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8300000002

第2章 绪论(1)

生态危机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为此做出的回应。近代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性开发和掠夺性利用导致了严重生态失衡,特别是20世纪后半期严重的生态危机、全球性环境恶化的事实,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清醒地认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仅依赖经济和法律手段,还必须同时诉诸伦理信念。只有从价值观上摆正了大自然的位置,在人与大自然之间建立了一种新型的伦理情谊关系,人类才会从内心深处尊重和热爱大自然;只有在这种尊重和热爱的基础上,威胁着人类乃至地球自身的生存的环境危机和生态失调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为了从价值观上确立人与自然的新型关系,为了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必须调动包括各种传统宗教在内的人类历史上一切宝贵的文化资源。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以“道”立教,以“道”化人,追求宇宙和谐、国家太平和个人的长生久视、得道成仙,以鲜明的民族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对中华民族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基督教”一词在中国内地学术界使用时,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基督教”指基督新教。本文从广义的意义上使用“基督教”一词,同“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派系及其众多派系。崇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西方文化的形态特色和发展走向,在西方文明乃至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无论西方还是东方,无论作为世界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还是根植于中华文明沃土的道教,尽管各自有着不同的思想文化传统,但他们都关注人和自然,并致力于阐释神与自然、神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具有深邃的生态智慧。美国著名生态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HolmesRolston)在对东方传统的生态伦理学进行对比和重新评价时指出:“我们发现西方科学与东方经典文化似乎幸运地互补。主张环境保护的生物学家要像道教徒那样保护自然的节奏。如果西方科学家从他们的科学发现中重视了这些循环,那么道教徒从他们的宗教哲学中早就这样做了。”基督教生态神学家们也提出回到《圣经》中去,从生态学的角度重新诠释《圣经》,在神基督教所崇拜的“神”在天主教的汉语表述中被称为“天主”,而在新教及其他教派中则被称为“神”或“上帝”。本书中有关基督教的神、上帝、天主的使用,只是神名表达上的不同,并不影响各派对神性本质的认识。、人、自然之间建立新的和谐。面对目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挖掘利用道教和基督教思想中的生态思想资源,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通过道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促进中西方宗教间的相互了解,这也是当今宗教对话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本课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跨文化的研究和对话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其中跨信仰、跨宗教的对话尤其引人注目。这不仅表现在理论研究层面,而且体现在实际的对话活动上。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宗教学术研究的复苏和兴盛,不仅道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对话已经起步,而且道教生态思想和基督教生态思想的单向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一)国内外道教生态思想及相关研究

我国学术界对于道教生态思想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该项研究受到了生态哲学家、生态伦理学家和道家、道教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研究在国内的展开,许多重要的学术专著相继出版。在这些著作中,已涉及道家、道教生态思想的探讨。如叶平《生态伦理学》、余谋昌《生态哲学》,佘正荣的《生态智慧论》有“自然无为:《老子》和《庄子》的生态智慧”一节,其所著《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诠释与重建》认为在中国道家的学统中本身就存在着一种道法自然的深层生态学。何怀宏《生态伦理——精神资源与哲学基础》。有“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一节等等。此外有张云飞的长篇论文《中国儒、道哲学的生态伦理学阐述》,通过比较研究,对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其他有关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的一些学术论文也不同程度地论及道家、道教的生态思想。

除生态哲学家、生态伦理学家的研究外,道家、道教生态思想也引起了道教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论文逐年增多,主要涉及道教中人对环境的依赖、人与自然之间的因果报应关系、道教的整体生态意识、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等。在当今世界性的生态危机面前,道教学者们肯定了道家、道教能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启示和思想资源主要论文有卿希泰《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李刚《道教生态伦理观述要》(《道教与人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李远国《论道教对物种保护的贡献》(《道教与人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尹志华《道教生态智慧管窥》(《世界宗教研究》2000年第1期)、宁汝松《道教的生态智慧》(《中国道教》2004年第7期)、余孝恒《道教生态人文思想与川西山区保护开发》(《中国道教》2005年第2期)、冯琼脂《道教生态伦理智慧的当代价值》(《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贺新春与刘诗频《道教的“天人合一”生态伦理观》(《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赵芃《道教的生态观》(《中国宗教》2004年第4期)、曹剑波《道教生态思想探微》(《中国道教》2005年第3期)、胡筝《道教生态文化的理念与实践》(《中国宗教》2005年第9期)、陈霞《“道物无际”——道教生态哲学纲要》(《宗教学研究》2006年第1期)等。一些学者从道教教义、戒律和劝善书中挖掘道教的生态思想主要论文有张继禹、李远国《〈阴符经〉三才相盗思想的启谛:论道教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中国道教》1997年第4期)、尹志华《道教教义中的环境保护思想初探》(《道教与人生》,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道教戒律中的环境保护思想》(《中国道教》1996年第2期)、陈霞《道教善书的动物保护思想初探》(《中国道教》2004年第6期)、乐爱国《〈太平经〉的生态思想初探》(《宗教学研究》2003年第2期)《〈抱朴子内篇〉生态伦理思想之探讨》(《道学研究》2003年第2期)《试析道教劝善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伦理学研究》2004年第1期)和《道教生态伦理:以生命为中心》(《厦门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李志军《从盗贼思想看环境伦理观念》、李惠钦《〈阴符经〉生态伦理思想浅析》(《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1期)、姜晓萍与曹玉华《“施韦策诘难”与道教生态伦理》(《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等。对于道教生态思想的历史渊源,白才儒《上古神道传统与道教生态思想》《中华文化论坛》2005年第2期。一文认为道教的生态宇宙观、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控制思想发源于上古神道传统。道教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道教学术界不仅认为“道教生态观与可持续发展观具有内在统一性”,而且从道教的自然观、人生观、生育观、社会观、消费观及其对理想仙境的向往和追求等方面探讨了道教蕴涵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主要论文有孔令宏《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生态型可持续发展》(《学术研究》1998年第3期)、陈霞《道教公平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平》(《宗教学研究》2000年第1期)、《从道教“贵人重生”与“天人合一”看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中心论》(《中国道教》2000年第2期)、《浅谈道教贵柔守雌女性观与生态女权思想》、卢世菊《道教生态伦理思想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陈勇、陈霞、尹志华《道教聚落生态思想初探》。这些论文或是从整体上,或是从某个侧面,对道教的生态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梳理。

不仅如此,乐爱国《道教生态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是国内第一部试图建立“道教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学术专著。张继禹主编《道法自然与环境保护——兼论道教济世贵生思想》华夏出版社1998年版。也从多个方面论述了道教的生态思想。此外,葛荣晋主编《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王泽应《自然与道德——道家伦理道德精粹》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等专著也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论及道家、道教的生态思想。有关道教伦理的专著有姜生《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伦理论稿》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姜生、郭武合著《明清道教伦理及其历史流变》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开拓了道教伦理研究的新领域。李刚《劝善成仙——道教生命伦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是研究道教生命伦理的开拓之作。在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道教伦理方面,姜生《宗教与人类自我控制——中国道教伦理研究》巴蜀书社1996年版。是一部填补道教社会学研究空白之作。

此外,由陈霞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度重大研究项目《道教生态思想研究》以及乐爱国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项目《道教生态学研究》的立项,无疑推动了道教生态思想的研究走向深入。但是就现有研究成果而言,总体上说,尚需从道教教义、戒律、科仪、修炼、医学等方面进一步挖掘道教的生态思想,以拓宽道教与生态对话的领域。

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所具有的深邃的生态智慧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极大关注。由于道教与道家的思想源流关系,许多国外学者对中国道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高度评价实际上也包括了对中国道教生态思想的认同。如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著名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JosephNeedham,1900-1995)博士认为“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相媲美”[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思想史》,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FCapra)认为,“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转引自葛荣晋主编《道家文明与现代文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94页。澳大利亚环境哲学家西尔万(RichardSylvan)和贝内特(DavidBennett)说:“道家思想是一种生态学的取向,其中蕴涵着深层的生态意识,它为‘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转引自余谋昌:《生态哲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页。法国著名生态伦理学家施韦泽(ASchweitzer,1875-1965)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在他的《敬畏生命——五十年来的基本论述》一书中,对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体现出来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评述他说:“《太上感应篇》(赏罚之书),中国宋代的一部212条伦理格言集,其中同情动物具有重要地位。这些格言本身也许是非常古老的。这部至今仍然很受民众推崇的格言集表达了这样的思想,‘天’(上帝)赋予一切动物以生命,为了与‘天’和谐一致,我们必须善待一切动物。《太上感应篇》将喜欢狩猎谴责为下贱行为。它还认为植物也有生命,并要求人们在非必要时不要伤害它们。这部格言集的一个版本还用一些故事来逐条解释同情动物的格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召开了多次相关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而且办起了刊物。在《环境伦理学》等重要刊物中均有专题文章讨论道教与生态的关系,也有《亚洲传统思想中的自然:环境哲学论文》等著作梳理道教的生态智慧。1995年,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联盟在日本和英国召开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会议,中国道教协会派代表出席了会议。1996年,中国道协与该联盟合作对部分道教名山的环保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1996-1998年间在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举办了十几场宗教与生态的研讨会。出席大会的600多名代表有宗教学家、科学家、伦理学家、性别研究学者、经济学家、公共政策制定者等,围绕佛教、儒家、道教、基督教、印度教、犹太教、锡克教、伊斯兰教、神道教等宗教与生态的关系展开讨论。会后出版的《道教与生态》DaoismandEcology:Wayswithinacosmiclandscape,editedbyNjGirardot,JamesMillerandXiao-ganLiu,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2001论文集就是这些系列会议的成果之一。全书收录了美国、加拿大、荷兰、中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学者的文章20多篇,分“提出问题”、“道教典籍的生态意蕴”、“文化背景中的道教与生态”、“走向道教环境哲学”、“当代道教实践对生态的关注”五个部分。对道教哲学与生态、道教的自然观、道教的无为思想、道教实践的生态意义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见仁见智的观点。一些学者明确提出了“道教生态学”(DaoistEcology)的概念。其中荷兰学者施舟人(KristoferSchipper)的论文《道教生态学:内在转化,早期道教教团戒律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对道教的戒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国内外基督教生态思想及相关研究

同类推荐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释然的修行

    释然的修行

    释然是个刚刚经过了成人礼的小和尚,对他来说,佛法和尘世全部一股脑儿摆在了尚未准备充足的自己面前。于是,烦恼氆就接踵而至。
  •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根据1979年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宗教学会成立会议的精神,1980年西北五省(区)伊斯兰教学术讨论会在银川首次举行,从而揭开了新时期伊斯兰教研究的序幕。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热门推荐
  • 长大有意思

    长大有意思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之一,收录了郁雨君小说和散文中的经典作品。作者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随心所欲地顾盼和表现周围的青春男女,同时也在从容自如地表现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世界。
  • 景笙

    景笙

    一生一世一双人,谈何容易。景笙活了一辈子,两辈子,说来要的只是一份简单的感情。然而,有些事远不是相爱足以的……买一两间宅院,手持书卷卧躺于椅,书香花香,春风拂面,爱人在侧,其实,她的要求一点也不高,不是么?
  • 深度忧郁

    深度忧郁

    作者雪屏以他个人的病房生活为蓝本,力图透过主观的感觉来关照现实生活的某些侧面。他在这部小说中,更刻意地描摹瞬间的感受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为无法再现的青春岁月画上了一个句号。走出病房的雪屏,其作品对人性、人道和人心均有了更多的思考,强化了人物的塑造和内心的刻画,而尽量淡化戏剧冲突和情节的展开。他的身边,精明狡诈的,不离不弃的,背叛的,纠缠的,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来过,他们又离开,他们的故事逐渐逐渐飘散在风中……他用自己患有忧郁症的状态来消化这些人这些事,一切就从这个角度变得仿佛哈哈镜里的影像,扭曲、混乱、诡异而荒唐。
  • 情孽之竹马领回家

    情孽之竹马领回家

    面对竹马的告白,男神的跟随,男闺蜜的死亡,依依会如何选择……
  • 情绪会伤人:消极心态修复手册

    情绪会伤人:消极心态修复手册

    消极情绪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本书结合真实、生动的案例,引导读者正确认识伤感、空虚、恐惧、失落、愤怒、自卑、孤独、绝望、忌妒等消极情绪,探究这些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对化解消极情绪提出具体可行的建议,将情绪产生的负面影响尽量弱化,使读者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月河桥

    月河桥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江宁探案录

    江宁探案录

    南京城侦探王江宁与农学教授梅檀、神秘道士吕冲元因一起离奇案件而结识并携手踏上千里追凶之路。静止在荒野上的死亡列车,一夜之间血流成河的土匪村寨,寺庙中离奇横死的古董商,从不涉足俗世却另有隐情的封闭村落……他们能否抽丝剥茧,拨开层层迷雾找到隐藏的真相?
  • 你与星光同曜

    你与星光同曜

    【极致宠文·我对你,永远怀着炙热的心和热烈的情。】☆初见,落堇棉看着远处的权景琛,终于知道什么叫一见钟情。再见,她一口吃了个硬豆腐,惹得琛爷对这海绵宝宝上了心。后来,落堇棉只要笑一笑,权景琛连命都想给她。最后,权景琛当着很多人的面,将一枚戒指套上了堇棉的手指。“新婚快乐,权太太!”☆我对你,无非一腔热忱和潜藏于心底的欢喜,你若爱我,我保证我们携手共进,白头到老。记者:“琛爷,云城那么多美人,你怎么就偏偏看上落小姐这朵嚣张跋扈的富贵儿花了呢?”琛爷:“谁叫我偏偏只喜欢她。”我的喜欢不仅是藏在眼里心里,所以我只想放肆地拥抱你,死也要在一起。
  • 娇妻嫁到:BOSS,矜持点!

    娇妻嫁到:BOSS,矜持点!

    祁幼离这几年最爱的事,就是拖着下巴,坐在窗边的吊椅上看着窗外静静发呆,想着她的苏慕寒……苏慕寒这几年最爱做的事,就是揉着眉眼,坐在昏暗的书桌旁写着“祁幼离”三个字,直到写满每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