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93000000003

第3章 生命都有终点

我们都有离开世界的一天——不论是人类、猩猩、大象,还是其他任何一种生物,我们是被爱与苦束缚在一起的亲密伙伴。

生命中充满了伤痛,

死亡和分离是这个躯体无法逃避的伙伴。

但我们是唯一会哀伤的动物吗?

其他生物面对生命的结束会有想法和感觉吗?

他们会疑惑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吗?

我们对自身死亡的自觉,

是我们之所以为人的要素之一,

是它让我们成为具有灵性的动物。

但是,

这或许也是其他生物所共有的生命面向。

离别总是痛苦的!身为一个教区牧师,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照顾垂死及痛失亲友的人们,然而,虽然面对这种状况的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但是要找到适当的言语去安慰他们,仍然非常困难。有一对初为父母的夫妻刚生下一个女儿,但是这名女婴一出生就没有心脏,只活了一天就死了,你要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一个中年男子因为癌症撒手人寰,要在他的追悼会上说什么,才能安慰、鼓励他的遗孀及两个青春期的小孩呢?在挚爱的人去世时,言语根本不足以表达我们所受到的震惊、孤寂与被遗弃感。

此时,唯一能够提供帮助的,或许只有他人对我们所表达的关心了,所以我们会和家人聚在一起,朋友们也会陪伴在我们身边,借着共聚,我们组成属于自己的心灵团体,一同点亮一支蜡烛,相互拥抱或是默哀片刻。虽然我们的伤痛不会因此而停止,但这样做却能让我们知道,自己并不是独自面对哀痛,我们知道同样承受过生命悲痛的其他人,能够了解类似的伤痛感受,借由痛苦的分担,我们多少能够汇聚力量,来承受丧亲之痛。

动物会感到悲痛吗

人类会为他们的宠物感到悲伤,这一点是确定的,我的许多会众都曾在他们的动物朋友逝世时,来找我辅导并寻求慰藉。失去心爱的狗或猫,会让人们陷入沮丧忧郁及伤心悲痛之中,这是相当自然的事。但是当我第一次听到关于大猩猩可可的故事时,却感到万分震惊。这只母猩猩为了她的宠物小猫,陷入了极度哀伤的深渊。可可的故事让我确信,动物也和人类一样,对生命的结束有着强烈的感觉。

可可是一只低地母猩猩,世界上进行最久的大猩猩语言研究工作,以她为研究对象已超过20年之久。可可不会讲话,但却能用美国手语(Ameslan)与人沟通,她的老师是来自加州大猩猩基金会(California Gorilla Foundation)的法兰辛·佩妮·帕特森(Francine Penny Patterson)博士,透过她的协助,可可学会了超过500个字。利用这些字词,可可告诉佩妮自己想要一只小猫当作生日礼物,事实上,她只是将两根手指画过自己的脸颊代表胡须,就这样比划出了猫。

于是,有一天,3只小猫被带到了加州伍德塞(Woodside)的一个乡村庭院中,那是可可居住的地方。这些小猫一出生就被母亲抛弃,由一只活泼的母狗养育,并在他们出生的第一个月里哺育他们。可可以大猩猩独有的温柔动作轻轻抚摸他们,然后选了其中一只当作宠物,那是一只灰色皮毛、没有尾巴的小猫,可可为他取名为“球球”。

可可非常喜欢她的新朋友球球,常常会闻他,或者温柔地摸摸他,她会用双手将球球环抱在怀中,并且试着喂他喝奶,仿佛他是只小猩猩一样。不过,令可可惊讶的是,小猫会咬她,每当球球咬她的手指时,她便会比出“脏脏”和“马桶”的手势,这通常是她用来表示“不可以”的方式。虽然如此,可可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用手势教这只小猫帮她搔痒,这是大猩猩最喜欢的游戏之一。

“可可好像认为猫能做到大部分她能做到的事。”佩妮说。

“软——好——猫。”可可经常这么说。

没有想到,在某一天夜里,球球逃出了大猩猩基金会,意外地被一辆车撞死了。可可得知这个意外之初,表现得仿佛她没听到或是无法了解似的,但是几分钟后,我们听到可可的啜泣声,她开始高声呜咽着。在失去小猫后的一个星期内,每当有关猫的任何事物出现,可可都会哭泣,从那以后,只要有人提到那只猫,可可就会比出“伤心——皱眉”和“睡觉——猫”来响应。

这只大猩猩显然非常想念她的小猫,但是她对发生的事情究竟了解多少呢?幸好这可以直接问可可。于是,大猩猩基金会的一位工作人员玛琳·希恩(Maureen Sheehan),询问了可可对于死亡的看法:

“大猩猩死后会到哪里呢?”玛琳问道。

“舒服——洞穴——再见”可可回答,并且比出吻别的手势。

“大猩猩何时会死亡呢?”玛琳又问。

这次可可回答的手势是:“困苦——老”

“大猩猩在死亡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是快乐,是悲伤,还是害怕?”

“睡觉!”可可回答。

事实上,大猩猩不仅仅只会哀悼,他们显然也和人类一样,会仔细深思自身的死亡。而当挚爱死去的时候,他们也和丧失亲友的人类一般,会为了那些同样萦绕在我们脑海中的疑问而感到困惑且挣扎。

所有的生命都会死亡——这是一个永远不会改变的事实。然而,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只有人类才能了解并觉知这个事实。在哲学家思辨千年的古老议题里,人类是唯一一种会把死亡视为一个理性思维及情感纠葛的“问题”的动物。哲学家厄尼斯特·贝克(Ernest Becker)在他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否定死亡》(The Denial of Death)一书中表示,人类和所有其他的生物之间被划了一道壁垒分明的分界线。他认为其他生物是“活在一个狭隘且窄小的世界里,只能看到现实的一小块碎片,他们体内有某种神经化学方程式,驱使他们跟着鼻子走,并把其他所有事物关在外面”。而人类则是“一种急于学习外界知识,并且对各种经验都乐于打开心扉接受的动物”。

根据贝克及其他哲学家的观点,人类的记忆力以及先见之明,让我们在这世界上拥有了一个崇高却不幸的地位。我们的高等智慧让我们不只能够看到现在,还能在无尽的时间长廊中回顾过去及展望未来。我们可以透过望远镜看到繁星的诞生,也能经由研究化石来了解大陆板块的漂移和灭绝许久的生物形态。然而,这种崇高的优势也让我们预见了无法避免的死亡,并且开始自问:在这浩瀚且不断变化的宇宙生涯中,我们短暂的生命究竟拥有什么意义?

人类的生命会在欢乐中带着一丝忧郁,甚至夹杂着伤痛心酸,这种情绪来自于我们对死亡的认知与思考。根据贝克等哲学家的观点,这种自觉也使我们和其他所有的生物有所区别,我们能认知自己的死亡,因而成为高等的灵性动物。然而,当知道最后等着我们的终究是一无所有的死亡时,我们要去哪里寻找生命的信仰及生活的力量呢?当我们知道自己的生命原来这么快就会到达终点时,剩下来的日子又有什么意义和目的呢?或许我们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是没有人可以忽视这些问题,因为它们不仅只是宗教思辨的议题,同时还是人类永远无法逃避的生命主题。

不过,纵使哲学家言之凿凿,人类难道真的是唯一对死亡有认知的物种吗?事实上,目前已有许多证据显示,在这方面我们并不孤单。

他们比任何人都了解什么是“灵魂的黑夜”

根据另一项动物研究,我们可以确定,除了大猩猩之外,大象应该也拥有同样的认知。辛西亚·摩丝(Cynthia Moss)是“肯亚安博塞利大象研究计划”(Amboseli Elephant Research Project)的负责人,她研究非洲象的生活已经超过12年,研究结果不但根除了流传许久的“大象墓园”神话,同时还显示,这些动物不仅对死亡有某些认知,同时还会有悲痛感,甚至可能会举行一些可以被视为葬礼的仪式。

大象在生病或受伤的时候,通常都会聚集在有充沛水源、茂密树林以及灌木丛生的地区,摩丝解释说:这样的地方通常会有大量的象群尸体或遗骨,因此才有“大象墓园”的传说。不过,虽然大象并没有固定的墓园,但他们对死亡绝对具有某种认知与概念。

大象与其他多数动物不同,他们能够辨认出自己同类的尸体或骸骨。当一只象碰见另一只象的尸体时,会非常好奇且小心地检视这具尸体,他会用脚和长鼻去摸索,并且不断地闻气味,感觉头骨及象牙的形状,仿佛是想要辨别出死去的是谁。即使是一副经过阳光暴晒而皮肉腐尽的骸骨,也会引起其他大象的兴趣:象群必定会停下来视察这副尸骨,用鼻子翻转这些骸骨,并将它们捡起来带到其他地方,仿佛要试图为遗骨找到适当的“安息地”。

象群在面临家族成员死去时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反应,更令人吃惊。由于大象的寿命几乎和人类一样长(在被捕获并圈养的大象中,最老的曾经活到71岁),因此他们之间的情感联系十分长久。1977年,摩丝所研究的象群家族曾遭到猎人攻击,其中有一只被摩丝取名为“蒂纳”的15岁年轻母象,被猎枪射中胸膛,子弹穿过了她的右肺。象群在惊恐慌乱中快速地溃散,但是蒂纳的家人却慢下了脚步,并靠过来帮助她,因此当她嘴里流出鲜血时,家人们全都围绕在她身旁,而当蒂纳在痛苦呻吟中因体力不支而倒地时,她的母亲泰瑞莎和另一只年长的母象崔斯塔就站在她的身旁,把身体倾向内侧来支撑住蒂纳,让她能够保持站立,遗憾的是,她们的努力并没有任何效果,在一阵强烈的震动颤抖后,蒂纳还是崩倒在地上死去了。

泰瑞莎和崔斯塔疯狂地想使蒂纳复活,她们不断地用脚轻轻踢她,用象牙顶她,企图让她重新站起来,另一个家人塔鲁拉甚至用鼻子卷起一把草,想要塞入蒂纳的嘴里。最后,蒂纳的母亲泰瑞莎终于用她那强壮的象牙,艰难异常地举起了那软弱无力的躯体。然而,就在一声刺耳的爆裂声响中,泰瑞莎的象牙因为负重过大而断裂了,只留下锯齿状的象牙残端,以及淌着血的皮肉。

尽管如此,象群仍然拒绝留下尸体,他们开始用象牙在布满岩石的沙土上挖掘,并将泥土洒在蒂纳已无气息的尸体上,还有一些大象走到灌木丛中折取树枝,并拿来覆盖在尸首上,到了夜晚,尸体几乎完全被树枝及尘土覆盖了。整个夜晚,这个家族的成员都在为逝世的蒂纳守夜,直到黎明,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回到安全的安博塞利野生保护区里,而蒂纳的母亲泰瑞莎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我经常看到许多在亲友的丧礼结束之后,仍然守在墓旁舍不得离去的人。尽管所有的祈祷文都已读完,最后一句“阿门”也已经说出口了;尽管死者的肉体已回归尘土,灵魂也已托付于上帝看管,但人们还是在墓园徘徊流连,死者的家人会留在墓地旁,对躺在墓中的亲人说出他们最后的道别话语。也许,大象也和人类一样,非常不愿意跟他们挚爱的亲友道别。根据摩丝的说法,一只流产的母象,会待在她那死去宝宝的身旁长达4天之久,使他(她)不被狮子和其他食肉动物吃掉。她还发现,母象在失去幼象之后,会有好几天都显得毫无生气。一个失去女家长的大象家族,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分裂状态,有时甚至永远都不会复合。从这些表现看来,我们有绝对科学的立论基础,来认定大象很可能也跟人类一样,在挚爱的亲人死去时,会感到深刻的震惊与沮丧。

除了摩丝,还有其他目击者可以为这样的看法作证。舒伯特(D.J Schubert)是和平工作团的一位志愿者,在他跟随工作团在西非服务期间,他变成了一位大象专家,他也曾亲眼见过类似摩丝所说的场景。有一天,他看到一群大象家族的成员,围绕着一只死去的幼象,不断地尝试着想帮助幼象站起来,经过长达数小时徒劳无功的努力后,象群中的长者终于放弃了,他们开始用泥土、青草以及树叶将尸体埋葬起来。之后,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并未马上离去,他们仍然围着尸体站着,静静地看着那座简单的坟墓,并且慢慢地摆动他们巨大的身体,互相安慰对方,他们把鼻子互相缠绕在一起,并用那敏感的长鼻轻柔地抚触彼此的嘴部,仿佛亲吻一般。舒伯特说:“我目赌了一场大象的葬礼。”这名和平工作团的志愿者当天晚上失眠了,他感到凄凉且孤寂,母象与她那病恹恹、垂死的孩子之间的呼喊声,不断萦绕在他脑海中。毫无疑问的是,那群象本身必定要比舒伯特还要忧伤焦虑。随着夜晚的降临,这个失去了一只幼象的家族,一定比任何人都更了解什么是“灵魂的黑夜”。

心碎的鸣叫

一方面,我非常同情泰瑞莎和可可的遭遇;另一方面,我又因为了解到在面对死亡的思考与疑虑时,自己并不是孤单一人而感到既痛苦又欣慰。因为可可对“大猩猩死后会到哪里”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跟你我的答案一样令人心安。不论是人类、猩猩、大象,还是其他任何一种生物,谁都不会真正知道死亡时究竟会发生什么事。然而,有一件事是绝对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面对生命终结的时候,我们全都有着相同而原始的情感——一种纠结拉扯而悲伤痛苦的心情。虽然我们是不同的物种,但是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其实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疏远。

知道大猩猩也拥有爱(他们的爱不仅与人类一般无二,而且还能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来表达),知道大象也有脆弱及悲伤的感受(虽然他们的感受和人类并不完全一样,但也相差不多),让我感到自己对世界的了解更丰富了,而这些认知提醒我:属于自己个人的苦恼重担和亲密喜悦的时刻,其实并非那么的私密。我们都会流泪,都有爱与感情,这样的体悟告诉我,你、我、蒂纳以及球球,其实都互相紧密联系着,我们都是这辽阔世界的一部分,而这辽阔的世界并不是一个没有生气或冷酷的地方,而是一个充满苦痛、安慰、疗愈、热情和希望的世界。

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同侪团体彼此了解的慰藉,就如同海伦·凯勒(Helen Keller)所写的:“我们这些丧失亲友的人们其实并不孤独,因为我们属于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伙伴团体,这个团体中的人都曾经历过相同的悲伤,因此可以了解我们的痛苦。”现在,我们知道这个丧失亲友的同侪团体,可能比我们原本想象的还要大得多,其成员可能还包括猩猩、大象以及其他一些非人类的伙伴,因为他们对生命终结的想法和感觉,很可能与人类非常类似。

我有一位住在中美洲的朋友,经营着一座小农场,并养了一群牛。他曾告诉我一个故事:有一天,一群农夫为了一个即兴的庆典,临时决定要烘烤牛肉,于是便宰杀了其中一头小牛。在那之后的几个星期,牛群每天下午都会聚在小牛被宰杀的地点,围成一圈低着头哞哞地鸣叫不已,直到雨季来临才停止。这个故事迫使人们思考:我们怎么能如此不在意且轻易地夺去一个生命?我们如何能不思考其他动物临死前所感受到的痛苦、不理会他的伴侣或子女所感到的心碎,就这样任意地屠杀他们呢?知道动物也和人类一样会感到悲伤与痛苦后,或许能让我们在面对其他生命时,多些慎重,少点冷酷。

关心动物的悲伤苦痛是许多宗教传统都有的古老戒律。比如,关于大象会流泪的记载,可以一路追溯到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不害”(Ahimsa,即不伤害任何其他生命形式)的教诫,也是印度教流传千年的慈悲哲学。同样地,佛教的信奉者也都会起誓并奉行绝不杀害任何有感觉的生物;至于戒律最严格的耆那教徒,甚至拒绝杀害最微小的微生物。相较之下,西方宗教似乎比较不能理解其他生物的苦境,不过,据说先知穆罕默德(Mohammed)曾经在一次午觉醒来时,发现一只病恹恹的小猫睡在他的斗篷边,他小心翼翼地将斗篷切断,以免自己起身时打扰到这可怜兮兮的小家伙。而在《希伯来圣经》之中,也有许多关怀动物的告诫,例如《申命记》(Deuteronomy)中,禁止使用挽具将公牛和驴套在一起,因为“硬要弱者赶上强者的速度,将会使弱者受苦”。另外,在《新约圣经》中,使徒保罗也曾借典型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苦难及死亡的重担下:“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痛苦的呻吟。”或许,我们认真倾听,就能听到动物们正乞求着人类的怜悯慈悲及宽容对待。

人类与其他所有的动物,可以说是被爱与苦束缚在一起的亲密伙伴,因为我们全都会有离开世界的一天,任何生命都无法逃离死亡的命运。但是,我们也绝对能以“关爱彼此”来让离别之苦稍稍减轻一些。只要我们能扩大心中的慈悲范围,生命一定会更美好无忧。

同类推荐
  • 人生谋略全书

    人生谋略全书

    当代社会如滚滚洪流,竞争激烈,追求卓越,渴望成功是每一个人寻求自我提升的最高境界。
  • 博弈

    博弈

    博弈是一种理论,历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和演变的一个过程,博弈是人类社会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也是从历史的演变过程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历史和博弈的关系。博弈讲究的是一种策略,策略决定输赢。在人生、事业不顺的时候,如何能够快速突破困境呢?找到合理的策略是解决这种问题的关键。这个策略必须要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点上,而这个基点又必须是建立在对前途及周围所处环境等多方考虎基础上的,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顺利前行。人要生存,必须要同周围的人交际。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要想让自己不受损失,就需要充分运用博弈论,对事情进行周详考虑,作出恰当的选择。
  • 高调做事的艺术

    高调做事的艺术

    大千世界,人际之繁,事情之杂,立身于世,总离不开做事。做事也是一门艺术,精于其道者,可以在谈笑自如中就可以把事情做好,相反,就如无头苍蝇一样,即使费尽力气结果还是一团糟。其中的差别在于,做事的艺术不够完善,招数有所不同。做事各有高招,究其方法,可分上、中、下几等,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高调做事就是一种充满睿智,激昂澎湃的做事方法。
  • 激励成长(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激励成长(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人生的真谛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活着?对于生命,它是灿烂的,是美丽的,但也是脆弱的,是短暂的。本书针对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为我们论说了人活着的意义,让我们懂得生命,珍爱生命,让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更加充实,更加精彩!
热门推荐
  • 小人物的星际

    小人物的星际

    这是一个属于平凡女孩的故事,她有自己的自私,有自己的心机,有自己的坏用尽一切的努力,只为了保有自己的小幸福。
  • 大玄后

    大玄后

    巫者,小者明吉凶,测未来,判祸福,定行止;大者识天象,知天道,育万物,和天下!景元二十九年。姜羲睁眼,从姜族巫主,成了大云南宁侯府的痴傻儿。####木屐竹杖青翠袖,杏花满头足风流,樟州少年游;踏舞九歌问天否,星坠月落荡九州,不周与天寿!吾为大巫主——观的是天机乱象,逐的是帝星起落,平的是天下动荡,定的是九鼎江山。我于百姓悲苦中得见仁慈,我于金戈铁马中得见太平;我于乱世纷争中得见秩序,我于无所希望中得见光明。我来了,我见了,我以我血换新天。这是一个穿越者的故事,只因她不想被世界改变,就只有改变世界。####穿越而来还要女扮男装的姜羲表示心很累。老爹长安有名软饭郎,老弟错把继姐当亲姐。继母骄纵尊为长公主,继妹伪善绝世白莲花。她不仅要装神棍骗路费,还要应对各路奇葩。到最后,她以为的人还都不是她以为的样子!个个都是精分影帝!所以人生如戏,我们都是戏精。####【重点在此】1.以上都是一个故事。2.男主不是最重要的,结局还是一对一的。3.这是女强女强女强。
  • 我在这里等风也等你

    我在这里等风也等你

    被自己的父母逼嫁,她抵死不从,“我不嫁!”又遇到男友和别的女人在一起卿卿我我,令她手痒的想虐渣,可有心无力。“虐渣?我帮你!”不想一个打脸虐渣,样样在行的极品男人主动送上门,从此开启被宠模式!
  • 微芒栖舍

    微芒栖舍

    这里有一家店,店里最珍贵的是青春。这里有一群人,最宝贵的财富是对这段时光的回忆。
  • 蛮狐驯养法则

    蛮狐驯养法则

    她是妖娆驱魔师,他是驱魔师手下最强式神。降妖除魔,他将自己的性命托付于剑中之魂与身后那位御主!初访人间的桃丘之狐,修炼千年,只为与命定之人相遇,偶尔化身厉鬼,大杀四方!他未曾料得千年前青石台阶下那望穿雨帘的一瞥,红伞后的女子早已将他的模样刻印在内心深处,倾尽所有,红尘相随!
  • 火天伏魔录

    火天伏魔录

    你懂治世吗?你不懂,就像你不懂乱世一样。你懂人道吗?你不懂,就像你不懂魔道一样。所谓火天,取自《周易》第十四卦,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天道地道侠义道,奈何难尽悲与欢;神道人道仙魔道,血性男儿闯千关!在唐朝灭亡后的五十三年里,神州大地陷入到五代十国的割据与更迭中,而武林中的腥风血雨更是由此拉开序幕。帝王将相,任你如何风云变幻,也无法逃过生死轮回的苦痛。英雄侠客,纵使万般斗智斗法,也难以改变沧海桑田的命运。且看少年英雄秦熙如何于乱世中踏上崛起之路、终成一代宗师。
  • 大楚怀王

    大楚怀王

    熊槐刚刚穿越成为楚怀王,就碰到秦国的张仪前来送礼:商於之地六百里。熊槐表示要改写历史,不再做愚蠢的楚怀王,绝不绝齐连秦。结果第二天,和满朝文武商量之后,经过数轮唇枪舌剑,楚国上下达成一致意见。熊槐意气风发对张仪道:“寡人决定和齐国绝交。”书友群519084531
  • 一个被修仙耽误的人才

    一个被修仙耽误的人才

    一个被修仙耽误的小子却被神尊选中,他不甘命运.……
  • 农门悍女掌家小厨娘

    农门悍女掌家小厨娘

    新文《农家丑媳贼旺夫》连载中哦~ 一朝穿越,美女厨神变成人人唾弃的小灾星破房三间,爹残娘弱,还有两个骨瘦如柴的小妹拉扯什么?!娘连生三女,都是因她命硬克弟?爹摔下房来瘫床半年,只是因她在旁边玩泥巴?她叫一声爷奶,老两口就一个病一个摔;就连三叔家俩宝贝儿子吃饭噎着,也是因为那天是她生辰哼!叔可忍婶不可忍!老娘不发威,都当我是加菲猫了?!为了五两银子,就想把她卖给病秧子冲喜?好,反正我是小灾星,就让你家变难场!想把她妹妹卖入大户为奴为婢?她吆喝一声,扛起菜刀,遇魔砍魔,见妖斩妖,从此悍女泼妇的名声响遍全村悍便悍吧,为了至亲家人,她欣欣然做起悍女,凭借一手绝妙厨艺,开酒楼,做大厨,研究开发新菜谱,俘获一众食客的胃口,更是出新招,赚大钱,带领全家致富奔小康!至于那些舔着脸回来认亲的极品亲戚们,她笑容甜美,挥手送客:走好您嘞,断绝关系书可裱好了在墙上挂着呢!至于男人嘛,连小妹都知道:长得帅又不能当饭吃,能赚钱知宠妻、遵从三从四德才是极品好姐夫【男女主身心干净,1V1,美人儿们放心入坑】
  •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乡土与底层卷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乡土与底层卷

    这是对近年来底层写作和乡土叙述的一个总的巡览,也是对它们的一个全面的回顾。其中所选各位,既有一直从事底层写作并以此闻名的“专家”,也有成名已久偶涉底层的名家;既有后起新秀,也有文坛宿将;既有位居显要而念念不忘底层艰辛并能保持一个永远的赤子之心的,也有自底层脱颖而出并始终对自己的故土念兹在兹的;既有以自己的立场角度驰骋对底层的想象的,也有取自底层的视角同其中人物呼吸与共的。正因为这种色彩斑斓,故而就有了底层多样面貌的呈现,既有挣扎于苦难和血泪中的底层惨象,也有不为苦难所迫而能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底层群像,既有源自人性邪恶狡黠之底层,也有沉溺苦水中而能表现人性之光的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