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0900000006

第6章 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6)

五、慧能禅宗对于佛教的改革及其影响中国佛教禅宗实际是六祖慧能(慧能,也作惠能。)于中唐时期创建的,以前还够不上严格意义的宗派,以后它盛弘于晚唐、五代。禅,梵语全称是"禅那"(Dhyna-na),意思是静虑,包括修定("定")和智慧("慧")两个方面,原是印度各种宗教的共同修行方法。印度佛教并没有禅宗,在中国慧能以前也只有禅学(包括以神秀为代表的所谓禅宗北宗在内),其共同点一是"藉教悟宗",还离不开佛教经典;二是"渐悟",主张成佛需经历各种阶段。慧能一派禅宗则与此根本相反,既主张"教外别传",又强调所谓"顿悟"。慧能一派禅宗不仅与旧的一派禅学相异,而且和印度原来的佛教以及中国其他各个佛教宗派都有所不同,是世界佛教史上尤其是中国佛教史上一次空前的大改革。禅宗的根本主张是强调精神的领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提倡单刀直入的顿悟。注重净性,强调自悟是禅宗一派成佛学说的理论基础。慧能的著作有由其弟子记录整理的《坛经》,在敦煌发现的、慧能弟子法海的记录本《坛经》是现存《坛经》中最早的本子。(《坛经》现有四种版本,最早由慧能弟子法海整理成的叫做《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后出的有唐代僧人惠昕改编的《六祖坛经》、未署编者名字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曹溪原本》和元代僧人宗宝改编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其中法海本最符合慧能的思想原意,而宗宝本则在后来影响较大。参见郭朋:《坛经对勘》,济南,齐鲁书社,1981。)据敦煌本《坛经》看来,慧能是一个佛性论者。他在流传广泛的"得法偈"中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姓(性)常青(清)净,何处有尘埃?"(《大正藏》卷48,338页。)还说:"人即有南北,佛姓(性)即无南北,獦獠(獦獠,是当时对岭南土著的侮称。)身与和尚不同,佛姓(性)有何差别?"(《大正藏》卷48,337页。)这是强调佛性恒常清净、人人共有。慧能在论述成佛问题时又说:"我于忍(五祖弘忍,慧能的师父)和尚处,一闻言下大伍(悟),顿见真如(真如,《成唯识论》卷9说:"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佛教宣称,只有不能用语言、思维来表达的真如才是唯一真实的、永恒不变的,其他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实际上,真如就是一种神秘的精神本体。)本性。……今学道者顿伍(悟)菩提,各自观心,令自本性顿悟。"(《大正藏》卷48,340页。)"三世诸佛,十二部经,云在人性中,本自具有。……内外名(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是解脱。"(《大正藏》卷48,340页。)这是进一步说,佛性就是恒常清净的真如本性;佛性也就是本心,性心相通;本心(本性)具有菩提的智慧,包含有诸佛和佛理,一旦认识本心(本性),就是顿悟、解脱。慧能还就本性和万事万物的关系说:"故知一切万法,尽在自身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姓(性)!"(《大正藏》卷48,340页。)"如是一切法,尽在自姓(性)。自姓(性)常清净。日月常名(明),只为云覆盖,上名(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参罗,一时皆现。世人性净,犹如清天。……妄念浮云盖覆自姓(性),不能明,遇善知识开真法,吹却名(迷)妄,内外名(明)彻。于自姓(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在自姓(性),名为清净法身。"(同上书,339页。)慧能认为万事万物、一切现象都在自心(自性)之中,在自心中见到万事万物、一切现象,称为清净法身,也就是自悟成佛。这里强调了外部客观世界是由于"妄念浮云"盖覆本心而不能显现,如果去掉妄念浮云,即顿现真如本性,而万事万物也就存在于自身心中。这就是说,人人自心本来具有的真如本性是万事万物、一切现象的根源。人人本有真如佛性,人人只要对这种本性有所觉悟就可以成佛,由此慧能又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同上书,341页。)"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同上书,340页。)"迷来经累劫,悟则刹那间。"(同上书,342页。)迷悟,即对佛性是觉悟还是不觉悟,是凡(众生)圣(佛)的唯一区别,而且人人先天具有成佛智慧,本性只要一念相应,自己认识自己的本心,就能成佛,这样,成佛不是另有佛身,而是自性就是佛;这种区别也只在一念之间、一刹那间,所以,是"见性成佛"、"顿悟成佛"。这种成佛说教也称为顿教。从上述引文中可以概括慧能的净性自悟说的要点是:

(一)佛性,即真如本性,它属于每个人的本心,心性相通,所谓佛性、真如本性、本性、本心、自心,其实都是同义语,佛性为人人普遍具有,是各人可能成佛的先天的内在原因和共同根据。

(二)佛性是恒常清净的,即是善的,不是染污的。所谓善,是人的内在的不变的真实的本质,可见这种佛性说具有鲜明的宗教道德色彩。

(三)真如本性显现,就能包含万事万物,这里佛性具有一切现象的本体意义,相当于清净的精神实体,因此,真如本性说带有明显的客观唯心主义色调;同时,每个人的真如本性显现、包容万事万物,也就成为清净法身,成为佛,这是一种极端的宗教神秘主义。

(四)慧能竭力把所谓真如本性拉回到每个人的自心之中,强调每个人自己要去迷转悟,要自悟,这就把实现成佛的途径,全部转移到对自己"本性"的觉悟上来,提倡内求于心;同时,人人又具有菩提(菩提,梵文Bodhi的音译,意译为"觉"。这是佛教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成道"的故事借用而来的,是"觉悟"和"成道"的意思。)智慧,这种先天的神秘的智力,是使人人可能觉悟成佛的根据,从而又带有一定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色调。慧能的自悟学说,强调自性具足一切,又不执著一切,自在解脱,就成为佛,自性就是佛。这包含了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转向主观唯心主义的思辨途径。

(五)自性就是佛,觉悟自性就是佛,迷悟在一念之间,在一刹那间觉悟本性就成为佛,所以这种觉悟是顿悟。这是最为方便、最为简易的快速成佛法门。慧能禅宗创立净性自悟、顿悟成佛的学说,所带来的第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推翻了佛祖释迦牟尼的绝对权威。中国出家僧人自东晋道安以来都改姓为释。佛一向居于高不可攀的最神圣的地位。慧能主张明心见性,自性是佛。慧能以后有的禅宗领袖更说老胡(佛)活了八十岁便死了,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要人们不要发疯受骗,并大骂佛是大杀人贼,骗了许多人入淫魔坑。创立临济宗的义玄竟发出了"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方是解脱的呼喊。著名的天然禅师竟取木佛像,焚烧取暖,等等。这样实际上就把佛变为举目可见的平常人,或者说是把人提高到与佛相等的地位,体现了人与佛平等的思想;同时,也把心外的佛变成心内的佛,否定存在有外在的佛,这几乎等于破除了佛的偶像;成佛不再专门是西方(印度)人的事,我们中国人也是人人都能成佛的,这在当时含有恢复中国人的尊严、维护中华民族的感情的意义。可见,这不仅涉及成佛的方向、目标和民族感情等一系列的根本改变,而且更加符合后期专制社会的特点,即初步消除了人们对门阀贵族的人身依附关系,因此,对于佛教的发展前途有着重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古兰经》注释研究

    《古兰经》注释研究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止。史料表明,《古兰经》问世以来文本从未变化,变化的是对它的注释。因此,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注释《古兰经》伊始,历代注释家基于经训教义原则,秉承注释学术传统,发扬文化创制精神,与时俱进地解读着《古兰经》的微言大义,揭示着《古兰经》的经义经旨,从而使伊斯兰教始终顺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程,使伊斯兰文化生生不息,不断发展。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仙门嫡女

    重生之仙门嫡女

    她被吊在诛仙台上,日日承受九百九十道天雷的惩罚。谁还能知道那个衣衫褴褛,浑身脏臭的女子是当年那个即令仙尊长女,那个倾世容貌艳绝六界的美人,那个风光嫁给天界影军将军君默然,十里红妆羡煞多少仙家的宁轻陌。她因为当今天帝的子嗣-----一颗龙蛋而入狱,龙子百岁诞辰之日,她含恨魂陨。临死之际,她发誓,若有来生,必定将今生的耻辱一寸寸还给那些杀她家人的恶人!再次睁眼,她回到了龙蛋刚刚出生之日,她刚蝉联第一美人称谓,刚与君默然订了婚,她讥笑,老天有眼,竟让她回到了人生的转折点。前世,是谁说她与龙蛋生来相克来着?今生,她就让龙蛋见着她就死气沉沉。今生,旁人喜欢的她统统都看不上眼,穿透了一世的贼亮双眼,必定是要一下捕捉到四海八荒最牛叉闪闪的人的,什么君默然,退婚要果断,什么?还跑过来质问她为什么?就是看不起你还需要解释么?前生她空有美貌却荒废了修行,重生后她闷头修行,无人能敌,一朝出手,艳冠六界,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谁敢拦她?重活一世,她绝代风华,大展光彩,却独独算不透今生的情缘,难道,这一世的偷得浮生,竟只是为了等待那个姗姗来迟的少年么?掐指一算,竟不知与那龙蛋果真有一道劫。偏偏什么劫都不是,还是情劫。那一颗比她整整晚生出来好几十万年的龙蛋么?日日跟在她屁股后头姐姐姐姐的喊,伴随着粘粘的口水一起沾在她身上的小豆芽?她欢快的走在复仇的道路上,不知何时小豆芽长成了俊朗少年。少年邪肆一笑,眸若星石。她偷偷红了老脸。重生,人生踏上了正确的步伐,注定不凡。重生,只为了下一次的死绚烂而已。姻子的第一本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噢!喜欢就收藏吧,简介无能来着,嘿嘿嘿。
  • 逆杀成仙

    逆杀成仙

    修仙归来,揭开仙魔最后的最后一道屏障,这是一个不相信天命故事,逆杀时刻! 内容瞎扯勿带现实
  • 重生九零乱晴秋

    重生九零乱晴秋

    重生在高三这年,一切都来得及,可以到帝都上大学,因为,那里有他,重生人士不能不发大财,也必须发大财,因为,那是他说的,如果早知道……有钱难买早知道,一切从头来,时间节点刚刚好,申秋感激不尽……前世的路,曲折拐弯一寸不少,一步步走下来后,两世人的感觉却不一样,知道了因果、重生后申秋只能仍旧受着,慢慢的改变着自己的处境……幸运的拥有一个空间,做起弊来省大劲了,一切都是那么的如意。但是,报告苍天,有个大BUG啊,这位大叔,咱们前世真没见过啊……求放过。还有,各位亲人,咱们真的不熟好吧,能不能当我不存在?就像前世那样渺如尘埃!
  • 云谷和尚语录

    云谷和尚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

    昙无德律部杂羯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苗谱龙池

    苗谱龙池

    《苗谱龙池》,是以明朝为故事背景的五部集小说。《朱薇传》是第一部,写小夫人尚云香追杀怀孕待产的王妃李玉玲,在河边生朱薇时,捡到李玉玲丢的金锁、玉镯。疑心朱薇是李玉玲被淹死而转世,是报仇来了。朱薇在她的丫头齐映红的皮鞭下,死过去五次。朱薇与春玉发现了大娘李玉玲的密室与修身秘学,学习成功,带领兵将,解救了尚云香,解除了神龙会对古安城,对靖王府的占领,改组了神龙会的兵将,保障了父王保卫边疆的胜利。此时,尚云香又看到与朱薇同岁的李玉玲的女儿李醒儿,解除了对朱薇的怀疑。可是,在齐映红地挑唆下,朱薇、春玉是石板锁身与十八个女孩被沉湖水葬。他们得有的多大的智慧,能走出这种劫难。
  • 妖女重生记

    妖女重生记

    原以为是穿越,不想本是蛇一枚……原以为幻化成人万事大吉,不想情劫开始……本想了此一生,不想神兽加身……且看小蛇如何经历重重磨难,荣升神兽!
  • 律师老公,离婚吧

    律师老公,离婚吧

    父母之命,她无奈下嫁。直到婚礼的前一天,她才得知。未来的丈夫。不仅是某家上市公司的幕后老板,还是A市中最有影响力的律师。即便如此,嫁入豪门等是她还是不敢想。更何况,那男人根本就不爱她,娶她不过想去堵住悠悠之口,和给告别相亲找个正当理由而已。她何等无辜?婚礼上,他粗鲁的将婚戒套上她的左手无名指上。她怒了,这男人到底在不满什么?别忘了,她的损失最大好不好
  • 天降我才必有用

    天降我才必有用

    不减肥就得死!一部被贬仙人在凡间的奋斗史!群号:832476624
  • 问题的哲学:人生的困惑及其破解理路的探索

    问题的哲学:人生的困惑及其破解理路的探索

    人生在世,不得不面对由生活及周围世界引发的问题。本书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问题发生发展的规律、问题与人们思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主客观条件和方法论等从哲学层面进行了新的探索,目的在于为解除人生的困惑提供哲学的帮助。本书认为,问题观是一种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哲学是实践哲学、反思哲学、批判哲学;生活是问题之源,当代中国正处在问题的“多发期”,面临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本书不仅探讨了问题与时代、认识、评价的关系,而且还研究了问题与生活、文化、能力乃至人生等多方面的关系,努力在哲学层面上为人们提供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和钥匙,强化问题意识,增进问题理性,达致问题自觉,从而提升人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