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5300000007

第7章 严私德(6)

而且古人也讲“因材施教”。这个人本来已经很自卑了,你对他的言语还很严厉、很苛刻、很挑剔,就会让他愈来愈丧失自信心。所以,言语确实非常重要,可能我们说了一句无心的话,但是别人听了之后会耿耿于怀,甚至因此产生隔阂。

古人说“三思而后行”,我们说话应三思而后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不能顾此失彼。

古人还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给别人说一句爱语——宽慰的话、理解的话、体谅的话、鼓励的话,别人在寒冬腊月心里都感觉到非常温暖。但是我们恶语伤人,特别是在盛怒之下口不择言,说了一句很过分的话,结果火烧功德林。什么意思?就是你以前对朋友两肋插刀,很无私、很讲义气,为朋友付出无私无求,但是脾气一上来,盛怒之下便说了一句伤害对方的话,那么你以前对朋友的所有付出,别人都不记得了。就因为你这一句话刺痛了他,他可能耿耿于怀,从此就不再原谅你,而你以前对他的付出也都白费了。

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言重则有法”,即言语慎重就可以让人们效法。

“行重则有德”,就是说我们的行为很庄重,就显得有德行、很稳重。特别是不合于礼的行为,绝对不去做。如果我们做事不符合礼,像现在很多领导干部,做了很多违礼的行为,结果被人拍下来了,还把这些不雅的视频传到网络上,结果一日之间就让自己身败名裂,甚至受到了盘查,还因此锒铛入狱。这都是自己的行为不慎重所造成的。行为慎重可显示出一个人的德行。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居安思危、崇尚节俭,奠定了大宋基业。有一次,赵匡胤的女儿魏国长公主穿了一件由翠鸟羽毛作装饰的短上衣入宫,赵匡胤见到后十分气愤,对公主说:“你把这件衣服给我脱下来,从今以后,不要用翠鸟羽毛作装饰了。”公主笑着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用不了几根羽毛。”赵匡胤正色说道:“你说得不对。你穿这样的衣服,宫中其他人看到会纷纷效仿,这样一来,京城翠鸟羽毛价格便会上涨了,商人见有利可图,就会从四处辗转贩运翠鸟,这要杀伤多少鸟儿啊!你千万不能开此奢华之端。”公主听了赵匡胤的话,连忙叩谢父皇的教诲。

孔子曾说:“君子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孔子的这一观点在不少君王身上都得到了验证。赵匡胤以节俭为本,以身作则并约束家人,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士大夫竞相节约自勉,州县官上任时,奢侈浪费讲究排场的迎来送往都取消了,小官上任时,很多只穿草鞋、拄木杖徒步而行。赵匡胤之后的几个君王都很好地延续了他俭朴的生活作风。

有一个关于宋仁宗的故事,宋仁宗有一次对身边的近臣说:“昨夜夜不能寐,突然感到饥肠辘辘,非常想吃烧羊肉。”近臣就说:“您既然想吃,为什么不传旨要一个烧羊肉呢?”你看皇帝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要一个烧羊肉算得了什么呢?为什么还要强忍着不吃呢?宋仁宗说:“我怕我一旦传旨索要烧羊肉,恐怕从此以后就会成为惯例,即使不是每天都有烧羊肉吃,那时常也会有烧羊肉吃,此例一开就不知道有多少羊被宰杀。”所以宋仁宗说:“岂可不忍此一夕之饥,而启日后无穷之杀哉。”

皇帝贵为天子,要烧羊肉,要几只羊都很容易,但是他就是怕这个先例一开,很多人会投其所好,那就不知道要宰杀多少只羊了。

宋仁宗平时在私下休闲的时候,常常穿着那种洗了又洗的衣服,他的帷帐、被子都没有加纹绣,只是用那种一般的布帛制作。还有一次,有人向宋仁宗呈献了蛤蜊28枚,这是一种非常稀有的壳类海产品,而且这个东西很贵,每一枚价值一千钱。皇上怎么说的呢?他说:“我这一下筷子就要花费28千钱,这怎么能够忍受啊?我是不堪忍受啊!”所以宋仁宗被称为“仁宗”,确实名副其实。他的仁爱之心不仅仅推及万民,甚至推及动物身上了,这就是古人说的万物和我是一体的。

宋仁宗能够仁爱动物,这确实是古人所说的“以万物为一体”,把这种仁爱之心推及百姓身上,百姓怎么会不被感化呢?所以我们看一看古代的皇帝确实是身体力行,为了不开启奢侈浪费之风,就自己忍着不去吃这些美味,我们从这里也看到了宋仁宗做事谨慎的态度。

自己是皇帝,一个动作、一个旨意不知道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所以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非常地敬慎。

“貌重则有威”,就是我们的容貌庄重,就让人看到有威严。古人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睡有睡相。”即使一个外人都没有,也要慎重,不敢放逸。

所以在容貌上孔子也有教导,“色思温,貌思恭”。表情要很温和,虽然很温和,但是很恭敬。这样就让人觉得你很好接近、很温和,但是在你的面前又不敢造次,对你还非常敬重。这也是因为自己有威仪,做得恰到好处。

《礼记·玉藻》里说:“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足容重”,就是我们行走的时候,一定要稳重,像大象那样四平八稳,非常缓慢。曾国藩曾教导弟子,要“走路慢,吃饭慢,说话慢”。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一种稳重的作风。古人说“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一个人若有定力,有这种稳重,无论遇到什么突发的意外事件,都能够保持冷静。保持冷静才知道应该如何去应对,才不至于慌里慌张。

“手容恭”,就是在坐的时候,手要敛。“起脚敛手”,在走路的时候也不能甩着胳膊,手容要恭敬。

“目容端”。“端”就是平的意思,即平视。眼光不要向上,也不能向下。向上、向下,或者显得轻视傲慢,或者显得很不屑。这也说明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如果我们很傲慢或者很刻薄,表现在眼睛上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观察会发现,有的人跟你说话的时候,眼睛骨碌碌地乱转,这说明这个人的心思很复杂,心眼很多,眼睛在那不停地动。

“口容止”。这个“止”就是《易经》中所讲的“吉人之辞寡”,是指说话不要太多,要懂得适可而止,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一个字都不要说。

孔子也说,随侍君子时容易犯三种过失,哪三种过失?“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话没到该说的时候就抢着去说,这说明一个人心浮气躁;该你说的时候,譬如说有人问到你了,你又隐而不说,这是隐匿之过;没有观察君子的神色就说话,就是不懂得说话的分寸,就像盲人。说话不看对方的表情,说了一些别人不喜欢听的话,别人可能都要发怒了,你还在那说,可能就让他火冒三丈,这是大为失礼的,这都是过失。这些都是告诉我们言语要谨慎,要懂得适可而止。

“声容静”,就是我们说话的时候,不要大声喧哗,像噪音一样。譬如一小部分中国人在出国的时候,很喧哗,很失礼,所以不受外国人的尊重。这是我们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人特别值得深思的。据说有人去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结果发现在圣母院里边用汉字写了一个标语:“请勿大声喧哗”。提醒我们中国人不要大声说话,所以特意用汉语写了一个标语挂在那里,专门给中国的游人看的。能够到巴黎圣母院去参观的人,是哪些中国人?都是我们中国的上层人物,或者是有钱的,或者是有权的,或者是我们说的有学问的知识分子。但是即使是这样的人,走出国门之后都有这样的表现,说明我们礼仪之邦的礼已经丧失到一定的程度了。

中国在历史上被誉为“礼仪之邦,华夏之族”。那不是我们自己封给自己的,是我们邻邦的人到中国来访问,看到中国人相处彬彬有礼,特别和谐,他们很羡慕,回去之后就向自己的国君报告,这些国君特别喜欢派使臣到中国来学习,所以把中国称为“礼仪之邦,华夏之族”。唐朝太宗的时候,万国来朝,把中国的皇帝尊称为“天可汗”,那就是天底下公认的领导者。说明什么?说明当时的中国人恭而有礼,而且影响到周边的人纷纷来学习。

现在怎么样呢?经过了若干运动,我们把中国的礼批判得体无完肤,称其为“吃人的礼教”,对它生不起信心,导致我们现在的人言行没有规范,受到外国人的嘲笑,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一件事。这就是我们抛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抛弃了自己的礼仪、风俗所导致的。

“头容直”。“直”就是不要歪斜,要端正。我们在跟人交谈的时候,把头侧在一边,这就是没有做到“头容直”。

“气容肃”,就是我们喘气的声音不要太重,要给人一种肃静的感受。一个人恭敬心提起的时候,他就自然注意这些细节,呼吸都不敢出大气。

“立容德”,是指站立的时候不要倚在一边,即要端正,这样给人一种有德行的感受。

“色容庄”,是指色容要庄重。刚才我们讲到“色思温,貌思恭”,这些都做到了,就会给人威仪的感受,别人就不敢轻慢。所以古人从小教导孩子,“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这都提醒人们,慌里慌张是导致出错的原因。《弟子规》里也说:“事勿忙,忙多错。”

“好重则有观”。这个“好”就是嗜好。中国古人从小学习的是琴棋书画,这些嗜好都很高雅,都有可观之处。

总之,古人教导我们在言、行、貌、好等方面都要学其庄重。

在《群书治要·春秋左传》里记载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大臣叫赵盾,他的君主晋灵公非常不守礼,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而且做得很过分。赵盾作为臣子非常忠心,屡次犯颜直谏,但是晋灵公都不听,而且还觉得赵盾很烦,于是就起了一个恶念,派了一个杀手去暗杀赵盾。这个杀手在凌晨就到了赵盾的家里,看到他的卧室门已经开了,赵盾已经准备好要去上早朝。因为时间还早,所以他就穿好了朝服,恭恭敬敬地坐在那里闭目养神。他这种恭敬的态度深深地感动了杀手,他想一个大臣在独处的时候,还能够对国君表示这样的恭敬,这个人一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如果把国家的栋梁给杀了,对国家、对人民就是不义。但是,他又接受了君主的命令——暗杀这个大臣,如果完不成使命,对君主就是不信。他思来想去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最后他就自己触槐自杀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人很恭敬的态度居然可以起到这样的感化作用,把来杀他的杀手都感化了。

我们看到有些德高望重的长者,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尊敬爱戴,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平时的恭敬心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一种气场,这种气场让人能够自然而然地生起恭敬之心。

“君子不重则不威”,领导干部要从言语、行为、容貌、嗜好等方面注意保持庄重,久而久之,自然令人肃然起敬。

七、谦德之光

“让功于众,让位于贤,让名于上。”若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在处事、待人、接物中自然懂得谦退,不会傲慢。

《群书治要·周易》说:“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天道亏盈而益谦”,这个天道,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到十五的时候是满月,满月之后,就开始亏损。正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古人教导我们要谦卑退让、舍财不贪。

天道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即过分的要受到制裁,不足的要受到补益,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规律。老子把这一规律运用得淋漓尽致。他说:“我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他把处柔守慈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这都是从观察天道的规律提出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地道变盈而流谦”,地道的法则就是改变盈满的,而充实谦虚的。在大地上同样注水,水自然流向那些潮湿的、低洼的地方。中国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什么大海能容纳百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处在最低的地方,所以河流都自然地流向它。

《老子》中也说“上善若水”。为什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水有一个特点,它善于给万物带来好处,但又与人无争,与世无求。最重要的是它能处众人之所恶,一般人都是喜欢高高在上,但是水却不同,它是处在众人所不愿意处、所厌恶处,就是它非常卑下。“故几于道”,所以它和道就相近了。道在低处,一个人只有谦卑下来,他才能够得道,才能够和明德相应。

“鬼神害盈而福谦”,鬼神危害骄傲自满的人,而施福给谦虚的人。

“人道恶盈而好谦”,人与人相处,自然地就是厌恶自满的人、骄傲的人,而喜欢谦虚的人。特别是作为领导者,要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能够感召很多德才兼备的人来到身边。

怎么样才能够感召德才兼备的人?他自己必须能够谦卑有礼,礼贤下士。所以《群书治要·文子》里说:“能成霸王者,必得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者也。”

同类推荐
  • 戈尔巴乔夫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991年苏联的解体震惊世界,对国际关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戈尔巴乔夫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的讨论,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本书作者分别从“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形成与发展、“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要理论观点及纲领主张、“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引发的恶果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了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的形成过程、核心内容及其对苏联解体和苏共亡党的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是一路货色、“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苏联剧变的关键性原因、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剧变的罪魁祸首。
  •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月底,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联合召开的“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治理”概念的产生、含义、特征、功能等方面做了理论上的论述,并针对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本书收录了16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参会文章,是国内知名政治学专家、学者有关“治理”问题的最新学术成果合集。
  •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一脉相承。《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所揭示的谶纬对东汉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帝国的日常运作及其意义、东晋南朝文化的特点和来源、十六国北朝的胡族政策、唐初对周边民族文化的整合、中晚唐对南朝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赵宋“祖宗之法”的基本精神、宋代士大夫对为政之道的探索和实践、元明政治的君主集权专制特征、宋明之际传统政治文化嬗变等,已大致显现出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政治文化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脉络,提出了一些有新意、有价值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基础研究有所贡献。
  • 微博反腐及其规范化研究

    微博反腐及其规范化研究

    每一个新事物都会被更新的事物所代替,成为历史发展中的一个过程。就像手摇式的纺车已经被现代化的织布机所取代一样,微博反腐也将会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短暂绽放的花朵。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理由相信微博反腐将会被更具有优势的反腐渠道逐渐取代。实际上微博反腐是人们在遭受腐败的侵害时做出的一种反抗举动,是一种维权性质的行为,而维护权益总是不够的,人们还需要扩展自己的权益,因此各种扩大人们权益的微博参政行为便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这一发展过程展现了政治前进的趋势。
  •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中美建交:邓小平与卡特握手纪实

    1972年毛泽东和尼克松结束了中美关系史的一个时代,1979年邓小平和卡特却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中美建交无疑是改变世界的一件大事。本书全景式地逼真再现了邓小平、卡特、“卡特的基辛格”布热津斯基以及黄镇、老布什、伍德科克等为中美建交作出的贡献和他们极富个性化的形象。如实披露了毛主席派中国“空军一号”赴美接尼克松再访华、老布什“自行车外交”、卡特严打台湾特工、邓小平访美专机强行起飞以及三K党徒刺杀邓小平等鲜为人知的秘闻真事。视野开阔,内蕴丰厚,图文并茂,读之爱不释手,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热门推荐
  • 国师大人请克制

    国师大人请克制

    一代女帝,众人谈之色变的修炼鬼才,精医毒,擅权谋。一朝被袭,重生之后却成为无法修炼的废柴一枚,本是天子骄子,又岂能任由凡夫俗子放肆!且看她将天玄地宝尽收囊中,绝世秘籍视同草芥。可没想到那个国师竟然不要脸的缠上来,喂,国师大人,麻烦矜持点!
  • 邪帝大人赖上我

    邪帝大人赖上我

    苏凉七,二十一世纪天才治愈师,无端穿越异世,捡神兽,盗灵宝,更有身娇体弱的美男等扑倒。苏凉七吞口水:那啥……不扑行不行?某妖孽轻笑:小捣蛋,还不过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灵兵战尊

    灵兵战尊

    玄兵大陆,以兵为尊。少年叶凡被贼人打落山崖,侥幸获得一枚方鼎融入体内,从此修为一跃千里,拳打恶狗,脚踢神佛,做那最强的无敌战尊!
  • 不在回忆里错过你

    不在回忆里错过你

    本是职场精英的高语岚遭人陷害,居然被人诬告成女同性恋,惨被公司解雇。当务之急,她得赶紧找个男人证明自己的清白。没想到,她却不小心招了“狼”。处于人生低谷的高语岚,每次遇到犀利大厨尹则,都能刷新她的倒霉记录,却在对方花样百出的爱情追跑中,收获了爱情和全新的生活。软萌受气包“小白兔”×麻辣厨神“大灰狼”擦出萌爱火花 !看情话大厨奉上妙趣横生的美食情话语录!
  • 狂颜嫡女:弑夺天下

    狂颜嫡女:弑夺天下

    逆女?妖女?魔女?都说庶不如嫡,可她这嫡女不仅不如庶女,还是众人眼中的妖物。从小被抛弃在外,女扮男装名扬天下,号称天下第一公子,以毒攻毒救治江南得了瘟疫的百姓,武林大会上破碎了魔族的计划,亦正亦邪的她同时也成了正道人中的危险人物,为正道虎视眈眈。因为母亲临终前的心愿遂返家,可等到的却是逼她嫁于他人为妾,设计对方退婚,三番四次暗中拯救兄长,最后却沦为亲生父亲口中的逆女,被匕首刺中心口,于是奋起弑夺天下,走向了命定的道路。看一代不得宠的嫡女如何成就一番伟业。
  • 小富即安

    小富即安

    女儿当自强,想我堂堂农业大学的学生,只要有土地,什么赚不来。只要夫妻齐心,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不也挺好。种田织布,没事干搞搞小发明,看小日子流水般从手上经过,平淡而幸福的白头偕老!
  • 中国寓言

    中国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通常采取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集说理、劝诫、嘲讽、讽刺、诙谐于一体,给人以启示。同时还用短小精悍的话把十分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使得读者喜闻乐见,容易接受。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安徒生是个穷鞋匠的儿子,他冲破社会的重重阻力,凭借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知欲,通过艰苦的奋斗,最终从普普通通的“丑小鸭”成长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用笔为人们奉献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故事。
  •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

    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食品是关乎民生的一件大事,也是民生的 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近年来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给世界敲响了警钟。董志龙所著的《舌尖上的安全(破解食品安全危局)》以食品安全事件为主线,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食品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聚焦民生,贴近生活,着力寻找破解食品危局的方案,并以积极的行动引导食品企业走出一条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光明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