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1900000004

第4章 序二

“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寻脉”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题目。这个寻脉,我的理解是探索事物发展的过程、动因和规律。寻脉,既是形式上的梳理,又是原因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对规律的探索。我们说看病叫把脉,不用病人开口,便知病情根源。

“寻脉”开篇谈的是概念问题,在学术层面上对风习的内涵与外延作了界定,比较清晰。研究概念很重要,但是可以不完全拘泥于这个概念。做研究的同志知道,通常对概念有两个不同层面的解读。学生们经常说,大学老师谈概念,常把简单的东西说得很复杂;小学老师谈概念,常把复杂的东西说得很简单。如何能够在大学老师和小学老师之间找到平衡点?做研究,确实要给自己的研究对象画个圈,让别人看清楚我们研究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不一定非要在前人的概念里面去寻找一个什么观点来支撑。可以在一个范围内给自己画一个圈,在这个圈里面做研究,言之成理,说清楚就可以了。

我是这样理解风习概念的:在某个具体的时间段和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多数人群共同的行为方式。这样解读比较好记,也比较好理解。首先,它是一个时间概念,肯定是具体的时间段,有一个时间的长度。其次,在一个特定的空间范围之内,有边界。比如说,现在圈定的是中国这个范围,那么在这里面,还圈定了解放区,国统区也是一个范围,是在一个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再次,是多数人群。所谓多数人群,即不见得社会上每个人都会去做,但是被多数人认可。最后是行为方式,即内容。有时间长度,有空间范围,有行为主体和行为内容,这样就比较完整了。

关于风习的表现形态,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即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

从物质层面上看,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士农工商、生产生活,它在风习上都有表现,它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比如说服装。人们比较关注女士的服装,但实际上男装也体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从清朝的长袍马褂,孙中山时代的中山装,“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解放装,到后来的西装,现在领导人经常穿的夹克衫,到习主席出国访问穿的新中装,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可提炼为时代符号的风习。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就是一种物质层面上的风习。

从精神层面上看,思想、道德、审美以及价值观都是精神层面的东西。现在一谈精神就很容易谈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当然这是精神层面的主要内容,但它不全是,还应该包括道德以及审美层面。比如说教育是涉及精神价值观的问题,现在的精英教育目标是不完整的。我曾在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大会上作过一个演讲。我说,你们成为精英,母校欢迎你们;你们没有成为精英,母校也欢迎你们。我们从小都把目标定为成为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和政治家,但是社会上能够成“家”的人毕竟是少数,多数人到了成年以后觉得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我是在美国读的博士,我的儿子跟着我在美国读小学,我到它们的课堂上看到课堂的标语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做一个合格公民的目标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经常有些专业人士,在专业上很强,但不是合格的公民。这不应该是我们的培养目标。这就涉及不同的价值和道德判断。

从制度层面上看。风习确实与制度有关系。制度也分层次,有法律的,有规章的,还有一些是节庆的、仪式的或民俗的。有些东西在一个时间段是合理的、合法的,但是,换个时间段就不合理、不合法。

所以,风习的形态可以从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层面来进行分析。

关于社会风习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有科技的,有文化的。“寻脉”做了很多解读。但有些东西是大家可以思考的,比如说科技代表一个时代的生产力,那么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之内,生产力就决定了这个时代的风习,比如说坐轿、骑马、坐车。在没有奥迪的时代,乘坐奥迪就不能成为中国现代官车的风习。

关于文化方面,文化包含什么?历史、地理、民俗,以及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儒、道、释都属于文化,这些东西都会影响到风习。我看到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最后一章写得很好,该章谈到很多内容。但其中缺一个内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积淀。像这样一个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读,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文、史、哲、政、经、法这六个学科都可以切入。前面是人文学科,是基础研究,后面是应用学科,是应用研究,都与这个题目有直接关系。

就这个题目而言,我个人更看重的是史学研究。因为,百年的变迁,它更强调的是历史研究。而历史研究有自身的规则和方法。历史研究讲究证据,讲究史料,而且这个史料要求是第一手的。历史研究看你的创新在哪里,首先是新材料,然后才是新方法,最后是新观点。如果没有第一手的史料,历史研究很难突破。史料是什么?第一是案例,第二是数据。这是做历史研究的一个出发点。当然,历史研究还谈到需要史实、史胆、史德,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方面。

学术研究不同于宣传。我自己是搞新闻传播的,参与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创建。新闻与传播在国家体系当中更多的是一个宣传层面的问题,当然需要在事实的基础之上进行宣传。学术研究要区别于政治宣传,不是从观点出发,更重要的是从史实出发,从细节出发,从数据出发。

因此,我非常认同郑翔同志提出来的社会风习的研究模式。这是这个研究最有创新性的成果。通常研究是从现象到抽象,然后上升到理论。现象就是去梳理案例和数据,抽象就是去分析,然后重要的是得出学术上的创新点,形成观点、形成体系。而观点与体系最重要的呈现就是模式的构建。这个题目创建出这个模式,并且能够去验证,就是成功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模式的创建,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这个研究的目的,首先是记录,对史料的记录;然后是认识、理解、消化,在消化的基础上,要传播传承,然后要发展、要创新。我们不是为研究而研究,研究过去是为了今天,是为了未来,所以这个研究的意义很大。

最后,就这个课题本身谈几个小的建议,供课题组去完善。我认为这个课题做得很好,首先,立意很高,填补空白;其次,做了大量的梳理,在概念上,在发展历程上,在时间段上;最后,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并做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当然正在求证过程之中。需要关注的几点是:

第一,怎样区别于政治宣传与学术研究之间的差异。这里面有一些章节我觉得写得很好。但是,也有不足,如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三章比较难写,写的是国民政府,这一章比较多的是从政治的角度来写。对国民政府这段时期风习的描述,也需要客观、中性。我们现在对这段历史也是在重新进行一些思考。现在很多新出的文献对这段表述和以前的表述也有些不一样。所以建议课题组在这个方面适当地加以考虑。比如说,在这里面涉及的八年抗战,八年抗战里面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那种精神,牺牲的将士,特别是在几个大战役里面,这样一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包括对蒋介石本人的评价,这里面仍然把他作为完全负面的形象,恐怕事实上不完全是。建议课题组可以多参考一些历史原始材料。比如说,蒋经国在赣南的事业,是不是也可以放在风习里面去关注?蒋经国目前在台湾的认可度很高。所以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然后关于苏区和红区的这一段,也是从一个层面上梳理比较多,但是面还可以更宽一点。

第二,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的问题。学术研究讲究原创性、差异性和不可替代性。课题第二手材料用得比较多,第一手材料略微少一点,建议增加第一手材料的使用。尽可能地引证第一手材料,如当事人的描述,而不是别人写的历史,原始材料更有说服力。再加上一些第一手统计资料数据,可能更有说服力。

第三,全书的单篇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这里面涉及控制论和系统论两个理论。每一篇实质上都是这个系统里的一个子系统。但是现在看来章节之间的逻辑性、整体性稍微缺失。作为一部著作来说,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进一步加强。所谓控制论,就是反馈、调节、再反馈、再调节。要想把每一个部分真正提炼到位,这就要打磨,打磨就要反馈、调节,多听意见,多研究。

总体来说,这是个很好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以高校党委书记挂帅的这样一个形式的研究成果,不太多见。高校党委书记一般都是抓政治教育,抓人事工作,直接抓学术层面的不多。我跟郑翔书记相识较早,我们有过多次交流。我一直觉得他是一个学者型官员,到学校来以后,他的学者气质更加突出了。

真正做学术研究,我比较认同四点,与大家共勉:独立思考,批判精神,创新愿望,务实态度。做学者与做行政干部不一样,做学者与做媒体也不一样,学者有学者的社会定位,学者要承担学者这部分责任。我希望,我们这样一个研究成果能够真正成为学术的一个标杆、一面旗帜。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熊澄宇 教授

2015年11月21日

同类推荐
  • 平民上名校:哈佛学生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平民上名校:哈佛学生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哈佛大学教育专业研究生的教育随笔,观察记录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别,具体而微地探讨了美国教育各方面,包括美国学校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水平与美国家庭教育特点等,以作者亲身经验为实例说话,为你全面介绍美国的教育。
  • 教育如此迷人:好学校是如何成长的

    教育如此迷人:好学校是如何成长的

    本书围绕“办一所有美好童年记忆的小学”的教育理念,从实践层面探讨了“如何让学校和教室变成孩子的美好记忆”等一系列主题,并从学校的文化与细节切入,鲜活指出何谓学校的精神和行动,给我们提供了好学校的管理范式。
  • 国际危机传播

    国际危机传播

    由高晓虹和隋岩主编的《国际危机传播》结合丰富的案例,在厘清危机传播与国际危机传播的关系、剖析危机传播国际化趋势的基础上,对国际危机传播中媒介组织的社会功能、生产机制、报道策略,以及公共政策、文化在国际危机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创新性地引入修辞学和阐释学理论,对国际危机传播中的文本修辞和过度报道进行了详尽分析。国际危机此起彼伏,国际危机传播影响深远,如何临希不乱,有效地进行媒体传播,帮助各方面转“危”为“机”,是《国际危机传播》的宗旨所在。
  • 实用家庭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家庭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家庭文书的写作方法:书信文体写作第一节书信的含义和作用现代书信,就其通信手段来说,是多种多样的。仅以邮政部门递送的书信而言,除去一般的书信,还有名信片、贺卡以及电报。这些,无疑也属于书信,我们按其内容分系于各类之下。
  •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资本”影像: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新闻场域的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也出现了了一些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但罗列现象的较多、深中肯綮的少见,运用前沿理论进行分析阐释的寥寥可数。本书另辟蹊径,将法国当代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比较成功地运用于当代中国的电视新闻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最要创新,达到了同类研究中国内的高水平。作者的观察和批评比较尖锐,分析也相当具有新意,是一本住学术上有重要创见的优秀著作。
热门推荐
  • 难逃深宫

    难逃深宫

    神算子说她的命运贵不可言,将来会母仪天下,她笑:也许人定胜天呢?自己只想和爱人一起畅游江湖,自由自在。可是,她最终还是摆脱不了命运:成为皇后,生下太子,君王的宠爱就要将她淹没。可她忽然发现原来她的丈夫竟是这样一个不择手段的人,带着孩子,毅然离开。等待她的,是邻国那个不顾世俗,对她一往情深的国君。难道,逃离了此地痛苦,却又到了别处深宫吗?
  • 拆迁人

    拆迁人

    拆迁,20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拆迁构建了一座既非城市更不是乡村的舞台,舞台上,有人比惨还惨,有人比圆满还圆满。对于拆迁,大城市和小城市,城镇和乡村,富庶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期盼。有人的生活因为拆迁而改变,有人庆幸自己还未遭遇拆迁,有人则盼着拆迁落到自己脑袋上。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力,用白描的笔法展现了拆迁之后,五户普通人家发生的巨大变化。有一夜暴富后又散尽千金的,有失去土地而觉得生活无所适从的,有依靠拆迁带来的财富一举改变人生轨迹的……雷声隐隐的故事,背后是人性的闪光和阴暗。
  • 重生女神强势来袭

    重生女神强势来袭

    宋家的千金被逐出家门、当成玩物,临死还不得善终,生生被气得吐血身亡!再度睁眼,什么,变成个九岁的小萝莉?就因为她睁眼逃过一劫,世界的格局竟然变得完全不一样?谁来告诉她是个什么情况……这个哭兮兮的小娃娃是她恨之入骨的仇人?那个目空一切、毒舌入骨的小正太是她多年所念之人?美人师父、黑暗女孩、神秘的七大族……等等,这世界莫不是玄幻了?还是,这一切只是个梦?嘶,好疼!
  • 大荒皇极经

    大荒皇极经

    大荒开,人神降。诸天万灵定神府。天珠现,唯血战。尽做枯骨得保全。北山徐,立雄图。纵立千载难为虎。无迹之狱,苦少年。韬光养晦,俱以得生还!emmm。。。哈哈哈,文笔有限,凑合着用。
  • 粉色都市

    粉色都市

    【VIP作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更名:《白领丽人2.0》) ■作品简介:都市之间,强权、金钱、情欲交织,美丽的女白领不是在沉默中沉沦,就是在沉默中爆发。以兼爱而宽容;以非攻而存生;以非命而抗争;以节用而自得,用这些战国时代墨家的思想武装、行走这都市江湖吧! ■一些编外:朋友股票问我:你这本书是不是很“粉”?我笑着回答他:这本书一点儿都不“粉”。我只是平常的写书,平常的叙述,喜欢YY和YD的朋友恐怕要失望了。这本书里讲述的故事,它们也许就发生在你和你朋友的身上、身边。请相信,这是一抹行走在城市之间的流光飞舞。
  • 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

    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

    本缉收入的是关于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讨论会的内容,收录38篇论文,具体内容包括:郑州大古都的年代学研究、郑州商城的建造及其性质谈等。
  • 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最优秀的新时期党员

    干部是干出来的:做最优秀的新时期党员

    党的事业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讲出来的,更不是想出来的,党的事业是干部引领群众干出来的。干是真理、是真功,是最有说服力的实际行动;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干部干部,先干一步。只有干出来的干部,人民才信得过,自己才立得起,路才能走得稳。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只有通过埋头苦干,科学实干,才能真正干出干部的人生价值。
  • 年度大戏之提拉米苏

    年度大戏之提拉米苏

    她是一抹寻爱的幽魂。前世的她名叫风惜颜,是才名绝冠的江南第一美女。前世的他名叫白袭然,是风流潇洒的江南第一公子。她与她,演绎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倾城之恋!浪漫的爱情,弹指即为天涯……造物弄人,红颜薄命。她消失的令人心疼,令人感慨…奈何桥边,她等了一年又一年,花开又花谢。却未曾见过她的笑颜……她不愿喝下那碗遗忘前世的孟婆汤,她不愿忘记他温柔如玉的眉眼…终于,她的爱感动了上天。可是,她不曾想到的是……
  • 切莫相信应召男

    切莫相信应召男

    婚礼前四周,德国大银行家千金塔玛拉·哈特维希在自家厨房撞见了死人!更糟糕的是,凶手很可能就是她的新郎!她想独自调查清楚,麻烦却越来越多——好像有人想要她的命!她只得急忙逃跑,但唯一有可能帮助她的却是一个名叫克里斯蒂安的应召男!塔玛拉当然不会愚蠢到爱上一个职业情人,但是为什么每次见到他时自己都紧张发慌呢?谋杀、恋爱、激情交织缠绕!节奏明快、充满喜剧色彩的悬疑推理犯罪小说!
  • 漂亮女医生的风雨爱情

    漂亮女医生的风雨爱情

    三个女人,三朵花。一个热情如火,敢爱敢恨;一个文静温柔,善解人意;一个开朗洒脱,与众不同。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一段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她们从走出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注定今后的生活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是临时工被人欺负,被人刁难,被世俗的眼光所不容,甚至因此失去工作和爱情。面对着这些突如其来的打击,她们迷茫过、退缩过,但是最终她们还是重新振作起来,毅然选择走上了一条艰苦的创业之路。在这条充满风风雨雨的艰难创业道路上,她们还能重新收获自己的爱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