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4000000007

第7章 宋元:古代唱技理论的形成(3)

再看对演唱技术的局部要求。所谓局部要求即对歌曲中一声、一句的具体演唱分析,如“凡歌一声,声有四节:起末,过度,揾簪,落”。此处之“声”指唱一个乐句时歌声的整体运动状态。“节”,关节,即关键之处。“起末”,唱每一个字音和乐音的起声与收声状态;“过度”,字与字、声与声以及字与声之间的衔接、过渡。揾簪,“揾”,按、拭;“簪”,用于发髻上的针饰,亦作“捶”解,比喻乐音上的装饰。“落”,“”,忽上忽下的起伏;“落”,掉下、下坠,指曲调的跌宕起伏。全句大意指,在唱一句完整的曲调时,要注意处理好四个关键的地方:即乐句的开始和结束部分;字声之间的衔接与过度;同时要善于对乐音进行修饰,适当添加装饰音,并注意表现曲调的跌宕起伏。

再如“凡歌一句,声韵有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该节与上节“凡歌一声”是相互补充的关系,上节着重指演唱歌曲关键处时对声音状态的调整,该节则主要指演唱的吐字要领。“声韵”,一曰出声落韵,二曰声母与韵母的合称。无论那种解释都可看出其与歌唱的吐字有关。“一声平”,“平”,平坦,此句当与字音的声调有关,“平”与“高”、“低”相对,指字音声调有高低平直之分,要注意区分把握。“一声背”,“背”,脊背,泛指物体的背面、反面。从字音上对“背”字进行分析较为费解,笔者认为当理解为“后”,与“前”相对,指字音的韵母有前、后鼻音之分,要仔细辨别。“一声圆”,“圆”,圆熟、圆满,指字音要吐得饱满、圆润。最后之“声要圆熟,腔要彻满”是对“凡歌一声”和“凡歌一句”的总结,指由于歌唱的字音有高低声调的不同,正背转折的区分,因此必须唱准每一个字的平仄和尾字的韵辙,使吐字准确、清晰、干净、圆滑,是谓“声要圆熟”;同时,行腔须饱满透彻,连贯圆润,是谓“腔要彻满”,否则会出现“倒字”、“翘韵”以及“走音”现象。可见,芝庵对演唱中一声、一句的分析处理十分精准到位,即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演唱声病的理论研究

宋元声乐艺术的繁盛,自然也引发出演唱实践中各种发声或声音处理上的毛病,芝庵于此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总结,这对于克服问题、提高演唱技术水平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如“有高不揭,低不咽。有排字儿,打截儿,放褃儿,唱意儿,有明褃儿,暗褃儿,长褃儿,短褃儿,醉褃儿”。“高不揭”,“揭”,高举、举。“高不揭”指唱高音时声音不够高亢。“低不咽”,指唱低音时声音沉不下去,声音发虚。“排字儿”,形容歌唱吐字无抑扬顿挫,有如数念。“打截儿”,形容声音不连贯,忽断忽连。“放褃儿”,“褃”(读音hèn),指上衣靠近腋下的接缝处,此处为借喻,指唱声的长短、音符的疏密不合尺寸要求,时有破绽。“放褃儿”指在演唱中有一两声没控制好,露出破绽或杂音,有如张腋以衣缝示人。“唱意儿”,即演唱时只是简单地把歌词含义表达出来,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故不能动人。“明褃儿”,指演唱中声音存在着明显的瑕疵。“暗褃儿”,指演唱中虽然有一两声没发挥好,但未被人察觉。“长褃儿”,指长时间没调整好声音状态。“短褃儿”,即演唱中虽有瑕疵,但转瞬即过。“醉褃儿”,指歌唱的声音状态不稳定,时好时坏,有如醉酒之人东倒西歪,破坏歌曲的完整性和乐思的准确表达。

“凡唱声病:散散、焦焦、干干、冽冽,哑哑、嘎嘎,尖尖、低低,雌雌、雄雄,短短、憨憨,浊浊、赸赸、格嗓、囊鼻、摇头、歪口、合眼、张口、撮唇、撇口、昂头、咳嗽。”“散散”,声音散漫不集中,缺乏穿透力。“焦焦”,声音干枯不滋润。“干干”,声音干涩不圆润。“冽冽”,“冽”,寒冷,形容声音冷淡无热情。“哑哑”,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嘎嘎”,形容声音干、哑。“尖尖”,“尖”,声音高而细,指发声尖利,缺乏共鸣。“低低”,声音过分低沉,缺乏色泽。“雌雌”,指男声像女音,声音细而软。“雄雄”,指女声如男音,声音太硬太粗。“短短”,指拖腔过短,气漏声泄。“憨憨”,“憨”,傻气,形容声音笨拙、不灵活。“浊浊”,声音不干净,音色浑浊。“赸赸”,“赸”,走开、躲开,指声带着力不够,导致声音发虚。“格嗓”,声音不干净,发出咯咯声。“囊鼻”,“囊”,袋子、口袋,指发声鼻音重。其余“摇头、歪口、合眼、张口、撮唇、撇口、昂头、咳嗽”指一些不良的体态,意思简单,不再一一翻译。

(三)歌者气质与歌唱风格的研究

如“凡歌之所忌:子弟不唱作家歌,浪子不唱及时曲。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南人不曲,北人不歌”。在先秦时期,公孙尼子《乐记·师乙篇》中曾指出了不同风格特征的歌曲与歌者性情、品格的对应关系。他说:“……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该段话不仅说明了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特征的歌曲与歌者性情、品格的对应关系,更进一步指出,当歌者所唱的歌曲适合自己的个性时,便能表现出德行。有了德行,就会与天地产生感应,从而使四时和睦顺畅、星辰运转有序、万物茁壮成长。这应该是我国古代对歌曲风格、内容与歌者个人品德之间关系的最早见解。

芝庵的理论则更进一步,它突出了歌者个人的整体气质与歌曲风格、内容的关系。“子弟”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宋元俗语中指“嫖客”;二指“教坊子弟”、“梨园子弟”,即善于进行歌舞、器乐表演的专业艺人。从歌唱的角度来看,当取其第二个含义。“作家词”指文人创作的具有一定艺术品位的词曲。“子弟不唱作家歌”指文人创作的歌词虽好,但由于不通音律,故曲调不一定适合演唱,因此专业的歌者不唱为好。“浪子”,旧指不务正业,专事游荡的青年。李昌集先生认为,古时“浪子”与今日的“流氓”、“痞子”的含义不同,“其‘不务’的是传统意识中的‘正业’,有资格称‘浪子’的尚须有正统观念中所谓的‘别才’——尤其是‘艺术才能’”,并且其“艺术水准是远在一般伶伦歌妓之上的。……‘浪子’乃市民,是文化人、自由人”。对李先生的这一观点,笔者颇为赞同。“及时曲”指在宴会、酒席上即兴演唱的歌曲,除上层歌妓和上层文人交往的场合外,及时曲的品位一般不高。“浪子不唱及时曲”,指作为文化人并精于音律的“浪子”不能演唱格调不高的歌曲。“男不唱艳词,女不唱雄曲”,指柔媚娇艳的词曲不适合男声演唱,而粗犷豪放的歌曲也不能由女声来表现,实际上是对男女各自所唱歌曲的风格进行了十分明确的定位。“南人不曲,北人不歌”中的“曲”指北曲,即散曲和杂剧;“歌”指南曲,即宋元以来流行于南方的民歌、词调和南戏。因受南北地域限制,所以南北歌曲风格不同,唱法有别,故“南人不曲,北人不歌”。可见,该节是对宋元时期歌者气质与歌曲格调和情趣关系的准确审美定位。

再如歌曲风格的把握尺度,芝庵云:“有唱得雄壮的,失之村沙。唱得蕴拭的,失之乜斜。唱得轻巧的,失之闲贱。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实。唱得用意的,失之穿凿。唱得打搯的,失之本调。”“失”,过错、过失;“村沙”,粗鲁、莽撞。“唱得雄壮的,失之村沙” 指声音唱得过分雄壮的话,就会显得粗鲁、缺乏修养。“蕴拭”,“蕴”,含蓄;“拭”,干净。“乜斜”,“乜”,眼睛因困倦而眯成一条缝,比喻倦怠无力,提不起精神。“唱得蕴拭的,失之乜斜”意为过分追求声音的含蓄干净,就容易使声音显得慵懒无力。“闲贱”,闲散卑贱、无关紧要。“唱得轻巧的,失之闲贱”指技巧娴熟时虽然可以唱得不费力气,但容易因此显得随意而肤浅。“唱得本分的,失之老实”即由于歌唱过于讲究规范、中规中矩,故使声音显得呆板、乏味,没有活力。“用意”,用心、企图。“唱得用意的,失之穿凿”指演唱时若故意求工,深究琢磨,便会失去歌声的自然韵味,显得做作。“打搯”,“搯”,扣、击。“唱得打搯的,失之本调”指声音用力过度的话容易走音跑调。

尽管芝庵《唱论》用语简奥,且多为专业行话,在著述方式上又采用了漫谈式、提纲式的语录体著述方式,使整篇论述显得杂乱无章、语义不清、逻辑性不强,但它毕竟在中国唱技理论史上第一次较完整地阐述了“唱”的理论,从而为后世的唱论开启了一种门径和奠定了某种基础,是古代唱技理论发展轨迹中一个特定的历史坐标,是中国古代唱技理论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唱论》的论述在当时及后世都影响极大,后人屡屡引述其文字,如周德清《中原音韵》、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朱权《太和正音谱》、王骥德《方诸馆曲律》等都曾或全文收录或章节摘引。

宋元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改变,隋唐的雄伟英气与敏锐的审美感觉,被宋代的文雅、秀丽和含蓄、静寂的审美意识所代替,审美趣味由隋唐之壮美转向宋元之优美,由热趋冷,由动转静,由绚烂归于平淡。同时,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市民阶层迅速崛起,市民文化得以蓬勃发展,在审美趣味上倾向于明白晓畅、真实亲切。因此,宋元人的审美心态具有一种双重性质,既有文人士大夫们的高雅审美情趣,又有一般市民的世俗审美口味。审美思想的复杂性造就了声乐形式的多样化,出现了词调、小唱、嘌唱、诸宫调、杂剧、南戏等多种声乐形式。而新的声乐形式又直接促进了演唱技术的发展:说唱艺术说唱相间的特点使得演唱的技术技巧不断提高,杂剧复杂的故事情节、一人歌唱的体制则对演唱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声乐形式的丰富多样必然造成唱技理论探讨的多角度、多侧面。总体而言,宋元时期唱技理论一个突出的成就是明确了声乐演唱“重唱、重实践”的理论思想,从而使唱技理论得以落到实处,这是古代唱技理论的重大转折和进步。先秦时期就已确立的“重声”观念是对声乐艺术本质特征的认定。他们所强调的音量的洪大、音色的清亮、行腔的婉转等更多体现的是演唱的审美追求,而缺乏真正的技术分析,即如何做才能使声音具有良好的共鸣、极强的穿透力。而宋元时期“重唱”的理论思想则突出了演唱者的地位,明确了演唱技术的载体,为唱技理论的阐发找到了立足的依据。正是明确了这一理论思想,才使理论家的视野能更加集中到技术技巧方面,从而在理论上明确了演唱技术的基本要素,并建立了重实践、重技巧的优良传统。

因此,宋元时期,唱技理论在接续前代传统的同时,又有着明显的超越,特别是从南宋到元末,唱技理论已初具规模,对演唱技术的认识和研究都出现了全面展开的趋势。其涉及范围较广,内容已不再局限于演唱要素的某一方面,而是开启了许多新的技术领域,其探讨的面更广、程度更深,已经涵盖了唱技的各个基本要素及特点,在理论性和学术性上都有了较大提高,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如当时不少的杂著中都有关于唱技要素的论述,不仅有一般性的技术方法,更有专门的技术要诀。而燕南芝庵《唱论》中对演唱方法的研究,更使得唱技理论摆脱了纪事的附属地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古代唱技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尽管宋元时期的理论辨析仍然多是一些零碎的片段和简略的分析,却是唱技理论走向成熟的必要准备,为唱技理论在明清的最终成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类推荐
  • 南方音乐

    南方音乐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 美术评论及其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美术评论及其他(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行政、编辑工作之余所写评论文稿《形象化的能手》、《当代美术片论》与《当代美术家解述》等书的重点篇目的合集,并有作者的水彩画、彩墨画与速写多幅。该书是作者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成果体现,既有对近现代著名美术家,和中青年很好作者创作与理论成就的论述,也有对各时期创作热点问题的短论,以及对亲友的怀念文章。
  •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

    本书更加强化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在学会主持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还精炼了一些基础性的内容;在理论的阐述方面,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和实践应用。
  • 文以铸魂(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文以铸魂(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中国艺术研究学术文库》是系统总结我国艺术学理论前沿发展的大型出版项目,共200卷。文库的研究内容包括戏曲、音乐、美术、舞蹈、话剧、影视、摄影、建筑艺术、红学、艺术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学等,几乎涵盖了文化艺术的所有门类,学者们或以新的观念与方法,对各门类艺术史论作了新的揭示与概括,或着眼现实,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当前文化艺术发展趋向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洞见;将学术性与资料性很好地结合,既有利于学术研究,也有利于文化传承和发展,极具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
  • 动画文化学

    动画文化学

    本书首次从文化理论和社会学的双重视角探讨了动画影像的文脉,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动画作品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的学术专著。本书用优雅的笔触和深入浅出的写作方式,对动画影像背后的文化现象,诸如女性主义、种族问题、文化地理和文化传播形态等,进行了深刻剖析,构筑起动画文化生态的理论框架。本书以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诠释出动画文化的力量:文化是动画艺术保持鲜活的血液,是动画艺术创造奇葩的源泉,是动画产业振兴腾飞的翅膀。
热门推荐
  •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本书从民族风俗、节庆庙会、楹联妙对、民居建筑、特色服饰、姓氏生肖、图腾信仰、曲苑杂技、武术舞蹈、传统技艺、坊间传说十一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常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 天下三国

    天下三国

    本书由著名作家李国文话说三国157题,据史实,讲故事,说权谋,道忠奸,探寻世界分合之道,分析博弈消长之谜,梳理人生成败之路,内容丰富,文字精炼。
  • 末日劫

    末日劫

    他、只手魔剑,可也奈何不了故人的离去;他、上古七位大神锡阳转世,可也奈何不了上天安排他的宿命,是红颜、亦是天下。苍穹暗淡无光,隐藏在异时空的危机逐步降临。是谁将他一步步推往末日的黄昏,又是谁为他打开了通往朝阳的希望,还是谁、陪伴他浪迹天涯。新人练笔之作,还是缺些经验。
  • 史上最牛主神

    史上最牛主神

    改变剧情?我是改造世界!方默意外获得主神光球,成为主神代理者。“轮回任务(二选一)轮回任务一、把位面改造成末法世界。轮回任务二、把位面改造成鬼怪的乐土。”方默,“······”。“轮回任务不应该是改变剧情吗?为什么我是改造世界?”这是方默带领不同位面时空轮回小队,不断改造轮回世界的故事!————PS:书友群575562129
  • 妇人诸乳疾门

    妇人诸乳疾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萌妻要致富

    重生之萌妻要致富

    一场突发大火让沈昕重生回到改革开放初期,变成无钱无情无人品三无沈欣。一点不让人省心的沈欣借着改革开放的风大胆经商圈钱,成了有车有房的女强人。好命的宋远从小会计一跃成了矿山老板,她成了旺夫的萌小妻。虐极品,虐渣渣,虐小人,她成了无人敢惹的活神仙。种田、上山、采矿、开厂……但凡能捞钱的路子,沈欣绝对不错过。致富之路越走越宽。且看沈欣如何一步一步改写自己的命运。简介无能,正文超能。本文一对一,温馨得不要不要不要的现代种田文,放心摁住扑倒么么哒。
  • 薄情王爷下堂妻

    薄情王爷下堂妻

    “贱人,如果然儿肚子里的孩子有什么不测,我就用你的野种陪葬!”他腥红着双眸,只是护着怀中女人,而她是他的妻,却不及那女人半分。她以为忍让,可以换的一方平安,只是当他亲手以一碗堕胎药打掉了她的孩儿时,她才知道,原来他所做的一切,要的不止是她的孩子,还有,她的命!
  • The Circus Boys in Dixie Land

    The Circus Boys in Dixie 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风居住的第三条街

    风居住的第三条街

    用依儿的视角讲述了“第三条街”上演的一系列小悲剧:鞋子的秘密、徐老头的往事、雨的心思以及依儿的悲剧。依儿在等待父亲归来的时候,遇到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毛球”,“毛球”长相奇特、年老、行动迟缓,它躲住在面粉厂里,成为依儿情感的寄托。久别的爸爸回来时,带头抓住、害死“毛球”,依儿躲进徐老头的渔船上离开了第三条街。
  • 活捉圣诞老人

    活捉圣诞老人

    故事的主人公也许是史上最命途多舛的圣诞老人。残酷的战争来临,圣诞老人就要被活捉!他该如何解除困境,将圣诞礼物送到孩子们的手上呢?战争虽然残酷,小说却温情而动人。即使处于战乱之中,孩子们依然对圣诞抱有希冀和盼望:伊芙琳想要洋娃娃,查理想要制服和小剑,鲍勃和阿栾明知身在战场的父亲无法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