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6200000003

第3章 摘要

和谐社会的建构,学术界见仁见智。就目前对和谐社会的研究与建构而言,学术界大多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学术界也因此获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的丰硕成果。综观当前关于和谐社会建构问题的探讨,学术界鲜有以传统文化的视角建构和谐社会。在中国古代社会,和谐社会的建构一直是有识之士孜孜以求的目标,其中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正是古代社会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中国传统社会中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小康与大同理想,是关于传统的、和谐的、理想的社会秩序蓝图。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须注重从古代社会汲取营养,汲取传统文化资源以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服务。因之,该成果的问世,有助于丰富与发展船山学、丰富与发展宋明理学,拓宽宋明理学研究领域,有助于对传统礼学进行价值转换视角的研究。同时,该成果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有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序良俗。

明末清初王船山所处的时代为“海徙山移”(船山语)、“天崩地解”(黄宗羲言)的时代,“海徙山移”与“天崩地解”说明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不和谐系明清之际的显著特征。船山先生作为明末清初的思想巨擘,他有着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堪称明末清初的有识之士。为挽救民族危机、社会危机,船山以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责任担当,力图实现其心中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

在船山哲学思想体系中,“和”始终是其哲学思想的终极价值取向。船山之“和”,其形上学基础在于“太和”,“太和”也即船山所说的“气”,太和之气是和的最高境界,由太和流行生发的宇宙万物也应该是和谐的。就宇宙这个大生命场而言,“和”的一切根源在于“太和”之气,因之,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为性情之德。既然作为本体之气的“太和”所化生的宇宙万物是和的,那么在现实世界为何出现了不和谐境况,个中缘由是人欲失其和,人在欲望是现实世界动荡不安的表征。欲构建和谐社会,则需要以礼来调适人之心、性、情;人需要礼才能得以和立;需要以礼来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礼遏欲,履(礼)以和行;因之,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礼是船山和谐社会建构不可或缺的工具,那么以礼调适人之心、性、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何以可能?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在于调适对象的人性为善,因为只有调适对象是人性为善之人,礼之调适才有可能,因之,人性为善是使礼之调适的对象成为可能的前提与基础。在船山哲学思想体系中,气是宇宙万物之源,是宇宙万物的共通性质料,宇宙万物的各种面相均是气的“分殊”而已。人与其他宇宙万物所禀赋的虽然是同源之气,但气本身是有层级的,即□缊之气、阴阳之气、良能之气。人所禀赋的气是“二气之良能”,决定了人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正是由于人与其他宇宙万物在气的层级上的差异,此乃人性为善的先决性条件。即使是气质之偏的人,人性亦可为善。人性为善使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成为可能。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其价值旨归为人,使人如何成为完人、成为贤人、成为道德品质高尚之人。

人性为善,使礼调适对象成为可调适之对象,因之,人性为善是调适对象向善的方向趋近的前提与基础,为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打下坚实的基础。以礼调适所建构的和谐社会中,船山所遵循的逻辑理路是从内到外。即以礼养心、顺情、和性的内心世界的和谐,到人因礼而能和立的人之身心的和谐,以礼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因之而实现外在的和谐。概言之,以礼之调适而实现的和谐,包含三个基本层次,即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人本身的身心和谐、人与外在世界的和谐三个层面。

首先,礼以养心、顺情、和性。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是人外在和谐的前提与基础。礼之有节以养人心之和。有礼之人,其内心世界是和谐的,《礼记》云“凡治人之心,莫急于礼”,礼是调适、治理人之内心世界和谐的最佳工具。作为遵礼之人,其行为合乎礼,则其内心世界的和谐是自然而然之事。船山说“行礼者以求遂其心之所安”,行礼之人,践行礼之人,其终极目的是求得内心世界的安定与和谐。礼的基本价值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以礼规范人之行为以取得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二是对人之内心世界的调养,以取得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也即我们常说的礼以养人心之和。

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礼以养人心之和最为关键。在船山看来,人之情也是影响着人之内心世界和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子。因为人之情将会影响到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进而深入影响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情”是指人之七情六欲,从人之情来说,一般认为人之情未发,不会影响自身内心世界,也不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一旦人之情“已发”,则人之情可能转换为人之欲,情可能转换人之攻取之性,则可能导致两种后果:首先,“发情”之人的内心世界处于波动与兴奋状态之中,因之,人之内心世界世界首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之中,情已发,则由情转换为欲,有欲则可能导致人有攻取之性,有攻取之性,则导致人对外物的渴求,对外物的渴求,则可能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此情此景,人之情已发,人之内心世界、人与外在的世界处于矛盾与冲突的境地。人之情已发,是不和谐的根源。为了求得人之内心世界、人与“我”内心世界的和谐,必然要以礼节情以去私欲,如此方能实现人之内心世界、人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因为节情去私为礼之本,唯其如此,礼之和合价值才能得以彰显,礼与情才能相得益彰。

礼能节情去私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礼之节情,可归结为礼以矫情复性。情虽已发,其终极价值目标是复性,恢复人之本然之善性。在船山哲学体系中,人之性受于天,也即受之于太和之气而成,其性本身为善,这种善性本身蕴含着中和之德,人之性本身蕴含着和。由于人之情已发,使本之于天的善性脱离了善的轨道,中和之性得以瓦解,故此,要使人恢复本然的中和之性,需要以礼矫情复性以贵中和。

从礼使人之内心世界处于和谐来看,心是主宰,故此治人之心莫急于礼。心统性情,情已发,则需要以礼节情去私,以礼矫情复性以贵中和。可见,船山之礼是人之内心世界和谐的“调节器”。

人之心、性、情是人之内心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礼养人心之和,以礼节情去私,以礼矫情复性是人得以和立的前提和基础。人之所以为人,除了内在的以礼调适人之心性情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即有礼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据。以礼立身,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依据与基本方式:因为“以礼立身”使人动有矩度,使人之行为“束躬而不失其度”以利和。人之行为能在礼的规约之下,使人之行为能合乎礼,使人之视、听、言、动等行为均合乎礼的基本要求,进而使人之所有的行为方式均合乎礼,此乃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依据与存在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要通过教、修、习等方式以达致礼而立和。推究使人和立的背后原因在于礼以敬为本则心安而身泰。礼中之敬是保持人身心和谐的必备因素。由敬达礼与礼行敬道,内敬则外必和。有礼,则心怀敬意,则外必和,礼是人之身心和谐的必备因素。

礼之和合哲学价值通过礼对个人行为的和立以及礼对人际关系的调适凸显出来。从个人角度来说,礼能养心、顺情,亦能和性;从个人立身的角度来说,敬乃礼之本,由敬达礼;礼以敬为本则心安身泰、内敬则外必和。礼之和合哲学价值不但在个人身上体现出来,还表现在礼能调适人际关系以利和。儒家哲学的一大特点即是通过内圣而外王。礼之和合哲学价值所遵循的是由个人和立到群己、群际的和处,即礼以立身而外,礼还能调适人际关系以立和。故此,礼之价值的凸显亦表现为礼以和爱,因为人间有敬,继而有仁,有仁则有礼,有礼则有爱。故此,人际和谐通过礼以实现相互之间的和爱。

在礼以和立而外,礼的基本价值在于兼爱与合宜。所谓兼爱,则以“仁”为核心,本仁行礼,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代际和谐与代内和谐;爱不但表现为人世间的和爱,还表现在人对自然之间的和爱,也即以礼对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礼以兼爱,最终还要合宜,礼以和爱以利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礼之调适能有效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内在因素在于礼能有效调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立和,在于礼是以仁爱作为内在要素的,无仁爱之心的人,亦不能以礼待人。以礼调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内在因素在于礼之后的仁爱精神使然,因为仁根心之惨怛以立爱。仁与礼之间是相互关系表现为仁乃礼之本,礼则是仁之用。可见,以仁立爱,则人与人之间均能以礼待之,并因之而有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本仁行礼则致和。

以礼待人,仁在其中。如果我们也能以仁爱之精神礼待自然,则亦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将天人合一规约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当代社会基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紧张而提出的、旨在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哲学话语。将天人合一简单地规约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学术界表现出怀疑论、独断论的倾向。从哲学本体论的视角来看,太和乃万物和谐之始,太和□缊以致万物之和,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宇宙万物之和的动力因在于天命之和。从本体论层面来说,人世间本应该是和谐的,但人由于智能之“巧”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因之,船山提出以仁爱精神礼待自然,方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船山消解了传统关于天人合一规约为人与自然和谐的独断论、怀疑论论断,从哲学层面解答了天人合一即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问题。可见,船山提出以仁爱之精神礼待自然,并因此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以礼调适人之心性情以取得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无论是以礼使人得以和立,还是以礼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键在于合宜,也即船山所说的“义”,“义”者宜也。因为礼以义起,义以礼伸,因为义立礼行以得和。以礼之调适并实现人之内心世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均要以礼之调适并建立在合宜的基础之上,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船山视域中的政通人和之气象。

政通人和,是船山视域中以礼之调适并实现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建构船山的和谐社会,总体遵循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顺序,即由内而外的和谐,由个人和谐到人际和谐、人际和谐到国家和谐,再到普世和谐的逻辑顺序。具体说来,也即由礼之调适人之心、性、情的和谐,到以礼立身的个人和谐,过渡到仁以行礼以致和与义立礼行的人际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最后到以礼治政的普世和谐。船山和谐社会的构建,主要目的在于以礼和政,并以此实现普天之下的和谐。船山强调礼政,如此则能实现政通人和。在礼之调适并化解人之内心世界、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之后,船山凸显出以礼和政,并由此成乎平治之气象。船山和谐社会的构建于此可以说是对前文的总结,亦是和谐社会构建的较高境界:最终为实现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因之,以礼和政以成乎平治之气象,并因礼之调适而礼行政立无不宜和。

王船山追求“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对这种和谐社会理想的追求因礼乐价值而铸就。礼乐价值有三:礼乐养其德、礼乐为顺性饰情之美、礼乐分治身心。以礼之调适并追求的和谐社会理想,最终要以乐的形式彰显出来。船山礼宜乐和的和谐社会理想,涵盖着小康与大同两个基本阶段,以礼之调适并实现的和谐社会的最高阶段即为大同。

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船山在和谐社会的建构方面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和谐社会,不会因此而扭曲人性。船山以礼之调适并建构的和谐社会,必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的建构找到一种崭新的路径。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必然要从船山先生的和谐思想中汲取营养。

同类推荐
  •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浑厚深沉的中国哲学(上)

    哲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百年前现代学者以西方哲学为参照重树中国思想传统的一种学术建树,它致力于研究世界的本原和古今历史演变的规律,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自然观、历史观、伦理观、认识论和方法论。
  • 庄子白话全译

    庄子白话全译

    本书的导读是对《庄子》各篇思想的总结和梳理,让读者对庄子的核心思想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使《庄子》更加清晰易懂。译文字斟句酌,不仅保证准确无误,还力图还原庄子汪洋恣肆的语言特色,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庄子的思想,其间的精妙故事,为人处世上或许于读者会有感悟和帮助。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沉思录

    沉思录

    《沉思录》,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不朽箴言:悟透一句,改变一生

    不朽箴言:悟透一句,改变一生

    从《道德经》、《庄子》、《吕氏春秋》等经典古籍为着手点,把不朽箴言和现实相结合,引出现实生活中人们需要学习的古人哲学智慧。人生就是这样,若想得到一样东西,必然要敢于放弃一些东西,所以需要舍得;大智若愚,懂得这点,才能成为这样的智者。诸如此类的例子让人从书香中感悟人生,耳目一新,放松心情。悟透一句,便可改变人生。
热门推荐
  • 情深不问归期

    情深不问归期

    她和他本是两个平行世界,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仇人。在时光中辗转,在辗转中反复……两颗相爱的心,该如何靠近?
  • 造梦师

    造梦师

    本书为心理探秘小说,根据真实催眠案例改写。讲述了主人公空空通过远程浅催眠,引导遇到心理困扰的来访者面对自己的潜意识,发现并克服心理障碍的故事。对黑夜的莫名惧怕,对社交的无能为力,对于自己疾病的无穷想象……都能在潜意识里找到根源。在别人的梦里,找到驯服心魔的绳索。
  • 撩爱无边:萧少追妻很卖力

    撩爱无边:萧少追妻很卖力

    一场误会,她惨遭报复,全城都知道她行为放荡,拜金虚荣,甚至不惜利用未婚夫的家产达成自己的目的。误会重重,她甚至被分手,未婚夫收回投资导致她公司彻底破产,她父亲负债入狱,她成为众矢之的,为避人耳目逃离家乡。三年后,再次遇到他,一夜沉沦,爱恨交替,他才渐渐拨开误会的面纱。可是她早已不想重复过往的伤痛。他却强势娶她,誓要重新将她揽入怀抱。
  • 幸福只要一点点

    幸福只要一点点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结婚互助组

    结婚互助组

    本书描写了宁家三姐妹在情感和婚姻上的不同际遇和坎坷经历,而最终都找到了各归属于自己情感的那一部分。
  • 系统之开宗立派

    系统之开宗立派

    她,一人化万人,万剑归宗,人称剑尊!他,一人控万物,万物归一,人称傀祖!他,一人战万仙,肉身成圣,人称武神!她,一人轻抚琴,琴响人灭,人称琴圣!他,一人夜啼鸣,万物皆悲,人称情帝!而他……
  •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入,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
  • 黑色叛情:误闯妖王心

    黑色叛情:误闯妖王心

    千年的穿越只为了找寻自己的挚爱,为了这份爱,妖王不惜冒险进入时空之轮,想借助外力改变月姬的命运。可是,为了不让玄武和诸神阻挠自己的计划,他和穆智晨两人破坏了时空之轮,以至于两人被漩涡带到了不知名的时代。好赞好赞!凭空掉下个大帅锅,老天真是心疼自己!好挫好挫!本王好歹是异界之主,怎么能被一个小丫头给制服了?于是乎,“剪发!”“不剪!”“臭丫头,你敢烧本王?”紫沁咯咯的笑了起来:“是你说不剪发的啊,那我就不剪喽,用烧的呗!”“丫头,本王的寒冰戟呢?”“你自己看啊?”“你居然把它当钓鱼竿儿使?”“有鱼呢,要吃么?”望着某女笑呵呵的晃着戟上的一串鱼,妖王额头上冒起了青筋:“我更想吃了你!”
  • 王者荣耀长城守卫篇

    王者荣耀长城守卫篇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根据王者荣耀背景而生的短篇,尝试融合一下来完成的小说,其余好奇的进来看啊.
  • 一胎二宝:亿万甜妻火辣辣

    一胎二宝:亿万甜妻火辣辣

    做不了妻子,踩渣秀恩爱小日子倒也活得倍儿爽。嫁给墨四爷,苏子悦发现自己哪里是虐渣,明显入虎穴了。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赶快收拾东西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