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2200000001

第1章 〈导读〉宗教的最佳面貌

台大哲学系教授傅佩荣

“宗教”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实,无论就时间的绵延或空间的广袤来看,都是人类现象的首要特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群聚居之处,必有宗教痕迹。然而,宗教不只是外显的迹象,它其实是人类生活的核心本质。要了解一个民族,不能不认识其信仰;正如要明白一个人的真相,不能不知道他相信什么。既然如此,借着探讨世界各大宗教,不是可以全面而深入地发掘人性的奥秘吗?

基于此一理念,史密斯教授在《人的宗教》一书中,依序谈到了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与原初宗教。这八派宗教可以用“源远流长”来形容,因为其中最年轻的也历时将近14个世纪了。在漫长的年代中,宗教所启发的善行固然使人景仰,但是假宗教之名而犯下的错误、不义与罪恶,其数量之多与情节之严重,也同样让人不敢恭维。史密斯教授的写作策略很清楚,就是要展现宗教的最佳面貌。因此,本书内容的重点既不是宗教史,也不是对宗教做全盘或平衡的论述,更不是比较宗教之优劣,而是环绕着宗教所引发的“价值”。这种价值,简而言之,就是促使人性趋于完美的力量。

人性若要趋于完美,就须解除其限制、厘清其定位,并且安顿其过程。说得浅显些,人性原本是不完美的,因为人生苦多于乐,最后又难免于死亡;那么,人性的潜在能力究竟是神还是魔?要如何使个人定位得恰到好处?然后,落实在具体人生中,应该怎么活出意义?本书所强调的“价值”,正是为了答复这一类重大问题所提供的智慧索引。我们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解读。

首先,宗教提醒人类:生命取向要高。取向是指目标而言,宗教无不涉及超越的力量或境界,其目标在于使人与此超越者建立关系。步骤有二:一是在程度上超越凡俗,譬如舍弃世间的享乐与成就,不受人群恩怨利害所牵绊;二是在种类上超越凡俗,亦即在小我中发现真我,从变化生灭中走向永恒本体。这种高远的目标所产生的效果是立即而明显的,足以使宗教信徒与凡俗价值分道扬镳。典型的例子当然是由宗教的创始者所示范的。佛教看来温和,而释迦牟尼对于当时的印度教而言,无异于“众人皆醉我独醒”,并且醒得十分彻底:不要权威与仪式,排除理论与传统,不谈超自然,解脱则以自力为主。耶稣与凡俗的决裂,更是毫无妥协余地,以致亲自成为牺牲祭品,印证了“道成肉身”的奥迹,开创了规模宏大的基督教。

即使是力图入世淑世的孔子,也与“不义而富且贵”厘清界线,绝不允许有同流合污的嫌疑。本书多次引述一句话:“世界是一座桥,走过去,不要在上面盖房子。”以生动的比喻来描述信仰的超越态度。但是,“桥”应该是连接两岸的,我们身在此岸的人如何确知彼岸存在,并且肯定彼岸是今生一切缺憾的满全?由这个问题必然引致各大宗教如何创立的过程,亦即如何取信于人。

其次,宗教不离修行,因此生命体验要深。印度教的“瑜伽”包括身心的操练与实际的作为,在此提供了完整的参考架构,就是“知的、爱的、业的、修的”这四种瑜伽。顾名思义,这四条路径是指智慧、情感、工作与苦修。只要运用合宜,都可以助人觅得真我,不再迷失于大梵之外。

进而言之,不论采行何种修行法门,“回归自我”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这正是“退出与复返”的标准历程。以佛陀为例,他在森林中独自苦修六年,悟道后投入世间弘法四十五年;这段期间仍然按时“退出”,就是每年有三个月雨季的休息与冥想;在积极传教时,每日亦有三次退到静处沉思。唯其能够退出,在复返时才有源源不绝的活力与动力。宗教人物的充电是接上超越界或绝对界的,其经验之深刻只能以“神秘经验”来描摹。这种经验的特征之一是忘我或契合。

依此而论,道家的宗教性格并不含糊。当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时,他心中想的是自己体“道”之后的心得,亦即在心斋与坐忘之后的境界。问题在于这种经验不可言传也无法教导,一般信徒只能遵循“退出与复返”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保留一个神圣的领域。推而言之,犹太教徒谨守安息日不工作的训示,基督徒望弥撒或做礼拜的规定,以及穆斯林每日五次朝麦加祷告的仪式等等,无不提醒人收敛心思,回归自我,再上溯生命源头。

第三点,宗教鼓励我们活在世间时,生命能量要强。生命能量是指积极而乐观地行善爱人。宗教徒的爱的最大特色,就是无私而普遍。其中道理很简单。依穆斯林的说法,人应该只向神顺服,一旦做到这一点,就可以摆脱世间一切局限,帝王将相与贩夫走卒并无差异,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可以博爱众人。

耶稣主张“要爱你的邻人”,那么“邻人”是谁?不是专指我们熟识的亲戚或朋友,也未必是指我们的同乡或同胞,而是指所有“碰巧出现在我身边,并且需要我帮助的人”。为什么应该爱这样的邻人?原因有二:一是人人皆是神之子女;二是信徒本身充满爱心。我们谈到宗教的社会效应时,最常听见的说法是“劝人为善”。这是宗教的必然结果,但并非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目标在于上契超越者(神、力量或境界),以求得个体生命之解脱。行善爱人不论成绩如何,只能诉诸机缘。这是基督教中的新教所坚持的“因信称义”原则,足以说明信仰的单纯性。唯其有单纯的源头,才能因应繁杂的事象,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即是此意。

倾听了宗教所引发的价值,知道人生在世应该朝着“生命取向要高,生命体验要深,生命能量要强”这三个目标前进,然后在阅读本书时,将能获得充分的资讯与资源。史密斯教授不谈宗教史,但是对相关的历史事件却叙述得十分生动;他承认自己的论述未达全盘与平衡,但是却称得上丰富与精彩;他无意于比较各大宗教,但是行文中随处引用不同教派的事例与格言来互相印证,使读者自然体会到宗教的“价值”是相通的,宗教的“最佳面貌”是神似的。

我国读者看到儒家与道家的部分,也许会觉得意犹未尽,这是因为“宗教”的严整形式并非孔子与老子所在意,更不是他们立说的目的。史密斯教授谈到儒家时,为“宗教”一词提出最宽泛的定义:“环绕着一群人的终极关怀所编织成的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能脱离传统的祖先崇拜与人际之间的礼仪。重要的不是信什么,而是如何信,以及如何以行动去实践信仰,由此转化自己的生命,成为博爱众人的君子。孔子对祭礼的重视,并不止于“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更及于“虽疏食菜羹,必祭,必齐如也”。这种“每饭必祭”的做法,就是较之于其他宗教的规矩也不遑多让。我的意思是,以宗教角度来理解儒家与道家,在西方是习以为常,在我们自己也不妨重新温习一遍,或许能有新的领悟。

我初次接触史密斯教授的作品是18年前,当时的《人的宗教》正是眼前本书的原版。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位作者竟是麻省理工学院人文学科的教授。理工科的第一流学生能听这样一位教授的课并且读他的书,实在使人有“相得益彰”之感。现在这本名著译为中文,则是我国读者的福气,值得珍惜。本书内容实为知识分子所必备者,但愿这篇短文能促使更多的人一探究竟,共品智慧传统所广施的喜悦。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字字珠玑,启悟世人的大德讲演录——他是个才气横溢的艺术家,更是一代名僧。在人们心目中,他就像一个“谜”,一个难以琢磨的谜。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热门推荐
  • 寻花觅

    寻花觅

    走马坪生死剑搏,绝世神功再现江湖,蛮荆魔教寻得灭世术法,还尘宫以生死济苍生。少年又柔柔弱弱,怎留得住她的芳华?真正至高的玄道真谛,谁可纳取?行走江湖又一朝,何为真谛?
  • 重生小娘子的美味人生

    重生小娘子的美味人生

    前后两世嫁给同一个人,前一世,向云欢还没过门就成了寡妇,这一世,她立志成为宠妻!只是宋长平这个病痨子啊……宠起她来,也是蛮拼的。
  • 说服心理学

    说服心理学

    人事之间,难在说服;说服之间,成在心理。对于现代人来说,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采取最合理的方法打动对方的内心,用语言控制对方,谁就能拥有非凡的影响力。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他有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或者是你应聘的主考官。并且,我们随时可能遇到要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说服的技巧,就难以达到让他人理解认可的目的。本书从八个方面对说服心理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讲解了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成功说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和帮助,掌握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身边人的人生方向。
  • 桃源记之凡尘

    桃源记之凡尘

    痴痴寻觅数年的梦中圣境,便如此轻易地降临了。桃源美景,世间再无其二,旷世祥和,天地别无它处。是何缘由嫉妒与欺诈在圣境之中滋生,贪欲和杀戮于三源之地蔓延?在恶兽天灾横行的逆境之中,唯有智慧与爱是永恒不灭的黎明之火,是挽救万世的惊鸿之剑。致敬,烂漫凄美的爱情,矢志不渝的恋人。
  • 武道修炼系统

    武道修炼系统

    一次意外,地球青年白鹤来到了异界,开启武道修炼系统。获得神魔力场,勇闯凶兽丛林,横扫蛮荒天骄,八方神女膜拜!这一世,他要叱咤天下!
  • 商业信条

    商业信条

    继《把信送给加西亚》之后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又一力作。《商业信条》汇集了阿尔伯特·哈伯德一生商业思想的精华。这是一本关于忠诚、主动、敬业等商业法则论述的力作集合,也是阿尔伯特·哈伯德对商业法则的最高感悟。成功与卓越其实就是一种心态。追求卓越,就从阅读本书开始。
  • 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关于养生,佛家文化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佛家对养生更是具有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论述。另外,佛法修习的具体内容,也让修炼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健康的身心。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下佛家养生的要旨。本书是一本集佛家养生精华为一体的大众实用通典。书中涵盖了素食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静坐养生、禅定养生、德行养生、情志养生、休闲养生、名人与养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探索佛门中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揭示了佛家养生的观念,并结合这些观念,详细阐述了佛家养生之道,同时还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方便易行的养生方法。
  • 优秀职场男人是甲壳虫

    优秀职场男人是甲壳虫

    如果将丛林比做职场的话,那些强壮、勇猛、机智、勇敢、绅士的甲虫与职场男性之间有着许多生存的共同点,本书将这其中的共同点娓娓道来,将动物本能的生存原则引入职场规则之中。本书对刚涉入职场的基层、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中、高层职场男性具有自我培训、方向性引导等价值。
  • 炮灰穿越之还是炮灰

    炮灰穿越之还是炮灰

    北周史上最年轻的丞相娶了北周史上第一个主动和王爷解除婚约的郡主。颇有种,我们相亲相爱就是为民除害的大义。娶了凌缥缈之后,厉行已经可以肯定,之前那个凌缥缈绝对是装的。眼前这一位夫人,她是敢和公主打架,敢对流氓呛声,还敢去妓院瞎逛,写得了爱情话本,画得了四季美景,还敢对皇子冷嘲热讽,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她竟然还敢取名兰陵不笑生,干起了画春宫的勾当。随时随地都能做好合理的准备,天天预计着和离之后可以分得家产。当街对她不客气,还能强拉着自己就强吻上来,没脸没皮的,禁足之后就画厉行的裸照,简直比流氓还流氓。完了还能把府邸搞的是鸡飞狗跳......
  • 神秘逃妻

    神秘逃妻

    情节一她睁着一双清亮无邪的眼眸,看着眼前的冰山美男,跟妖孽美男巴眨着眼睛,不由的伸手挑了挑耳朵.不相信的再挑一下此时她觉得自己的耳力突然失聪但是耳边的魔音却继续响着,让她不得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你晕倒在天下山庄.众所周知,天下山庄.寸土为金."妖孽美男,嘴角轻扯.某女".........""本公子扶住了晕倒的你,本公子,英俊潇洒,惊才绝绝,是众千女子的梦中情人,众所周知.本公子的怀抱更是千金难得.众千女子争抢和对像."某女........."本公子,可怜你孤苦无依.收留你在天下山庄,为你请大夫,看病,开单,抓药最后送走了大夫.每一样都要钱."......."最后,"某妖孽男说了一大堆之后,终于扯上正题."再加上此时你身上所穿一套女装,丫环的服侍."某妖孽男一边说着.,那冰山男.手中的白玉算盘,哗啦哗啦的几下,最后冰山男把白玉算盘上的天价数字摆到某女面前.冷声"一共十万两银票,是付银票,还是付银子",某女嘴巴张得再也合不上.正要华丽丽的再一次晕过去,耳边又响声了冷冷的话"再晕倒.二十万".......最后某女终于忍无可忍,咆哮出声“你们怎么不去抢劫,”情节二府内张灯结彩,欢歌笑语,高朋满坐。新郎一身大红的喜袍,周旋于宾客之间,满脸的喜气。“新娘到,新郎踢轿门。”新郎那张绝色的面容之上,笑意更深。满脸的喜气。.........揭开轿帘,新郎脸上的笑容已经僵在脸上,再也笑不出来,满堂的宾客更是一脸的目瞪口呆。没有想到,轿内如花似玉的新娘子,突然变成了一根水嫩嫩的大萝卜。白萝卜?随即一张大大的纸条映入众人的眼帘,让众人心跳都停止了下来。“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只爱青菜,现奉上萝卜..........”众人在震惊之中还没有反映过来,身子已经快速的被人拎了起来,满堂宾客,华丽丽的被丢出大门口。一个不剩。整个上空回荡着咬牙切齿的咆哮声。久久不散“乔梦雪,不管你逃到何方,都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