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1500000023

第23章 法法①第十六(2)

凡人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故人君失势,则臣制之矣。势在下则君制于臣矣,势在上则臣制于君矣。故君臣之易位,势在下也。在臣期年③,臣虽不忠,君不能夺也;在子期年,子虽不孝,父不能服也。故《春秋》之记,臣有弑其君子有弑其父者矣。故曰: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门庭远于万里。今步者一日,百里之情通矣,堂上有事,十日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百里也;步者十日,千里之情通矣,堂下有事,一月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千里也;步者百日,万里之情通矣,门庭有事,期年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万里也。故请入而不出谓之灭,出而不入谓之绝,入而不至谓之侵,出而道止谓之壅。灭绝侵壅之君者,非杜其门而守其户也,为政之有所不行也。故曰:令重于宝,社稷先于亲戚,法重于民,威权贵于爵禄。故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故曰:势非所以予人也。

[注释]

①计:考察,审查。②劫:劫制,强力胁制的意思。③在臣期年:臣下有了一年的势力。

[译文]

剖析君主之所以爱民,是为了利用他们而爱。因为爱民的原因,随便破坏法律损害政令,那就丧失爱民的意义了。只以爱民的方式用民,人民并不服利用,这是很明了的。善于用民的,会用杀害、损害、困苦、饥饿、干渴等方法。用民者利用这种极端办法,而人民并没有想到危害自己,是因为圣明的君王在位,道和法畅通于全国,人民都能舍弃个人所好的安逸,而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危险劳累之事。所以善于用民者奖赏不往下减,刑罚不向上加。这样贤人就会受到鼓舞,暴徒就会被禁止。贤人受鼓舞,暴徒被禁止,接着来的便是名利兼收了。人民就会冒死犯难、在所不辞来执行君令,君令就都能实行,禁令就都能禁止。把人民唤来使用,他们不敢移动力量;把他们送去作战,他们也不敢珍惜生命。不敢移动力量就可以立功,不敢珍惜生命就奋勇无敌。进无敌,退有功,于是三军战士都能保护生命,他们的父母妻子也能在国内相安无事。所以对人民不必同他们商讨开始,只可以同他们庆祝胜利。因此仁者、智者、有道者都不同别人商讨事情怎样开始。

国家没有因为弱小和遭遇不幸而减弱灭亡的,一定是由于君主与大臣自己背德,国家的官职、法制、政教错误,外交上对诸侯的策略不当,以致地减国危。国家也没有因为强大和遭遇侥幸而名利兼收的,一定是因为君主与大臣自己有德,国家的官职、法制、政教有用,外交上对诸侯的策略得体,这才大功告成。可见治国怎能丧失正道?用人怎么能够不用贤人?得正道而教导之,得贤才而利用之,将是对于兴利剔弊大有帮助的。希望兴利剔弊,没有比身体力行更急需的了,而国君极为重要。如事业受到影响,那必定首先是法令失误。人主将由于法令失误而受欺骗,由于欺骗而被劫制,由于受劫制而被杀。

凡人君之所以成为人君的原因,由于他有权势。因此,人君失去权势,臣下就掌控他了。权势在底下,君主就被臣下所支配;权势在上边,臣下由君主支配。因此,君臣的地位倒转,就因为权势下放。大臣得权一整年,臣尽管不诚,君主也不能取;儿子得权一整年,子尽管不孝,父亲也不能使之服从。因此《春秋》记事,臣有弑君的,子有弑父的。因此说:朝堂之上能够比百里还远,朝堂之下能够比千里还远,门庭能够比万里还远。现在,走路一天,一百里地之内的情况就了解了,朝上有事,过十天君主还不清楚,这就称作比一百里还远了;走路十天,可以清楚一千里地的情况,朝下有事,过一月君主还不清楚,这就称作比一千里还远了;走路百天,可以清楚一万里地的情况,门庭有事,过一年君主还不清楚,这就称作比一万里还远了。因此,事情进而不出,称作“灭”;政令公布而实行情况不能报告朝廷称作“绝”,事情报告朝廷而不能到君主手中称作“侵”,政令公布而在半路被制止称为“壅”。有断绝侵壅现象的君主,并不是因为有人阻塞了他的门,封闭了他的家,而是由于政令不能实行的缘故。因此说:政令比财宝关键,国家要放在亲戚的前面,法制比百姓关键,威势和权力比俸禄宝贵。所以不能为了重视财宝而轻视号令,不能因为亲戚而把国家放在后面,不能因为爱民而扭曲法律,不能因为爵禄而散布威势和权力。因此说:权势是不能施与别人的。

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万物之命也。是故圣人精德立中以生正,明正以治国。故正者,所以止过而逮不及也。过与不及也,皆非正也,非正则伤国一也。勇而不义伤兵,仁而不正伤法。故军之败也,生于不义;法之侵也,生于不正。故言有辨而非务①者,行有难而非善者。故言必中务,不苟为辩;行必思善,不苟为难。

规矩者,方圜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圜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圜。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故虽有明智高行,背法而治,是废规矩而正方圜也。

一曰:凡人君之威严,非德行独能尽贤于人也;曰人君也,故从而贵之,不敢论其德行之高卑。有故,为其杀生急于司命②也,富人贫人使人相畜也,贵人贱人使人相臣也。人主操此六者以畜其臣,人臣亦望此六者以事其君,君臣之会,六者谓之谋。六者在臣期年,臣不忠,君不能夺;在子期年,子不孝,父不能夺。故《春秋》之记,臣有弑其君子有弑其父者,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六者在臣则主蔽矣。主蔽者,失其令也。故曰:令入而不出谓之蔽,令出而不入谓之壅,令出而不行谓之牵,令入而不至谓之瑕③。牵瑕蔽壅之君者,非敢杜其门而守其户也,为令之有所不行也。此其所以然者,由贤人不至而忠臣不用也。故人主不可以不慎其令。令者,人主之大宝也。

[注释]

①非务:不干正事。②杀生急于司命:杀生比司命鬼子要厉害。③瑕:指抵触,有障碍。

[译文]

政,就是“正”。所谓正,是用以正确肯定万物之命的。所以,圣人总是修正德性,肯定中道以培育这个“正”字,宣传这个“正”字来管理国家。因此,“正”是用来禁止超过而弥补不足的,过与不及都不是正,不正都同样危害国家。勇而不义危害军队,仁而不正危害法度。军队失利,来源于不义;法度的危害,就是来源于不正。说话有善辩而不务实的,行为有谨慎而不善良的。所以,说话必须符合务正,不苟且强为善辩;行为一定考虑善良,不苟且维持谨慎。

规矩,是修正方圆的。人尽管有巧目利手,也不如笨拙的规矩能修正方圆。所以,巧人能够造规矩,但无法废规矩而正方圆。圣人可以制定法度,但无法废法度而治国家。因此,虽有贤明的智慧、崇高的品德,违反法度而治国,就等于废止规矩来修正方圆一样。

有一种言论:人君的威信,不是由于他的德行特殊能比一切人都好;而由于他是人君,因而人们敬重他,并不敢理论他德行的高低。由于他有杀和生的大权,比司命之神还厉害;他还可使人富有,使人穷困,使人相互役使;他也能使人高贵,使人低贱,使人相互服从。君主掌控杀、生、富、穷、贵、贱这六种权力来治理臣下,臣下也由于这六种权力被人掌控而侍奉君主。君臣关系的产生,就是以这六者为中介。这六种权力掌控在臣下手中一年,臣下尽管不诚,君主也百般无奈;这六种权力掌控在儿子手中一年,儿子尽管不孝,父亲也迫不得已。因此《春秋》里记载,有臣杀君的,有子杀父的,就由于他们获取了这六种权力,而做君主做父亲的还不清楚。六种权力掌握到臣下手中,君主就会受欺骗。君主受欺骗,政令就会有过失。因此说,令入而不出称为蔽,令出而不入称为壅,令出而不行称为牵,令入而不能到达君主称为瑕。面对牵、瑕、蔽、壅的君主,并非阻塞关闭了他的门户,而是由于政令不能实行。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是由于贤人不来,忠臣得不到举用。因此君主对政令不可不重视。政令,这是君主必要的法宝。还有一种言论:贤人不来称为蔽,忠臣得不到举用称为塞,政令不能实行称为障,禁令禁不住称为逆。面对蔽、塞、障、逆的君主,并非阻塞关闭了他的门户,而是由于贤人不来、政令不能实行。

一曰:贤人不至谓之蔽,忠臣不用谓之塞,令而不行谓之障,禁而不止谓之逆。蔽寒障逆之君者,非杜其门而守其户也,为贤者之不至,令之不行也。

凡民从上也,不从口之所言,从情之所好者也。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是故明君知民之必以上为心①也,故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也。故上不行则民不从,彼民不服法死制②,则国必乱矣。是以有道之君,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彼矜者,满也。满者,虚也。满虚在物,在物为制也。矜者,细之属也。凡论人而违古者,无高士焉。既不知古而易其功③者,无智士焉。德行成于身而违古,卑人也。事无资④,迂时而简其业者,愚士也。钓名之人,无贤士焉。钓利之君,无王主焉。贤人之行其身也,忘其有名也;王主之行其道也,忘其成功也。贤人之行,王主之道,其所不能已也。

明君公国一民以听于世,忠臣直进以论其能。明君不以禄爵私所爱,忠臣不诬能以干⑤爵禄。君不私国,臣不诬能,行此道者,虽未大治,正民之经也。今以诬能之臣,事私国之君,而能济功名者,古今无之。诬能之人易知也。臣度之先王者,舜之有天下也,禹为司空,契为司徒,皋陶为李⑥,后稷为田⑦。此四士者,天下之贤人也,犹尚精一德以事其君。今诬能之人,服事任官,皆兼四贤之能。自此观之,功名之不立,亦易知也。故列尊禄重无以不受也,势利官大无以不从也。以此事君,此所谓诬能篡利之臣者也。世无公国之君,则无直进之士;无论能之主,则无成功之臣。昔者三代之相授也,安得二天下而私之。

[注释]

①以上为心:以君王言行为出发点。②服法死制:服从法律,死守制度。③易其功:轻率就作出功利的答复。④资:基础,根底。⑤干:猎争,争得。⑥李:通“理”,审案典狱之官位。⑦田:指农官。

[译文]

一是说:贤人不来叫做蔽,忠臣不能用叫做塞,有令而不能行叫做障,有禁而不能止叫做逆。有蔽塞障逆现象的君主,并不是由于有人阻塞了他的门,封闭了他的家,而是由于贤人不来,政令不能实行。人不来,令不能行的原因。

凡人民随从君主,不是随从他口里说的什么话,而是随从他性情之所好。君主喜好勇敢则人民轻死,君主喜欢仁义则人民轻财,所以说上面爱好什么,下面就必定喜欢什么,而且更厉害。因此,明君明白人民必定是以君主为出发点的,所以要制定法制以自己管理自己,建立礼仪以自己矫正自己。所以,上面不身体力行,下面就不会听从;如人们不愿听从法令,不愿死于制度,国家就必定要乱了。所以,有道义的君主,实行法令、修定制度,总是先于人民亲身实践的。

凡评价人物都有要点:高傲的人,没有高尚人物。高傲,即是自满。自满,即是空虚。做事有了自满与空虚,事情就被控制。高傲,是细微的。凡评定人物而违反古道的,没有高士。既不明古道而随便作出判断的,没有智士。德行未成于自身而违反古道的,是卑人。事业无根基,遇到机会就随便抛弃其业的,是愚人。获取虚名的人,没有贤士。获取货利的君主,没有树立王业的君主。贤人立身处世,不想到要著名;成王业的君主实行道义,也不讲究成败。贤人做事,成王业的君主实行道义,全是自己想停下来不做也办不到的。

贤君以公治国管理人民来对待世务,忠臣以正道求进来表示他的能力。明君不愿意私授俸禄给所爱的人,忠臣不冒充有才能来获得俸禄。君主不用私对国,大臣不冒充有才能,可以这样做的,虽不会大治,也合于管理人民的准则。现在,以冒充有才能的大臣,侍奉用私对国的君主,这样可以完成功业的,从古到今都没有。冒充有才能的人是容易看穿的。我思考了先王的情况,舜管理天下的时候,禹担任司空,契担任司徒,皋陶担任治狱的官,后稷担任农业的官。这四人都是世间的贤人,还只是各专门一件事服务于君主。现在冒充有才能的人,做事做官,都是一个人兼四贤的事情。由这点看来,功业之不成功,也就容易明白了。故而,那些对高爵重禄无不接纳,对势利官大无不听从的人,用他们替君主服务,就是所说的冒充有才能、篡取财物的大臣。世上没有用公治国的君主,就没有用直道上进的士人;没有认识贤能的君主,就没有建功立业的大臣。以前三代的禅让天下,哪有另一个天下可用来营私的呢?

贫民伤财①莫大于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此四患者明矣,古今莫之能废也。兵当废而不废,则惑②也;不当废而欲废之,则亦惑也。此二者伤国一也。黄帝唐虞帝之隆也,资有天下,制在一人,当此之时也,兵不废。今德不及三帝,天下不顺,而求废兵,不亦难乎?故明君知所擅,知所患。国治而民务积,此所谓擅也。动与静,此所患也。是故明君审其所擅以备其所患也。

猛毅之君,不免于外难;懦弱之君,不免于内乱。猛毅之君者轻诛,轻诛之流,道正者不安;道正者不安,则材能之臣去亡矣。彼智者知吾情伪,为敌谋我,则外难自是至矣。故曰:猛毅之君,不免于外难。懦弱之君者重诛,重诛之过,行邪者不革;行邪者久而不革,则群臣比周;群臣比周,则蔽美扬恶;蔽美扬恶,则内乱自是起。故曰:懦弱之君,不免于内乱。

明君不为亲戚危其社稷,社稷戚于亲;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不为重宝分其威,威贵于宝;不为爱民亏其法,法爱于民。

[注释]

①贫民伤财:指劳民伤财。②惑:错误。

[译文]

使百姓贫穷财产损坏,没有比战争更厉害的了;使国家危险君主忧虑,没有比战争更迅速的了。这四种祸害是显然的,但从古到今都不能消除战争。战争应当消除而不消除,是混乱的表现;战争不应消除而想消除,也是混乱的表现。这二种混乱的表现危害国家是同样的。黄帝、唐尧、虞舜之世,是帝业的繁盛时期,有天下财用,集权在一人。就在这期间,军备也不消除。现在君主的德行比不上三帝,天下又不安定,却希求消除军备,不也是困惑吗?所以英明君主清楚他的专务事,清楚他的忧虑事。国家太平百姓有积蓄,这正是专务的事;动静不适当,这就是忧虑的事。因此英明君主总是谨慎地对待他的专务,又完备地防范他的忧虑事。

猛烈的君主,免不了外患;软弱的君主,免不了内乱。猛烈的君主随便杀人,轻杀的弊端,就是使行正道的人不平;行正道的人不平,有能力之臣就要逃亡国外。这些智者清楚我们的真假,为敌国获取我们,外患就因此到来了。所以说:猛烈的君主免不了外患。软弱的君主姑惜刑杀,姑惜刑杀的弊端,就是使行歪道的人不改;行歪道的人久而不改,群臣就拉帮结派;群臣拉帮结派就隐君之善而扬君之恶;遏善扬恶,内乱就从此产生了。所以说:软弱的君主,免不了内乱。

明君不为亲戚损害他的国家,关心国家甚于关心亲戚;不为个人欲望改变法令,敬重法令甚于敬重君主;不为重宝授予权力,重视权力甚于重视宝物;不为爱民减弱法度,爱惜法度更甚于爱人。

同类推荐
  •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

    《西洋哲学史》是李长之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编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体例参考了法国人韦伯的《哲学史》,对西方哲学史上颇具研究性和争议性的哲学家做了简明的介绍。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对西方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有一定比较,表达了其写作时的“中国人的立场”,除了在体例上附以中国年代外,还将中西关键节点的人物的进行比较,这让当时对西方文化了解不深的文人很容易有代入感和亲切感,也便于现在的中西哲学文化研究。
  •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

    本书力求把文本研究和理论探索结合起来,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出发点、基本方法,以及价值与事实的关系、价值意识的产生及其本质、价值观念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价值评价及其基本形式、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等重要问题,不仅梳理了价值论研究的发展历程,而且厘清了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对于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当代意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 素书

    素书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本书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愿你的世界里,有最皎洁的月光

    本书是延参法师的静心之作,凭借他多年的人生感悟和智慧沉淀,针对当下人们都会遇到的焦虑、迷茫、浮躁、烦恼等问题,揭示出生命中那种美好的爱、宽容、善良以及不朽的信仰。书中将人生智慧与生活体验相结合,借助人人都可能经历的人生故事,通过画龙点睛般的心语点拨,使读者有醍醐灌顶之感,使每个人都能在困扰和迷茫中获得平静、智慧与愉悦,让自在诗意充盈每个人的生活,使我们能以一种淡然、放下、开放的姿态从容面对生活,感受美好、纯洁、简单却幸福的人生,心有明月常皎洁。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热门推荐
  • 重生我来还你光明

    重生我来还你光明

    她,是国家女战神,同另一个人一样是国家的传奇。所有人听到她的名字,先是崇敬,再是羡慕。可谁又知,她也不过是个爱而不得的可怜人。他,是国家另一位战神,同一个女生站在最顶尖的位置上。她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人,也是一个,替代品!一世追求,爱而不得,面对他在两人间做出的选择,心如死灰。似是上天垂怜,她得以重活,这一世,她定要活的潇洒自在……可欠下的债,却似乎还不完了。
  •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安徒生是个穷鞋匠的儿子,他冲破社会的重重阻力,凭借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知欲,通过艰苦的奋斗,最终从普普通通的“丑小鸭”成长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用笔为人们奉献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故事。
  • 盛世倾宠:扑倒狂傲陛下

    盛世倾宠:扑倒狂傲陛下

    “陛下不好了,娘娘把皇宫烧了——”某男挑挑眉“愣着干什么,还不赶快帮她煽风点火。”“陛下不好了,娘娘去逛妓院了——”某男眉头微蹙“把所有妓院都给我烧了。”“陛下不好了,邻国王爷派人来抢亲了——”某男冷笑“这次我亲自出马。”公布一下群号:482089306验证码:小说人物名字
  • 六扇门之剑指江湖

    六扇门之剑指江湖

    江湖踏浪,随风起,路逍遥!仗剑行,该杀伐,人生苦短,何人知天下正邪?恶人谷,烂骨头,千年不腐邪魔,岂能当道?六扇门,青阳王,借我三年寒暑,我可踏星逐月!......PS:小墨书友群185622350。
  • Hunted Down

    Hunted Dow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安宅神咒经

    佛说安宅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宠逆袭:短腿也要修成仙

    萌宠逆袭:短腿也要修成仙

    当夺舍失败变成狗的赵四儿,遇上了精分男主杨二郎,于是,两人打打闹闹的修仙路就此开始……何为短腿?赵四儿举起爪子:我就问你柯基的腿短不短?!何为精分?赵四儿:你见过白天卖狗玩,晚上被狗卖的深井冰男主吗?!……修人不易,修仙更不易!
  • 你的感冒很梵高

    你的感冒很梵高

    本书上半部分为脑洞大开暗黑系短篇故事,下半部分为暖心浪漫系短篇故事,八个故事都围绕着情感、梦想、执着、蜕变等平凡朴实的爱与奋斗。八个故事编织八种情感,从暗黑到暖心、从现实到浪漫。人世间所有的相守,不都有一种感伤吗?无论多么相爱的两个人,终归要各自走上黄泉路,结不结婚都一样。一切都不完美,每个人都有一箩筐的不圆满;但是,无论如何,他俩将会在彼此身上老去,以任何一种形式;世俗或者非世俗的。
  • 将军纳妃

    将军纳妃

    唐儇兮一朝穿越,本是富贵人家大小姐,奈何婚期将至,给一个年过半百的大官当续弦……逃婚途中不小心跌落山崖,被一个猎户所救。自此,命运就变得跌宕起伏,你争我夺,精彩纷呈……
  • 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

    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