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5300000004

第4章 严私德(3)

三、万恶淫为首

在古人看来,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一旦放纵欲望,整个身体就都会失衡。一个人要想修身立德,戒色、戒淫是首要的。

《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记载:楚国讨伐陈国夏氏的时候,楚庄王欲纳夏姬为妃。申公巫臣谏阻说:“不可以这样做。君王召集诸侯出兵,是为了讨伐其罪。现在若纳夏姬为妃,说明君王是贪其美色。贪色为淫,淫当重罚。《周书》说:‘明德慎罚。’若号令诸侯兴师,却获取重罚,这就是不谨慎。君王应考虑这些问题啊!”楚庄王于是打消了纳夏姬为妃的念头。

中国有一句古话,“英雄难过美人关”。这句话有待商榷,因为真正的英雄一定能过美人关,过不了美人关的人便不配称作英雄。大英雄不是能够战胜千军万马的人,而是能够战胜自己的毛病、习气、欲望的人。

中国人历来尊关羽为武圣人,佛教也把关羽尊称为护法神,因为关羽在曹营十二年,一面是金钱、美女的诱惑,一面是奉嫂为兄的忠义。为了保护两位嫂嫂的安全,关羽每日都在两位嫂嫂居住的卧室外面下榻,夜读《春秋》。后人用“亘古一人”来称赞关公的忠义,几乎所有关帝庙的对联也都以这四个字作为横批。所以,英雄确实能过得了美人关,因为他心中存着道义。

那么英雄如何才能过美人关?难过的这个美人关,大多数都是因为自己所喜欢的人,是出于情感上的需要或心灵上的爱慕。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区别爱与情的不同。

古人把爱称为慈悲。因为慈悲的爱是理智的,是出于智慧,是不变的;而情是感性的,它表现为情执,是可变的。今天海誓山盟、海枯石烂、永不变心,明天就可能反目成仇,甚至成为冤家对头。爱是清净的、无私无求的;而情是被染污的、有求的,往往和欲望联系在一起。爱是平等的,特别是菩萨的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对普罗众生,都是相同的;而情则是有等差的,通常指向特定宠爱的对象。

爱是真正为对方着想,繁体字的“愛”写作一个感受的“受”,中间有一个“心”字。爱是用心感受对方的需要,特别是要帮助对方提升境界,所以,爱给人的感觉是温暖的,带给人的是心性的提升。而情的希求是从对方那里获得欲望的满足或者至少是心灵的慰藉,因而它带有索取、占有、控制的性质,一旦满足不了,就容易由爱生恨了。

譬如说,看到自己喜欢的人和别人在一起,你还能一如既往地对他好吗?你可能立刻就怒火中烧。这说明情是不可靠的,是可变的。如果一个人沉溺于欲望的享乐,整天卿卿我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往往会丧失意志力,志愿不能够坚定,也提不起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终将一事无成。所以,情不仅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寿命,而且还会使灵魂堕落。历史上很多皇帝寿命都很短,就是纵欲所导致的。

认识到这些区别,就要转情执为真爱。一个人一生中能够遇到与自己投缘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人与人之间的善缘可遇不可求,一定要懂得珍惜。要做到相识、相知、相惜、相爱,这个爱不是沉溺于欲望的满足,而是相互帮助、相互成就,不能够相牵放纵欲望、同赴地狱,那就既辜负了今生为人、提升灵性的机会,也辜负了对方为自己的种种付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对方不负责任,那就不是爱,而是害了。我们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真爱一个人,怎么忍心带着他一起堕落、同入火坑呢?

“英雄难过美人关”的另外一种情况,更多的是受欲望的控制不能自拔。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深信因果,要明理,知道欲就是深渊。古人在这方面讲得很多,如“色字头上一把刀”,因为这一把刀,把所有的功名利禄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

《尚书》里也说:“天道祸淫最速。”天道就是自然的规律,它给淫乱的人、放纵的人带来灾祸是最迅速的了。这些道理在我们的身边都能够观察得到,一个省部级及以上的官员突然锒铛入狱了,调查发现,背后基本上都有沾染女色的原因。要认识到色欲的危害,要发起羞耻心、畏惧心、勇猛心来改过,特别要多读善书。

很多人说,我们现代人所受的诱惑,与古人相比不知高出多少倍。确实如此,现代人不读圣贤书,反而受西方一些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两性关系变得愈来愈随便,女子的贞操观念也愈来愈淡薄。再加上电视、网络的广泛传播,使得两性关系混乱不堪,邪淫的现象也愈来愈多。

要避免受到色欲的诱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戒慎视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远离污染源,保持自己的清净心。第二,要明白贪淫好色得不偿失。特别是邪淫危害很大,所以,各个宗教都把“不邪淫”作为一条重戒。

概括一下,邪淫的危害有多种。本来有功名,就没有功名了;本来可以赚很多的钱,也赚不到了。还使自己身心不安,家人蒙羞,一旦东窗事发,除了自己的名声受损,家人也会跟着蒙羞。还会招致事业不顺利,身体各种各样的疾病。现在各种性病愈来愈多,很多性病都是致命的。邪淫还会触犯妄语、绮语等戒律。因为要邪淫,就要蒙骗亲人、家属,就要说妄语,还要去说一些诱惑别人的话,所以,也触犯了其他戒律。“欲是深渊”,沉迷于欲望,就等于发展了人禽兽的一面而忽视了灵性的提升。

古人也有很多的方法来克除邪淫的欲望。譬如说“不净观”。古人把人体比作一个臭皮囊,外边好像装饰得很好,穿着绫罗绸缎,还喷上香水、涂上化妆品等,但实际上里边装着都是像血、肉等很肮脏的东西。

狄仁杰年轻的时候,一表人才,英俊潇洒。有一年他进京赶考,留宿一家旅店。旅店的主人正好是一个刚刚死去了丈夫的少妇,白天她看到狄仁杰玉树临风,一表人才,不免动了爱慕之心。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狄仁杰还在刻苦读书,她就主动去敲门。狄仁杰听到敲门声,起身把门打开,看到一个打扮得非常妩媚的女子。女子很主动地向他说明了来意。狄仁杰先是心里一惊,但是马上镇定下来。他突然想起一位老人家给他说过的一番话:“你一生主贵,以后一定能够成为达官贵人。但是千万要小心,一定不要败坏在女色手上。因为这个‘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一把刀会把你所有的功名利禄都削得平平的,让你一无所有。”狄仁杰问:“一个人年纪轻轻,又遇到女子主动投怀送抱,不动心确实有点难,那怎么样才能面对女色而不心动呢?”老人家就教了他一个办法,说:“当一个人面对女色而心动的时候,不过是被表面所迷惑。其实一个人好看就好看在外边的一张皮而已。在这张皮的底下,都是些血肉相连,还有一些肮脏的管道,流淌着肮脏的东西。人就像一个臭皮囊一样。别人送一个皮囊做礼物,皮囊外面雕着花绣着朵,雕制得非常精致,让你一看就爱不释手。但是你把这个封口打开,发现皮囊里装的是血肉啊、屎尿啊这些非常肮脏的东西。这个时候,谁还愿意把她抱在怀里?肯定是迫不及待地一把推开,避之唯恐不及。”狄仁杰在关键的时候想到了老人家的提醒,他就把这个方法也教给了这个女子,他说:“你这样观我,你发现我也没什么可取之处了。”狄仁杰最终成了一代贤相,名垂青史。

明白了这一点,对于事实真相就比较明了,就不会被表象所迷惑。人之所以能够克服情欲,是因为人性本自清净,好色是空的,这个色是虚妄的,因此是能够克服的。譬如说,你听说有一位漂亮的女子在宾馆里等着你去和她约会。你迫不及待地坐上车,跑到宾馆,把门打开一看,哪里有什么漂亮的女子,里面的是自己的妹妹。这个时候你不仅没有了淫心,而且会很生气。这说明人的欲望是假的,是不真实的,是虚妄的。既然是虚妄的,就是可以克服的。古人提醒我们,可以把这些漂亮的女子视为自己的亲人,譬如说自己的姐姐、妹妹等。这样就可以以礼相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

人性本自清净,一切法从心想生。很多人沉溺于单相思,缠绵悱恻,不能自已,其实都是自己想出来的,不想就没有痛苦。但是很多人还是忍不住想,这就是习气,要下功夫去克服,就是要学会转念。

人为什么要追求色欲?因为人还不能够自足,就是没有感受到内心的清净法喜,没有体会到古人所说的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所以,才会追求外界的刺激。如果你能够体会到法喜,就是从你内心涌出的、像泉水般的源源不断的喜悦,外在的感官刺激对你就没有吸引力了。古人说:“世味哪有法味浓。”

四、好名之患

领导者的祸患,没有比爱好虚名更大的了。一旦领导者爱好虚名,下属就很容易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投其所好。

《群书治要·体论》说:“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领导者的祸患,没有比爱好虚名更大的了。一旦领导者爱好虚名,下属就很容易知道他想要的是什么,然后投其所好。“夫名所以名善者也,善修而名自随之,非好之之所能得也。”美名是为了褒扬善行的,自身注重修养,美名自然会随之而来,并非是因为个人喜好美名就能得到。

《论语》里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一个好的位置发挥才能,这不应是我们所担心的重点,应该担心的是有什么样的德行、能力,立功、立德、立言于社会,甚至传承千古。能有后世子孙值得学习的地方,给他们以启迪和教导。不要担心自己的名声不够显扬,而应该追求足以使名声得以显扬的德行和能力,做到实至名归。

《群书治要》里记载着邹穆公的故事。邹穆公做国君的时候,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吃的不讲究美味,穿的不讲究衣饰华丽。但是对老百姓却非常宽厚,爱民如子。邹国虽然很弱小,但是像鲁国和卫国这样的大国都不敢轻视它,齐国和楚国也不能够威胁它。邹穆公过世的时候,邹国的百姓非常哀伤。邹国四邻的百姓听说邹穆公过世,都朝着邹国的方向表达哀思,琴瑟的声音都听不到了。因为他们觉得这么好的一位国君过世了,自己乐不起来,直到邹穆公过世一年之后,才重新听到了琴瑟的声音。

贾谊评论:“故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能够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别人回报的也是仁爱。正如《孟子》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能够给天下人带来福祉的人,自身的福气也自然会到来。

《群书治要·体论》:“苟好之甚,则必伪行要名,而奸臣以伪事应之。”君主如果过分地喜好美名,贪图虚名,就一定会用虚假的行为来求取美名,那么奸邪的臣子也会以虚假之事来应和,下面的人也会弄虚作假来附和上面的好名之心。君主如果喜欢虚名,自然就会喜欢听恭维的话、赞叹的话、肯定的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他所感召的臣子也是谄媚、巴结、阿谀奉承之人,将会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看不到事实的真相。

《群书治要》里记载着齐宣王好射的故事。齐宣王很喜欢射箭,而且特别喜欢听别人夸自己能够使用硬弓,以显示自己的臂力过人。其实他所用的弓,拉力不超过三石(一石相当于一百二十斤,三石就是三百六十斤)。齐宣王把弓拿给左右的侍从拉,左右的侍从都假装努力尝试,但是拉到一半就停止了,好像自己拉不动,还说:“要拉开这样的弓,力量至少不下于九石,除了大王您还有谁能使用它?”于是齐宣王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所用的弓拉力是九石,这难道不是很可悲吗?这说明一个君主、一个领导者好大喜功、贪图虚名,就会感召阿谀奉承的臣子投其所好。

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有些政府官员好名,导致一些地方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的风气盛行。孔子提醒我们:“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整个社会对官员的政绩评价标准是GDP的增长速度,但是地方上的GDP没有那么高的增长速度,为了使自己不落后于人,政绩上有可夸耀的地方,那就只好虚报数字。数字是官员假报上来的,因为假报的数字能让上级满意,能得到提拔,所以,“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就出现了。

有些知识分子也不像以前那样踏实、务实。为了追求知名度,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出了一本又一本书。这些文章和书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东拼西凑而来,能够真正对人有启发、对社会有帮助的东西却不多。特别是现在一些高校的博士论文,洋洋洒洒十余万字,真知灼见却寥寥无几。现代人没有古人有智慧,就是因为心太浮躁、太急功近利了。

现在举国上下都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重视了,下面的人也自然响应。那么我们把弘扬传统文化落实在哪里?应该落实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上。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是能够把道弘扬起来的。自己首先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理解,能够身体力行传统文化的教诲,让社会大众从我们身上看到学习传统文化的益处,这才是“人能弘道”。但是如果走上急功近利的道路,开很多座谈会,写很多文章,不能身体力行,于国于民就没有真实的利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德才兼备的老师谈何容易!缺少老师是因为根基扎得不够牢。第一是学术上的根基。我们从小没有经过童子功的训练,没有学过古文,文字的功底、文言文的功底都不够。第二是德行的根基,这是更重要的一个根基。一个人要克服一种习气,如发火、嫉妒心等,都是要很长的时间,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都不一定能调节自己的习气。

国家弘扬传统文化,很多人都站出来办学校、弘扬国学。很多人抱着很大的期望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学学校学习。但老师的素质却让家长大失所望,连带着对传统文化也丧失了信心。这些问题都是急功近利、贪好虚名所导致的。

同类推荐
  • 党员干部纪律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纪律建设学习读本

    2013年1月23日,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 改革再出发,你抓住机会了吗?

    改革再出发,你抓住机会了吗?

    笔者始终认为财经评论员的社会意义在于第一时间以最接地气的方式与大众分享财经时政背后的投资发展信息。财经评论通常没有高深的经济学理论,而是要给读者一个定制化的结论思考空间。相比提供较参考性的评论信息,通过财经评论让大家点燃投资发展的自信心则更为重要。房子、车子、票子,这些只有在各位读者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投资价值观后才会离你更近一步。新常态,新心态,有一种希望叫做改革,改革不止,希望不灭。
  • 政府形象传播

    政府形象传播

    如何树立政府形象的旗帜,是任何一个现代政府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实施科学的政府形象传播战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形象传播理论支撑和实践运行机制,对于各级政府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好领导、组织和管理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从传播时代的政府形象战略入手,在梳理形象传播理论依据和分析其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一方面对政府形象传播构成、传播模式和传播责任进行了学理剖析,以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另一方面,立足于传播实践,在政府形象传播策划、塑造方法、管理和维护机制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针对政府形象传播的现实困境,提出了破解路径。
  • 黑客间谍

    黑客间谍

    斯诺登不过揭开了美国情报战略的冰山一角,世界便因此而起巨大骚动。本书全面剖析斯诺登背后的故事,特别是围绕“棱镜”主谋——美国国安局展开对美国网络战、情报战布局与战略的分析和追索,揭秘美国众多情报特务机构的不为人知的运作方式,敲响未来必将爆发信息网络大战的警钟。
  • 大国前途

    大国前途

    本书分为“国家前途与国家政治”、“国家前途与全面深化改革”、“国家前途与国家安全”、“国家前途与经济新常态”、“国家前途与社会民生”等5个专题,收入29位专家、学者有关上述问题的文章。
热门推荐
  • 四书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四书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本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名句”丛书之一。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五经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中,遴选部分代表名句,分主题原文呈现并有白话文注释,配以精美书法作品,附传统经典名篇全文及生僻字注音,同时定向邀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及汉语言文字造诣的书法教育家、清华大学德艺双馨的师生校友、社会各界实力派书法名家书写主题内容,经典名句、传统丹青、中文释义三位一体,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思想。
  • 保险理赔与欺诈预防

    保险理赔与欺诈预防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基本法律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具体内容是对我国的保险法律制度进行宣讲和普及,涉及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保险法》、《合同法》、《民法通则》、《刑法》、《侵权责任法》、《民事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和行政法规。
  • 爱你是平凡的温暖

    爱你是平凡的温暖

    沈文清、何思语在家门口捡到第一个孩子沈语夕,两年之后领养了第二个孩子沈思文,后来又领养了两个孩子沈念薇和沈子静,四个孩子长大后各有各的缘分。
  • 思维成就效率:41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

    思维成就效率:41种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

    许多上班族都被“效率不够高”的问题困扰着。这种烦恼对于刚入社会的新人而言,更是如影随形,但即使成为中坚分子,甚或被誉为经验丰富的老手,仍旧难以轻易摆脱这种困扰。《思维成就效率:41中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从思维改变效率的角度,详细阐述了提升工作效率和快速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要认真实践《思维成就效率:41中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考法》介绍的思考方法,一定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最适当、最迅速的问题解决方式以及工作方法,从而成为精明能干的职场人。
  • 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

    不能错过的儿童敏感期

    在孩子生命成长的某个时间段,他们会本能地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专心尝试或是学习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直至他们满足内在需求,这就是所谓的“敏感期”。本书旨在指导父母捕捉孩子生命中的每一个敏感期,并顺利帮助孩子过渡成长,用爱和智慧开启孩子的一生。
  • 喂毒

    喂毒

    都市中的两个普通家庭,三个从小到大被娇惯的孩子,其后的人生轨迹迥然不同。本书从每个人的求学阶段以及初入社会说起,贯穿了他们的生活细节、情感世界、职场求索、婚事情爱……讲述他们成功与失败、愧疚与自责、悲苦与凄凉的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放纵的宠爱如同喂毒,药性发作,再也寻不回昔日的呵护。
  • 血释奇缘:我是吸血鬼

    血释奇缘:我是吸血鬼

    她在磨难中成长,学会爱。 他只想守着她,防止她逃跑。 “大哥哥你的血好好香”“我的血很好喝?”“嗯,还可以。”“……”拐回家好了当老婆好。女了主前期是个呆萌懵懂天真,善于扮猪吃老虎。后期霸气酷酷如"女皇"。他君源夜,人人都害怕的心狠手辣的魔鬼。奈何遇上了她,一颗冰冷的心却忍不住为她融化。 她在,他守,她跑,他追。他言:“小血儿,遇见你是我活着的意义。你是我的劫。我愿为你一生受戒”逃跑失败……某只被缠得炸毛的小女人“什么活着的意义,没遇见我,你就死了哈。什么我是你的劫,劫色就有。受戒,呵呵,戒个屁,老子就不信你戒得了” 小血殊:作为一只吸血鬼,她怎么总是被追,某男怎么不怕被吸干。 走遍天下,长生不老心古墓,凶险恶煞古都,神秘海底宫殿,万物生长尼埃森林。
  • 考古文集

    考古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哈佛家训ⅰ:改变一生的智慧

    哈佛家训ⅰ:改变一生的智慧

    智慧是对一个人各种能力的综合评价,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智慧是知识的最完美的形式。智慧虽然在各个领域有其特定的含义,如对于艺术家来说,智慧指的是创造的能力,而对于政治家来说,则是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外交家的智慧则更侧重于反应和语言的能力等等……
  • 仲夏柠夜香

    仲夏柠夜香

    “久儿,我这一生做的最正确的两件事就是:对你一见钟情还有在那个仲夏的夜晚发现我爱你。”………………“九爷,而我我最正确的选择就是,在那个仲夏的夜晚,答应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