、陈国的世子款、郑国的世子华在宁母结盟,谋划进攻郑国。

管仲向齐桓公讲:“据我所知:招抚存有二心的国家,要依礼,怀柔地处远方的国家,要用德,只要不违反德跟礼,没有人不归附的。”于是桓公便以礼对待诸侯,诸侯各国中在齐国供职的官员都接受了齐国的奖赏。

郑文公派太子华前去接受盟会的命令。子华对齐桓公讲:“泄氏、孔氏、子人氏三个氏族,违反了您的命令,逃避盟会而跟从楚国。要是能除掉他们跟我国结好,我国甘心做你的藩属。这对您来说也是有利的。”桓公准备同意。但管仲说:“国君开始用礼跟信会合诸侯,却要以邪恶来结束,或许不行吧?父子不相违背称为礼,随机应变完成君命称为信。违背了这两点,便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邪恶了。”桓公讲:“诸侯攻击郑国,未能取胜。如今要是利用他们父子相违这个机会,不也行吗?”管仲答复说:“国君应以德安抚郑国,并对其进行教训。要是他们不接受,再率领诸侯前去攻打,他们挽救自己的危亡还来不及,难道能不害怕?不过要是带着他们的罪人去进攻,他们便有话说了,还怕什么?再说会合诸侯的目的是尊崇德行,如今把诸侯召集起来却要让子华这样的奸邪之人成为国君,如何向后人交代呢?再说,诸侯见面时,他们的德、刑、礼、义,每个国家都要进行记载。要是奉奸邪之人居于君位一事也被记上,那么国君的盟约便很难实现了。事情做了又不予以记录,便不能算是崇高的德行。国君不要同意,郑国必定会接受盟约的。子华身为太子,却求助大国来削弱自己的国家,一定难免祸患。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位贤人执政,或许钻不成这个空子吧?”于是桓公谢绝了子华的请求。子华由此而得罪了郑国。

冬天,郑文公派使者到齐国请求结盟。

闰十二月,周惠王逝世。襄王畏惧太叔带乘机制造祸乱,担忧自己不能被立为王,便秘不发丧,先向齐国汇报了面临的祸难。

僖公八年

[原文]

〔经〕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郑伯乞盟。

夏,狄伐晋。

秋七月,于大庙,用致夫人。

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原文]

〔传〕八年春,盟于洮,谋王室也。郑伯乞盟,请服也。襄王定位而后发丧。

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梁由靡曰:“狄无耻,从之必大克。”里克曰:“惧之而已,无速众狄。”虢射曰:“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

夏,狄伐晋,报采桑之役也。复期月。

秋,而致哀姜焉,非礼也。凡夫人,不薨于寝,不殡于庙,不赴于同,不于姑①,则弗致也。

冬,王人来告丧,难故也,是以缓。

宋公疾,大子慈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遂走而退。

[注释]

①寝:正房。殡:停棺。同:同盟国。(fù付):陪祭,新死者陪祭于先祖。姑:丈夫的母亲,此指祖姑。

[译文]

鲁僖公八年春季,鲁僖公跟周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在洮地会盟,商量稳定周王室。郑伯乞求参加盟会,请求服罪。周襄王安定了王位之后举行丧礼。

晋国大夫里克领着军队,梁由靡驾驶战车,虢射做车右,在采桑地方击败了狄人。梁由靡讲:“狄人没有羞耻,追击一定大胜。”里克讲:“使他害怕就行了,不要招来更多的狄人。”虢射讲:“只要一年,狄人一定再来,不追击便是向他们示弱了。”

夏季,狄人进攻晋国,为了报复采桑的战役。这是应验了虢射所讲一年的预言。

秋季,举行宗庙合祭并把哀姜的神主放在太庙里,这是不合于礼的。但凡夫人,要是不死在正房里,不停棺在祖庙里,不向同盟国发讣告,不陪祭祖姑,便不能把神主放到太庙里。

冬季,周天子派人来鲁国报告丧事,由于王室发生祸难,所以报告晚了。

宋桓公生病,太子慈父再三请求讲:“目夷年长,而且仁爱,君王还是立他为君。”宋桓公便命令立目夷为国君。目夷推辞,讲:“太子可以把国家辞让给别人,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仁爱吗?臣下不如他,并且又不合立君的礼法。”于是便快步退了出去。

僖公九年

[原文]

〔经〕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

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

秋七月乙酉,伯姬卒。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甲子,晋侯诸卒。

冬,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奚齐。

[原文]

〔传〕九年春,宋桓公卒。未葬而襄公会诸侯,故曰“子”。凡在丧①,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夏,会于葵丘。寻盟,且修好,礼也。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齐侯将下拜,孔曰:“且有后命。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敢不下拜?”下,拜;登,受。

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宰孔先归,遇晋侯,曰:“无可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晋侯乃还。

九月,晋献公卒。里克、郑欲纳文公,故以三公子之徒作乱。

同类推荐
  •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

    对于任何一位中国人而言,1937年7月7日都是一个不应该被遗忘的日子,在中国现代史上,这个日子已经不仅仅是个日期的符号,也不仅仅是几声密集的枪声,它代表了一场伟大战争全面开始。本书从事变尚处在萌芽状态的1937年6月26日入手,以日期为经、事件为纬,逐日叙述在这段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人士、汉奸伪政府、日本政府和军部等相关方面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及其与七七事变的内在联系,直写到事变发生后的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并在尾声部分叙述了书中所涉及人物的最后归宿和事件的发展变化,为读者描绘出一副宏大历史画卷。
  •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下)

    佣农出身的陈胜和贫农出身的吴广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在往后的数千年历史中,改变时局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且看本书为你一一道来。
  • 三国之妖才

    三国之妖才

    中午,太阳晒着吕睿的屁股,掌门令牌被吕睿的脚趾勾着!徐庶在门外说:“大人,丞相又找你了。”房内,曹节摇晃着吕睿说:“夫君,快起来,父亲又派人找你来了!”“爹爹,曹丕舅舅找你上朝呢!”“咳咳,苦命啊,又要上朝,哎,没办法,为了家人,谁叫一个是我岳父,一个是我大舅子。”曹操:吾婿多谋,孤百年后,可为托孤之人!诸葛亮:大魏鬼才郭嘉,毒士贾诩,智计荀攸,王佐荀彧,狼顾司马,吾皆不惧,唯妖才吕睿乃我大患!孙权:江东基业,毁于一江湖游侠!陈寿:文信侯,吕睿,字不凡,性懒惰,智计百出,天下俊杰!80后吕睿穿越三国,当个妖才谋士,弄个掌门玩玩,搞个候爷当当,没事弄下发明,欺负千古风流人物........等等,更多精彩,尽在三国之妖才
  • 王师三国

    王师三国

    谁告诉你穿越了就能狂拽酷炫叼炸天?不好好读书,你能在那群无病呻吟的文人墨客面前装一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13?你能在那些冲锋陷阵的名将悍卒面前装一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迈13?你能在那些指点江山的雄主名士面前装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怀13?退一万步讲,你甚至不能在妹子面前装一个“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柔情13.所以你以为穿越后就能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向人生巅峰?我告诉你,你以为的对。因为你有商城系统,那些神兵利器,奇门遁甲,失传秘籍,现代科技产品,以及皮肤,充值就能买。
  • 续南明

    续南明

    “皇明混一海宇,超三代而轶汉唐,际天极地,罔不臣妾……”大明宣德六年,郑和第七次率舰队出使西洋,曾自豪在《天妃灵应之记》碑如此宣示,此时大明国力如日中天。然时间到了崇祯末年,大厦将倾,帝国将亡,乱世来临的阴影,笼罩每个百姓心头。胡虏横行,流寇肆虐,天灾人祸,饿殍遍野,文明就要毁灭,前方看不到希望。自五胡乱华,蒙元入寇,中华又将步入黑暗无底之深渊。也就在这崇祯十四年秋,一个后世的灵魂,意外来到大明,在淮北那片奄奄一息的饥民中…………老白牛第三本历史大作,敬请期待!已有完本作品《回到明朝做千户》,《明末边军一小兵》。
热门推荐
  • 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在《第3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中柯维将“第3选择”进行了多领域的解读,无论是政治家、企业家、各级学校和医院组织的管理者、职场人士、所有步入婚姻的人以及青少年,都能从本书中获益。无论在职场、战场、会议室还是厨房,都同样适用。
  •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赢在人脉的12条白金法则

    赢在人脉的12条白金法则

    一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就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保障。可以说,一个人若不懂得人际关系之道,离开了人际关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就会失去了很多乐趣,事业也难以取得成功。而所谓的人际关系,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人脉。人们在追求生活幸福和事业成功的过程中,需要人脉的很多支持,我们的血脉是支持我们生理生命的系统,人脉则是支持我们社会生命的系统。
  • 云朵上的歌

    云朵上的歌

    钢琴少女唐云朵和哥哥夏时,妈妈唐欣在生活在一个叫长乐的城市。可是她的记忆,有十年空白。在寻找记忆的途中,一切开始转变——夏时的真实身份,唐欣的欲盖弥彰,好友的躲躲藏藏。十年的记忆背后到底暗藏了一个怎样的秘密?她与夏时、曲方歌又将陷入了怎样复杂的感情漩涡中……
  • 野狼沟

    野狼沟

    尤创新住在野狼沟,从家到镇里上中学要翻越一座大山,凭她这条长腿也得走上十来个小时,一般人在冬天是不敢翻山的,因为两头不见阳光,都怕遇见狼,夏天白天总会比冬天长出三四个钟头,危险不太大。
  • 误惹不乖小病妃

    误惹不乖小病妃

    “嗯!”见两个男人点头,凌小珏的额头已经黑线密布,但她依旧表现着极为亲和笑颜,柔声道:“那两位不如就把我这个混世小魔女送回人间吧,这样天堂和地狱的安宁自然永葆了!”“这……”听了她的话,上帝和魔王微微一愣,随后似达共识地相视一笑,道:“我俩已决定了你的去处!”望着两人脸上那抹似有若无的淡笑,凌小珏顿觉不妥,大有被人算计之感!“你们确定?”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凌小珏半信半疑……
  • 活金

    活金

    他体弱多病,却是天定的护灵之人,以德报怨,收服逃窜的金马,挽救受难的村民,觉醒的他,得到了强大的灵力指环,修炼血精,追寻活金渊源,危机困境之下,他成就了传奇人生。
  • 东晋风流:烁土(第一卷)

    东晋风流:烁土(第一卷)

    本书很大一部分在正面描写战争,属暴力描写。它是“武”,而不是“武侠”。“武侠”就是“武狭”,它是十分狭隘的东西,所谓“侠之大者”仍然是“侠”,而我在此言的是“武道”(它属于“文道”的范畴)。本书无疑是一部道家之作,全书(包括还未完成的第二、三、四卷)通过对整个东晋朝的人文、政治、军事作全景式的描写,来揭示中国文道在那一段历史时期的存在状况。
  • 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

    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想象与教育反思

    如何建构新闻传播学科?如何推动新闻传播教育?本书分为理解新闻传播学、作为志业的新闻传播教育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哲学、历史、文化、社会、政治、心理等多角度建立新闻传播学的想象力,并通过学术对话验证了某些学术想象;第二部分围绕全面实现新闻教育的综台性、学木性和人文性展开探讨,既有对新闻传播教育的台理性的深思,也有对教学改革、读书与研究方法的分享。
  • 震泽纪闻

    震泽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