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5300000005

第5章 严私德(4)

如果有一个人因为贪好虚名而弄虚作假、谄媚领导却受到了褒奖,普天之下的人都会起而效法。君主以虚伪来教化天下,还想要人正直、信实、敦厚、质朴,的确是太难了!可见,领导者如果好大喜功,下面就会出现浮夸风。现在社会假冒伪劣充斥,也是虚伪的风气盛行所导致的。

君主身居高位又处于深宫之中,好像在容易迷路的云梦泽游玩一样,需要左右之人来指正方向,所以,选取左右之人非常重要。但是,如果君主左边的人今天说:圣上的功勋真是伟大啊!明天右边的人又说:圣上的声名真是显赫啊!今天听到臣子这么说,明天还是听到臣子这么说,如果不用事实加以考察对照,君主就会扬扬自得,认为自己可以与尧舜齐名,自己的教化广播,实现了天下太平。所以,一个人左右两边的人经常赞叹他、称颂他,久而久之他就会自以为圣明。

如果领导者喜欢听谄媚巴结的话,好大喜功,喜欢虚名,那么任用的群臣也必将个个卑微平庸,都不称职。君主好大喜功、贪图虚名,臣子愿意来到他的身边,以获取私利,那些正直的人是不会来侍奉这样的君主的。君主好名,就感召不到真正有德之人的辅佐,感召的臣子也都是谄媚巴结之人。

《群书治要·晏子》中记载,晏子逝去之后十七年,齐景公宴请诸位大臣饮酒,大家兴致很高又去射箭。齐景公射出了一支箭,箭脱靶了,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大厅之中饮酒的诸位大夫异口同声地说:“好箭法!好箭法!”像出自一个人之口。齐景公一脸的怒气,大声叹息,把箭抛开了。齐景公很生气,是因为自己的箭射得都脱靶了,臣子们还赞叹他的箭法好,阿谀奉承已经到了极致。

齐景公对刚走进来的弦章说:“弦章,我失去晏子已经有十七年了,再也没有听到有谁指出我不对的地方。今天我射箭脱了靶,但叫好的声音却整齐划一,如同出自一人之口。”弦章很有智慧,他回答:“这是诸位臣子没有才德!以他们的才智,不足以明察君主的过失;以他们的勇气,不敢触犯君主的龙颜,才出现了众口一词的情况。但臣也听说,君主喜欢穿的,臣子们就喜欢穿;君主喜欢吃的,臣子们也喜欢吃。尺蠖(一种像毛毛虫似的无脊椎动物)吃了黄色的叶子,身体就发黄;吃了青色的叶子,身体就发青。可能君主您还是喜欢听谄媚之言吧!”齐景公听了说:“你的话很有道理!”齐景公也能反省自己,知道今天的局面和自己有关系,是因为自己喜欢听谄媚巴结的言语。

不称职的臣子,只会依君主的命令行事,不敢有自己的主张。靠这些独断的君主和凡事照办的臣子,会引发社会讹诈和虚假的风气,如此却能使天下得到大治,是从未有过的事。古人看问题很深刻,说得也很中肯。如果臣子看到问题都不敢犯颜直谏说实话,都是唯领导的马首是瞻,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一个人好名有很多种表现。好名的心很微细,它不像好利那样直接,贪图钱财。好名是无形的,要懂得认真去反省。作为知识分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出名。

一是没有赞叹就没有做事的动力。如果自己做了事没有人肯定、没有人夸奖,好像做事的动力就不足。换句话说,名闻利养的心在推动着我们努力地去做事。古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这件事又没有名、又没有利,还有多少人去做?

二是听不进批评和忠言劝谏。现代人没有学过《弟子规》,不知道“闻誉恐,闻过欣”,对别人的批评很难听进去,一般的人都不敢来给你指正问题。只有身边至亲之人,看到问题,担心你走弯路,才愿意批评你。但是你已经习惯于听赞叹和好的名声了。即使至亲之人对你的批评建议,都不能够听进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导致众叛亲离。

要想让能够犯颜直谏的朋友来到我们的身边,经常指正自己的过失,必须自己培养起“闻誉恐,闻过欣”的雅量,听到别人讲我们的过失要非常欢喜。孔子的弟子子路是“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正他的过失,就非常高兴,很愿意接受。大禹就更进了一步,“禹闻善言则拜”。听到别人给他进谏,指正他的过失,大禹都会给人家行礼表示感谢。所以大禹能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改正自己的过失,福分自然就到了。就像脸上有一个黑点,别人告诉我们:“你脸上有一个东西,赶紧把它擦掉,免得出去被人笑话。”我们便感谢他给自己指出来。如果做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圆满,别人指正出来了,我们却没有虚心受教的态度,那就是因为我们的好名之心太重了。

《孔子家语》里也有类似的教诲:“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无其过者,未之有也。”一个人认识自己是最难的,很多时候人的眼睛都向外看,看到的都是别人的过失,很少有反省自己的。有人说,人生中背着两个包袱,一个包袱上写着他人的过失,另一个包袱上写着自己的过失。我们在走人生之路的时候,往往把写着他人过失的包袱放在了面前,一低头就能看到,而把写着自己过失的包袱放在了背后,怎么看也看不到。

对症的办法就是把两个包袱调换一下位置,这样就可以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过失。孔子告诉我们,当你看到别人过失的时候,马上反省自己,“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别人有这样的问题,马上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反省之后,才知道他是来提醒我们的,我们也有这样的问题,否则就不会看到这样不如意的事情出现在我们面前。另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要有善友、有可以规劝你的朋友或兄弟姐妹,来指正你的过失。但这需要自己度量大,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建议,而不是一味地找借口和理由。

三是做了一点点好事、取得了一点点成就、获得了一点点奖励,就生怕别人不知道,希望尽人皆知,尽量宣传自己,这也是好名的突出表现。

四是喜欢高高在上,希望被人尊敬、被人赞叹。一旦没有受到足够的尊敬,就会不高兴,甚至生闷气。我们要体会自己有没有好名的心,其实很容易。譬如我们去讲课,下课后突然有人叫“刘教授”,你心里有没有一丝丝的高兴?心里还想,你看,别人都认识我。这个心一起,你就要提醒自己“好名的心”。当别人说:“刘教授,我们能不能照张相留作纪念?”心里就很高兴,你看我名声这么大,别人都要纷纷跟我合影,这也是“好名的心”。

这时应像古人所说的“闻誉恐”。听到别人称呼我们,知道很多人都在看我们的东西,我们应该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生怕有一句话讲错了、生怕有一个态度错了,让人产生误解,给人错误的引导。这样的态度没有提起来,很容易被名闻利养污染了,自己还沉迷其中,不知道反省。还要想到,今天我们能够站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传统文化的心得,实际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后默默地付出。譬如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为我们能够走到今天,付出了多少的辛劳。还有我们的老师,他们做了多少辛苦的工作,我们才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感恩的心要生起,念念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的贡献给大众,对于他们的幸福人生、对于社会的安定和谐有所帮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能够正确地面对挫折也是一种“好名的心”。现在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很多不是那些考得很差的学生,而恰恰是那些每次考试都考得很好的、成绩优秀的学生。像我小时候学习很好,考试总是第一名。一旦考第二名就觉得是很大的失败,患得患失的心特别重,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完美,不能够正确地面对挫折。

第五是嫉妒心特别强。不能够接受别人的名声比自己还大,不能够接受别人比自己更受重视。当老师在表扬某位同学的时候、当领导在表扬某位同事的时候,我们的心是“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吗?别人取得了成就,就如自己取得成就一样高兴吗?恰恰相反,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嫉妒心、愤愤不平的心就生起来了。我做得比他还好,为什么领导就看不到我,又去表扬他了?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就没有被看到、没有被重视呢?第二念如果我们想到,学习传统文化了,要懂得随喜功德,人和众生都是一体的,他做的善事和我去做善事,无二无别。别人做了善事,我们去帮助他、成就他,他所做的善事就是我所做的善事。但是这已经是第二念了,第一念还是有点不舒服,所以这些“好名的心”非常敏感细微。

一个人特别喜欢名声,患得患失的心特别强,还表现为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譬如与人相处的时候不是那么自在,担心自己的课讲得不好,不知道别人评价如何,这都是好名的表现。好名的心确实很微细,也非常难以克服,需要时时提起警觉。

《了凡四训》里说,“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前几年,很多名人都出事儿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编造了一些假的经历,为自己贴金贴银、树碑立传,结果被发现了,最后身败名裂。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人,享有很盛大名声的人,他的名声必须和他的德行相匹配,才没有灾祸,如果名不副实,那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灾祸。

五、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小的过失就像扎进肉里的刺,赶快把它剔除;大的过失就像毒蛇咬了我们的手指,立刻就要把指头斩断,否则毒扩散了就会导致生命危险。

《群书治要·鬻子》曰:“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人生最大的忌讳,就是明明知道自己身上有过恶却不改正,这会伤害自己的身心,乃至丧失生命。人有过而不改,确实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人不能够改过,可能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没有认识到过恶的严重危害。《周易》里说:“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小人认为做小的善事没有什么益处,就不屑去做;做一些小的恶事,无伤大体,便不改过。结果罪恶日积月累,以致达到了无法掩盖和不可解救的地步。可见,灭家亡身都是因为有过失而不能改所导致的,所以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第二,因为志向不坚定,所以改过的愿望不迫切。立志就是发愿。苏轼在研究古人之所以有成就的原因后,说了这样一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也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先立志。这个志就像目标一样,人生有了目标才不会受诱惑。就像我们登山,山顶是目标,我们就不会在行走山路的过程中,看到鲜花很好看,就停下来去欣赏,被这些东西所诱惑。

那么应该立什么样的志向呢?清朝思想家唐甄说:“其为志也,以至于尧孔而不少让。”要立像尧帝、孔子这样的圣贤人的志向,也就是说要把成圣成贤作为自己人生的目标。所以,改过的关键就在于是否确立了人生的目标。

曾国藩先生终其一生,都在教导家人和后世子孙要铭记迁善改过的重要性。他年轻的时候,“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的时候才开始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改正自己过失的方法就是写日记,通过日记记录自己一天的言语行为。到晚上的时候,回忆这一天,我的言语哪一点说得过分了,哪一点不符合圣人的要求了,然后加以反省、自责,并且公开自己的日记,让身边的好友来监督自己。

《了凡四训》里说,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则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则一日无步可进。”为什么天下聪明俊秀的人很多,他们的德行却不能够提高,善业没有更多地增长?就在于“因循”二字耽误了一生。“因循”就是不改正自己的过失,没有勇猛心。

第三,身边没有好的榜样。放眼整个社会,圣贤人少,甚至连善人、君子都很少。而社会的污染又十分严重,可以说我们所接触到的人事物、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很多都是让我们堕落的缘分,而不是让我们成圣成贤的缘分。因为我们看不到好榜样,身边的亲朋好友大多是在追名逐利、唯利是图,并且习以为常了。我们就习惯成自然,自己有过失不仅看不到,也不愿意去改正了。所以,古人说选择一个好的修学环境,对自己的修行特别重要。

在这种社会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下,要懂得亲师择友,亲近善良的、贤德的老师,选择善友,这比什么都重要。古人还说:“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和那些善良的、有德行的人交往,就像在雾水中、露水中行走一样,虽然打湿不了你的衣服,但是你时时能够蒙受他们德风的滋润,不知不觉地自己也被熏陶成了一个有德行的人。所以,对于好的老师、朋友,好的修学环境要特别珍惜,这样才能够“德日进,过日少”。

第四,一个人的孝敬之心没有提起。孝是中华文化的根,敬是中华文化的本。这个孝敬之心是慈悲心的根本,也是改过的动力所在。

同类推荐
  •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式,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本书从虚拟社会的概念、历史演进、特征出发,分析和梳理了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的分析,重点阐述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特点和应对措施,以及对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处理方式;同时,结合实践,研究了网络问政、网络监督与网络反腐、微博的“革命”、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如何重塑领导干部网络形象及网络公关等问题,为领导干部提高虚拟社会管理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

    《抗争与合作(乡村治理中的传播模式)》是在江都市政府委托的横向课题“改革和完善江都市面向三农的传播服务”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该课题2009年6月立项,课题研究目的是为进一步了解江都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经济、法律、健康、科技、公共文化、宗教等领域进行对农传播服务的历史及现状,通过调查江都市及有关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对农传播的历史、现状及采取的各项措施,了解各部门在对农传播中成功的经验及仍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改善江都市政府及职能部门对农传播服务状况提供决策依据。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 社会契约论(大师思想集萃)

    社会契约论(大师思想集萃)

    《社会契约论》第一次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它刚一问世就遭到了禁止。卢梭本人也被迫流亡到英国。但《社会契约论》所提倡的民主理论却很快在世界上引起震动。它引发了震惊世界的法国大革命。法国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的出处就是《社会契约论》。1789年法国国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人权宣言》中“社会的目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统治权属于人民”等内容充分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还对美国的《独立宣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罗伯斯庇尔到列宁都曾用《社会契约论》为自己的政权做出解释。
  • 践行“三严三实”学习读本

    践行“三严三实”学习读本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做到“六查”常年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承诺很好,关键在践诺,如何践诺,用“三严三实”践诺“做焦裕禄式好干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把焦裕禄作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标杆和榜样,带头学深悟透、深查细照、笃行实改,在教育实践活动每个环节、每个方面都示范到一要查修身严不严。严以修身,就是要向焦裕禄那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要把焦裕禄作为自己修身的榜样,当做自己言行的镜子,时刻对照自己,不断反思自己,真正提高自身修养……
热门推荐
  • 妆点江山

    妆点江山

    父亲威逼,母亲出家,丈夫不爱,姐姐早亡,本以为太子登基她就拥有了全世界,没想到因一场皇位之争,太子被废,慕容家也受到牵连。但那又怎样,是我的我终究要夺回来,不是我的,我争取夺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红线泣

    红线泣

    不同的故事,不同的主角。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神雪赋

    神雪赋

    看温柔黑龙与冰雪女王的居家日常~~~~~~天宫大典,朝元仙仗,你我初遇。过往这千年万年,任凭高山沉入海底,沧海化为桑田,光阴须臾,于我却了无生趣。我时常会回忆那一瞬,若是你我不曾相见,若是你我两不相欠。
  • 妈咪招牌靓粥

    妈咪招牌靓粥

    《妈咪招牌靓粥》根据人们不同的饮食习惯和身体需求,精选了近百道家常靓粥,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
  • 剑星幻魔尊

    剑星幻魔尊

    千年夙仇,千魔大战,日月神剑,无出其右,祭才幻剑,天下无敌……他,无意中得到名动天下的祭才幻剑。他,从一个无知少年变成了邪魔外道。他,受仙家所伤,为魔道不容。他,因那天下无敌的祭才幻剑,成了仙魔二道之刺。他,崇敬仙家,却成了魔道至尊……是谁在冥冥之中作弄苍生情缘,是谁让他在正邪之间难抉难择,一切尽在《剑星幻魔尊》
  • 天台分门图

    天台分门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残种

    残种

    盛朝二百零八年,天地摇曳,西南腹地裂渊千里,深不可知,方圆寸草不生皆成荒漠…… 一段曲折的爱情故事,一个剑指苍天的传奇,搅动天地的大事,譿世倾心制作大场景 神魔巨作,三年一剑成,万年阴谋破! “待我剑指苍天,破凡成圣,定回来还你十里红妆相伴到老!”
  • 那只猫有星空

    那只猫有星空

    如果你是一只猫,你想要做些什么?如果你是一只流浪猫,你又想要做些什么?女主重生成了一只猫,咋办呀?“喵?喵呜?”什么情况?我变成猫了?······“喵!!”冲呀!白三气势汹汹的一抬抓,可是转头一看,身后就跟着两只呆头呆脑的小猫,瞬间没了气势,翘起尾巴对着两只小猫就是一拍······
  •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大国的崩溃:苏联解体的台前幕后

    老布什图书馆绝密档案新近解密!哈佛大学现代史专家,还原改变苏联命运和世界面貌的五个月。1991年苏联的解体无疑是20世纪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作者根据最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绝密电话记录,重新解读了那段纷繁复杂的历史。本书挑战了关于冷战结束的传统观念,揭示了布什政府试图结束冷战、保全苏联作为其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伙伴的复杂游戏。作者着眼于事件中心的四个人物—乔治·布什、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鲍里斯·叶利钦、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来讲述苏联最后五个月间发生的故事,这五个月改变了苏联的命运和世界的格局。本书作者会多国语言,能够查阅英语、俄语、波兰语、乌克兰语和白俄罗斯语的文献,这让他能够站在一个特殊的立场来呈现一个关于苏联解体的全新的、戏剧性的故事。
  • 觚不觚录

    觚不觚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