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5300000001

第1章 自序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讲政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为政以德”思想的忠实继承和发展。《群书治要》作为古人治国理政之道的集大成之作,蕴藏着丰厚的政德思想。如“德惟治,否德乱。”“惟德动天,无远弗届。”“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尚书》)“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诗经》)等。研读《群书治要》,不仅可以学习中国传统政德实践的智慧,也可为当今领导干部讲政德提供有益借鉴,并将“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效地与国家治理相结合。

中国自古以来提倡以孝治天下,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近代。《孝经》中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践行孝道能培养人的感恩心、恭敬心、仁爱心和责任心,从而在一言一行中严修私德,处理好家庭和私人交往领域的种种伦理关系;将此种种善心扩而广之,推己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即可移孝作忠,成为一种公德。用习近平总书记之言,便是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把孝道尽圆满,还必须“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里的“行道”,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明大德”。故此,《孝经》称“孝”为先王“以顺天下”的“至德要道”,可使“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一、严私德——孝悌修身

古人极为重视孝悌之道,并将其视为仁爱之心的根本。《孝经》中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论语》中亦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孟子》中讲的“仁之实,事亲也者”,道理与此并无二致。孝悌不但能培养人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报本反始意识,也可使人树立起重恩义、讲道义的行事原则,而非以利害为取舍,避免见利忘义、忘恩负义。且“爱人”首先须从爱自己的父母做起,然后爱其长上以及民人,进而“仁民而爱物”,做到“民胞物与”,直至“浑然与万物同体”。这种由近及远、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符合人的道德心理与道德情感的发展规律。

儒家孝与孝道的思想不仅宏富,而且深刻。孝不仅要养父母之身,而且也要养父母之心和父母之志。养父母之心除了尊敬父母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做到孔子所说的“父母唯其疾之忧”,即父母仅为儿女的疾病担忧,而不必为其他事情感到过分担忧。如果儿女常常让父母担忧,那就没有做到养父母之心,这就有失孝道。例如,与兄弟不能和睦相处,令父母担忧,是不孝,所以“兄弟睦,孝在中”;夫妻关系处理不好,令父母担忧,是不孝,所以“夫义妇德”要落实;没有把儿女教育好,没能培养出传承家道家业的人才,令父母担忧,是不孝,所以要重视家教家风,“至要莫如教子”;如果到学校读书,不敬老师,令父母担忧,是不孝,所以孝子必然尊师重道。通过以孝悌为本的修身,人们就可以处理好家庭及个人交往中的各种伦理关系,做到“孝悌修身严私德”。

二、守公德——移孝作忠

作为领导干部,养父母之心还包括忠于职守、严以用权等公德方面的内容。因为在运用公共权力行使职责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如果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就会令父母担忧其因违反国法而锒铛入狱,这也是古人常讲的“德有伤,贻亲羞”。所谓不孝,即徒增父母之担忧,甚至令父母蒙羞。此外,与领导或同事之间的不和、冲突等,同样会使父母担忧,也就违背了孝的精神。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念兹在兹,自然一言一行都会小心谨慎,时刻警醒自己,这样不仅不会贪污受贿、腐败堕落,反而会竭忠尽智,清正廉明。中国自古以来“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很有道理。从孝敬父母培养起仁爱心、恭敬心的为官者,在家能够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工作岗位自然也能够做到“领导呼,应勿缓;领导命,行勿懒;领导教,须敬听;领导责,须顺承”。《论语》中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经》中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孝悌修身的领导者必然能够由敬事自己的父母,推及敬事天下的父母;不仅自身谨守力行孝道,也教导天下百姓谨守力行孝道,起到“君、亲、师”的作用,从而化民成俗,政通人和。

汉武帝时实行“郡举孝廉”的人才选拔机制,结果出现了“名臣辈出,文武并兴”的局面。晋朝孝子吴隐之,心正不惧饮贪泉,成为操守廉洁的楷模。岳飞牢记母亲教诲,“精忠报国”,成为忠臣名将的典范,为后世所景仰。《浦江县志》记载,郑宅镇的“郑义门”,在宋、元、明、清出仕的173位官吏中,大至礼部尚书,小至普通税令,无一名贪官污吏,人人勤政廉洁,忠君爱民,就是由于自幼受到了以孝悌为基础的《郑氏规范》的家规教育。历史上不计其数的事例证明,严私德与守公德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在私德方面能严于律己,真正做到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就必然能够移孝于忠,在公德方面做出相应的表率,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三、明大德——立身行道

古人所提倡的忠孝,并非一些文人所批判的“愚忠愚孝”,而是以道为最终旨归。《群书治要·孙卿子》中说:“从命而利君,谓之顺;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逆命而利君,谓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谓之篡。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谓之国贼。”这里明确指出不体恤君主的荣辱,不考虑国家的命运,一味投合君主,苟且容身的人是“国贼”。可见,真正的“忠君”,并非不顾道义、不论是非地忠于某个君主甚至暴君,而是协助君主“弘道”。《中庸》中指出:“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周易·说卦传》中也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群书治要·典语》中强调,“王所以称天子者,以其号令政治,法天而行故也”。《群书治要·三略》中也指出:“夫人之有道者,若鱼之有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人者,畏惧而不敢失道。”所以忠君是在“正名”基础上的忠君,这就是“明大德”,即以行道为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明大德”,就是要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治国理政顺应自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古人所讲的“道”)。因此,“明大德”就是古人所讲的顺应天道,以道德仁义为是。《群书治要·六韬》中讲:“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与天下同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归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得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不断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令世界瞩目,赢得国际认可,根本原因就是能够顺应天道,以天下为公,以仁义为怀,这正是“得道者多助”“顺天者昌”的体现。

《孝经》中讲:“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谓之扬名。使其亲为君子,谓之显亲。”领导干部要“养父母之志”,就必须尊崇道义,立身行道,言为世则,行为世法,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用自己的德能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利益民族,建功当代,垂范后世,显扬父母,这就是“立身行道明大德”。

古人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根本在于孝悌。“孝”不仅是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孝道尽至圆满,就能一以贯之,从孝悌修身严私德,推广至移孝作忠守公德,进而立身行道明大德。故可说,夫孝,始于事亲,严私德之谓也;中于事君,守公德之谓也;终于立身,明大德之谓也。《易经》中说,天下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严私德、守公德、明大德三位一体,相辅相成,会通于当今领导干部政德培育和践行的时代洪流之中,不可阻挡。

同类推荐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
  •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凝聚党心民心,是形成好的政风民风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对于每一件小事,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落实。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阐释了公务员工作的基本态度、基本原则等,并提供了一些详细的调查、沟通等工作技巧,帮助公务员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 树校风(成风化人)

    树校风(成风化人)

    “成风化人”系列丛书,从机关作风、家教家风、行业行风、学校校风四个角度,记录了和平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承载了和平人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和平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榜样力量,发挥了讲述和平好故事、传播和平好声音的文化引领作用。
  •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公务人员信息安全知识读本

    信息化是人类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必然进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化应用的快速普及,信息化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热门推荐
  • 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国孩子最爱读的好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世界上最经典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趣味故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断案推理故事、培养洞察能力和反应能力的斗智斗谋故事、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趣味思考故事、提升国学修养的中华成语故事、提升语言文字基础的中华谜语故事、陶冶艺术情操的诗词歌赋故事、磨砺人生志向的名人成长故事等,内容丰富、精彩。这是一本孩子和父母一起阅读的儿童经典文学书籍,注重了童真趣味和文学经典的双重体现,是陪伴孩子一生的礼物。
  • DR. JEKYLL AND MR. HYDE

    DR. JEKYLL AND MR. HY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宠霸妻:这个将帅有点坑

    绝宠霸妻:这个将帅有点坑

    本书讲的就是一位女将帅重生后,如何挖坑,一步一步坑死那些上世玩死她亲人的人!
  • 渔夫的幸福生活

    渔夫的幸福生活

    于游是一名普通的外来务工人员,为了淘金来到了大城市奋斗拼搏,高中学历的他只能从事苦力,两年来在海鲜市场做着搬运、打杂的工作。一次寻常发生在远洋渔船的抢鱼大战,让于游获得了一个“海龟壳”。 通过实践,逐渐掌握了潜海的能力,使其能和海鱼一样畅游大海,并且自主析出多余的盐分,汲取海水当中的氧气,且无惧压强、光线、海浪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融合了龟壳的于游,身上多了玄武图腾的印记产生了名为“鱼龙之气”的神秘力量,这种能力不仅可以进化水生物,任意潜入深海,其中还蕴涵了诸多神奇的能力。 大海是人类一直是竭力探寻的宝库,于游会如何使用利用这个契机可持续地开发海底资源?大龙虾、鲍鱼、金唇贝、金枪鱼、小黄鱼、深海鱼、诸多海底宝藏…… 且看于游如何在大都市中做一个职业渔夫,驾驶着远洋渔船,扬帆起航,过着幸福、快乐、逍遥的生活!
  • 美女的保镖男神

    美女的保镖男神

    【兵王回归,都市修仙】佣兵之王回归都市,获得吞天噬神诀,踏上修仙之路,本想低调生活的他,不经意间,位于世界巅峰。豪门大少,各大世家,神秘修真家族,都要在他面前瑟瑟颤抖!
  • 皇后在上,朕在下

    皇后在上,朕在下

    身为现代出色入殓师的她被丈夫一杯毒酒葬送生命,穿越到被冷落的待嫁皇后身上!皇帝心有所属?情深不悔?为了缅怀先皇后无心政事?很好!她以铁血手腕将前朝后宫都调教地服服帖帖,打打麻将调调情,捎带着管管军国大事!让皇帝玩勺子把儿去吧!坐不住了?!很好!就要这个效果!
  • 末法修仙传奇

    末法修仙传奇

    天地有本源,混沌有其心。一个现代青年,偶尔接触到了修仙,从此,他的人生便有了目标……在这法之不存的时代,且看他如何的搅动风云……
  • 骑马与砍杀之潘德传奇

    骑马与砍杀之潘德传奇

    欢迎来到潘德,这个佣兵与冒险家的天堂,普通人的地狱。随着王室血脉的断绝,战火燃烧在每一寸土地,异端邪神在蠢蠢欲动,古老神秘的力量在森林里崛起,那么,伟大的旅人,你有能力结束这一切吗?一位默默无闻的玩家穿越到自己的游戏角色上,开始了骑士王的征途!当然,首先他,不,她要从自己手贱选的性别的反思开始……
  • 萧默于初七

    萧默于初七

    讲的是萧默和初七的故事,初七的身世。萧默家里的情况和未来言情小说也比较风趣也写了萧默为了初七做的一切,其中也写了萧默的生活,和帮助他的朋友们。还有她喜欢的XXX,喜欢他的XXX
  • 奇门风云(4)

    奇门风云(4)

    浩劫之后的江湖,风云再起,如意宝珠出世,祸起萧墙始于三大奇门之遁门。于是奇门遁甲不奇,毒门万毒不毒,刀门铸刃无锋。祸起奇门,顿破江湖微妙的均衡。数年后,一位如“海”般深邃的少年崛起江湖,以杀手的身份横空出世,在血雨腥风之中,破开重重迷雾,以有情的心作无情的杀戮,终在爱情、有情、亲情的“互网”中刺穿仇恨的外衣。雾散云消,真相横阵之际,却给了他一个无法接受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