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4500000001

第1章 开辟自己的园地

王一川

生活在东半球的中国及其他民族,真的有着不同于身处西半球的民族的特异性吗?如果有,我们真的能够从他们各自的舞蹈艺术中去尝试着把握其一二吗?年轻的艺术理论博士生、舞蹈研究者闫桢桢正是带着这种思考,开始了自己的初次舞蹈美学探险。她或许阅历还不够,或许还需更多的沉潜,但毕竟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探险。这既是年轻本身所赐,也是学科所需,都值得鼓励。因而当她把书稿给我看,要我写序时,我是不能推脱的。

我非舞蹈圈中人,对舞蹈艺术自然所知有限,本来不便在此说什么。但我确实乐于站在自己的有限视角,旁观舞蹈艺术进展对整个艺术界的独特影响和推进作用,以及对艺术学理论界的艺术普遍性研究的启迪作用,从而乐于看到闫桢桢这样的年轻学人——尝试着把舞蹈艺术放到艺术普遍性平台上去比较,阐释其在艺术普遍性层面的美学价值及文化意味。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在于我认为,舞蹈在艺术中历来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它不同于文学那种语言中的想象、绘画那种线条中的形象再现、音乐那种音响中的描绘,而是直接发自人的运动着的身体本身,通过这种个体身体姿态而试图呈现其内在心灵的微妙有致的颤动轨迹,从而具有直接点燃观众的身体激情的强大感染力;另一方面,它这种个体身体姿态可以向外界释放出特定个体及其所属民族的生活方式及民情风俗的整体特色,在个体身体姿态与民族生活方式的结合上独具表现力和沟通效应,正像文学、绘画及音乐各自按照自身的逻辑所做的那样,因而不无道理地被视为艺术中的明珠及民族文化交流中的瑰宝,吸引研究者的深入探究的目光。从这点看,闫桢桢选择东方舞蹈审美这一专题去研究,本身就有助于艺术学理论界对艺术普遍性问题的研究,或者舞蹈学界对舞蹈与其他艺术的审美关联性的反思性探究,从而对当前艺术学理论界或舞蹈学界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应当看到,闫桢桢选择从美学视野去把握中、日、印三国的舞蹈艺术,即探讨中日印三国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这一选题就为自己设定了很高的理论难度。因为一般说来,这样三个国度的舞蹈艺术本身,既需要研究者亲临实地现场考察、多年资料积累和具体的比较分析,更需要对其独特的艺术与文化渊源做纵深比较,还需要运用东方(学)视野去对其地缘舞蹈艺术景观加以总体概括,以便显现其与全球其他地缘舞蹈艺术(如西方舞蹈)相区别的整体独特性。这真可谓困难不止一重而是多重了!如此一看,作为研究者的闫桢桢,似乎还需在这几个方面做更多更细致的准备和积累。但与此同时,考虑到知难而进和勇于探险都是学者特别是年轻学者应有的研究素养,因此她的这次即便是有些匆忙的试探,也是应当鼓励的了。

而且,从书稿看,她确实在研究上下了一番功夫。早在大约十个月以前,她就发来了这部书稿,说是这几年自己承担的课题的结项成果,书也很快要出版了,不免有些急切。我看完书稿,既感动于她的锐气和勤奋,又难免不满足于其在一些地方的粗疏,认为书稿虽有价值,但还需修改和完善,具体说是要在整体上再动一动。于是,我对她出书的急切似浑不在意,直截了当地说了我的修改意见。没想到,她从此一段时间除了必要的学习和工作外,总是深居简出,奋力闭门写作,直到拿出了这部修改稿。

平心而论,现在的这部修改稿同300天前的初稿相比,已有显著的改观和起色了。当我看到她这一次已能分别用“拙”之态、“媚”之态和“雅”之态等极简练的术语去明确地概括日本、印度和中国的舞蹈艺术特征,同时还用“健”之态去进一步阐明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特征,以便使其同中国古典舞蹈的“雅”之态相区别时,感到她这一次确实是用了心去思考和把握的,在舞蹈美学思考的深度和语言表述的清晰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这使我对这位学民族民间舞出身的年轻博士生和舞蹈教师多了一份尊重和期待。

不仅如此,当我进一步读到她在“东方”视野下的舞蹈美学这一标题下,分别以“超越肉身”的身体观念、“情态为美”的审美特征、“冲突互补”的美学气质和“俗世狂欢”的艺术精神去把握日本舞蹈、印度舞蹈、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间舞的审美特征时,更感到我当初对她的挤压是必要的和回报丰厚的——这不,一挤压就出来真东西了。这样的清晰而又简练的抽象把握尝试,虽然以更高标准看可能还有继续掘进的空间,但相信其探究意图和方向本身是正确的,体现了闫桢桢对东方舞蹈的美学思考的自觉及认知程度。这样的分析和概括显然已在整体上跨越初稿层次而向上提升了一层,表明她确实自觉地在艺术学理论素养的养成上又进了一步!

当然,分析东方舞蹈审美问题,固然有助于分别了解地理上与我们近邻的日本和印度舞蹈艺术的特色以及与我们远隔的西方舞蹈艺术的特色,但实际上,真正特别有益的还是借助比较舞蹈美学视野而深入了解我们中国自己的舞蹈艺术及舞蹈文化,正如人们常说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那样。可以清晰地看到,闫桢桢始终倾心于在与日本舞蹈和印度舞蹈的审美比较中,着力分析中国古典舞与民间舞的美学特质和价值,并深入反思其独特的地理与文化渊源。这表明,她在比较舞蹈美学领域已经在奋力开辟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学术园地了。

有自己的学术园地,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伏尔泰曾借自己笔下的“老实人”说过:“还是把我们的园地种好更要紧。”(《老实人》,《伏尔泰中短篇小说集》,曹德明、沈昉等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按我的理解,这话对学者来说有三点基本意思:一是需有自觉的学术园地意识,逐步开辟出一块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的研究园地,而不必老是跟在别人后面邯郸学步;二是一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术园地,就应在那上面潜心地耕耘,持久地培育,直到结出丰厚的果实,而不是浅尝辄止,随处挪窝;三是应当有独特的学术洞见,展示与众不同的学术个性。这三点分别说的是学者的自觉意识、恒久意识和原创意识,对成熟的学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我既为闫桢桢这本书的出版感到欣慰,更愿她把此书当作自己漫长学术生涯中的第一片新绿,由此继续潜心耕耘,以期新的收获。

2014年9月11日于沈阳旅次

同类推荐
  • 因为山在那里

    因为山在那里

    这是全球首位独立完成14座8000米雪山行走拍摄的摄影家的孤独逐梦之旅。 从喜马拉雅到喀喇昆仑,1个人,10年,10万公里自费攀援独走。 以绝无仅有的百幅珍贵照片,和不曾为外人道的绝境生命体验, 讲述一个人的十年雪山故事。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守望家园的小鸟

    守望家园的小鸟

    《守望家园的小鸟》是一本由独山子石化公司办公室编写的反映独山子地区生态美的观鸟画册,画册中还创作了大量的与大自然这一飞翔的精灵相呼应的美文。使得拍摄的画面伸展出诗意的翅膀。画册内越140余张摄影作品,精彩的反映了鸟儿的做客、筑巢、停留、驻足……
  • 美术历史与现状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美术历史与现状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本书选收他近三十年间美术历史与评论文章,其中有关20世纪中国画发展、西方绘画的引进、油画的本土化、画家的历史命运与历史评价等文章,具有突出的个性色彩,曾引起美术界广泛关注。将画家的艺术活动置于政治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观察,是作者思考的特点。对绘画作品不作纯理论分析,而是与艺术家社会生活和思想境界相联系;对当前艺术潮流与风格观念的评说,总是与中西文化艺术的整体历史相映照。这种个人情感和历史余晖的相互渗透,使他有关现代中国美术的思考有别于一般专业理论著述。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热门推荐
  • 广播电视编导 摄影专业考前辅导教程

    广播电视编导 摄影专业考前辅导教程

    《广播电视编导 摄影专业考前辅导教程》,本书既涵盖了广播电视编导、摄影专业艺术类考试的具体流程、题型范例、注意事项,又提供了历年考试大纲,内容全面而精练,让考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考,避免做无用功,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 烂醉于鱼头火锅店

    烂醉于鱼头火锅店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花儿的冬天

    花儿的冬天

    董书敏,女,1968年12月生于沈阳。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辽宁文学院学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生死之间》《界线》。中短篇小说《 远去的蝴蝶》《债》《乌云塔娜》《真相》等。有作品被小说选刊选载。其中《远去的蝴蝶》入选《2006中国小说排行榜》一书。谁也没想到大厅会塌,但大厅真的就塌了。没有一点征兆。大厅倒塌的确切时间是中午十二点四十三分,这一点老姜记得很清楚,因为他刚刚看了时间,是鸡架让他看的,鸡架还有一趟货没有送,手上又正忙着,怕误事儿,就喊老姜给他看看几点了。
  • 末世黑科技战舰系统

    末世黑科技战舰系统

    幸存者基地之外,尸潮来袭,密密麻麻,铺天盖地幸存者基地之内,人心惶惶,哭声一片,面临绝境夏白:都别慌,放着我来——老子的超级战舰还有三十秒钟抵达战场!……书友群:850694517
  • 当爱变成爱过的时候

    当爱变成爱过的时候

    《花火》经典青春小说,拥有15万粉丝的青春偶像作家新鲜旧情人用文字上演校园情感大戏。从懵懂透明的情窦初开到豆蔻年华的年少爱情再到妩媚妖娆的缠绵情事,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十六岁,十九岁,后来的我们。像是一个藏满愿望的树洞,期待被读到,期待被珍藏。如果您想成长,便从前往后顺时针读,如果您想回忆,便从后往前逆时针读。它是一部时光机,让我们可以在岁月里自由地来去。
  • 极品全能医生

    极品全能医生

    一场车祸暗杀,实习医生肖志远起死回生偶获医仙残念,练成天眼透视。凭借高超医术与功夫,除暴安良,行善积德,与上古邪恶势力展开激烈交锋……
  • 漏泄春光有柳条

    漏泄春光有柳条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百篇散文。分为“话说李清照”、“艺文絮语”、“岁月如歌”、“履痕处处”、“真假球迷”、“联姻影视”等章节。
  • 培养青少年感受亲情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感受亲情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品读人生的故事,便走进了有故事的人生。在现代社会如此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似乎忘记了那曾经的宁静、真情与虔诚,更忘记了品味生活的苦涩与甘甜,只是无奈地慨叹时光的匆匆流逝、生活的平淡乏味。为我们的心灵找一个安静的角落吧!翻开本书,于每一则小故事中感受生命的真谛,于优美的文字中倾听世界美的旋律。
  • 小故事大哲理

    小故事大哲理

    在一本普通的书中,除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之外,我们找不到别的什么。但是在一本好书中,心灵能找到存放大量东西的空间。书的内容轻松幽默,而故事的内涵却令人回味无穷。只有精品细读,方能有所收获。此书最适合常备案头,能够使你在茶余饭后,睡前醒来,工作的间隙,休闲的时刻,心情舒畅的瞬间,郁闷烦恼的时候,随手翻阅其中的小故事,相信能给你心旷神怡之感。
  • 死不了的源宇宙

    死不了的源宇宙

    源宇宙,所有宇宙的起点,也是所有宇宙的终点。每一个生命体潜意识中,最渴望的最终归宿。无论是扫大街的生命之神,卖小碟片高科技生物,到处找工作的死神,开出租车的触手怪,被人揍的破坏神,卖大力丸的炼丹师……都对这个神奇的地方又爱又恨,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地方,这也是一个让人无语的地方。其实···只不过是死得没得再死,最后会去的地方罢了。好吧!大家都死不了啦,该怎么玩···(本书为在下任性之作,请容许在下任性的写,各位看官任性的看。在下脑袋有坑,挡不住……)读者QQ群聊号码:743287640欢迎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