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这儿写字,似听有人叫我名字,一个又一个、一声又一声。
每叫一声,我便应:“到!”
每声“到”后,便可写下一串文字,我不敢肯定它是自传还是随笔,它只是一个回答、几个故事。如在课堂上被老师拎起,站直清嗓,磕磕巴巴,扪心而说。
取“迅”为名,原因有二。
我妈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中文系,专攻鲁迅文学,故在三个女儿的名字中都加了个“迅”字。我爸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新华通讯社驻外记者的岗位上奔波了近半个世纪,一个“讯”字标识着他的事业版图。妈的情怀加爸的梦想,就成了我这辈子写在户口本上的“迅”字。
这个时代讲心,名字就是家庭赐予我的初心。阿迅之迅,不仅是名字,更是家族的原力,是知识分子用灵魂、情愫、风尚铸成的书香门第。
我的“迅”常被写为“讯”,如此误写,于我,恰似命运因果。
我生于北京,祖籍苏州,脚步随父,心性似母。一声“阿迅”,表面上浮动着南方姑娘的软糯,可骨子里却透着北京大妞的局气。这种南柔与北韧的结合,造就了我性格中折不断的“柔韧”。
十七岁前,我以柔为主;十七岁后,便以韧为根。出国门、入寒门、进名门、破爆门、走冷门、认命门、回家门……硬生生地活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直勾勾地看着幸福与残忍同生共至。
每开一扇门,我就添个新名字:三儿、小小、阿迅、朱先生、朱大胆儿、朱十七、迅宝宝、王太太……这些名字似我一路拼来的宝剑,把把悬于头顶。
她是开始、是过程,也是结果;
是初心、是警戒,更是方向。
我坐在这儿写字,听见门外的脚步声。
阿迅,你还是来看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