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6700000010

第10章

毛泽东与他的“古今中外法”

毛泽东同志关于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吸收和借鉴中外一切优秀文化的著名学说是我们大家熟知的。根据何其芳同志在《毛泽东之歌》中的回忆,1942年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口头的讲话和后来经过整理发表的文章是有某些表达形式上的差异的,也有不少生动譬喻,在讲到必须继承中外一切优秀文化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归纳为“古今中外法”,譬喻说:屁股坐在中国的现在,一手伸向古代,一手伸向外国。

一位外国学者曾盛赞毛泽东同志的继承民族文化的观点,那是在60年代初举行的“北京科学讨论会”上,这位非洲学者在文学组的发言中谈到民族传统文学以及有关的问题时,对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的清理古代民族文化是发展民族新文化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的论断,十分赞赏,这位学者还批评了某些西方学者所持的“欧洲中心论”以及由此而来的高傲态度。这位非洲学者是在欧洲接受高等教育的,当时他的祖国还未独立,正在进行民族解放斗争。由于这位学者是结合他的感性体会来作出理性评价,说来很亲切,很有感染力。

此前不久发生了一场离开毛泽东同志关于继承民族文化的学说,片面地、粗暴地否定很多文学遗产的批判运动,那就是1958年发生的学术思想批判运动,这个运动又是在一个片面的口号即“厚今薄古”的影响下发生的。但就是在1958年,毛泽东同志关心过当时全国唯一的专门发表古代文学研究文章的专刊——《光明日报》上的《文学遗产》专刊。这个专刊的编辑部原属中国作家协会古典文学部,后古典文学部撤销,改属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编是陈翔鹤同志。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同当时过“左”的文化氛围有关),那年秋天,《文学遗产》编辑部忽然接到终刊的指令,终期后第三天,又传达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说是毛泽东同志见到停刊启事后很不赞成,要求继续出刊,一期也不能停。

我是在1955年到文学研究所工作的,参加的第一个集体科研项目是《红楼梦》研究,那时就听一位同志说,毛泽东同志认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是否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人的萌芽这个问题可予以讨论。到了60年代初,又听一位同志说,毛主席在一次谈话中提出了《红楼梦》描写四大家族的见解。对于前一个问题,当时所内的一些同志大抵认为从贾宝玉形象的思想性格还不能构成新人萌芽说,与此有关,《红楼梦》也难以被称之为“市民文学”。对于后一个问题,在我们的讨论中出现了两种看法,一种看法认为,说《红楼梦》描写了四大家族的兴衰,是符合这部小说的实际的;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红楼梦》中写有贾、史、王、薛四个贵族家庭,但主要描写的是贾家,即荣、宁二府,因此不妨把毛泽东同志的见解理解为《红楼梦》描写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个贵族家庭的兴衰。持这种看法的同志还猜度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四大家族”带有即兴发挥的成分,因为据有的同志说,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这个见解时,在座的人中有《中国四大家族》的作者,毛泽东同志对着那位作者说:你写了一本《中国四大家族》,我看《红楼梦》描写的也是“四大家族”。

当时文学研究所内的这种讨论,本来是很正常的。坚持毛泽东同志的文艺学说的正确原则和是否赞同毛泽东同志就某个古代作家、作品发表的具体论点,这是有严格区别的。对这方面的一些具体论点表示赞同与不赞同,或者在赞同的前提下持若干相异看法,这同样也是正常的。在50年代中期,文学研究所内还传达过毛泽东同志的一个意见,大意是说,在中国何时进入封建社会这个问题上,不应当根据《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的周秦封建社会的论点去批判不同的见解。

不能也不必要求研究者都同意毛泽东同志就我国古代作家、作品发表的具体见解,但正如我们大家所知道的,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确实发表过不少精辟的论点。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他十分熟谙我国传统文化。

作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中,提出和阐述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正确原则和科学学说,我想这同他熟谙我国传统文化这点也密不可分。

当然,毛泽东同志提出继承文化遗产的学说,也总结了“五四”以来的历史经验。应当说,“五四”以来文化界的一些著名人物,在继承文化遗产问题上也提出过比较正确的观点,但在冲击旧文化的同时确也存在矫枉过正现象。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作中曾指出,“五四”时期一些领导人物的形式主义方法,即好的绝对地好、坏的绝对地坏的形而上学方法。这种形而上学方法也确实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也就带来了轻视文学传统的弱点。正是总结了这种历史经验,同时结合着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若干具体情况,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到清理古代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时,把发展民族新文化和提高民族自信心相提并论。

同样也是总结了“五四”以来文学运动的经验,毛泽东同志又强调吸收、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这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阐述得十分清楚。

在人们的实践和认识中总会发生迂回曲折现象,即使有了正确的理论,也并不注定在实践中不会产生偏差。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一个时期内,我们确实又比较忽视吸收国外的文化经验,这其实是对毛泽东同志的“古今中外法”的偏离,也是对“五四”文化精神的偏离,新时期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界扭转了这种忽视现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在一段时间内,在不同的程度上又出现了对外国文化的一种盲从现象,形式主义方法也一度流行。因此,完整地理解并实践毛泽东同志的“古今中外法”,需要我们永远奋斗不懈,也永远是我们的光荣任务。

(原载《人民日报》1993年12月16日,文艺评论副刊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专栏)

同类推荐
  • 浪迹词

    浪迹词

    浪迹词是作者游历四方所作的词。分别是在河南省郑州市开会;深圳出差;西安及关中地区开会、出差、游历;青海省西宁市开会、考察、游历所得的共计301首词。
  • 我的雪山圣杯(下)

    我的雪山圣杯(下)

    走在一条路上,在一条路上为另一条路见证“远方”和“梦想”;走在一条路上,在一条路上为另一条路,放飞“可能”与“希望”;走在一条路上,走在圣人走过的路上,走在凡夫走过的路上,走在山茶花盛开的路上,走在梅里一样让你屏息让你仰望让你跪祷让你热泪,让你心里每一块“宁静”与“平安”、都闪闪发亮金碧辉煌的雪山的路上……
  • 爱的切入点

    爱的切入点

    张记书的小小说里知识性的因素、新闻性的因素较多,可以说,他是靠一种机智的小小说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来启迪读者。张记书《不鼓掌的人》的构思、叙述以及立意的表达都十分理智和理性,不鼓掌的汉子用他独特的动作和神态对那种好大喜功、只追求表面政绩的领导是个直白的批评。张记书的小小说还注重情感与理性并重,双管齐下。《冠军轶事》一文,他在一种表面上不点破的情感故事罩机智地显影了一个金教授的教育艺术和阔大的爱心,情感性的感人故事包涵了一个理性的小小说内核。
  •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日子

    日子

    本书是王小柔最早的一本段子随笔集,出版后,“把日子过成段子”这句话,作为一种智慧而又朴实的生活哲学,成为了王小柔段子作品的精神标杆。而随后“妖蛾子”系列的“妖蛾子”这个词,则可以说是王小柔段子作品的美学标杆。这本随笔中包括三辑:把日子过成段子、左眼看书、私人笔记。
热门推荐
  • 恋上你的名

    恋上你的名

    燕飞自幼青梅竹马的恋人不幸逝于一次野外探险,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燕飞以及她肚子里的他们爱情的结晶——晴儿的生命。两年后燕飞为了给女儿一个看似完整的家庭和抚慰父母亲朋的关心,经妹妹介绍与耿厚明结为夫妻。两人婚前签订了十年之久的无性婚姻协议。他们的这一秘密在婚前被耿表弟于耿父母前泄露,二老坚决反对。耿向二老发誓一定会在五年之内感化燕飞,如果失败十年后再为老人延续烟火。耿经燕妮指点取了个特别的网名,最终俘获燕飞芳心开始一场缠绵悱恻的网恋,而现实生活中耿的善良真诚也最终打动燕飞,两人开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 一个行乞的诗人:徐志摩散文

    一个行乞的诗人:徐志摩散文

    本书内容包括《落叶》、《想飞》、《求医》、《我的彼得》、《我们病了怎么办》、《论自杀》、《丑西湖》、《巴黎的鳞爪》、《泰山日出》等。
  • 都市无敌小村医

    都市无敌小村医

    一个逃婚小村医的惊艳蜕变。...(作者的拖延症已经进入膏肓……)
  • 大父母2:国外企业家成长课

    大父母2:国外企业家成长课

    本书通过详细分析国外企业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经历,从多方面揭示他们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营造的家庭氛围,以期给读者起到教育和引导作用。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文中例举了巴菲特、索罗斯、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埃隆·马斯克等多位知名企业家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揭秘父母的生活习惯和管理方式等对他们的成功、成才起到的关键作用。
  •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吕梁英雄传(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吕梁英雄传(山药蛋派经典文库)

    《吕梁英雄传》是当代名作家马烽、西戎合的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民族抵御日本侵略者,并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发表的长篇小说,是吕梁革命史的真实写照。195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此小说改编为电影《吕梁英雄》。2004年,导演何群、制片人张纪中等人将该小说改编为同名电视剧。
  • 宠妻荣华

    宠妻荣华

    荣华郡主沈明秀一生都没有弄明白的三件事。一:四皇子安王初见自己第一面,哭了;二:四皇子安王倾心护她助她,无怨无悔;三:四皇子安王,为何独宠了她一生?安王慕容宁重生一回,只有三件淳朴的愿望。一:再也不敢与太子作对了;二:娶了他家王妃,关门过美滋滋的小日子;三:赶紧生个儿子,叫两辈子的情敌滚蛋!
  • 六道傲世

    六道傲世

    当他做梦到火影世界成为了六道佩恩,当他醒来之后还以为是做了一个很好的梦,却没想到一切火影的东西,都被他带回了现实,这到底是梦?还是……
  • 美丽的女人会保养

    美丽的女人会保养

    现代很多女性,由于工作繁忙和压力过大,使得体力和精力透支,再加上平时也不注意饮食调理,很容易导致营养失调,进而导致美丽和健康出现了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保养。“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这是世上无法推翻的真理。作为女人,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保养方法,再加上耐心、恒心,才能让成熟的美丽悠然绽放,愈久弥香。
  • 大唐,请开始你的表演

    大唐,请开始你的表演

    翻开千年前,恢弘大唐,大戏正在拉开。在朝堂,高力士为他脱靴,杨玉环为他磨墨,唐玄宗为止赤足击鼓!在战场,他如戏中一般力挽狂澜于既倒!在诗坛,诗仙、诗圣、诗佛、诗星一一为止写诗,杜甫更是为他写下了《春日忆马小年》《夏日忆马小年》《秋日忆马小年》以及《冬日再忆马小年》!在东方大唐,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书纷至沓来,他是戏曲曲艺之祖!在西方中世纪欧洲,伴随远征军,西方戏剧、歌剧,绽放光芒,他是歌剧戏剧之父!他,就是穿越到了大唐一个即将散架的戏班少班主身上的,青年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传统戏曲一级演员马小年。另:本书非历史正剧,主线传统戏曲,请轻松使用,切勿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