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梦始
“老不离家是贵人,少不离家是废人。”
1990年9月9日,秋收起义纪念日,朱迅出国。
选择9月9日,颇有点儿下了决心、狠心的意思。就像秋收起义,义无反顾,只有勇往直前了。
电视剧《梦回青岛》刚刚杀青,凯丽姐姐代表全剧组送给我一套蓝色印花布做的连衣裤,“马上就要播我演的《渴望》了,可惜你看不到,好妹妹一路顺风!”
虽看不到《渴望》,可此时的我全身心都充盈着渴望,马不停蹄地赶回了北京,只剩下两天,还什么都没准备呢。回到家已经是夜里,姥姥还在灯下等我。她耳朵不好,听不见开锁的声音,见我提着大包小包进屋,才慌忙站起,心疼地摸着我的脸,“黑了,黑了。”姥姥的手有点扎人,糙糙的、硬硬的,倒还厚实。
姥姥的皮肤很白,白皙的脸庞总含着笑,无限慈爱地看着我。脸上最明显的标志是一副宽边眼镜,重重地压在鼻梁上。几十年的分量留下了两道深深的血印,给人很痛的感觉。
“换副轻薄的吧。”从第一次挣钱起我就跟她讲。
“不用不用,你挣了钱,我替你藏起来。”姥姥的爱是不讲任何条件、不计任何代价的。我突然很怕,怕自己无法回报这样的目光。赶紧躲进房中,再出来时,手里多了一沓钱。这是我这次拍电视剧的片酬和以前藏下的所有私房钱,加起来有好几千块,在1990年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我把它们放在姥姥的桌上,“这些您留着用。”
姥姥看着厚厚的一沓10元钞票,“穷家富路,你带上吧。”
“日本花不了人民币。”
姥姥不再坚持,同样的话:“我替你藏起来,等你回来时用。”
我腻在她身上,再一次提议:“姥姥,你一个人行吗?要不请舅舅来接你去上海?”
“没关系,老不离家是贵人,少不离家是废人。我在这儿看家,等你们回来。”
姥姥眼中看不见一丝犹豫,一点忧伤。她曾饱受苦难,练就柔中带刚的坚强。
送行的排场不小,六辆黑色的小轿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首都国际机场。姥姥没有跟来,八十八岁的她像每天送我上学一样,站在三楼的阳台上,戴着厚厚的眼镜,朝我笑着,平静地挥手,直到看不见我的影子。车拐弯时,我看见姥姥摘下厚厚的眼镜,擦着眼角。
从此,姥姥三楼阳台上的身影成了我一生的惦记。
东京会师
第一次走进机场“国际出发”的感觉很不错,骄傲中带着几分年少的轻狂。飞机上没有像我这样十几岁的独行者,更有一番独闯天下的傲骄了。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仍在戏中。
一路好睡,飞机降落的巨大轰鸣把我惊醒,睁眼已经踏上了日本的土地。这是一个干净得几乎透明的地方,我自豪地通过“外国人通路”,带来的五个超大旅行箱却给我惹了麻烦。来时做好吃苦的打算,连被子都塞着呢。
我用仅会的一句“斯咪妈散”(日语“对不起”)马上就招来了两个地勤人员,这两个大男人很费力地把行李搬上车,其中一个“黄头发”还把我送到接站口。
“Welcome to Tokyo. Take care!(欢迎来东京,请多保重!)”他鞠躬告别,嘴角边挂着灿烂。人家帮了忙,还向我鞠躬,我忙不迭地模仿他的样子还礼。
一个人从后面扑上来,抱住我,“一看你这身打扮就知道是从中国来的妞儿!”二姐哈哈笑着,像在嘲笑我这印花布做的连衣裤,“你才老土呢,这是国内最流行的!”
我和二姐从小就亲,交情是在拳打脚踢中拼出来的。三姐妹中,她比较“另类”,天生一身牛力气。小时候爸爸不在家,家中男人的活儿都是她一手承担。扛个煤气罐,连上三层楼,大气都不喘。更有甚者,二姐上中学后,开始在东城区武术馆练散打。开始还算收敛,渐渐地,我就成了她的拳靶子。每次回来都要跟我“切磋”一番。一个劈掌加飞腿,能让我在床头足足哭上半天。“等你老了,我一定报今日之仇!”每次我都会咬牙切齿地默念着“君子报仇几十年也不晚”的口号。
就在一次激烈的“比武”中,一个五大三粗的邮递员擂鼓般地敲开了我家的门。“没事吧?”他探头向里看,一定是听到尖厉的哭叫声,以为是遇上了入室抢劫。
“没事,叔叔。”二姐一脸坦然,我含着泪在一旁怒目圆睁。
“日本的挂号信,朱迅签字。”一看是小孩儿打架,邮递员叔叔笑笑走了。二姐却躲进里屋哭出了声,一会儿她拿着那封信跑出来,“三儿,我的日本签证下来了,以后没人跟你打架了,自己要多小心。”
我哭得更凶,“就是你把我打得再疼,我也不希望你走!”
中国功夫练就了她的吃苦耐劳,来日本两年了,二姐一个人熬过了最窘迫的日子,为我们三姐妹在东京会师建立了根据地。现在她已经站稳了脚跟,一边上大学,一边在一家清洁公司里打工挣学费。
“大姐呢?”
“在那边的出口等你呢。”
一大群人中,我一眼就看见了大姐。她还是那样出众,甚至更漂亮了。只因她从小就在清华附中住校,所以姐妹间略显得客气。半年前,她放弃了高级白领的生活,也来日本求学。
“红姐。”我挤不进去,就大声叫。
二姐捅我,“在日本别喊。”
大姐已经发现了我们,快步迎过来,轻轻拥住我,“半年不见,怎么黑了?”
“我刚从海边拍戏回来。”
“哟,还是小明星呢。”大姐身边冒出一个男孩子。
“这是我同学,今天他开车来接你。”大姐解释。
大姐的出众让她身边总围着一些男孩子,可她跟每一个人都不冷不热地保持着最合适的距离。水中月、镜中花的清高,让男孩们更加趋之若鹜。出自外交学院的她,这就是本事!
出了机场,天已全黑。东京的夜真亮啊!城市的七色光从眼前划过,留下无边的想象。空气更是清透得让人忍不住深呼吸,心高兴得直往外蹿,大喊一声:“东京,我来也!”
到了玉县的姐姐家,已经快晚上十点了。吱扭扭地拉开一扇木门,我走进一个只有六(计算榻榻米的量词,一约为1.62平方米)的日式房间。我们姐儿仨全要住在这里。五个超大行李箱往里一搬,连转身的地方都没了。这里看上去很像电视剧中的布景,我兴奋得在榻榻米上打滚,“来,二姐,打一架!”
大姐劝着:“早点睡吧,从明天起,你就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了!”
我压根没明白大姐的话中之意,折腾了一天真累了。那晚,我挤在姐姐们中间睡得好香。“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不动声色,我的樱花梦就从这一夜开始了……
拾荒的日子
清晨,腿上奇痒。
我一骨碌从榻榻米上爬起来,腿上红通通四五个好大的包。“日本的蚊子好厉害!”我发狠地挠。
二姐从厨房里露出了头,“不是蚊子,这叫‘DANI’,也就是‘壁虱’。”
“恶心!家里怎么会有虱子?”
“壁虱是专门长在榻榻米里的。这房子太旧了,又全是木头盖的,一年到头都会长虫子。”
虽然早早地被虫子咬醒,并不影响我在日本第一天的好心情。坐在长着壁虱的榻榻米上,我开始打量日本的家。这是战后修建的已经很老的木房子。别看木板破旧、四壁透风,却是典型的独门独院的和式屋。房间真小,所有的地方加起来也就十平方米,可小小的木房间很别致。两面都是落地窗门,地上铺着榻榻米,有个很大的壁橱,起床后可以把摊成一地的被褥收进去。还有一张矮桌和一个低柜各自摆在角落中。
浴室是放在厨房里的一个透明塑料盒子,厕所是最古老的蹲式,连冲水都没有,听说每个星期会来抽一次。所有的一切在我的眼中是那么新鲜,最让人高兴的是家中电器一应俱全:红色的小电视,两个录像机,音响、冰箱、空调,应有尽有。
“姐,这些都是你买的吗?”20世纪90年代初,这些家电在国内都很贵。
“我才不买呢,都是捡来的。”
“有这好事?上哪儿捡?”
“就在咱家门口的垃圾站。”
“什么?捡垃圾?”
1990年的日本正处在泡沫经济的顶端,银行年利率高达7%以上(现在几乎为0)。经济推动着紧追潮流的日本人,与此同时,地价暴涨,寸土寸金的房间依然是那么小。在频繁的新旧交替中,我们这些穷学生就成了其中的获益者。垃圾收集站是外国留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
在日本,垃圾处理是有固定时间的。分类非常细:可燃烧的,不可燃烧的,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瓶瓶罐罐都要分开。在我们家附近,每星期四可以扔不可燃物,其中包括小型电器。扔不能白扔,如果想扔掉中、大件的电器或家具,还要交垃圾处理税。所以有些日本人在前一天晚上就会把一些不要的电器、小家具等放到垃圾站里,同时上面还会认真地贴上纸条子:“我很结实,带我回家吧。”
二姐端着早饭走进来,拉门,关门,地板咯吱咯吱响。我在房间里蹦几下,整个屋子都跟着抖。
“这房子结实吗?”
“不结实才好呢。日本地震多,夜里房子塌了也砸不死人。”她把一个紫菜饭团掰开一半递给我,“大姐上学去了,今天我陪你做两件事:第一、去拜会房东,第二、办外国人登录卡。”
屋檐下
走出房门,便是用低矮的石头墙围成的日式庭院。入秋了,院子里郁郁葱葱,一抹红枫像团火般在绿色中燃烧。角落里有一棵好大的樱花树,正好盖在屋檐上,遮住我们的窗。
房东隔着院子住在对面向阳的木屋里。门前守着一条懒洋洋的老狗,灰白色的毛耷在眼前,看不清眼是睁着还是闭着。
二姐轻轻敲门。
“嗨——”拖着长音的应答声,一个白净的日本女人出现在门前,看样子有五十多岁。二姐鞠躬行礼,叽里咕噜地介绍着我们的来意。我看着有趣,在北京打起拳来威风凛凛的姐姐,什么时候变成点头哈腰的小绵羊了?房东太太马上明白了她的意思,蹲下身摆出两双拖鞋,做了个请进的手势。
房东正在屋里看书,见我们进来忙放下。他一抬眼把我吓了一跳,一只眼睛是瞎的,睁不开。
“你们好。”他热情地用不够地道的中文跟我们打招呼。房东衣服邋遢,头发花白,乱蓬蓬的吓人。
“这是我妹妹,叫朱迅。”姐姐故意用中文介绍。
“噢,是妹妹,朱迅小姐。”他的发音夸张,听着好笑。房东太太跟进来,坐在对面。
房东的中文到此为止。姐姐和他们之间一顿叽里咕噜的对答,虽然听不懂,但是我能感觉到女主人看我的眼神并不友善。她向姐姐问了几句话后,就不再开口。还好,在这种不舒服的环境中,没挨几分钟我们就起身告辞了。姐姐拿出一包我从北京带来的茶叶送给房东,女主人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些。
一出门,我问姐姐怎么回事,姐姐说,男房东是日中友好协会的成员,据说年轻时在东南亚打过仗,一只眼睛就是在战争中瞎掉的。他平时话不多,对中国留学生很友善。房东太太就实际多了,一直在问姐姐,是不是我们三个要住在一间房里。当初每月两万日元的房费是给二姐一人住的,如果加人就要加钱。二姐解释说,大姐已经考上横滨国立大学的研究生,马上要搬到横滨去了,加上房东说情,才得以勉强维持现状。
“一到日本就住进‘日军’家里来了,真别扭!”我有些抱怨。
“傻瓜!每月两万的房租在东京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很多房子根本就不租给外国人。别看这里像个小柴房,但能住一天就省一天!”二姐为找房子到处碰壁,一肚子苦水。
走到院里,刚才那只懒洋洋的老狗在散步,或许是听懂了我们在抱怨它的主人,追着我们“汪汪——”地大叫。房东跑出来喝住它,“别怕,它叫五郎。”房东吃力地抱起狗,为我们让开路。这只凶狗,一身花白的毛,也瞎了左眼。
接下来,姐姐带着我去办外国人登录卡。其中一项竟是按手印。“这不是侮辱人嘛!我是来留学的,干吗要像留案底似的?”我愤愤不平。
姐姐却淡淡一笑:“是你自己要来的,不想按,回北京去!”
我默默地伸手,心情就像电影中穷人家的女儿在卖身契上按手印。“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我自我安慰着。
第一天过得有点儿别扭。
随俗,便随不了心
每日恋家十几秒
日本的电车准得让你根本没理由迟到。
开学了,我每天从玉县的家出来,清晨7:40一定会准时出现在浦和到东京的京滨东北线上。车上的乘客,主要是赶着上班的职员。一车的西装革履按照同样的节奏摇摆着。你不能不佩服日本人的素质和集体的隐忍,虽然摩肩接踵,但每个人的身上都干干净净,没有难闻的气味,没有大声的喧哗,即使被挤成“照片”,车里仍然是静静的。
一小时的车程并不难熬,这是最好的学习时间。我一只手抓住栏杆上的吊环,一只手捧着书,耳朵里塞着耳机。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自己日语过人的听力是在电车上练出来的。但千万注意,随身听不能大声,电车里太静了,耳机里露出的声音也会招来周围人嫌弃的目光。
车轮金属碰撞的声音让我抬起了头,电车驶上一座铁桥,面前开阔起来,赤羽河到了。这条河是玉和东京的分界线,我每天都要经过这里两次,早上拉着吊环背单词,晚上靠着门打盹儿。日本城市间很少会有视野这样宽阔的地方,所以只要经过这里,我都会眺望窗外,就像回到北京家边的玉渊潭公园。
车快,桥短,这样的恋家情结只能维持十几秒。
剩下的时间就泡在日语里。出国前,我也报过一个日语班,零零散散跟了一个月,连五十音图都没认全。太难了,我几乎绝望。但当语言成为生存工具时,人的适应能力简直可怕。日文老师一进门就立下规矩,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学生,在教室里都不许说母语。只要张嘴,唯一可以蹦出来的必须是日语单词。这种强化训练让人透不过气。
压力内外夹攻。
我和二姐久别重逢,和平共处的日子没维持几天,就恢复到从前的状态。“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是她一贯的信条。她说周围爱我的人太多,再不加以调教,我就要被宠坏了。
浦和的家是二姐一手建起来的,所以她格外珍惜。比如说,进屋时,要在玄关换鞋,方可登门入室。我刚到日本,没这个习惯,经常穿着鞋往里跑。身后二姐一声大吼:“再穿鞋进屋,你就给我搬走!”
我傻在原地,刚来日本谁想到她会说出这么绝情的话。眼泪噼里啪啦地掉下来,两顿绝食抗议后,二姐终于先软了,“入乡随俗,进屋脱鞋,是这里的规矩。我骂你总比外人看不起你好,你自己打工后就知道了。”
也许是看过的抗日剧起了作用,加上一个凶巴巴的女主人和一条瞎了眼的老狗,虽同住在一个院里,我几乎不和房东家来往。但好景不长,房东太太已经来过几次了,没有笑容,薄薄的嘴唇张得很小,说出的话却毫不含糊。
“这房子要翻修,希望你们尽快搬出去。”
再装听不懂也无济于事。我们白天要上学,姐姐晚上还要打工,没有多余的时间和钱再找房子。
“希望你们马上搬家!”女人再次出现在我们小屋门前的时候,近乎骂人了。
我们请求她再让我们多住些日子,找到合适的地方我们就会尽快搬走。可找房子哪有那么容易?别说有很多地方不租给外国人,即使租,一上来几十万的礼金、押金,刚刚交完学费的我们一时半会儿也凑不齐呀!
接下来的每一天我们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出门的时候尽量躲着对面,生怕撞上会更尴尬。开学了,学习紧张,回木屋休息也十分不安。我和两位姐姐商量,三人尽量抽休息时间分头找房子,我也尽快开始打工,看能否合三姐妹之力,找一处安身之所。
租赁房屋的店面到处都是,可租金高得我们无法承受。好不容易找到一处便宜的屋,人家一听我们是中国留学生,笑成缝的眼睛圆了,“对不起,不租给外国人。”门重重地关上,心被夹得生疼。
钱是尊严的屏障
一天,房东来敲门,从门缝中看见他的灰白的头发我就紧张。这回他要亲自上阵了。
“对不起,打搅了。”房东手里捧着一盒点心,“我刚从秋田回来,这是一点心意,请。”他很友好地递过来。
我不敢看他白色的眼睛,“谢谢。”
“我可以进来吗?”
我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可这儿本来就是人家的地盘,抬头看见房东太太正在对面的阳台上晒被子,只好侧身把他让了进来,门大大地敞着。
“姐姐在家吗?”
“她去……买东西了,马上……回来。”我磕磕巴巴,用刚学来的日语回答。
“真不简单,才来这么短的时间,日语已经说得很好了。”他坐在地上,看看四周,“布置得好漂亮,还是女孩子有心。”
我眼帘低垂,听他慢慢讲话。
“这个房间以前是我儿子住的。结婚后,他就搬走了,前一段好像闹了点别扭,说要回家住,所以我太太就……”
“我们正努力……找房子,可是……”我拼凑着单词,一脸委屈。
“别误会,我不是那个意思,小两口吵架是常有的事,如果他们真要分开,也应该自己解决问题了。你们要是喜欢这里就请安心住下去吧。”
我是不是听错了?真的吗?我们不用重新找房子了?他微笑着点头,瞎了眼的脸似乎没那么可怕了。“我年轻时去过中国,很年轻的时候。十五岁吧。”他好像话中有话,“现在每两年也会跟着日中友好协会去中国走走,每次都会看到变化很大。”
我心里别扭,根据姐姐介绍过的背景,边听边猜他当年究竟做过些什么,现在是不是在施舍恩惠来弥补当年的罪恶。想起姥姥给我讲过那些日军的残忍,坐在面前的人已经戴上土黄色的遮耳帽了。我是一个喜怒都形于色的人,嘴上不好说,脸上一定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好像看出了什么,并不回避,“以前日本在中国做过许多坏事情,现在年轻一代不是很了解。好在中国的年轻人很努力,就像你们一样。我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帮点忙。如果不嫌弃的话,就请安心地住在这里,不会有人来打搅你们的。过两天我帮你们安个电话,请不要告诉我太太。”
自从这次谈话后,房东太太没有再撵过我和姐姐。我们明白是房东在暗中求了情,心里十分感激。同在一个屋檐下,能明显地感觉到房东太太的不满,每次见面都是不理不睬。我们自知占了人家儿子的地盘儿,心知理亏,但也别无他法。
我第一次意识到“钱”是那么重要。在异国他乡,钱是维护自由和尊严的一道最有力的屏障。除了学习,我要挣钱!挣很多的钱!
一连几个晚上,我闭着眼睛在床上算计。有了钱,先买张床,刚来的新鲜劲儿已经过去了,我不喜欢睡榻榻米,老跪在那儿,跟受罚似的;然后还要交日语学校的学费,攒大学的入学金;千万别忘记先还上姐姐们为支付我的赴日费用,借别人的50万日元;最好尽快搬出去,弄个自己的窝儿……
生活百味,当然有臭
便池里的水,一饮而尽
说到挣钱,我是老手。
我十四岁进电视台,利用寒暑假,几个星期拍部戏,挣的钱比父母一年的工资加起来还多。自从上高中后,就再没向父母伸过手。俗话说得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挣钱当然靠自己!
日语学校里除了韩国、马来西亚的那几个富家子弟外,几个日语稍有底子的同学都先后做起了小时工,中午买饭时,能毫不犹豫地点上一份500日元的鳗鱼饭。我一边吃着250日元的青咖喱,一边托付几个刚认识的同学,“如果您打工的地方有空缺,别忘了给小妹推荐推荐。”
功夫不负有心人,没过几天,那位天天吃鳗鱼饭的同学就告诉我,他打工的地方正招人。太棒了!我再次换上那件蓝印花的连衣裤,兴高采烈地跟他去面试。
在电车上晃了50分钟,到达东京的大手町,这里有在日本电视剧中多次出现的摩天大楼群。我兴奋且不安地走在楼群黄昏的日影里,费力地跟上前面日本人脚步的节奏。
同学宽慰我:“没事,对于不会讲日语的学生来说,这份工作最轻松了。”
“谢谢,等我拿到工资一定请你吃鳗鱼饭。”我一向很大方。
走进一座大楼,直接进了地下室。一个穿着蓝色工服的中年男人坐在那儿。我心里偷笑,他衣服的样式和我身上的很相似,连工作服都可以免了。他上上下下打量了我一番,然后对陪我来的同学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堆话,大意是我年纪太小,可能做不了这份工。我怕就要到手的工作泡汤,赶紧用今天课堂上刚学来的半生不熟的日语说:“大丈夫!大丈夫!(没关系!没关系!)”
“领导说可以先试一天,但没工资。”同学很得意,终于为我争取到了这份工作。
这是一份清扫的工作。拿起抹布时我才弄明白,争来的工作是和一位四十来岁的日本女人一起,打扫从1楼到18楼的厕所。听说是扫厕所,我脑子有点蒙,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干过。但想想自己交了语言学校的学费,钱包已经瘪瘪的,还要为上大学积攒120万日元……这对我来说,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拽着拖把跟在后面。
有好几个小时工都是第一天上班,穿工服的“领导”身先士卒,要为几个新人做示范。这就是我第一次接受日本的职业教育。在男厕所里,他麻利得就像洗自己的茶杯一样把小便池擦得白白净净,连漏口边上的一点点黄色,都细心地用手抠掉。在便器比他的牙还要白了之后,他满意地停下快速移动的手,便池上能清晰地映出男人有些变形的脸。“尤西(很好)。”他转头看着我,“明白了吗?”他很自然地拿过一个纸杯,从便池里接了一杯水,一饮而尽。
我一阵恶心,虽然知道日本的自来水可以喝,但在这儿的一出一进,距离太近了。
樱花梦醒
女厕比男厕脏多了。
九月的日本,闷热潮湿,厕所中没有空调。下班后,留在这里刺鼻的臊臭,让我真想把一个星期前在北京吃的饭都吐出来。用手把纸篓中的脏东西一个个掏掉,再用抹布把便池旁溅出的屎尿擦净。鼻子一酸,泪水夹着汗水一滴滴地掉进了便池里。
想起以前,姐妹中我是老幺,十四岁进央视做主持,十五岁在青影厂拍电影,当时因《摇滚青年》在全国放得正火,我留学之事引来了电影学院老师们的一片惋惜声。可年轻气盛的我,自认为出身书香门第,满腹清高,看不惯文艺圈中的一些唯名利“誓”图的作风,拍拍屁股走人,咱敬而远之。我推掉了五部电视剧的片约,东渡日本。
现在我身上穿着全剧组朋友送的蜡染衣裤,却在这里扫厕所。和我一起干活儿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欧巴桑”(日语中对上了些年纪的妇女的称呼),见到新人进门,显然已经以前辈自居了。生怕我偷懒,她一直侧眼盯着我。到了十楼以上,她干脆止步歇息,在旁边对我指手画脚地吆来喝去。
这样一干就是四个小时,从一楼扫到十楼时,我的腰已经直不起来了。一不小心碰翻水桶,又引来她铺天盖地一片惊叫。在连续的高声责骂中,我只听懂了电影中日军吼过的一句“八格(笨蛋)!”。
我缩在墙角,浑身颤抖着,不敢去看那张愤怒的脸。这时,一位四十岁左右、身着和服、打扮得很体面的太太走了进来。她没看见地上的水,脚下一滑,一个踉跄向前扑去。
“当心!”中文冲口而出,我一把抱住了那妇人的双腿。她摇摆了几下总算站定,雪白的日式足套已被溅湿。
“妈妈,怎么了?”跟进来的一个女孩子,慌忙扶住了母亲,低头看见跪在水里的我,又是一声惊呼。我的一双脏兮兮的手正紧攥着她妈妈美丽的和服裙摆。我赶紧撒手,衣服上已经留下了两个完整的脏手印。
闯祸了!我吓得站了起来,向后退去。和我一起干活的日本老太冲上来,小鸡啄米一样频频地向那位阔太太鞠着躬。大概在说我是个外国人,刚来的,不会做事,实在对不起!边说边把我拽过来,拿她那双刚刚掏过厕所,还戴着塑料手套的手摁着我的头让我鞠躬道歉。
过腰的长发在眼前不停地抖动着。我这十几年都是被人哄着、捧着、惯着的,哪里向人低过头?顿时一种从未有过的屈辱感堵满了心,我硬梗着脖子,士可杀,不可辱,决不向你们日本人低头!
阔太太看出了我眼中的愤怒,她招招手,要我出去。
“她会不会要我赔?没钱会不会打人?听天由命吧。”我默默地跟着她走出了厕所。她开始向我问话,我又累又气,什么也听不懂。看她的神态还和气,我只能拼命地回想上午刚在学校里学来的日语,结结巴巴地说:“我……叫……朱迅,我……是中……国人。”
阔太太见实在不能和我交流,也就不再多问。她从包中拿出两个用银锡纸包得很精致的饭团,做了一个吃的动作,柔声说:“KAWAYISO(可怜的)。”
最后一句我听懂了,她在可怜我!这句话对于一向傲娇的我来说是扎进骨血、刺痛自尊的伤害,比打我骂我还要疼、还要冷!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目送着那母女俩优雅地离开。没到大门口,女儿拿出一张湿纸巾给她妈妈擦手,好像在埋怨她怎么去碰一个扫厕所的外国人。那妇人擦完手,顺手把纸丢进了垃圾桶,还回头看了我一眼,微微笑着。
一股不可阻挡的寒意涌上心头,让我浑身哆嗦,手里捏着的那两个饭团已经变了形。走回厕所,日本老太还在叨咕着。我既听不懂,也不想听。走进一个小格子,反手插上了门。看着手里的两个饭团,我的泪水奔流而下。“天哪!这就是我要接受的现实吗?”我狠狠地把饭团扔进便池,不停地按着冲水钮,水声轰隆,奔流而下,掩盖了我的呜咽,冲走了我的骄傲,也惊醒了我的樱花梦……
天知道我是怎么扫完这十八层厕所的。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我走在回家路上。鼻中仍残留着“纸篓”中女人们用过的生理用品的恶臭,让我下辈子都不想做女人。心中也再无初到日本的兴奋,就是这短短的几个小时,让我真正知道了这不是拍电影,我不是在演戏,这是赤裸裸、活生生的现实。这一切是我自己选的,背水一战,毫无退路,为了挣钱,我只能一步一步跪着向前走……
他写上我的名字——阿迅
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
第二天,当我再次出现在同一栋大楼的地下室时,穿工服的“领导”有些吃惊。他翻出一张纸卡,写上我的名字——阿迅。“从今天开始,请加油干啊!”他把纸卡塞进小机器,“咔嚓”一声,我正式打卡上岗。
日语学校每天下午五点放学。我在便利店买袋薯片或面包当晚餐,边走边吃。街边自动贩卖机里的汽水又在诱惑我了。想到“噗”地拧开盖子,会冒出晶晶亮的气泡,喝进胃里,打个响嗝,爽透了!
一瓶要100日元。我捏了下自己的兜,里面有个硬硬的钢儿——500日元。不行,这是最后的底牌,不到发工资是绝对不能用的。目光艰难地从葡萄味的芬达上移开,前面就是车站的免费饮水处,我对着水龙头,咕嘟咕嘟,赌气般地大喝。
晚上六点半,准时开始清扫。这时楼里大多的公司职员已经下班,我的工作就是把十八层大楼的每个厕所清扫一遍,让它们清清爽爽地迎接第二天的工作。
那段日子里,我累得几乎无法思考,更不知道现实和梦想的结合点在哪里。每天的重体力劳动后,身体就像用旧的抹布一样,破旧萎缩,不剩丝毫力气能对自己怜香惜玉或暗自神伤,那些是娇小姐的奢侈品。睡眠时间少得可怜,刚闭眼就被闹钟叫得直挺挺地从榻上蹦起来,不敢再有一秒钟的赖床,如有,是定不会再醒了。
《红楼梦》中云:“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打工时,我常常会把自己想象成某个戏中的主角,今天是勾践,明天是苦菜花,后天是阿信,现在不过是卧薪尝胆、体验生活。我喜欢演戏,戏里有百变人生,百种滋味。我感谢生活给我不同的味道,当然包括臭味。
从此,每天傍晚,总会有一个刘海儿齐眉、长发齐腰的女孩穿着蓝色的工作服,目光清澈地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打扫着白天的污秽。
厕所厨房,更是课堂
得宠是久违的事
富兰克林说,恭候运气的人连一餐饭也无法保证。
于是,三个月后,我主动出击,换了一份在餐馆刷盘子的工作。
当最后一次从一层清扫到十八层,再从十八层下来,拿了工资和这座大楼里所有被我清理得干干净净的厕所告别时,我竟有一丝留恋。这里是我的第二课堂,穿制服的工头、日本老太、每天进出厕所的男男女女,给我上了多好的一堂社会实践课。有的对着镜子笑,有的锁进门里哭,有次还撞上对偷情的男女……人生百态在这最隐私的地方上演着。走出这里,我不再怯生生,熬过了最底层,还会怕什么?!
东京的涩谷区,有一家不大的亚洲料理店,老板经营有道,这里的东西好吃不贵,顾客盈门。菜单上有几道类似中式的家常炒菜,也许是喜欢来这个餐馆的客人中有些有中国缘,老板招工时就雇了我洗碗,而且可以当天开工。傍晚六点,小店里客人最多,活儿最忙。
洗碗这活儿最要命的是不可以戴手套,容易打滑,也洗不干净。只是我的双手长时间浸泡在洗洁精里,不到一个月就变得粗糙并开裂。但我还是喜欢在餐馆打工,和清扫相比,这里更需要跟人打交道。只要是日本人,都是我练口语的“靶子”。每晚小店热热闹闹,人气旺旺的。除了我这个留学生外,还有几个日本的学生工,他们比我来得早,对我很友善。因为我眉毛浓浓,眼睛闪亮,总是笑着,进门第一天他们就给我起了个外号,“看,阿迅多像‘芭比娃娃’。”
得宠是久违的事。在这里,即使一点点善意都会让我感动。比如说,忙不过来时,一个叫桥本的男孩会主动帮我洗碗,为此,他还挨过店长的骂;我曾一次打碎过四个盘子,胖厨子挺身而出帮我担下责任,没有罚我钱。至今我还忘不了他们的笑脸。扫厕所让我甩掉了娇气,厨房里我学会了感恩。
但洗来洗去,我还是洗出了心理障碍。夜里梦见自己如雷峰塔底的白娘子般被堆成山的盘子压在下面。但一到店里,我又会被洗洁精的清香所感染。告诉自己,洗碗这活儿是有前途的。吃苦,苦十年;不吃苦,苦一辈子。现在把一辈子的碗洗了,一辈子就再也不用洗碗了,长大后定找个不让我洗碗的老公才嫁。
当我洗到十指肿胀时,店长终于松口:“阿迅,你可以到前厅端盘子了。”
厨子笑着竖起大拇指,顺手奖了我根胡萝卜。我乐喷了,谁不知道当跑堂就意味着要涨工资了!
语言就是生存的手段,就是钱。当单词表变成工资单时,这种动力是无可替代的。我的口语能力和听力与日俱进,这种进步如三月的小雨,润物无声。有一天自己会吓一跳,能听懂周围人说的话了!
端上客人要的菜,我退到一角。今天客人不多,我却忙得很。手里攥着一张小纸条,上面是日语学校要求每天必须掌握的七十个新单词。偷偷打开来看一眼,赶紧合上,心里默记着,样子像考试中作弊的学生。
“对不起……”有时客人会有一搭没一搭地没话找话。
遇到善意的人我会应几句,碰到张扬的主儿,我有自己的招儿。
开始可以装听不懂,这招很管用。“原来是外国人。”一般客人就会宽容地笑笑。如果遇到不依不饶的,我从来不生气。笑着把一连串的英语甩过去。上高中时,我就给外国人做过翻译,英语好得可以骂人!但特别要注意的是脸上一定要笑着,笑着较劲,心里痛快着呢!
日本人对英语有种特别的崇拜,听不懂,自然觉得很没面子。但不能让周围人看出自己不懂,“OK,再拿瓶酒来。”他口气软了下来。
我还是微笑着双手递给他。在这儿我学到了职业尊重。在店里做事,他是客人,我要提供优质服务;他是男人,女人要给男人留面子,特别是在众人面前。店里如果有客人吐了满地,清扫这活儿店长马上就会让我做。起初,我认为这是歧视中国人,非常生气。后来渐渐了解,在日本,女人在职场为男人送咖啡,说顺从话,倾听众人的抱怨,是多年沉淀下来的对女性角色的要求。做到了是有教养,做不到是没家教。到任何一个地方,新来的人做最脏最累的活儿是理所当然的。过了一阵,店里又进了新人,这种活儿自然就有了接班人。
苦时快乐多
只有了解艰难,才懂感受快乐。
说到苦,十八岁的我真不觉得有多苦,而快乐是发自内心的,那么简单又随处可见。发工资了,考好了,别人的话能听懂了,我说的话别人也听懂了,都会有一连串的惊喜。苦的时候并不缺少快乐。而后来所谓成名后,简单的快乐却少了许多。
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更没有人知道我父母其实就在身边。我不敢说,父亲就是当时的新华社东京分社社长。
当我下决心要来日本留学时,妈妈没有敢把我的想法再告诉爸爸。从二姐想出国时,爸爸只有一句话:“等我们回国后再考虑。”当时的氛围就是这样,在职干部的孩子出国留学,难免有利用工作便利之嫌。妈妈只好瞒着爸爸办理一切手续,求到一个她在日本的学生在银行做了个人担保。直到孩子们都到了东京,才跟爸爸摊牌。理由相当充分:第一,没有政策说驻外记者子女不能留学;第二,没有动用任何工作关系;第三,任何方面都经得起组织检查。生米煮成熟饭,爸爸拗不过,只能做好被立即调回的思想准备。
后来真有人告到了总社,说爸爸把女儿都办到了国外。总社经过调查,认为父亲的确没有利用职务之便,此事才沉寂下来。现在驻外人员携妻带女早已是人性化管理的必备福利,但在当时,我不仅童年和少年没有父爱,而且高中毕业,留学东瀛,就在父亲身边,还要提心吊胆、东躲西藏。
经济上我更不敢伸手要钱。当时驻外人员每个月的工资很低,爸爸、妈妈加起来也到不了5万日元(约3000多元人民币)。当时随丈夫出国的夫人都是“编外”,妈妈作为编外人员,每月800日元津贴,只够买碗面条。
爸爸最喜欢吃面了。他能在外面用自己钱吃得起的,就是车站边面店里650日元一大碗的叉烧面,加个蛋,正好800。日本的上班族也都站在那儿,带着嘶啦嘶啦的响声埋头大吃,声音越大,吃得越香。
我很想爸爸妈妈,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却极难见面。偶尔打个电话……
“今天我和你妈上街了,买了一些好吃的。”爸爸的情绪似乎特别好,“还看到了一盒葡萄,好大,可是太贵了,要六千多日元!我们只好望梅止渴了。”
于是那串美丽的葡萄,就成了我下一个拼命打工赚钱的目标。餐馆生意好的时候需要加班,虽然到点儿已经筋疲力尽,但想到多挣的钱可以去买那盒巨峰葡萄,我顿时打了鸡血。每天一到快下班的点儿就盼着来客人,多干一小时,多挣750嘞!
终于有一天,我把一盒美丽得如艺术品般的葡萄捧到了爸妈面前。这盒葡萄足够让我在店里站上八九个小时。看着爸爸妈妈一边责怪我,一边把一颗颗晶莹送进口中时,我是幸福的。
日本的夜太短
咆哮夜归人
日本是安全的。
刚开始打工,晚上下班就提心吊胆。渐渐地,胆子一天天大了,一个星期总有两天加班到十一点多。加了班就可以奖励自己在路边摊上买串盐烤鸡皮!真香啊,油油的、焦焦的,脆脆的,顶到第二天早上也不会饿。舔干净签子,抹把嘴,赶00:13的末班车回家。
来日本已经有四个多月了,一月份的天气很冷。
腿被电车里的热气烘得暖暖的。“浦和到了,下车的乘客请不要忘记随身物品。”电车的广播把已经喝迷糊的乘客叫醒,零零落落几个人,我睡眼惺忪地下了车。一阵寒风,两个冷战,哆嗦几下,顿时醒了。
出了浦和车站,我一个人快步往家走。浦和的周边环境不错,非常安静。从车站到家大约有十七八分钟需要步行。车站附近还算亮堂,经常会遇上“面壁思过”的小解者或“倾吐衷肠”的醉酒人。
越走越暗,回家要路过一片荒草地,即使小跑过去也要四分钟。每次走到这儿,我都有点头皮发麻,心中发紧。还好,田地前有个红绿灯,有个人用长大衣把自己裹得紧紧的,站在那儿等红灯。日本人很守规矩,即使很晚了,周围没车,也会等到灯绿了才过。我没有介意,见灯变了就快速通过。
“请等一下。”后面那个人礼貌地叫了一声,这么晚了,我心里防备,放慢脚步,回头看了一眼。还是没说话,怕对方听出是外国人。
“对不起,”那个人的大衣领高高竖起,挡住了半张脸,戴着一顶黑帽子,只留着口鼻在外面,“请你帮个忙。”
我向四周看看,一个人也没有。前面就是荒草地,更没人。我有些担心,好在他有礼貌,不像个醉鬼。
男人不说话,快步跟上来。昏暗的路灯下,逆光,看不清他的脸。我没敢停下来,低头继续走。他和我保持着一定距离,绕过我,在我前面站住。我开始怕,要是二姐在身边就好了,姐的那身功夫一定不怕他!他挡着路,我只好停下,还是不说话,冷冷地看着对方。相持了一会儿,慢慢地,他从上往下把大衣扣一个个解开,“哗”地把衣服掀开,白晃晃的一片。原来是个变态的暴露癖!
我吓得“啊”的一声惊叫,撒腿就跑。不敢回头,但能感觉到男人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跟着,我从来没在任何一节体育课上跑得这么快。用最快的速度穿过荒草地,我喘着,前面还是没人,但路边有人家,路灯也明亮起来。胆子大了些,回头看他还是跟在后面。我快,他快;我慢,他也慢。其实他想追上来很容易,但他一直保持着同样的距离,这更让人害怕。
已经看见家门口了,不,不能这样逃回家,如果让坏人认了家门,以后我和姐姐的生活就不得安宁。继续向前跑,我家隔墙对面是另一家,两家之间有一个窄窄的缝隙,我回头看看那个人还没有转过弯来,就一头扎进去,藏在窄缝中。冬天厚羽绒服让我几乎是卡在那儿,不敢出声,不能动弹,只听见心在衣服里上下乱撞。
穿黑大衣的男人跟上来,黑影从窄缝前一闪而过,随即又马上退了回来,探头往缝隙里看。根本没地方躲,他一眼就发现了我。我卡在那里,吓得腿都软了。他堵在窄窄的入口处,不出声也不进来,我拼命向后挤,想从另一端逃出去,这才发现另一头早被高高的铁栅栏封死了。我扭头还是看不清他的脸,灯影下,他的大衣一摆一摆,像魔鬼的斗篷。
我怕极了!
男人的手又伸向大衣的扣子,想掀开自己的衣服。我向里挤,“噼啦”一声,羽绒服被旁边的锈钉钩住,扯开了一个口子。这是我冬天唯一的一件羽绒服啊!我突然由恐惧变成愤怒,气得破口大骂:“你干什么?臭流氓!不要脸!……”
急了,我脱口而出的是响当当的中文。男人被这种不熟悉的发音吓到,他愣在那儿。我家院子里那条瞎眼老狗被我吵醒,跟着一起大叫起来,周边的狗也应和着,在夜幕里如“千军万马”在咆哮,格外凄厉。连我都被自己发出的叫声震慑住了,刚才吓得四处逃窜的我,突然间变成了一头咆哮的母狮子。那人愣愣地迟疑了会儿,转身跑了。
过了好半天,我才敢挤着墙蹭出来。确定周围没人,才溜进了家门。
院子里,我向老狗作揖,兄弟,够仗义!
临界之困
我的时间表:
07:20—08:50,上学路程(一个半小时)。
09:00—17:00,语言学校上课。
17:00—18:00,打工路程(一个小时)。
18:00—23:00,打工时间。
23:10—00:00,回家路程(50分钟)。
00:00—03:00,做学校作业。
03:00—07:00,睡觉。
一年来,我每天的睡眠时间绝不会超过4个小时。真是“头悬梁,锥刺股”了。日本老师非常严格,学生睡眠时间再少,也要求我们把作业和练习完成。否则,会在来自世界各地的全班同学面前严肃地训斥:“你是来学习的还是来赚钱的?”一句话就能把你噎死。
我所在的ABK是日本最有名的几所语言学校之一,也是少有的全日制日语学校。一个班不过十四五个学生,除了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生外,还有马来西亚人、新加坡人、韩国人和菲律宾人。刚开学时曾做过分班考试,我交了一张白卷,毫无争议地被分到了F班。F班里中国大陆的同学居多,都没什么日语基础。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于韩国、马来西亚的富家子弟,更摆不上台面。但是,一年后整体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F班的学生大多跳到了A班,A班的几个学生降到了F班。
原因很简单,那时的中国留学生都得不到家里的资助,全部需要打工挣钱养活自己。生活危机是最强的动力,语言好,就能少挨骂、多挣钱。打工的地方更是一个超级教室,不仅学校里教的能得到极限应用,连粗话、俗语也是得心应手。语言上的长进自然比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弟要快得多。
时间飞逝,马上要进入考大学前的最后冲刺了,一切辛苦和努力都要在考试中得到验证。为了强化外语思维能力,老师规定在教室内不许使用其他语言。实在表达不清时,句子里顶多夹带几个英语单词充当日语中的外来语。强制自己用外语思维是很折磨人的,一天下来,头疼得直恶心。这就是用脑过度,时时有想呕吐的感觉。这也是进入一种状态、到了一个临界点。
一天凌晨,我迷迷糊糊地从榻榻米上站起来,摇晃着向外走,一脚踩在姐姐的腰上。
“你干什么?”
“onagagaidai(肚子疼)。”
姐姐一下子精神了,“梦话都说日语,过关了!”
考试就在眼前,打工照常进行。
京滨东北线的列车呼啸着进站了。飞速掠过的车厢冲断了我停留在白雪上的视线。上车,末班车的车厢里总是弥漫着令人作呕的酒气。
我很累,但思维却痛苦地清醒着,它不肯睡。要考试了,电车锃亮的玻璃上映出我困倦的脸。在日本很少有“漫漫长夜”的感觉。对我来说,长夜总是太短,打工回来,仅仅是一个部分的结束,接着是另一个部分的开始。“今天的作业是……”
一瞬间,突然没了知觉和记忆,只是下意识的反应,手紧紧握住吊环,不让自己摔倒。这样短暂的休克已经有几次了。清醒后,我糊弄着自己,没事,睡个觉就好了。
1990年10月,我通过了日本文部省日语验定的最高级“一级”考试——有资格考大学了。
闻见伤口糜烂的气味
月光如盐,洒在伤口
手里攥着医院的诊断书,头上挂着吓出的汗。
刚才日本医生说得很肯定,这个病不能等,最好马上手术,术中切片化验,但愿不是恶性的。
为什么会长肿瘤?我不知道。可能是累的,也可能是心情压抑,憋的。马上回国吗?不行,半途而废,如何见江东父老。在这里开刀,继续学业?摸摸自己的口袋,这一年来,一小时、一小时攒出来的辛苦钱刚够交大学的入学金和上半年学费。
咬咬牙,我躺到了一家私人小医院的手术台上。
贪便宜的结果是手术失败,坏东西没全拿干净。
无奈第二次开刀,我选择了日本红十字医院。当我从手术室里被推出来后,医生戴着血手套,掌心托着一块鸽蛋大的石头和一串芝麻大的小颗粒,“全取出来了,放心吧。”
半昏迷中,我只记得那块石头粉红色、半透明、很好看。医生将它们放入铁盘时,“当啷”一声很清脆。我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回到病房,麻药劲过后,我疼得死去活来。心里哭喊着:“姥姥,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但病房里灯光昏暗,周围一个亲人也没有。姐姐去打工了,陪伴我的只有透过窗帘的温柔月光。我一动不动,静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
手边的床单是皱的,疼得钻心时我攥紧它。后来攥不动了,就让它疼吧。心里更疼,在这儿住一晚上要花多少钱呀!两次手术转眼几十万就没了。大学的学费怎么办?大脑在计算着各项费用,快算出结果时,又迷糊了。放弃吧,眼泪滑到枕头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吗?
我突然很饿,饿得发慌,更想姥姥,想她做的香喷喷的饭菜。姥姥要是知道我生病了,定会炖上一锅浓浓的乌骨鸡汤,一口一口喂给我吃。来日本这一年,别说乌骨鸡了,就连一只完整的鸡都没见着,超市里都把鸡分成各个部位,洗得白白净净的摆在货架上,哪有国内的农贸市场里被人追得满街跑的鸡来得美味。那一夜,迷迷糊糊,我梦到了北京,看见了姥姥……
经不住我的一再恳求,医生只好让我提前出院回家静卧。妈妈偷偷从社里跑出来看我,她看着仰面平躺的小女儿,心疼得不知所措。我挤出笑容给她。
“没事的,放心吧!”
妈妈给我带来半个西瓜,2000日元,用了她两个半月的津贴。对我们来说,在日本吃西瓜是件奢侈的事儿。妈妈把半个西瓜放在我床头,里面插上把勺子,“饿的时候自己挖着吃。”妈妈眼里带着歉意,按当时的纪律,她只能马上返回分社。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我真想喊住她:“再陪我一会儿好吗,妈妈?”
白色的月光洒在伤口上,像盐一样……
粥饭不易,丝缕维艰
等我能站起来去学校时,已经错过了国立大学的考期。幸好,动手术前,我已经通过了一所私立大学的考试。可私立大学需要每年120万的学费啊!为了凑足这笔钱,第二次手术后刚出院,我就开始打工了。
这天,餐馆里客人出奇地多。
我的身体还很虚弱,走了两趟,头上开始渗出细密的汗珠。脚像踩在棉絮上,似乎没有落地,我很怕自己脚步不稳,摔了托盘,肩膀和胳膊一起用力死死地擎着托盘。随着我一趟一趟地走来端去,盘子的重力一点点地集中压在了刀口的位置。我头上的汗珠开始大滴大滴地往下淌。这时的伤口像泡在盐水里,钻心地疼。我不能告诉任何人,这会让我丢掉饭碗。人家会同情你,但没人会原谅一个拿钱却不能做事的人。我必须带着微笑面对每位客人,做出轻松热情的样子。
回到家,手已经疼得抬不起来了。二姐帮我脱掉外衣,她惊叫起来,纱布上浸透了血水。当把纱布一层层地揭去,姐姐哭了。原来缝合已经长肉的伤口,竟然像两片翻开的嘴唇,完全裂开了。二姐为我消毒,贴上新的纱布,我用牙咬着下唇,疼得冷汗直冒,马上到急诊室重新做了缝合。
挣不够学费,我就只能放弃学业,打道回府。我不能这样走!没脸回去!第二天晚上我又去餐馆,继续端我的盘子。虽笑脸迎人,但手中的托盘却重似千斤。强体力劳动使伤口久久无法愈合,血水、脓水和纱布粘在一起。每天晚上回到家,姐姐都会帮我处理化脓的伤口。即使穿上衣服,我都能闻到自己伤口糜烂发臭的气味。姐姐心疼得暗自落泪,但也无能为力。
每当我做选择时,这段生活经历总给我巨大的勇气。有底线的人生无所畏惧。说实话,我一点儿也不羡慕那些靠家里供给,在国外毫无压力、一掷千金的留学生。有时,生活越富足,越容易生出更多的抱怨和是非。回到国内,什么都看不惯,什么也做不来。
我感谢父母,他们没有能力给我钱,而给了我赚钱的能力,培养了我应对生活所需要的品格和意志。五岁时背诵的《朱子家训》,嘴上早已滚瓜烂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可直至今日,才明白其中道理。更感谢的是,父母给了我最大的信任,让我很早就知道:女孩子要对金钱、物质、欲求有足够的自制力,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我在日本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在每天上学和打工的劳累中我看不到未来。在120万日元学费这个天文数字面前,我犹豫过。
但性格即命运,乐观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不论是扫厕所,还是在术后伤口撕裂的疼痛中端盘子,我始终都怀有良好的愿望与梦想,这是我人生最重要的体验。每天心平气和地去感受细节,点点滴滴都会成为生命的财富、生活的动力、生存的价值。
换句话说,这就是生活。
在千万个骨灰盒旁游荡
一个拒绝记住的日子
我的乐观是从姥姥那里学来的。
她总看自己有什么,不看自己没什么。
她总能从困难中看到机会,而不是在机会中看到困难。
姥姥一生宽容,但最恨、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日本兵。在她记忆中有很多抹不去的关于日军的暴行。出国前,我曾怯怯地问:“姥姥,您哥哥就是因为抗日,被日本人活活烧死的。我去日本,您不生气吗?”
姥姥笑了,“孙中山、鲁迅还去过日本呢,多学学人家的长处,回来好报效祖国!”
姥姥疼爱的三个外孙女,一个接一个地走了,她坚持要帮我们看家,“一个家要有人住,等你们念完书回来,家里才会有人气。”于是,八十八岁的姥姥和一个阿姨就一直留守在北京的家中。
1992年,爸妈工作任期满了,双双回到北京,姥姥终于盼到了团圆。过了一阵,她就提出想回上海舅舅家。妈妈不肯,“您在北京已经住了二十多年,回上海会不适应的。”可姥姥非回去不可,“老了就要回去,如果一直住在女儿家,你弟弟会被别人说闲话的。”
没想到,姥姥回到上海后中风了。
当时我正在读大学三年级,生活很拮据。得知姥姥生病,我第二天就飞到了上海。直奔医院病房,看见妈妈守在床前,一个护士正往姥姥的床头放鲜花。我心里一凉,呆在原地,“姥姥不会是……”我吓得不敢进去,强撑在门框上。
这时,妈妈看到了我,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又赶紧捂住嘴,涨得满脸通红。
妈妈最爱姥姥,我是姥姥的最爱。妈妈见到我,积聚了多日的担心和焦急喷涌而出。我们抱在一起流泪,希望能有更多的力量支撑起对方。
“姥姥病得很重,见到你一定很高兴。”妈妈把我拉到床边。
我终于见到阔别了四年的姥姥。她瘦了许多,脸上没有一丝血色,显得更加白皙。脸上的老年斑更明显了,鼻梁上眼镜架压出的两道红痕也变成了褐色,满脸疲惫,静静地躺在那里。我的眼泪在眼眶里转,拼命地忍住。姥姥似乎感觉到了什么,慢慢睁开眼。
我知道自己不能哭,强笑着,凑到她耳边说:“姥姥,我是三三,回来看您了!”姥姥的眼睛亮了一下,定了定神,终于看清了我。她伸出干枯的手,想去摸我的脸,但已经抬不起来。
我把姥姥的手捧在脸旁,她的手还是那样糙糙的有点扎人。但原来那种厚实有力的感觉已经完全消失,只剩下皮包骨了。摸在脸上冷冷的,因为这种骨感让我心里冒出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恐惧,它已经脆弱得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什么时候会变凉。那种无助、无奈、无力,能把亲人的心揉碎。
“好,好,回来就好。”姥姥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好像还想说些什么,却只见她的嘴唇在颤抖,却吐不出一个字。
晚上,我坚持要在医院陪床,姥姥说什么都不让。我明白她的心思,这个病房里都是危重病人,夜里常有人死去,她怕我害怕。但我知道如果我守在姥姥身边,她就安心了,不会觉得孤单。
姥姥中风,身体右半边已经瘫痪,摸上去冰凉。我掏出从日本带回的暖宝宝,放在她右脚上想让她暖暖。然后给她按摩,帮她翻身,希望她会好受些。等我从头按摩到脚的时候,才发现姥姥的脚上已经被烫起了一个蚕豆大的水疱!
姥姥的脚没有知觉,她感觉不到冷热、疼痛。看着这个大大的水疱,我真恨死了自己,急得眼泪都快掉出来了。赶快叫来医生,他说,对于恢复能力差的老人,这种水疱不易吸收,很容易感染。我多想为她承担所有的痛楚,用我的所有来换取姥姥的康复和快乐。这个亮晶晶的水疱和姥姥在弥留前的模样,一起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永远不会消逝。
姥姥睡觉时,我坐在她床边的小凳子上,一直无声地哭。守在姥姥身边几十个小时了,她不哼不叫,保持着同一个姿势,静静地躺着。一个人,生病也要生得如此隐忍吗?
这个睡姿我太熟悉了。我家有张大木床,因为屋里都是女孩子,所以床上像皇宫一样常年撑着白纱帐。姥姥是宫里的“皇太后”,我们姐仨儿就是最得宠的“公主”。
每到晚上,“皇太后”就会把蚊帐放下来,小心地掖进褥子下面。我们便飞快地钻进被子,占领各自的地盘。我是最小的“三公主”,所以总可以耍赖睡在“皇太后”的身边,另一侧由“大公主”和“二公主”轮换着睡。姥姥的皮肤很白、很滑,还有一股甜香,耳垂很大,每夜我总要拽着姥姥的耳垂、听着她的声音才能睡熟。木床已经很旧了,床上四个人无论谁动一下它都会大叫。想来真难为姥姥,耳垂被我拽着,手被大姐拉着,腿被二姐抱着,自己还不敢动一下,就这样坚持着!
大木床上的人越来越少了,先是大姐考上了清华附中去住校了,听说睡在两层的架子床上。接下来二姐去日本留学了,听说睡在长着腻虫的榻榻米上。紧跟着我也出国了,家里的大木床上只剩下了孤独的“皇太后”。再没人拽着她的耳朵、手和大腿了。但她每天还是保持着同样的姿势睡在大木床上,等着她的三个公主回来,一等就等到了现在。等我闻讯赶回时,姥姥已经躺到了这张医院的病床上,还是保持着同样的姿势……
姥姥终于醒来了,我朝她笑。姥姥轻声说:“我怕,我怕……你们快走吧!快走!”她催我回东京,让妈妈回北京。
强撑了一段日子,我必须回日本了,不走就更无法维持在国外的生计和学习。
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姥姥究竟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我平时记忆力极好,却一直拒绝记住姥姥去世的日子。
姥姥去世了好久,二姐才告诉我实情。她说,姥姥走的那天,我白天磕断了镯子,夜里突然高烧,病得很重,还老讲胡话,说厨房里有人在做饭。
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知道姥姥走了,我又一个人安静地飞了回来。
姥姥还没有入葬,骨灰盒就存放在火葬场。到了上海,我谁也没找,自己在火葬场边一家小旅馆住下。放下箱子,我第一次走进了火葬场。刚进门,我就听见撕心裂肺的号叫,今天又有人生死相隔。
进了骨灰存放厅,我知道姥姥正在某个地方听着我的脚步声,等我去看她。可是那么多骨灰盒,怎么找呢?唯一的线索就是姥姥的名字叫浦敏。我问管理人员有没有登记,她见怪不怪,“不知道哪天死的没法查,你自己找。”
我只好凭感觉一个个骨灰盒看过去,一层层,一排排,成千上万,已经找了几个小时,我在千万个骨灰盒旁游荡。累了、冷了、急了,我开始哭,“姥姥,我回来陪您了,告诉我,您在哪儿呢?”
感觉离姥姥越来越近,就是她,我真的找到了!
我用手轻轻地摸着那个沉重的小盒子,这是在世间我能和姥姥相连沟通的唯一物件。这感觉总让我想起最后给姥姥按摩时,她瘦成一把骨头的身体和冰冷的体温。我抱着骨灰盒,跟姥姥说话,不停地说,把分开的这几年我记得的每件事都说给她听。直到晚上殡仪馆关门才肯离开。就这样,每天我开门就来,关门才走,坐在地上陪她说话,一连几天如此。
半年后,姥姥入葬。我又从日本回来,一个人去找她。
我到了上海郊外姥姥入土的墓园。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献上鲜花,烧串纸钱,靠着冰冷的墓碑,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另一个世界好遥远,姥姥孤独了一辈子,辛苦了一辈子。她生活中有我们这些孩子,孩子们在她的照料下出生,长大,一个接一个地出国了。最小的我走后,她一个人怎样生活的呢?
姥姥的耳朵听不清,在北京拍片子时,我总是很晚回家,她怕听不见我敲门,不论多晚,都会拿着小板凳,坐在门口昏暗的灯光下,打着瞌睡等我。孩子们都离开了她,她还是等我们回家,可这一等就等到了生命的尽头。
直至今日,每到上海,如有半日空,我定会去看望姥姥。
那里,心静、话真、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