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5300000002

第2章 严私德(1)

古人十分注重对私德的培育和修持。无论是孔子教诲颜回的“克己复礼”,抑或《中庸》里讲的“君子慎其独也”,都是严明私德的意思。人生于世间,不能无眼耳鼻舌身意等欲,有而节之,必赖于修身。《大学》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修身,是指身有贪嗔痴漫淫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斩绝其根。如此谦冲自牧,与朋友交则扬人之德,择善而从之;与家人处则造家之福,孝悌尊亲。能严明私德,立身行道就会俯仰无愧。

一、修身始于戒贪

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贪心,特别是为民父母者,不能与民争利。如果想独占财利,必定会招致民怨,甚至导致灭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领导干部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防微杜渐。那么,政德修养从哪里入手呢?

在《群书治要》这本讲治国理政的书中,用大量的篇幅告诉在位者、从政者应该如何修身。《大学》中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意思是说君主自己的身修好了,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不再是什么难事了。修身又从戒贪开始,这是合乎治国平天下的次第的。

楚庄王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一心一意想把楚国治理得强大,让百姓安居乐业。《群书治要·列子》中记载,有一次楚庄王向詹何请教说:“怎么治国?”詹何说:“我仅明白修身却还没明白治国的道理。”楚庄王很真诚地说:“我得以尊奉宗庙,拥有整个国家,我希望学会怎样来守护它。”詹何回答说:“我不曾听说过君主自身修养很好而他的国家却没有秩序的,也不曾听说过君主自身修养不好而他的国家却安定的。所以,根本就在于自身修养。像治理国家这种次要的事情,我就不敢对您讲了。”楚庄王听了,说道:“你讲得很好。”

如果君主是贤德的君主,他也必然会用贤明的臣子。《群书治要·魏志下》中有这样一句话:“书曰:‘有不世之君,必能用不世之臣;用不世之臣,必能立不世之功。’”所谓的“不世之君”即不是每一个时代都能出现的卓越君主,所谓的“不世之功”即不是每一个时代都可建立的伟大功勋。

修身从哪里开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贪心,特别是为民父母者,不能与民争利。如果想独占财利,必定会招致民怨,甚至导致灭亡。

《史记》记载,周厉王登位,贪图财利,亲近荣夷公。这时有一位忠臣叫芮良夫,劝谏他说:“王室大概要衰微了吧!”为什么?接下来就说到了这样一句话:“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这个荣夷公喜欢独占利益,却不知道会因此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财利是天地之间万物所依赖生存的资源,如果要有独占的现象,造成资源分配不均,害处可就大了。“天地百物皆将取焉,何可专也?”大家都需要用到这些财利,怎么可以独占?“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专有独占财利,所惹怒的人一定会很多,他这样做却不知道有大的祸患,还用这个方法来教唆君王,君王的统治怎么能够持久?

这里芮良夫的劝谏非常诚恳,也非常直接,可以说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来劝谏君王。这是古代忠臣一贯的做法,如果看着君王做错事而不去劝告,就是陷他于不义。芮良夫接着说:“普通人独占财利,还被称为强盗。您如果干这样的事,归附您的人就会很少了。荣夷公若被重用,周朝必定会衰败。”

可惜周厉王没有听从劝谏,还是任用荣夷公为卿士,让他主管国事。周厉王施行暴虐统治,奢侈骄纵,国都的民众都纷纷议论他的过失。这时,召公(也就是召穆公)又来劝谏他说:“民众都忍受不了您的政令了。”结果,周厉王很恼怒,他找了一个卫国的巫师,派他去监视那些指责自己的人,只要这个巫师来报告有谁诽谤自己,便立刻把诽谤的人杀掉。于是议论朝政的人愈来愈少了,诸侯也不来朝见了。

周厉王更加严厉,结果“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都的民众都没有人敢讲话了,在路上相遇时,也只能互相用眼色示意一下。这下周厉王高兴了,得意地对召公说:“你看,我能消除非议了,民众都不敢乱讲话了。”召公说:“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召公这句话也成了历史名言。他说:“你这不过是塞住民口罢了。堵住人民的嘴巴比堵住河流的后果还要严重。河水堵塞蓄积,一旦决口,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堵住民众的嘴巴也是如此。所以,擅于治水的人要疏通河道,使水流通畅;治理民众的人,要让民众发泄,让他们讲话。放手让民众讲话,政事的好坏得失都可以从这里反映出来。民众想在心里,说在嘴上,成熟的意见便可予以推行。若是堵住他们的嘴巴不让他们发表意见,那么支持您的能有几个人呢?”

周厉王仍然不听。三年之后,大家联合起来反叛,袭击周厉王。周厉王逃跑到彘地。后来,周宣王即位,整顿政事,效法文武、成康的遗风,诸侯重新归附周朝。

唐太宗李世民之所以能够创下“贞观之治”,和他熟读《群书治要》这本书密不可分。《贞观政要》里记载着唐太宗与臣子的谈话,从中可知,他确实是把这些教诲力行在治国之中了。

《贞观政要·论贪鄙》中记载,贞观初年,太宗皇帝对侍臣说:“如果人有一颗价值连城的明珠,没有不视之为宝贵的,但是如果拿着宝珠去射鸟雀,岂不是很可惜吗?而人的性命要比明珠珍贵得多,但一看到金银钱帛而不畏惧法律的惩罚,立即就收受,这就是不懂得爱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能拿去射鸟雀,怎么能用比明珠更加贵重的生命来换取财物呢?群臣如果能够尽忠职守、正直公道,有益于国家、有利于百姓,那么官职、爵位立即就可得到,一律不必用这种受贿的手段求取荣华富贵,随便收受财物。赃物、贿赂暴露以后,自身也将受到损害,确实是很可笑的。”在这里,唐太宗用了一个“明珠射鸟雀”的形象比喻,告诫官员,不能拿着自己的官位不珍惜,去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否则只会得不偿失。

贞观二年,唐太宗又对侍臣说:“我曾经说过,贪婪的人不懂得爱财的道理。例如,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收入本来就很多了。如果接受别人的贿赂,不过几万钱而已。一旦丑行暴露,就会被革去官职和俸禄,这样做哪里是懂得爱财的道理?他们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如果国君很贪婪,必定亡国;做臣子的、做领导的很贪婪,必定丧命。唐太宗还列举了历史上的一些这样的例子,告诫臣子不要做这样得不偿失的事。唐太宗作为皇帝,秉持了“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理念,时时警告朝廷百官,让他们引以为戒。

贞观四年,唐太宗对公卿大臣说:“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天高地厚,朕长久以来小心谨慎以敬畏天地。你们如果能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小心地遵守法令,不但百姓安乐,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贤者多财损其志”,虽然原本是贤德之人,财富一旦多了,可能就会骄奢淫逸,过着放纵的生活,从而不思进取。他的志愿就不像以前那么坚定了。所以“自古公卿出白屋”,很多有成就的人,年轻时生活都很贫苦,为的是让自己长守这种清白的志向,磨炼自己的意志。

“愚者多财生其过”,没有智慧的人,给了他很多的钱,结果他拿着钱无恶不作。不知道拿着钱去做利国利民、弘扬传统文化的事,为自己累积更大的福报,反而去过骄奢淫逸的生活,结果不仅是富不过三代,甚至可能富不过当代,这一生还没有过完,就已经败落甚至锒铛入狱了,这是不读圣贤书的过错。

所以唐太宗说:“这话可以引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不但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实践证明,贪官整日都是战战兢兢,他们的这种压力、紧张,让自己身心都不得安宁,所以有的领导干部英年早逝,和这种不必要的压力也是密切相关的。

“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蒙受羞耻?”不仅害了自己,一旦锒铛入狱,自己的家人、儿孙都会跟着蒙羞。走到哪里,人家都在背后指着说:“你看他们家的谁谁谁,因为贪污受贿,被关到监狱里了。”从这些对话中可见,唐太宗是一个真正明理的人,他自己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

贞观七年,唐太宗到蒲州巡视。当时的蒲州刺史赵元楷是隋朝的旧臣,在隋大业十二年,隋炀帝游江都(即今天的扬州)的时候,就是赵元楷负责供应美酒、饮食。隋炀帝与萧后及后宫的美女酒杯不离口,所以赵元楷因“献异味”被提升为江都郡丞,初尝“媚主”的甜头。现在唐太宗来蒲州巡视,他又故技重演,令老年人穿着黄纱单衣,在路旁迎接拜见皇帝,并且大肆修饰官署的房屋,修建、装饰城楼城墙以讨好唐太宗。除此之外,他还暗地饲养了几百头羊、几千条鱼,准备送给皇亲贵戚。

唐太宗知道这件事后把赵元楷招来,斥责说:“我巡察黄河、洛水之间的地区,经过了几个州,凡是用度所需,都是由官府的物资供应。你给我们饲养羊、鱼,修饰庭院屋宇,这种行为无疑是已灭亡的隋朝的坏风气,现在不能再实行了,你应该理解我的心意,务必改变旧习。”赵元楷听后又惭愧又害怕,几天吃不下东西就死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隋朝很快就灭亡了,而唐太宗能够在短短的时间便安定,创下“贞观之治”?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是唐太宗能够从古籍之中汲取经验教训,明白修身是治国之根本。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书说:“宣州、饶州的大山有很多银坑,如果开采出来,利润很大,每年可收入银钱几百万贯。”一般的领导者听到这样的建议会怎么样?如果是贪财好利之人,一定会非常高兴,说这个建议好,然后找人马上去开采。但是唐太宗熟读经书,他说:“我贵为天子,这些东西一点儿也不缺乏。我缺乏的是什么?我需要的是什么?我只需要有好的建议,来推行善事,以有益于百姓。更何况国家增加几百万贯的钱,怎么能比得上得到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呢?”这些都是古圣先贤的教诲。古人不以金银财宝为宝,而是以人才为宝。

他接着说:“你不推举贤能,建议善事,也不揭发奸邪之人,使权贵豪强震惊敬肃,只会说出租出售银坑以获取利益的事。过去尧舜把璧玉扔进山林,把宝珠沉没深渊,因而美名被称颂千古。后汉的桓帝、灵帝却重利轻义,是近代有名的昏庸之君。你这样做,是要把我当作桓帝、灵帝吗?”短短几句话,就能够看出明君的风范确实与众不同。不仅如此,他当天就勒令权万纪停职回家。

《论语》中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如果在上位者没有贪欲之心,你就是去奖赏人们,人们都不会去偷盗的。如果在上位者特别喜欢珍奇之物,贪财好利,那么上行下效,大家也都会竞相追逐利益。所以唐太宗能够把唐朝治理好,创下一代盛世,成为一代明君,绝非偶然。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又对侍臣说:“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还唯恐树木不够高,要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还唯恐水不够深,穴居于水底洞穴之中。然而它们仍然被人们所捕获,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它们贪图诱饵、抵不住诱惑。现在大臣接受任命,居高官、享厚禄,应当忠诚正直、清廉无私,这样才没有灾祸,才能长守富贵!古人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那些以身试法的,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和鸟又有什么不同?你们应当好好想想这些话,作为借鉴和告诫。”

古人提醒我们,面对财色名利,要有一种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慎独、慎初、慎微、慎欲”,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可见,学习《群书治要》有助于反腐倡廉。如果领导干部都能够读一读、看一看古人是怎样身体力行圣贤教诲的,就知道在位者一定要戒止贪心,不能与民争利。如果想独占财利,必定会招致民怨,甚至导致灭亡。贪财好利的结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大学》中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尚书》中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经》中也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领导干部真正明白并深信这些道理,人生必然少走很多弯路。

同类推荐
  •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焦裕禄精神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以焦裕禄为标杆进行对照学习,本书对以下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阐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关键在做。
  • 联邦论:美国宪法评述

    联邦论:美国宪法评述

    众多支持和赞扬《联邦宪法》的文献中,有一本书脱颖而出,流传至今,成为代表作。这就是汉密尔顿策划并参与撰稿、麦迪逊和杰伊合作的《联邦论》。这本书的一个明显优点,是对联邦宪法基本观点的不厌其烦的反复弘扬。《联邦论》成为述评《美国宪法》的经典著作,声名与年俱增,在美国反复重印,累次畅销,至今不衰。华盛顿说:“危机消失、环境安定后,这本书将得到后世的瞩目。因为,这本书对自由的原理,对政治问题,提出了坦率精湛的讨论。凡有公民社会存在的地方,人们永远会对这些问题发生兴趣。”
  • 领导干部廉洁句典

    领导干部廉洁句典

    作者撷取众多国学句典里的精彩章句,加以归类和译介,目的是给领导干部读者推荐国学知识,从中了解廉洁自律的经验和为官处世的道理,结合当下反“四风”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在市场经济的考验面前,在各种利益的诱惑面前,始终坚守为官底线,坚定理想信念,顺利过好从政关,成为合格的、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领导干部。
  •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变法:励精图治之道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上古时期。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并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国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涌现出管仲、子产、李悝、吴起、申不害、赵武灵王及商鞅这样的改革家。这些改革先行者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进行了革故鼎新。他们名垂千秋,永载史册。
  • 高校党建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高校党建创新: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本书规范了理论学习。加大督办督察力度,保证决策的落实。同时,校党委立足学校长远发展,着力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选拔干部到地方政府和新疆、西藏等西部地区挂职锻炼,使后备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热门推荐
  • 石头和星宿:译文集

    石头和星宿:译文集

    他是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却被掩埋得像一个传说。吴兴华译文集《石头和星宿》从过往期刊中寻找到了吴译的英国散文家E.V.卢卡斯的《捡东西、选译詹姆斯·乔易士的《友律色斯》(即尤利西斯)插话三节、选译自《汉堡剧评》的《雷兴自论》(雷兴即莱辛)、里尔克的《述罗丹》、哲学家休谟的《论趣味的标准》、著名文艺复兴艺术研究者乔基欧·瓦萨里的《达·芬奇轶事》以及节译了意大利戏剧理论家卡斯忒尔维特洛著名的《亚里士多德〈诗学〉疏证》。译诗方面则补入了当时吴兴华为中德学会做的《黎尔克诗选》(现通译为里尔克)中德对照本所选译的二十七首里尔克诗作以,以及《雪莱诗抄》、《旦尼生诗抄》、《穆尔诗抄》、《司高托诗抄》等。
  • 斩神绝之君临天下

    斩神绝之君临天下

    【玄幻精品,热血美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人一剑,败万族、镇乾坤!为红颜一怒他甘愿化魔,为血海深仇他横扫诸天!绝世妖孽从微末中崛起,剑指苍穹,君临天下!
  • 引导小学生思考的哲理故事

    引导小学生思考的哲理故事

    本书中所收录的哲理低故事,能使你在轻松阅读中得到启迪,使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能使你的意志更加坚强,它们是你迷失的灯塔,失败时的守护神,也是你春风得意时的镇静剂。
  • 汉末武圣

    汉末武圣

    二十一世纪关云长穿越成关羽,却只继承了一股蛮力,正当他以为会辱没这位历史名将时,王者荣耀中关羽的技能开始逐渐激活。刀锋铁骑、青龙偃月、单刀赴会,问天下英雄,几人能挡此三刀?一骑当千,鞍刀咆哮,血战到底!关羽纵马提刀,遥指贼将尸体,睥睨敌军:“聪明,就该跟我的大刀保持安全距离。”本书企鹅群:561782183,欢迎大家常驻。
  • 特种兵之血色獠牙

    特种兵之血色獠牙

    【暴爽连载】喝最烈的酒,灭最狂对手,兵王宙斯换脸归来,都市掀起腥风血雨!一次蹊跷的单兵任务,令佣兵界最年轻的传奇,神域训练营的主人,神王宙斯神秘失踪,生死不知,下落不明。从此神王隐迹,圣域坍塌,可终有一天,神王终将再度君临天下!
  • 暖心校草:丫头,来壁咚

    暖心校草:丫头,来壁咚

    【你的一生一世,由我来权择!——云一格《暖心校草》】炙热的阳光照射在这片大地上。……
  • 春雨逸响

    春雨逸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鲁迅作品集(6)(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听说:中国的好作家是大抵“悔其少作”的,他在自定集子的时候,就将少年时代的作品尽力删除,或者简直全部烧掉。我想,这大约和现在的老成的少年,看见他婴儿时代的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一样,自愧其幼稚,因而觉得有损于他现在的尊严,——于是以为倘使可以隐蔽,总还是隐蔽的好。但我对于自己的“少作”,愧则有之,悔却从来没有过。出屁股,衔手指的照相,当然是惹人发笑的,但自有婴年的天真,决非少年以至老年所能有。况且如果少时不作,到老恐怕也未必就能作,又怎么还知道悔呢?
  • 废柴逆天:恃宠毒后霸凰位

    废柴逆天:恃宠毒后霸凰位

    叶家痴呆的二小姐死而复生,先休了太子,后敲诈继母――真的假的!叶家庶出的二小姐坐拥王爷,有仙人守护,有圣尊撑腰――不是吧!人称“双面狐狸”的金牌特工,穿越为丞相府中蠢笨弱懦的二小姐叶溪幼。下毒活埋又如何?嫁给双腿残废外加毁容的王爷又如何?她定要让那些算计自己的人用性命抵账!管你是嫡长女,还是皇后、宠妃,招惹她的人,她来一个杀一个,来一双灭一双!收服不良阁,化身四派掌门,纵横天下无敌!只是……谁能告诉她,这个废王,怎么如花似玉,还夜夜逼她洞房!
  • 结巴的火车

    结巴的火车

    记住一件事永远不忘不叫永恒。永恒的事未必非要永远不忘或牢记。相反,在李挺的记忆里,有一列生锈的土火车至今还在冒着黑烟向前行驶。李挺仅是冒着黑烟向前行驶的土火车上其中的一员,穿着上黄下蓝没有领章也没有帽徽还不叫兵的军装。前10分钟,即十几辆绿色的六轮卡车从县城把所有的兵运到火车站,然后要兵列成队,鱼贯而行进入生锈的铁皮厢,厢内空荡荡地生冷,一根蜡烛就成了照耀兵的太阳。踏进去的人席地而坐,那一页页编织粗糙的芦苇席子就变成了地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