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7700000004

第4章 道法自然(1)

老子哲学为“阴柔的进取”奠定了理论的基础,而这种阴柔的进取,包含在他对于物质的转化、人生态度、处世策略、治国方针和古往今来治乱兴亡的分析之上,这其中所体现的辩证思维,两千五百年来成了中国的重要的思想宝库。老子的哲学是一座崇山,当你走进老子思维的王国,那里有茂然森林,净琮流泉,云翳翳以出岫,月冉冉而巡天,那是灵动、空明而智慧的天地。一切生长着的、滋荣着的生命是柔软的;而一切死亡着的、枯萎着的生命是僵硬的。水,平静而和缓地从深山流出,润物无声,泽被遐迩,那是柔和的象征;然而水却能无坚不摧,可以载舟,可以覆舟,使巨石危岸崩塌,日星隐耀、山川变色。当柳条抽丝吐绿,拂面迎人时,你知道这是春的消息,而当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时,那萧条的冬天也将降临。

老子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看尽人间繁华,探究治乱兴亡,从他的宇宙观出发,提出了睿智的、全面的判断。他是包容广大、万象森罗的预言家,他是博学雄辩、疏而不漏的政论家,也是启迪王侯、心忧社稷的大策士。

天地间的所有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动着、荣枯着,成功中包含着失败的危机,失败中也潜藏着成功的吉兆,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而这两面的转化,则是事物嬗变的原因。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即是说相反方向变化,正是体现着那宇宙本体“道”的运作。于是他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在老子的心目中,那独立不改、周行不殆的道是浑然不辨美丑善恶的,那里连空间和时间的概念都没有,属于人类的美丑善恶判断,则更不可能存在。因为那时候没有所谓存在。当人们遵循着人道而生活的时候,也就是古朴先民之世,一切还都顺理成章,没有那么多的是非曲直。为什么有了美?那是因为大道废弃了,有了丑陋的恣肆。为什么有了善?同样由于大道废弃,有了恶行的浸淫。所以以老子的宏观,他不认为美和善的出现是一件好事,他更希望的是丑和恶的根本不出现,这和他的另一个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即所谓“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在老子的心目中,仁义和慧智的出现同样不是一件好事,为什么会有仁义?因为大道废弃,不仁不义之徒出现。为什么摒弃慧智?因为随着慧智的出现,与它孪生的大伪也应运而生。老子所希望的是仁义和大伪的根本不出现。

当仓颉造字的时候,天雨禾粟,神鬼哭泣,因为知道人类从此有了慧智,相应的大伪出现,惰怠取巧,不事耕耘,所以天降下禾粟,知道饥荒会降临人间,神鬼也为了人类的堕落哭泣。(《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王充以为这是因为“文章兴而乱渐见”,这文章非指今之作文,而是言社会藻饰华彩,远离了远古的淳朴。近世诗人黄侃有句云:“雨粟哭从仓颉后,散花妙近维摩侧”,这雨粟不正是苍天的哭泣吗?仓颉的慧智是人间的小慧智,而演教的维摩则代表着宇宙的大慧智。黄侃之意是远离人类的小慧智,而去接近宇宙的大慧智。

人类对核能的研究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那是物理学家在实验室中发现的宇宙奥秘,纯属慧智的科学家们出于对物质内部结构奥秘的好奇,在1938年发现了重核可以经过裂变而释放出大量能量。

当这能量的魔鬼一旦从魔瓶之中挣脱而出,理论物理学家们就再也无法控制世界各国对它的急剧需求,目的性是再清楚不过的,那是为了正义的或非正义的战争。二次世界大战时所幸美国的科学家(指的是应用物理科学家)比德国的科学家先走了一步,才使原子弹掉在了广岛和长崎,***主义遭到了最后的毁灭性打击。当然,这其间千万无辜百性在轰然一声中灰飞烟灭,理论物理学家们吓呆了!前面提到“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产生了强烈的罪恶感,未曾想他的理论竟有如此惨烈的后果。杨振宁先生在论述此事时则说:“作为物理学者,我只能祈求这罪不会导致全人类的灭亡”。让我们回到老子的“慧智出,有大伪”,人类的慧智还会继续前进,譬如20世纪50年代之后,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真正诞生,那么它会不会诱发出相应的人类的“大伪”?很难说。

科学的进步,使人类的文明昌盛,生活提高,然则,它也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彻底毁灭,人类如果不克制贪婪的天性,那么老子在两千五百年前的危言,仍旧会得到历史的验证。

宇宙本来极其美好,极其和谐,我们欣然从理论物理学家那里得到了近乎神话般的启示,这些学者和艺术家一样,他们原来的追逐是了解宇宙的和谐。彭加说:“我的意思是那些更深邃的美,它来自各部分和谐的秩序,而且它能为一种纯粹的智慧所掌握。理性的美对自身来说是充分的,与其说是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倒不如说或许是为了理解理性本身,科学家才献身于漫长和艰苦的劳动。”好了,倘若人类的慧智这样真诚地趋近着宇宙的大慧智,那么,我们应受到的启示正应是老子哲学和谐的追逐,我们所应该做的,是对人类的天敌—“大伪”群起讨伐。

春秋之世列国争雄,齐楚晋秦吴越加上诸侯小国的并起,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老子眼看着和谐的失落,不免兴悲天悯人之想:宇宙本无事,它自然而然地存在着,本来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圣人的使命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第二章》)。这段话的大意是,宇宙之中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相生相存,相谢相灭,有着本来的井然秩序,那就是大和谐的秩序,不用你圣人操心,不需你有什么特殊的作为,也不需你滔滔不绝于耳的训导。万物的运作,亘古已然,你难道还能为天下先吗?你不见万物生长,不属于任何人所有,它们所企盼于你的是:做了事不自恃尽力,虽有成功也不要居功傲人,惟有这样的不居功自傲,你才不会被抛弃。

老子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章》),这段话的标点,历来之学者作“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使自己的解释陷入困境,其实老子的意思是必须和前面一章连起来看,才能明白,《老子·第四十七章》讲:“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子十分重视心性的感悟,那种学而知之的“学”,不是老子的追求,苟每天拘于小慧智而学,虽能得益,那是世俗的功名利禄之益;而倘能探求道之所在,那必会有损失,所损者也不过是世俗的功名利禄之损。

老子以为,你必须把世俗的功名利禄损失殆尽,就庶几达致“无为”的境界;也只有在“无为”的境界,才能作到“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是老子阴柔的进取的最典型的命题,是后代不少贤主明君用以治世的大策略,也成了不少昏君“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大遁词:前者如汉代的文帝景帝,后者如安史之乱前后的唐明皇、靖康北狩前的宋徽宗。前面我称老子是春秋的“大策士”,主要是基于他有这样不凡的思维。

老子阴柔的进取,最有名的话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第三十六章》)。这里老子不仅包含了对自己的警惕性自励,使自己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也是对敌手的一种策略,促使对方在膨胀之中自行走向反面,而且促使矛盾的转化。想收缩时,故意地张大它;想削弱它的时候,反使它强大;将废除它的时候,使它兴起;将夺取它的时候,先给予它。这是“无为而无不为”在策略上的论述,这种思想对春秋战国以后的策略家有重大的影响。

有了“无为而治”的大纲领、大策略,那么需要有什么样素质的统治者,或老子书中所称的“圣人”呢?什么才是强有力的统治术呢?老子又相应地提出了柔弱、不争、居下的一系列命题以说明。这些命题的提出,仍旧依据着老子对宇宙万物的观察,他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第七十六章》)。人活着,筋骨富韧性而肌肉柔软;人死了,则僵硬挺直不复酥软;万物草木欣欣向荣时,迎风摇曳、柔和脆嫩,生机盎然,而一旦死亡,则破败干枯,不忍或睹。

那么,坚强是死亡的一类,而柔弱则是生命的一类。老子以水为例说明柔弱的力量,他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而它攻击坚强的事物,没有任何东西能战胜它,它是无与伦比和无可替代的了。柔弱战胜坚强,天下人都知道,但是没有一个人甘居柔弱。一个统治者,只有悟“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第四十三章》)的道理,才能驾驭天下。真正守柔,才能真正强大(“守柔曰强”见《老子·第五十二章》)。

因此圣人必须做到居卑处微,与世无争,他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第六十六章》)。这几句话,几乎是老子对所有统治者的谆谆教导了,他以为江海之所以为天下川流所归,就是由于它们处于最下游,所以想身居王者之位,必有谦卑之言教;想率领大众,则必须有退让之身教。倘若这言教、身教都做到了,虽然他不与任何人争夺权位,他却功成名遂,天下臣服,那他所得的尊贵则是无与匹敌的,也就不能与之争了。这段话是老子阴柔进取的大策,他所想象的圣人是能遵循天道那种:“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即能做到不争而取得胜利,不费口舌而应对自如;能像天道一般“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不须号召,天下云集而景从,宽大为怀却善于谋划的人。老子谈到此,为统治者描画了天道威力无穷的雄奇瑰丽的画图,便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七十三章》)。穹宇便是你牢笼天下社稷的无形的网,它宽弛而疏松,然而却无可逃遁,统治者能遵循天道,那他的权力便无所不在,威力便无所不至。

有了大的策略,还应有个人的修养,老子书在这方面同样有辩证的论述,他说为人处世应清楚地知道祸福相仍的道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是“灾祸啊,福泽就依靠你的旁边;而福泽啊,灾祸也正就在你自身潜藏。”这真是警世危言,人们在幸福之时不可乐极而悲生,要有所克制;而人们在逢遇灾难之时,也不必颓废沉沦,应该心存幸福的追求,光明即在前面。祸与福的相互转化,不仅体现于个人,也同样体现于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而人们最容易生在福中不知福,那就会有种种恣肆、猖狂、张扬之态,忘却了前面所说的“知荣守辱”;也容易在遇到灾难挫折时有自抛自弃,自戕自残的行径。总之,以上两段的论述,归纳言之,还是要追求生命的和谐、自身和社会的和谐。老子在陈述福祸相转化时,在处世哲学上进一步提出“知其雄,守其雌”,是说一个人虽有雄才大略,亦当韬光养晦,甘于“雌伏”;“知其白,守其黑”是讲知道光明之所在,而又能难得糊涂,大智若愚;“知其荣,守其辱”是讲既有荣耀与享受,又能谦卑下人,不辞羞辱。那么这样的人就是那些能“复归于婴儿”(婴儿最柔弱,又最有旺盛的生命),能“复归于无极”(无穷尽的天地等待其发挥才能),能“复归于朴”(大朴不散才能包容万物)的圣人(《老子·第二十八章》)。

老子在这里教导人们进取退守的策略,这样做任何事都游刃有余,都会适度,留有充分的余地,这和前面所引述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和其光,同其尘”是同样的道理。过分锐猛地进取往往过犹不及,把力量用尽、用透则失去回旋的余裕。天下一切大小事,能做到无过无不及,其力量将是适度的。而度的掌握则是凭个人的长期修养,做到并不轻而易举。唯有这样的圣人,能知人知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三十三章》),你能知人善任,则是智慧;能自知短长,则是清醒。老子要求圣人“常无欲”(《老子·第三十四章》),能排除身内身外的种种欲求,这是内省的小事,是最低的要求;进一步则要求你把更大的欲求克制:“万物归焉而不为主”(《老子·第三十四章》),这是说即使天下归心了,你仍然淡泊自处,这就近乎道了,就具有了伟大的品格,因为从内心深处不以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那实际上却真正成为伟大的圣者(《老子·第三十四章》:“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如此看来,老子的所谓不争、柔弱和居卑处下,目的是为了最大的进取,是为了不能与之争,为了柔弱胜刚强,实际上成为真正的尊贵崇高的圣人。

那么为什么老子又提出了“绝圣弃智”的命题呢?这里的“圣”,指那些以仁义礼法统治人民,而不能遵循天道之人,这里的“智”,是前面所讲的“慧智出,有大伪”的智,因为在老子看来,只要大道行于天下,那么繁文缛节的礼法仁义之类都是没有用的,因为浑然天成的大道本身是没有仁义和不仁义的,只有大道废弃之时,才会有仁义。在圣人无为而治的天下是不用“仁”治的,因为没有“不仁”之徒。在老子书中还有两句容易引起误解的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第五章》)。刍,草也;狗,寻常小兽也。这里老子绝无骂天地与圣人的意思,他是讲刍狗这些浑然大朴而无慧智也无大伪的生命,只须有“道生之,德畜之”,则它们会“尊道而贵德”(《老子·第五十一章》)。而且它们对道和德的尊重,纯任自然,不受命于任何人(“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既然刍狗不是骂人的话,就进一步知道“天地不仁”是指天地遵循大道,故没有仁,万物却自在地生存着;圣人不仁,是遵循大道的统治者,也没有仁,百姓却自足地生活着。

同类推荐
  •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很哲学,很幽默:一天读懂西方哲学史

    顶盔掼甲的智慧女神如何从宙斯的脑袋里横空闪现;滑稽好色的牧神潘的猎艳经历到底有多么惨;世界究竟是一团神奇的活火,还是流荡空气和水;我们该崇拜的到底是人类还是自然;苏格拉底有个多么剽悍的老婆,柏拉图谈的是什么精神爱恋;犬儒派的哲学家又是多么懒……本书将西方古代哲学家的奇闻轶事和古朴睿智的思想,以极其幽默通俗的方式铺陈出来,使读者能轻松惬意地全面掌握西方古代哲学,在愉悦中获取常人所无的哲学智慧。本书打破哲学枯燥无味的叙述传统,以哲学玩家幽默的语言,化西方哲学史的艰深于妙趣横生的叙说中,使自我的哲学修炼,变成快乐的阅读消遣。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本书以生态危机为切入点,从人与自然、资本主义与生态危机、社会主义与生态危机的多维角度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在分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发展(重构)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其方法论进行了评析。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哲学问题

    哲学问题

    《哲学问题》为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著作,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他对许多哲学问题的论点,是他早期哲学思想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本书是几代哲学学生的必读之物,影响了几代学者,也是想在哲学上有造诣的学生的入门读物。
  • 孟子与公孙丑

    孟子与公孙丑

    本书涉及管仲、晏子、曾子、孔子、告子、大舜、周公、商汤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汤武革命、汉宣帝废立太子等纷繁的历史事件,南先生在讲授时采用一贯的“经史合参”、融会百家的方式,旁征博引、贯穿古今中外地对这些人物和事件给予了中肯而精辟的评价。他还将《公孙丑》与《礼运篇》、《论语》等儒家经典相互发挥,阐扬儒家学说精髓,并将其中的哲理、甚至整个儒家学说与其他学说、教义进行比较,分析《孟子》对人类文化的深远影响。南先生的讲述博大精深,涵盖个人内养的原则、方法和外用的境界、器度,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哲学、人事制度、财经问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圣贤之路”、法律体系等方方面面。
热门推荐
  • 仙秦修真

    仙秦修真

    苏城从山里出来的时候,从未想过怀里的那几个物件会在修行界引起那样大的风波,连圣人的棺材盖都压不住。
  • 误落狐道:夫君慢修神

    误落狐道:夫君慢修神

    奈何桥上,我等你。给你足够的时间完成你的大义好么?千年的等待,我不曾后悔,只是独独不见你的踪迹。轮回的路,我湮灭了相思,爱付诸尘土。直到最后我才明白,执恋太深,佛亦成魔。
  • 电竞之甜心很忙

    电竞之甜心很忙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电竞时代。全民皆电竞,乔雅顶着赫赫有名的电竞甜心这个名头,和一个个看似没有交集的人,产生了复杂而温暖的羁绊。当她和队伍一起踏上辛克莱时代的电竞争霸之路,牵一发而动全身,个人、队伍、家族、学院、帝国、世界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息息相关。为了生存,为了家族,我们不死不休。为了信仰,为了梦想,我们至死方休。为了爱,我们——至死不休。(架空背景,和现实一切无关哦。主角很多地方三观不正,请勿联系实际呐。女主恃美扬威,恃宠而骄,有些性格扭曲心理病态。)
  • 卡焰

    卡焰

    面对灾变而成立的人类联盟一分为二已有两百多年,南方神风联邦南部的地陵行省的贫民区,同其余行省的贫民区一样生活着不计其数的低等民。在这行省被分为三六九等的人类中,一位身为七等贫民的普通少年寒续,真实身份却是人人皆欲抹杀的极徒。“这个世界吃人,所以,我要吃了这个世界。”新书:惊神时代,欢迎各位
  • 画中魔,逆天狂妃

    画中魔,逆天狂妃

    “宋颜,想要本王高看你,先替本王颠覆这楚夏国!”她从21世纪反恐女特工沦为千年之前王府最卑微的女奴,为掩饰自己的锋芒,她甘愿变成人人口中不堪的丑妇,周旋于楚夏国各色人物之间。当她遇见心仪的男人时,她爱他爱的痴狂成魔,却被他无情的推入黑暗深渊。当沉睡画中千年的真身苏醒时,天下风云变色,这一次,她势要翻云覆雨,闹他一个天翻地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An Essay on Comedy

    An Essay on Comed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史的坏脾气

    历史的坏脾气

    本书讲述了晚清、民国时期的一些名人轶事,评述了一些社会现象,对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很有帮助。
  • 飞翔在绿茵场

    飞翔在绿茵场

    从三江县考入A市升学率最高的三中的楚格,本身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足球训练。但是进校之后就和足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再在球场上实现自己梦想的韩春阳,想要一个能拯救自己的理想的足球天才李天,如流星一样陨落的曾经的足球天才郭栋……一群人在楚格身后,帮助着楚格慢慢的成长为了一个实力不凡的球员。在接触足球的过程中,一直只知道学习的楚格发现爱上了足球。
  • 两世间

    两世间

    相遇是缘离别时愁一世孽缘,几多愁
  • 名门嫡妃

    名门嫡妃

    为了嫡亲的妹妹,亲生娘亲将她推入宫门。为了美貌的宠妃,痴情帝王将她送与他人。一朝身死,重生的李妖儿魅惑一笑,既然天生带妖,她何苦学那闺中的良妇。恰逢天下纷争,她有心做枭雄手中的花,既然被世人称作妖女,她便发誓要用倾城之姿魅惑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