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5900000004

第4章 太极推手——刚柔并济的智慧游戏(3)

《和珅列传》中记载,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正月,31岁的和珅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与刑部侍郎喀宁阿一起远赴云南,查办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和珅一到云南,首先拘审李侍尧的管家,取得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珅从接受这个任务到乾隆下御旨处治李侍尧,前后只用了两个多月。

随后,和珅又向皇帝报告,说云南的行政管理混乱,许多州县都出现亏空,需要彻底清理整顿,这一报告立即得到乾隆的批准。 同年五月和珅回京以后,又进一步向皇帝提出了整顿云南的盐务、钱法和边防事务的具体方案,都得到了乾隆的肯定。和珅把云南的案子办得很出色,充分表现了他的才华,所以在回京的途中,他就被提升为户部尚书。

这些例子都说明,和珅不但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废物,相反,他的勤奋和才华成为了他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法宝,像前面所提到的和珅精通满、汉、蒙古、西藏四种文字,这样了得的语言功底,如果不是非常勤奋,是做不到的。

和珅的勤奋和才华是他发迹的基础。可以说,是勤奋成就了和珅。和珅的才华在求学期间就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叫英廉。英廉是什么人呢?根据《清史稿》的记载,英廉原来姓冯。在当时他是朝廷里面职权特别大的官员,非常有本事。他担任的一个官职是刑部尚书,另外一个官职是直隶总督。

英廉为什么会注意到和珅这个人呢?前面我们说过,英廉的职权很大,曾经担任大清朝的刑部尚书兼直隶总督。可惜的是,英廉的儿子和儿媳妇的寿命都很短。他们在为英廉生下一个孙女儿之后就先后死掉了——死在了父亲英廉的前面。这就导致英廉家的人口特别稀少,只有英廉和他的孙女儿,也就是说,英廉的后代只有一个人,就是他的孙女儿。在这种情况下,为自己唯一的孙女儿寻觅到一个好夫婿就成了英廉心中的头等大事。

因为英廉是刑部尚书,所以就能够经常在路过西华门附近的时候看到咸安宫官学里面的学生。而且考虑到孙女儿的婚姻大事,他就特别地注意咸安宫官学里面的学生,而且经常会有目的地到咸安宫官学里面去转悠。就这样,英廉看中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和珅。可以想象,像英廉这种社会地位极高的人,又是给自己唯一的孙女儿挑选丈夫,标准肯定是非常高的,那么,他到底相中了和珅的什么呢?

首先,英廉看中的是和珅的老成、持重;看重的是和珅的聪明、机智;看重的是和珅的工作能力强、喜怒不形于色。这些优秀的品质是经过了英廉认真了解的。深谙官场的英廉非常清楚,和珅在这里学到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高强的能力,将来他一定能够成就大事业。

其次,英廉肯定还看中了和珅英俊潇洒的相貌。因为在众多的史料中都有记载,和珅是一个相貌英俊、仪表堂堂的美男子。根据当时英国使者马嘎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中的记述,和珅“容貌端重,长于语言,谈吐隽快纯熟”。能够有资格迎娶刑部尚书孙女儿的人,长相上也是要说得过去的。

最后,和珅还有一个先天的优势条件,就是早年的父母双亡。和珅从来没有得到过家庭的温暖,因此他肯定非常渴望有一个家庭,有一个温暖安乐的家庭;而英廉家的人口又是如此稀少,这个家庭亟须一个强有力的接班人——类似于倒插门儿女婿的接班人。综上,和珅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

和珅娶了英廉的孙女儿,这可以说是日后和珅荣华富贵的一个基础。由于这次婚姻,和珅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一跃进入了“上流社会”,这是和珅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转折。这次转折,与和珅自己的努力是息息相关的,而英廉则是发现和珅这一“人才”的“伯乐”。

◎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十一月,23岁的和珅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正五品),成为了皇家仪仗队的成员,这是他人生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成为尚书的孙女婿并不是和珅奋斗的终点。因为只有接近皇帝,成为皇帝的宠臣,才能真正地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是想在皇帝身边露脸的人如过江之鲫,和珅又是怎样引起乾隆皇帝注意的呢?民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 皇帝身边的侍卫大多数都是安于现状的,他们都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整日唯唯诺诺、小心谨慎,唯恐因一时的差错而招来杀身之祸。但和珅却不赞同这些侍卫的做法。

清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记录:一天,乾隆坐在车舆中在颐和园里玩赏春光。忽然,一名侍卫急匆匆地走到驾前,奏道:“云南急呈奏本,缅甸要犯逃脱。”乾隆接过奏章,细细读过后,眉头一皱,龙颜大怒,说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这话出自《论语》,兕指雌犀牛。大意是说:关禽兽的木笼里的动物跑出来了,珍藏的东西在匣子里被毁坏了,是谁的责任?

侍卫们不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只知道皇上生气了,谁也不敢说话。这时,和珅说:“是典守者不能辞其责耳。”和珅的大意是说,是守卫的责任。乾隆没有料到会有人应声答话,就问和珅道:“想你一个仪卫差役,却也知道《论语》,你念过书吗?”和珅恭恭敬敬地回答皇上,说自己曾经是咸安宫官学的学生。

乾隆听后大喜,见和珅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而且还曾经是官学的学生,有心考一考他,就说:“你且说说《季氏将伐颛臾》一章的意思。”这正是和珅梦寐以求的晋升之阶,他平日的苦读,此刻终于派上用场了。

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说道:“重教化,修文德以怀人,不起则都分崩离析,祸起萧墙,此后圣人之见也。然,世易时移,如今之世,远方多顽固不化之人,仅以教化化之,不示之以威势,则反易生异心。如此,于国于都,应首重教化,修文德以服人,使远者来之,来者安之,且加之以威力,防微杜渐,不然,就真正是‘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了。”

又一日,乾隆在圆明园的水榭上读书,和珅随侍在侧。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不久乾隆就看不清手中《孟子》上的朱熹的注解了,因为朱熹的注解是用小字排在《孟子》的原文之下的。乾隆就对和珅说:“和珅,去拿灯来,这行字,朕看不清了。”和珅躬身道:“不知皇上看的是哪一句?”乾隆又说道:“人之道也,饮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和珅不假思索,朗声背道:“吉水土平,然后得以教稼穑;衣食足,然后得以施教化。后稷。树,亦种也。艺,殖也。契,音薜,亦舜臣名也。司徒,官名也。人之有道,言其皆有秉彝之性也,然无教,则亦放逸怠惰而失之。故圣人设官而教以人伦,亦因其固有者而道之耳。《书》曰:‘天叙有典,敕我王典到哉!’世之谓也。”和珅一口气将朱熹的注解背了下来。

等他背完,乾隆说:“不知爱卿竟有如此的造诣。”于是,乾隆背文,和珅背注,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背了许久。

尽管满人已经入关一百多年,但像和珅这样如此精通汉人文化的满洲人仍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想而知在同等条件下,满洲人建立的大清朝的皇帝怎能不重用和珅这样文武双全、工作能力极强、聪明且胆识过人的满洲人呢?于是乾隆立即升和珅为御前侍卫。

第二种说法 《归云室见闻杂记》中记载着和珅一生的转折点是在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这一年乾隆皇帝巡幸山东,和珅扈从。乾隆皇帝喜欢乘坐一种由骡子驾辕的小车,“行十里一更换,其快如飞”。有一天,碰巧和珅跟着这种小车做侍卫,于是有了君臣二人下面的一段对话:

上问:“是何出身?”对曰:“文员。”问:“汝下场乎?”对曰:“庚寅曾赴举。”问:“何题?”对曰:“《孟公绰》一节。”上问:“能背汝文乎?”遂随行随背,矫捷异常。上曰:“汝文亦可中得也。”其知遇之恩实由于此。

这段话的意思是:乾隆问和珅是什么出身,和珅回答说是学生。乾隆又问和珅是否参加过科举考试,和珅回答说曾参加庚寅年(公元1770年)的科举考试。皇帝问和珅当年考的是什么题目,和珅说是《论语》中的《孟公绰》一节。乾隆问和珅是否能背诵下来当年他在考试的时候所写的文章。和珅于是随行随背,矫健异常。乾隆就对和珅说,你的文章是可以考中举人的。和珅因此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

第三种说法 这种说法是最为传奇的,说的是和珅是雍正爱妃转世,与乾隆有夙缘。

乾隆快到20岁的那一年,有一次进宫,经过父皇雍正的一个妃子的身边,看见她正在对镜梳头,游戏心起,便突然从后面捂住了她的眼睛。该妃不知道身后是皇子,大惊,顺手拿起梳子向后面打去,正中乾隆的额头。

第二天,雍正皇后看见乾隆额头上有伤痕,逼问出这一事情的缘故,大怒,认为是这个妃子调戏皇子,马上将她赐死。年轻的乾隆非常害怕,想为此妃辩白,但又不敢这样做。犹豫再三,束手无策。后来乾隆跑到书房,把小指染上朱色,返回妃子的住所,见到她已经上吊,但还没有气绝,便在妃子颈上点了朱色,说:“我害了你!如果你魂魄有灵,20年后再相见吧。”

当和珅引起乾隆注意的时候,乾隆发觉和珅似曾相识,一再思之,想起来和珅的容貌跟那个死去的妃子相似,于是密召和珅觐见,令其靠近御座,俯视其颈,竟然发现当年点下的朱色似乎犹在,于是乾隆便默认和珅是父皇爱妃转世,对他倍加宠爱。这个故事没有多少可信度。相信并且采纳这个观点的一般是西方人的著作,比如佩雷菲特所著的《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不过,这个故事中透露出的乾隆与和珅的那种若有若无的同性恋情结,倒不是不可能的。

清代官场多有好“男风”的陋习,乾隆喜好俊秀之人,未能免俗也应该是正常的现象。和珅本人,也正如我们前面所叙述的那样,是一个相貌英俊的美男子,而且聪明伶俐,受到乾隆的宠爱,也是可以理解的。御史钱沣就曾指责和珅办公地点过于接近皇帝的住所。

无论以上三种情况哪一种是真实可信的,它们都反映了一个基本的史实:和珅得到乾隆皇帝的宠信既是很偶然的,也是很必然的。说其很偶然,实际上是说和珅受宠的偶然性。偶然之间的一次君臣谈话,就奠定了和珅迅速升迁的基础,这正是历史的偶然。说其很必然,实际上是说和珅受宠的必然性。从上面的三段野史上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和珅受宠发迹的共同原因:

第一,才学突出。和珅在上学读书的时候非常努力,他具备的一些才能,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比如精通多国语言,被别人发现他是一个人才,是早晚的事。和珅受宠于乾隆皇帝,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第二,出身正统。不管怎么说,和珅毕竟出身于满洲正红旗。这是他受宠发迹的最基本的条件。在学问同等的条件下,皇上必然喜欢满洲人而不是汉人。

第三,外貌出众。不管怎么说,和珅的相貌还是相当出众的。在学问、民族同等的条件下,皇上当然喜欢长相英俊的满洲人。

第四,机智伶俐。显而易见,和珅是那种聪明伶俐、见机行事、干练潇洒、能够随时把握住机会的人。在学问、民族、相貌同等的条件下,皇上当然喜欢聪明伶俐的人。

风光一世 一朝失算

和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对进退规则的掌握,终于迅速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宠信。前面我们说到过,和珅迅速发迹的原因有如下四点:第一才学突出;第二出身正统;第三外貌出众;第四机智伶俐。但是,只是凭借这些条件,和珅不会赢得乾隆皇帝的重视。在整个乾隆朝后期,从和珅平步青云、迅速发迹,一直到乾隆皇帝病死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和珅本人是一直深受乾隆皇帝重用的。和珅在朝二十多年间,重要的升官和封爵就达50次之多。是什么原因使得乾隆皇帝二十几年如一日地重用和珅呢?是不是和珅有什么别的大臣不可替代的才能呢?别的大臣不可替代的才能,和珅的确有一些,但更为重要的是,和珅在与乾隆皇帝相处时,真正做到了摸清皇帝的每一条神经,掌握皇帝的每一个眼神的内涵,说得过分些,就是做一条皇帝肚子里的蛔虫,敏感地把握皇帝的喜怒哀乐。

◎ 成为皇帝身边第一红人的秘诀

和珅能够成为乾隆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并不是只是靠运气就能行的,和珅为了讨好乾隆,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术。具体地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住机会施展才华 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要想与乾隆皇帝融洽相处,就要在乾隆皇帝面前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大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他知道,这是博得乾隆皇帝垂青的第一项基本条件。那么,他能够在哪些方面抓住机会施展才华呢?

首先,迎合乾隆皇帝的诗文爱好。乾隆皇帝不但能征善战,而且诗、文、书法俱佳,真可谓文武双全。就这一点来说,乾隆皇帝是中国历朝历代的所有皇帝中水平最高的,乾隆皇帝本人也是以此为荣的。而以上这些,是和珅在咸安宫学习的时候就非常了解的。因此,和珅在真正接触到了乾隆皇帝以后,就决定今后不但要在工作上做得出色,而且要以诗、文、书法作为突破口,来赢得乾隆皇帝对自己的好感。

乾隆一生喜爱作诗,和珅对乾隆皇帝所作诗词的风格、用典、喜用的词句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和珅为了迎合乾隆皇帝,下工夫学诗、写诗,并且造诣很深。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一下自己对诗文的偏爱,甚至在闲暇的时候以“骚人”自居。与和珅同时代的钱泳曾评价说:“他的诗偶有佳句,很通诗律。”和珅的诗作统统合乎乾隆的审美趣味,乾隆阅后,怎能不喜欢他呢?很多时候乾隆就命和珅即景赋诗,以代替自己亲为。在和珅的《嘉乐堂诗集》中就有很多首诗是奉乾隆皇帝的命令所作。和珅还经常与乾隆和诗,历史档案中至今仍保存着当年和珅与乾隆和诗的文档。

其次,模仿乾隆皇帝的书法。乾隆皇帝爱书法,和珅就刻意模仿乾隆的书法,他写的字酷似乾隆的御笔。乾隆晚年有些诗匾题字,干脆交由和珅代笔。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故宫重华宫内屏风上的诗文是乾隆书写,而挂在故宫崇敬殿的御制诗匾,据考证就是由和珅代笔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和珅在书法上的造诣。

第二,言谈话语顺应皇帝心意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即便如此,还是没有多少人乐意听到逆耳的话语,尤其是像乾隆这样的一国之君,心高气傲,一句话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和珅非常清楚地知道“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侍奉皇帝的时候,就随时提醒自己要做到紧睁眼、慢说话,在说话的时候尽量做到将话说得委婉动听。

这方面最著名的事例就是和珅在处理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前后的举动了。乾隆年间,林爽文在台湾兴兵起义,负责镇压的部队屡屡受挫,使得乾隆非常担心,他表示要御驾亲征。

同类推荐
  • 世界宝藏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世界宝藏未解之谜(视觉天下)

    《探索·发现》编委会编著的《世界宝藏未解之谜》讲述了:财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停驻在时间隧道里,它们或者被深埋在地下,或者被故意隐藏,或者被秘密收藏,而成为富有神秘色彩的宝藏。每个宝藏的背后,都有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变得更加神秘。那些宝藏究竟在哪里?那些故事又是何等神秘?阅读《世界宝藏未解之谜》寻找宝藏的秘密。
  • 大汉昭烈帝

    大汉昭烈帝

    新书《这位刀神来自地球》上线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感激不尽
  • 邻家有女名貂蝉

    邻家有女名貂蝉

    邻家有女初长成,回眸一笑百媚生。群雄割据风云变,气吞山河入我坑……
  • 风格迥异的古代民族(下)

    风格迥异的古代民族(下)

    《风格迥异的古代民族》结合历史文献,对历史上活跃于我国各地区的各个民族的产生、发展、融合的过程,作了科学、翔实的考证和研究,在具体民族历史的场面上呈现了各民族的“文化”,也为我们透露了民族史研究中的大量的新鲜资料。
  • 镜中黑岩

    镜中黑岩

    鬼谷溪云门授徒十二,分别传下暗杀、兵法、国政、纵横四艺。在第十一年的师门全艺比武中,中期重新定义了暗杀一艺: “尺寸之地取人头颅血溅五步乃暗杀下流,战场百步穿杨射杀大将破情夺势乃暗杀中流,而上流无声无形,朝堂为你对决,天下为你牵动,可称为千里暗杀术。” 与此同时,四弟子李虚无创立纵横三定律:两极双生,对立转化,利弊守恒。其中一个推论是,圣者之道即魔道,这个推论给溪云门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二人有意避世,却最终未能避免溪云门的分崩离析。这,便是一个圣魔两极的英雄故事,一段关于同门恩仇的历史,也是一场关于千里暗杀的奇谈,一则关于纵横术道的寓言。
热门推荐
  • 千古留名:王昭君

    千古留名:王昭君

    王昭君如花似玉,勇敢善良,虽生就了落雁之容,却因画师作祟,在入宫后三年未得见龙颜。她毅然出塞和番,惊艳汉宫,元帝懊恼,单于欢欣,从此,汉匈和如一家,人民安居乐业,再不见那烽烟呼号,美丽的“宁胡阏氏”成为草原的和平使者,在塞外广阔的苍穹中,开始享受她带来的幸福与和谐。
  • 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超值金版)

    我贫穷,我奋斗大全集(超值金版)

    穷不是罪过,我们无需自卑,更不必掩饰,老话讲得好:“穷不过三代。”年轻时是穷人,不代表将来还是穷人。我们无力改变生存的环境和周围人的偏见,唯一能做的就足改变自己,不认命。志气决定前途,胆量成就事业。没有人愿意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三流角色,人这一辈子就该活出个人样。
  • 叩仙门

    叩仙门

    修行九州龙脉,锻造无上魔躯,坐拥先天神器,御使上古凶兽。纵横宇内,扬威海外,我虽未成元神,元神以下的不要前来送死。一条与众不同成仙之路,我虽狂妄,于仙道却谦卑。大道漫漫,人路两坎坷;岁月悠悠,心月同踟蹰。且看一个不知修仙为何物的小子如何叩开那一道浩瀚天门!
  • 好婆媳相处的66个妙招

    好婆媳相处的66个妙招

    人各有别,思想迥异,行为不一。人与人之间也就因此有了矛盾。如此看来,人和人之间注定要有思想的交锋,行为的冲突。婆媳之间,这样的思想交锋和行为冲突自然会更加激烈一些,更加微妙一些。聪明的女人自然明白,在日常生活中,和婆婆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而问题的关键是,你该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冲突,化干戈为玉帛,彼此迁就以达到和谐。
  • 雪山

    雪山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九霄风云录

    九霄风云录

    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的嫡孙段思辰自幼因皇室之变而隐身于深山跟随师父修行苦禅和段氏绝学。然而当其无意之中结成金丹暴露神迹的时候,一连串的故事开始发生了。而段思辰的惊天身世也逐渐的清晰了......
  • 国民爱豆和冷刀俏警少女

    国民爱豆和冷刀俏警少女

    某个一杯倒酒吧热血邂逅未来国民爱豆,一场凶杀让阳光少年想走进这个刑侦少女的心里,三年背井离乡,携手国际法医凯旋归来,相遇,相识,相知,相弃?
  • 不曾遗忘的你

    不曾遗忘的你

    韩依依是校园里的一朵花,她打着大学期间不恋爱的旗子。可是追求者是前赴后续,左斌就是众多追求的其中的一个。韩依依面对左斌的热情,拒绝了一次又一次。刘玫丽是韩依依最好的同学最好的朋友,她把自已最好的男性朋友陈南介绍给了韩依依,她打底的希望她们能走到一起,可是韩依依对陈南一直不来电。左斌和王小雅从高中时,就是同学,王小雅很早便喜欢上了左斌,她为了左斌,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当王小雅向左斌表白,遭到了左斌的拒绝。而左斌的舍友魏谨却对王小雅情有独钟。韩依依妈妈生病住院,方宇帮她一次又一次,方宇对她的好,她用其一生也还不完----------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强势撩宠:黑化男神是女生

    强势撩宠:黑化男神是女生

    【1V1,双洁】前世的隐忍换来的不过是背叛与死亡,重生一世,她带着杀戮与鲜血回来!背叛,她就让你尝尝什么是下场;死亡,她就让你生不如死。本想报完仇后,好好发扬自己的宅废属性。却不料,绑定了个坑货系统,整天要她拯救世界,她像是会拯救世界的人吗?还有那个满世界追着自己跑的人又是什么鬼? 清冷淡漠的少年走来,漂亮的银瞳隐隐闪烁着微光,声音低沉暗哑带着几分克制,“玩久了也是时候该回来了。” 【你是我唯一的曙光,亦是救赎。】 【如若前方是黑暗,我愿舍弃光明,与你一同坠入地狱!】 注:女主重来都不是好人,记住是重来都不是好人。请慎重阅读!!【简介无能,请看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