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6800000003

第3章 兴国安邦之略 统率全局之法(2)

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曾经说过:“一个卓有成效的领导人知道,领导最主要的任务是创造人的能力和想象力。”不是每一个下属都有特别突出的才能,通常他们在工作中是默默无闻的,这就需要领导者能够了解下属,体察内情。美玉总是藏匿于陋石当中,领导者就是那个破石取玉之人。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下属的优点,使其发挥自己的长处,那么这个人的个人能力就会大大地增强,甚至会发生质的飞跃。这种知人善用的做法也会有利于企业竞争机制的建立。一个领导者能够善用下属就会为下属提供一些方便的条件,使其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而这些下属的工作态度就会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工作。与此同时,其他的下属自然而然也会产生一种竞争意识,也会积极努力地工作。这种竞争机制既鼓励了个别人才的脱颖而出,又强调了全体员工的通力合作性。这样既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又有利于企业技术的创新与产业革命。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领导者又何乐而不为呢?

邓小平同志指出:“善于发现人才,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总之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只有尊重下属的个性,充分地了解下属,发挥他们的长处,为他们提供一个发展的舞台,才能增加企业的活力,从而使企业走得更高,飞得更远。

#3.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

【原文】

丞相掾①和洽②言于曹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以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③,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著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④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⑤壶飧⑥以入官寺⑦。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⑧。古之大教,务⑨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操善之。

【注释】

①掾:指官的通称。

②和洽:西平(今河南西平六十里)人,历事曹操、曹丕、曹睿。官至太常,为官清贫守约。

③格物:规范事物。

④裘:皮衣。

⑤挈:提。

⑥飧:熟食。

⑦官寺:官府。

⑧疲瘁:因过度疲劳而生病。

⑨务:无非。

【译文】

丞相的助手和洽对丞相曹操说:“天下之人的才能品德各有不同,不能根据一点来取人,过于节俭,这样对待自己是可以的,但是用来规范事物,那就往往会产生偏差。现在朝廷的说法是,穿新衣服、乘好车的官吏就是不清廉之官;而不修饰外貌、穿着破旧的官吏就是清廉之官。这样就导致官吏们故意弄脏自己的衣服,藏起车子与穿戴;朝廷中的大官,也有自己提着饭罐去上朝的。创立教化,显示给世人,就是贵于其不偏不倚,这样才可以持续下去。如今提倡一项难以忍受的行为用来制约不同的人,勉强这样做,必然会导致人们疲倦、沮丧。古时候那些伟大的教化,无非是力求做到通达人情而已,凡是偏激怪异的做法,就包藏着弄虚作假了。”曹操认为这是对的。

【心鉴】

唯才是举

古人云:“十剑立泽,必有芳草;十步之遥,必有俊杰。”发现人才,首先要立足本地,眼睛向内,然后还要放眼世界,扩大视野来选拔人才。领导者需要解放思想,破除常规,不拘常理,大胆地选用人才。

和洽为曹操提出了一种选贤任能的新标准。曹操欣然地采纳了他的意见。曹操在多年的南征北战过程中,有无数贤臣能士为其出谋划策。正是由于他拥有新的人才观念,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才得以平定天下,笑傲疆场。这不仅在当时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就是在今天对于现代领导者来说也是具有借鉴意义的。领导者应该本着唯才是举的原则,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剔除传统的出身、资历、年纪等识才标准,以崭新的观念去选拔人才。

领导者要求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重视人才,而任人之先就要择人。领导者在选人方面光凭自己的经验是不够的,这就如同闭门造车。选择人才最忌没有变通,领导者选取人才既不能拘泥于前人所定的规则,也不要被世俗的种种风气所束缚。所以领导者应该时时接受新思想,打破自己传统的思维模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选拔人才。

纵观我国的历史长河,历朝历代的当政者都把门第、出身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殊不知这种迂腐的选拔人才方式,埋没了多少贤人志士,从而致使一些无能之人身在其位而不谋其政。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领导者都能够唯才是举、任用贤士,进而为富国强兵奠定基础。春秋战国时期,虞国大夫百里奚因国家灭亡而被晋国俘虏,后作为晋王女儿的陪嫁来到秦国,沦为奴仆,替人养牛。后又趁机逃到楚国,过起了牧羊的生活。秦穆公知道这个消息后,就派人到楚国设计用五张羊皮赎回了百里奚,并委以重任。当时已是70岁高龄的百里奚因受重用而大展宏图,于是辅佐秦穆公,内治其乱,外治其敌,最终使秦穆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正所谓“古来忠烈士,多出寒贱门”。出身卑微的人并不意味着没有能力,况且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有的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已。所以,只要是人才,有能力,无论其出身如何,都应该委以重任。只有做到不以出身取人,才能够使得才能卓越的人脱颖而出,施展其才华。然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上仍存在着偏见,那些没有显赫出身,没有值得炫耀的门楣的人,一般总是被人瞧不起。领导者选人应主要看其本身是否有真才实学,其他的因素只能是作为参考。所以,领导者需要把眼光对准人才自身。无论他是伏于槽枥,还是隐于山野,领导者都应该独具慧眼、礼贤下士,尤其是当他们处于困境之时,更应力排众议、举贤任能,使贤才能够施展其才华,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原通用电器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说过:“我的经营理念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的贡献,这种贡献看得见、摸得着,还能数得清。”可见,只要有能力,任何人都可以为企业贡献一份力量。可是,现在的领导者仍习惯于按资历来选人,凡事都要论资排辈。不可否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历和经验象征着一个人的学识与内涵,但是这些可以代表一个人自身的能力吗?其实并不然,高资历中也不乏泛泛之辈,相反,即使没有经验的人也同样会有经国之才。例如,当年十八路诸侯在汜水关前被董卓的大将华雄打得束手无策,此时关羽自告奋勇前去应战。袁绍问是何人,又问现任何职。公孙瓒介绍关羽是跟随刘玄德的马弓手。袁术立即大怒说:“你怎么敢欺负我各路诸侯没有大将?凭一名小小的马弓手,就在此与我胡言乱语,给我打出去!”袁绍在一旁也说用一个马弓手出战必会被华雄所耻笑。曹操却极力阻止袁氏兄弟,坚持让关羽出战,并叫人“煮热酒一杯,以助行色”。关羽这才“停盏施神勇,温酒斩华雄”,立下“威镇乾坤第一功”。这时曹操非常高兴,而袁氏兄弟仍大怒,并把关羽、张飞都赶出了大帐。曹操批驳袁绍说:“得功者应该赏赐,为什么要计较出身的贵贱,资历的高低呢?”在这里,曹操的唯才是举、不计资历的主张,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而袁氏兄弟的任人唯资的旧观念也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种不同的选才观,为袁氏兄弟的覆灭和曹操的胜利埋下了伏笔。同样道理,如果一个社会、一个组织,也用人唯资,其思想必会僵化和凝固,从而事业就会失去朝气勃勃的生命力,停止前进的脚步。所以领导者应该力排众议,摒弃资历的束缚,全面客观地审视、抉择人才,切忌以资历夺人定性,以免导致人才的流失。

孟子说过:“以天下与人易,天下得人难。”天下得人难,难就难在作为一个领导者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唯才是举。现今的一些领导者普遍不肯重用青年人,认为他们年轻气盛,易骄傲浮躁。确实,青年人是有这样的一些缺点,但是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青年人勇于创新,敢闯敢拼的优点。历史上的东吴大将周瑜二十四岁时,就被拜为水军都督,三十四岁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可谓是年轻有为。中国最为知名的品牌企业海尔集团,事业却起步于一些年轻人。当时海尔集团的员工平均年龄是三十二岁,干部的平均年龄则只有二十六岁,你能说他们年轻就不行吗?所以,领导者不但不能以年纪的长幼来断定一个人是否有才能,而且还要大胆地任用那些年轻人。古人说得好,自古英雄出少年!领导者应该放开手脚,举贤任能,以致力于改革创新,开拓新思路、寻找新方法,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的活力。我们的企业需要以新鲜的血液来更新原有的旧思想与旧观念,而青年人恰好拥有新鲜的视角与不竭的活力。现在有些领导者总以为年轻人还稚嫩,挑不起大梁,总是说:“再考察考察吧!”一搁就是几年。殊不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是等不起的,市场的争夺实质上就是人才的争夺。

龚自珍在《已亥杂诗》中有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正如诗中所说,现代企业的领导者也应该有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破除传统的选才标准,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摒弃那些旧的选贤标准,勇于任用贤才,广泛地选拔人才,做到唯才是举。这样才有利于实现企业的飞速发展。

#4.魏文侯纳谏

【原文】

魏文侯①使乐羊伐中山②,克之;以封其子击③。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④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⑤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注释】

①魏文侯:名斯,“文”是魏斯的谥号。

②中山:战国时代的小国,在今河北省定县。

③击:魏击,后继承君位,即魏武侯。

④趋:是指十分恭谨地快走。

⑤向者:刚才。

【译文】

魏文侯派遣乐羊带兵攻打中山国,攻占以后,就将其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问左右大臣:“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大家都说他是个仁君。任座却说:“您得了中山国,不把它封给您的弟弟,却封给您的儿子,这怎么能说是仁君呢!”文侯十分生气,任座快步走出。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说:“是仁君。”文侯说:“您是怎么知道的呢?”翟璜说:“我听说,君主仁厚,大臣就直率。刚才任座说话直率,所以我知道您是位仁君。”文侯听了很高兴,就让翟璜把任座叫了回来,并亲自走下堂来去迎接,把他奉为上客。

【心鉴】

接纳谏言

美国钢铁公司总经理加利曾经说过:“我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尤其是喜欢听反面意见,在这一点上超过别人很多。”可见成功的领导者善于接纳别人的建议,尤其是当听到不同的声音,而又是合理的建设性意见时,总是乐于接受别人的劝谏,集思广益,进而作出睿智的决策。

在上面的故事中,由于任座的直言,使得魏文侯十分恼怒。但是他后来听从了翟璜的劝谏后,就又特意地把任座请了回来。魏文侯接纳了翟璜的建议,因为他知道只有虚心地接纳臣子的进谏,才能使自己作出正确的决策,进而治理好整个国家。所以当政者应该以一种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听取臣子的意见,接受正确的建议,并把它应用到自己的治国方略中去。周代姜子牙在《上略》中就有“将拒谏则英雄散”之语,可见那些不注重纳谏、不能纳谏的帝王,如若没有特殊才干,一般是不会有什么出色的表现的。即使才力过人,如果一味地独断专行,拒谏不纳,也会招致极其危险的后果。

接纳谏言是有好处的,唐宪宗的皇后是大将郭子仪的女儿。唐宪宗驾崩后,她成为皇太后,此后又经历了五个皇帝。郭太后的孙子唐武宗做皇帝时曾经特意向她请教如何当好皇帝,她的回答只有两个字——“纳谏”。于是,唐武宗把祖辈传下来的全部谏书都拿出来阅读。在亲历了六朝天子的郭太后看来,永保李家江山的秘诀也就只在“纳谏”这两个字上。纳谏能端人心,正言行,防止君王骄奢淫逸。广泛地接受谏言,能使君臣一心,共创大业。睿智的领导者应当做到广纳谏言,听取各方面意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从而指导自己在工作过程中作出英明的决断,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决策的质量。

诸葛亮有言:“为政之道,务于多闻。”在现代社会中,领导者更应如此。领导者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广泛采纳下属的意见。可是,这往往不是轻易能够做得到的。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下属的谏言对于领导者来说往往是不甚中听的,领导者又有谁不愿意听奉承的话,不喜欢绝对服从自己的下属呢?所以,有些领导者刚一听到不同的意见,就将其“一棍子打死”,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自己堵住了自己广开言路的大门,破坏了整个团队的团结性,孤立了自己,甚至有时候会因决策的失误而导致整个事业的失败。作为一个领导者应当意识到,那些敢于进言、发表不同意见的人,不一定就是与你志趣相悖的人。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往往是表里如一、胸怀坦荡的人。所以,只要下属的建议符合事实,对于工作有帮助,即使暂时违背了你的意愿,即便是再尖刻,你也应当认真地去听取,虚心地去接受。

作为领导者应当善于纳谏。“盘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这是古人用来比喻纳谏与进谏的关系的。盘子是圆的,盂是方的,二者都是盛水的器皿,用来比喻纳谏者,而水则用来比喻进谏者。水形因盛它的器皿而成形,因此谏言的听取与否则取决于领导者。汉朝的刘邦在上林苑围了一大片良田用来打猎,宰相萧何便上书劝谏此事,希望他能把这片土地分给百姓耕种。刘邦十分不高兴,认为萧何是为了取悦于民而蓄意破坏自己的良好形象。于是,将萧何关入大牢。这时,刘邦的近侍卫长来劝谏说:“宰相为民请命是分内之事,秦朝之所以迅速灭亡,是因为李斯总是把过错归于自己,把功劳归于秦始皇,致使秦始皇不能察觉自己的过失。其灭亡是必然的。萧何没有学习李斯,他是对的。”刘邦听后翻然悔悟,放了萧何。由此可见,是否善于纳谏是一个成功领导者的标志之一。领导者切忌独断专行,应该善于征求和采纳别人的意见。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多么的能干,不需要别人的意见来指导。殊不知你已经错过了一个虚心向别人学习,获得无偿帮助的好机会。领导者忽视了这样的机会是其莫大的损失。

同类推荐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

    《饮食男女》为蔡澜作品系列的一种。蔡澜作为“香江四大才子”之一,是优选知名的美食家。他在美食的品鉴方面往往有独特的见解,与饮食有关的男男女女也常常见诸他笔下。在这本书中,蔡澜将为你讲述关乎饮食男女的趣事妙事。
  • 全民蠢萌的美国

    全民蠢萌的美国

    《全民蠢萌的美国》是《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代表作。比尔·布莱森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亲身经历,戳破固化的美国印象,近距离观察普通美国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轻松诙谐的吐槽,意想不到的脑洞,比尔·布莱森延续一贯的嬉笑怒骂,给你一个画风清奇的美国。翻开这本书,从美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读懂一个真实的美国。客居英国二十年以后,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举家迁回美国。此时的美国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布莱森用熟悉又陌生的眼光,重新观察普通美国人的生活点滴,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热门推荐
  • 传奇族长

    传奇族长

    新书《我真是族长》已发,大家把推荐投给新书吧!我是简介分割线……种族之间并没有真正的残忍和暴虐,有的只不过是一个族群的生存和繁衍。一个陌生的灵魂,带着一方洞天至宝,降临到了这片莽荒大地,成为一座小部族的族长,带领部族执掌一域,从弱小到强大,开始了漫漫征伐路。
  • 迷雾

    迷雾

    一群大学毕业八九年的广播台校友,每年在固定时间和地点聚会。结果这一次聚会,当年的台长钟弈没有出现,却和一起死亡案件密切相关,是绑架失踪还是畏罪潜逃?尹子颜和广播台的老校友们开始了一段寻人之旅。暗恋尹子颜多年的警察陈宇负责整个案件,尹子颜为了找出失踪的前男友钟弈,被迫和陈宇组成了编外的破案搭档。寻人的过程迷雾重重,并意外牵扯出毕业当年的另一起意外死亡……看到的不一定都是真的,我们每个人都生存在时间和空间的交汇点上,错失一点都回不到过去……迷雾散尽,暗想涌动
  • 张畹香医案

    张畹香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畜德录

    畜德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嘘爱你是个秘密

    嘘爱你是个秘密

    “维小朵,维小朵,”“维小朵,你快点,”“维小朵,你是猪吗,再不出来就自己跑着去学校”打从我记事起,这种声音每天清晨都会伴着呱燥的自行车铃声准时在我家门口响起。而我自然不敢有一丝怠慢,在催命似的叫喊声中顶着一头造型百态的乌黑长发,着急忙慌的抓起书包往外跑。尽管后来他们说像我这种随性随到快没人性的人,能顺利考入省重点高中全靠他们的严格监督和良性引导。对此一开始我是赞同的,本打算感恩戴德的写一封感谢信以此纪念他们的丰功伟绩以及对我多年来的不离不弃。只是冷静下来仔细一想,不对啊,带我捅马蜂窝、翻墙头、偷人家玉米,学着古惑仔的样子串胡同惩奸除恶……天啦噜,他们这是把一位天生丽质冰雪聪明的美少女,成功的引向一条娘不待见,女生不爱,男生不追的万劫不复之路。仅此文,献给经年岁月里的发小们
  • 忘川(上)

    忘川(上)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人中龙凤去世三十年后,听雪楼三易其主,兴盛衰败,起起伏伏,到了第五代,局面已经变得尤其艰难。七大帮派秘密结盟,以“天道盟”为名,开始与听雪楼分庭抗礼,江湖格局岌岌可危。何以挽救危局?唯有夕影血薇,重现江湖。她从风陵渡的月夜驾舟而来,携剑回到洛阳。然而却没有料到,在血薇来到夕影身边之前,听雪楼里,早已有了另一个女子,已在他身边陪伴了十几年。昔年人中龙凤的传说,终究一梦。而她孤身远去天涯,绝望之中,再遇新的机缘。
  • 红楼之四爷在上

    红楼之四爷在上

    外有九龙夺嫡的血雨腥风,内有贾史王薛的勾心斗角!且看穿越而来的黛玉父女如何在群敌环视之下拼杀出一条血路,在这风雨飘摇的年月中立足。
  • 零度忍耐

    零度忍耐

    移民美国,她送儿子进旧金山最好的教会高中,她为儿子设计的大学是哈佛或斯坦福。不料,学校校长突然来电话,说她的儿子涉嫌吸毒藏毒。命运要再次扼杀她的梦想?他们一家人如何解决发生在异国的难题?刚过中午,露茜一接到电话就忧心忡忡地离开了办公室,半高跟的皮鞋哒哒、哒哒地踩在水泥地板上,鼓点一般,愈发催着她一路小跑下了楼,出了办公大楼,往捷运车站赶。电话是儿子学校打来的,确切地说,是儿子学校的校长亲自打来的,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电话里那位名叫乔治的校长——她现在都不记得他姓什么——沉重严肃的声音,让她的心揪成了一坨百无头绪的乱麻。
  • 钤山堂集

    钤山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鹿皮靴

    鹿皮靴

    下城区永远是夜晚。穿着鲜艳的人们潮水般涌到街上,在狭长的夜空下,像一只只游鱼,色彩斑斓奇形怪状,会移动会吐泡泡。我照例坐在猫鱼餐馆发呆。我叫金路,二十二岁,无业游民,下城区只有夜晚,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每天从早睡到晚,只吃一顿饭。“猫鱼”是家便宜的日料店,门口放着一座巨型粉红招财猫,一整面墙画满了盘旋的金龙。我只吃得起最便宜的寿喜面,老板娘加赠一碗味噌汤,她心情好的话,汤里还会有个蛋。“金桑,你看着窗外在想什么呢?”我收回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