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6700000011

第11章

我观“国学热”

有一位同学递来一个条子,问我对这几年“国学热”持何看法?我觉得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我赞成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方克立教授在一封信中的看法,就是有分析的看法,他认为,即使不能排除某些人想用孔夫子、董仲舒来抵制马克思主义、摒弃社会主义新文化于中国文化之外的企图,还应看到大多数学者还是力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正确分析、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之精华,批判继承,综合创新,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因此,他不同意把“国学热”和国粹主义、复古主义简单地画等号。

说到国粹主义,我们就会想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后,一些抱残守缺的人打着昌明中国故有之学术的招牌,反对新文化。对这些人和他们的主张的实质,鲁迅当年就有尖锐和深刻的揭露。但“五四”新文化运动内部也发生过围绕“整理国故”的争论,那是在1922年以后。在这场争论中,一些提倡文学革命的作家一般地并不排斥和轻视国学。郭沫若曾在《整理国故的评价》一文中说:“只徒笼统地排斥国学,排斥国学研究者,这与笼统地宣传国学,劝人做国学研究者所犯的弊病是同一的。”沈雁冰则在《进一步退两步》中说过这样的话:“我也知道‘整理旧的’也是新文学运动题内应有之事。”沈雁冰是文学研究会成员,1921年文学研究会的《简章》中就曾提出“整理中国的旧文学”的任务。由于当时在新文学运动内部还没有提出一种明确的理论,指出继承文化遗产和复古的本质的不同,郭沫若和沈雁冰的文章中确实也担心当时整理国故易为复古派张目,会“促成旧势力反攻的局面”。

正确地研究国学,继承文化遗产,不等于复古,不等于国粹主义,这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提出这种明确的认识,大致是在1928年以后,鲁迅的《〈奔流〉编校记十》中就有这种明确的观点。鲁迅于1930年撰写的《〈浮士德与城〉后记》中对这个问题的阐述更为清楚。

1938年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论著中提出学习和总结历史遗产的重要性。由于毛泽东是在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这个伟大学说的前提下,强调学习和总结我国的历史遗产,这样也就把继承文化遗产的马克思主义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毛泽东又从当时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特殊现实出发,把学习、总结和继承我国历史遗产同提高民族自信心联系起来。这就是《新民主主义论》中说的清理古代民族文化不仅是发展民族新文化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的著名论断。

按我的理解,现在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民族文化,也是包含着提高民族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的内容和作用的。

1994年11月,全国第七届中国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在广州举行,主题是“民族精神和中国近代文学”。我因事未能与会。我在致学术讨论会主席团的一封信中说过以下这些意思的话。我说,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自1840年以后的中国近代社会,由于中华民族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爱国主义思想成为近代文学的重要主题。爱国主义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就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和表现特征。处在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的近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是逐步发展和深化的,由最初的抵御外来侵略的爱国内容发展到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意识,这种爱国意识又必然是同吸收外国革命的政治思想和其他先进的文化思想相联系的。大家都知道,在清末,在引进西方科技特别是所谓“洋枪洋炮”这点上,是较少争议的,但在吸收政治文化思想这点上争议就大了。但后者的吸取却又是历史的必然。著名学者王国维说过,甲午战争以前,当时人们注意学习的是西方的形而下的东西,而在甲午战争以后,人们更多地注意学习西方的形而上的东西。也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就总体上说,中国近代文化既有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思想的内容,也有继承和改革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近代文学中出现的空前的“新变”现象,即从龚自珍开始到黄遵宪、梁启超等提倡和推动的文学革新思潮,就是这种文化内容的一种体现。梁启超等提倡的文学革新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领导的并且直接服务于维新政治变革的文学革新运动,因此它的指导思想中借鉴了西方的哲学思想、社会学说和文学观念是十分清楚的,文学史家也是这样论说的。但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空前的“新变”,它包含着继承本国文化的传统和变革传统,也是确切无疑的,只是文学史家往往忽略了这一点。

在很大程度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近代文学革新运动的基础上前进和深入,将中国文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当然,这两者的历史背景不同,梁启超等发动的文学革新初起于维新变法时期,戊戌变法失败后,这个文学革新运动却进一步发展,“诗界革命”和“文界革命”的提出,就是在1899年,即戊戌变法的次年。

戊戌变法运动很快就被封建顽固派镇压下去,两年后,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结果是清政府与各侵略国签订辛丑条约,赔款四万万五千万两,即每个中国人分担一两,奇耻大辱,莫此为甚。这时的清政府实际上已是屈服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卖国政府。中华民族的灾难更加深重。正是在这种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背景下,酝酿已久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民主革命思潮趋向成熟,它的标志就是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六年以后,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从此结束。这是历史的必然。现在有人说辛亥革命搞糟了,那是漠视历史的呓语。

我们现在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的前奏是1917年的“文学革命”,那是以《新青年》上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如果再往前追溯,1916年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一文中就已旗帜鲜明地号召兴起一个像19世纪30年代“青年德意志”运动那样的文学运动。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它毕竟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它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从历史发展轨迹来看,没有辛亥革命,也就没有1917年的文学革命,也就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否定辛亥革命的人,必然不可能是真正继承“五四”精神的人。

我在那封信中又说,“五四”新文化运动过程中,有所谓“全盘西化”和“国粹主义”,这两者都是绝对化,都是片面性的表现。我总认为,“全盘西化”实际上是一个虚伪的口号,或者说它有很大的虚伪性。因为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持这种主张的人所选择的“西化”是资产阶级化,同样是在西方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他们是排斥的。国粹主义当然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视和发扬民族文化,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扬民族精神。在我们今天新的历史时期,如果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乃至把腐朽视作神奇,那是十分错误的。作为完整形态的孔子和儒家学说,已不适合近代社会的转型,而必须引进、借鉴西方先进文化,这已为历史所证明。但对孔子和儒家学说,我们可以使之局部转化,我们应当批判地继承,这是长期的任务,不能依靠盲目制造尊孔热来完成,盲目制造尊孔热,恰恰是不利于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的。

为了回答一位同学的提问,我在上面的发言中涉及了近现代的若干历史现象,并且讲得较长,那是因为我认为要认识当前的问题,回顾历史才有助于鉴别和判断。

现在再回到“国学热”问题上来。我不仅不赞成盲目制造尊孔热,甚至对传统文化研究上不断变化着的“热”,或者是制造轰动效应,向来持保留态度。研究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是长期的工作,也是艰苦的工作,当然也是一项光荣的职责和任务,决不能依靠“热”来解决。

北京大学创办《国学研究》,被人认为是“国学热”的一个标志,因为北京大学名气很大。《国学研究》的主编袁行霈教授是我的朋友,他是一位学风严谨、成就卓著的学者,据我所知,他决不是要炒这个“热”那个“热”的人。在学术界,喜欢在学术问题上炒“热”甚至哗众取宠的人诚然是有的,但并不是他。我还有很多朋友,都是长期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也可以说是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他们对在学术研究中搞轰动效应大抵也都是持保留态度的。

我还认识不少研究传统文化的青年学者,他们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程度上都有成就,其中不少成就还超越了前人,超越了他们的师辈,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他们来说,有没有“国学热”,都不影响他们坚持的学术道路和献身的学术事业。

我还认识一些原本从事理论研究的青年学者,他们认识到如果没有研究过我国的文化史,仅仅根据一些既成的理论来写论著,从概念到概念,往往难以写得深入,更难对理论有所丰富和发展,所以他们决定涉足传统文化领域,并且发奋从事。对于这种现象,能否被视作“国学热”的一种表现呢?如果是,那也不是什么国粹主义和复古。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在有“第二次文化热”的说法,大概是为了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次文化热”。上一次“文化热”中有些人志不在搞文化,事实早已证明。这一次“文化热”中有的人也志不在搞文化,也已有迹象说明。我觉得,一切真正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事业的人,必须警惕,必须和他们划清界限。

(作者附记:本文系根据我在今年五六月间在外地几所高校讲课时对一位同学提问的回答整理而成。)

(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5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等是他的代表作。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孙颖瑞编写的这本《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与元杂剧》以清新的语言、扎实的史料,讨论了元的文化和元代文人,关汉卿的社会剧、爱情剧、历史剧,以及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 弃的故事

    弃的故事

    本书是台湾小说家骆以军1995年自费出版的同名诗集修订版。在前半部分中,作者以“弃”这个意象为核心,将大量富含想象力的故事凝缩为幽微曲折的抒情诗,虚幻意象与真实情节重叠跳跃,描绘末世时空、荒凉情境、宿命悲愁及人我疏离之感,提出其惊世骇俗的“遗弃美学”,反向试探存在的意义和爱的可能。而在本书的后半部分,“爱”仍旧是贯穿其中的主题;然而,跨过二十余年,作者已是“疲惫但或更宽容些,朝暮年余生蹒跚前行,无有奇想”的中年大叔,笔下文字更显温情洞彻。年轻时的虚无惶惶一一沉淀,重返遗弃之前,世界那该有的尊严和美丽形貌。
  • 跳来跳去你跳的出生活吗

    跳来跳去你跳的出生活吗

    本书收录了吕麦女士精心创作短篇散文,文字清新犹如心灵鸡汤,滋养读者的身心,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
  • 忘不了,是因为你不想忘(蔡澜·致青春)

    忘不了,是因为你不想忘(蔡澜·致青春)

    此书专注点在于“情感纠葛”的纾解。在“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三角恋、多角恋”“分手快乐”及“生活琐事”等七个章节中,蔡澜凸显其杀伐决断的个性,敢爱敢恨。他鼓励年轻人积极面对恋爱与生活,在失败中学习、成长。“把痛苦建筑在发愤学习上,念书念到忘我的状态,是打败经验的最佳方法。”
  • 全世界都愿意宠爱这样的你

    全世界都愿意宠爱这样的你

    本书是一本励志散文随笔集,作者用轻松幽默、深情唯美的笔调,为读者提供有趣又实用的人生建议,并和读者分享一个个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温暖美好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能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印记和每一次成长的蜕变。每个人都拼命地想要成功,在通往成功的路上,你有没有变得狼狈不堪?有没有变得让自己讨厌?这个世界,或许有太多的东西让你感到迷茫,或许有太多的人让你感到失望,但无论怎样,一定要保持一颗坚定从容的心,始终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你,一定会得到全世界的宠爱!
热门推荐
  • 不可不知的N个金融投资常识

    不可不知的N个金融投资常识

    这是一本商务人士身边的经济助手,普通百姓必备的经济手册。本书让你财经常识全掌握,经济现象全能看懂,经济走势提前预判,投资理财轻松学会,是最实用的财经商务知识读本,一书在手,商场无敌,生活无忧。
  • 太极通天

    太极通天

    魔法很强大?在太极的统御会变得更强大!魔法很难学?在太极的帮助下,深奥的魔法变得简单的不要不要!通过冥想吸收魔法元素的速度太慢?在太极的帮助下创出太极冥想法后,这已不再是难题。学习魔法很无趣?借助太极学习魔法充满乐趣!岳晨的口号就是:“太极在手,天下我有。改变异界,改变未来。”
  • 傻魔

    傻魔

    魔教有一个傻子教主苏月,有一个魔头沈公子,在外人看来,沈公子挟持苏月把控整个魔教,是心机深、心狠手辣之人,而在苏月看来,沈恪是一个陪她吃饭、睡觉、玩耍的人,沈公子可以前脚杀了人,后脚就去哄苏月,他绝对不允许有人伤害苏月,所以把所有可能会伤害苏月的人都杀了,最后苏月却还是死了……黑暗的隔间里,男子面色惶恐,又带着莫名的激动,仿佛发现了恐怖又诱人的事情,整个人都有些疯魔:“沈恪,我们合作,杀了那傻子,我们就能平分拜月教,你不是想杀左右护法吗?现在四位长老都死了,只要护法也不在,拜月教就是我们的天下!”
  • 至尊星宿师

    至尊星宿师

    她是一个爱吃喝玩乐的女屌丝,结果被人强行拉进异世,从此她就以‘谈一场刻骨铭心的跨时空恋爱’为己任,拐了一个美男做相公。某晚,夜空中繁星点点,而某人的房中却是……“小狼儿,他们都说你是兔子?”“胡说,不就是吃了一下窝边草吗?怎么就成兔子了?你不是说我的性子是狼吗?”“对!娘子是狼,为夫也是狼,那咱们正好凑成一对儿?”于是‘1+1=3’的序幕,就此拉开!……翌日,受尽宠爱的某女,忍不住仰天长啸:谁能把这个色狼,赶紧收走?
  • 江湖仙剑录

    江湖仙剑录

    这是剑的江湖,亘古岁月,千万名剑,每个人都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剑。人世间,名剑千万把,唯有情之一剑最伤人。长安剑仙李太白不入天门,隐居峨眉,只为引蛇出洞,一报长安百花之仇。两百年前,有个叫李子的剑仙,与人对敌,只出一剑,从未败过,与地狱三剑一战,隐居峨眉,做个守墓人。峨眉山上李平安,扛着一把青梅剑闯荡江湖,望着地狱如火,他轻轻笑道:地狱也不过如此。
  • 清微元降大法

    清微元降大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限同人之李越传奇

    无限同人之李越传奇

    僵尸的血统,恶灵骑士的能力,史诗级的亚顿之矛搭载无穷无尽的异形,朗基奴斯枪,天地玄黄玲珑宝塔,盘古幡……这是一个穿越者进入无限空间,玩转无限恐怖的故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无限世界,新手新作,如果吐槽主角人物个性和人生观你就输了,实在受不了的话,↗有个×........................................................新书已发拯救,诸天MM
  • 故事里的事

    故事里的事

    《最好看的当代名家小小说:故事里的事》收录了作者田洪波写就的六十则小小说,共分为六辑-彩云追月、天空之城、泪光翅膀、带刺玫瑰、烟雨凤凰、断桥残雪。作品大多弃绝修饰,力避娇作,直面人性。在叙述故事时,作者故意弱化写作技巧的运用,敞开心扉,或幽怨倾诉,或直面人生百态,以平实追求自然逼真的艺术效果,读后引人深思。作者善于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和善,能够以小见大,于尺寸篇幅中彰显人生况味。这与当代中学生甚至成年者所需要的精神补给是相契合的。
  • 罗兰志:宿命契约

    罗兰志:宿命契约

    即便被众神所唾弃又如何!我要让那天,无法遮蔽我的双眼。我要让那地,无法阻拦我的脚步。少年自永冻之地而来,携不灭战诀,以无上意志步上传奇之路,与无数天才英豪争锋。从此,天下风云雷动!
  • 三月婚情,只要宝宝不要爹

    三月婚情,只要宝宝不要爹

    2016年7月新书《一吻倾情,总裁的秘婚佳妻》开更啦,求收藏~~~~http://wkkk.net/a/1311352/她不相信婚姻,却在遇见他的时候,提出结婚。他也不相信婚姻,却鬼迷心窍的同意了。不过,新婚生活似乎美好的超出他的预期。他喜欢每天早晨餐桌上摆好的营养早餐;他喜欢每天下班之前接到她的电话,问他要不要回家吃晚饭;他喜欢所谓的夫妻生活,事后抱着她睡的感觉很好。总之,婚姻生活其实也没有他想像的那么糟糕。他以为他和她的日子,过得相当和谐。可是该死的!她居然在结婚三个月之后,提出离婚!结婚的时候,他没有考虑就同意了,可是离婚?他要好好考虑一下。他还没有考虑出个结果来就已经气炸了!她把离婚协议书放在他的面前,一百万的赡养费是她提的唯一要求。他勾唇冷笑,三个月换一百万,她打的是这样的如意算盘。原来她要的,不过是他的钱!他本来可以不签字,他本来可以什么都不给她。到底他还是签字了,一百万也亲自打进她的账户。他把离婚协议书甩到她脸上,“滚,老子再也不想看见你!”世界这么小。七年之后再相遇,她还是美丽的叫他恨的牙痒痒,只是身边多了个6岁的儿子,父不详。所有人都说那个孩子简直就是缩小版的他,仔细一看,确实很像。她说:“孩子是我的,和你没关系,请记住,我们早就离婚了。”原来,她和他结婚,为的只是要个孩子,她不相信婚姻,只要宝宝不要宝宝的爹!靠!他也不相信婚姻!但是,儿子和儿子的妈,他、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