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1400000002

第2章 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学历史? (代前言 )(2)

具体而言,美国史学的发展,以二战为分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与美国教育界的变化,切切相关。二战以前,美国的高等教育,还是十分精英化的,譬如那时来美国留学的中国人,进的都是私立学校,以 “藤校”(常青藤大学联盟)居多,那是因为在二战以前,公立学校并没有太多。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是在二战以后,特别是在苏联于 1961年将加加林送上月球以后,受到强烈的刺激,才由联邦政府拨巨款,兴建了不少新的公立大学,由此而大规模进行研究生的培养。而不少研究生,是得利于 GI Bill,也即二战退伍军人的奖学金,才成为家里第一代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他们进入高等教育的殿堂,对原来的那种专注精英人物活动的历史研究 (以政治史、军事史、思想史和外交史为典型),并没有许多兴趣,而是更愿意研究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 (如酒吧、公园、教堂、社区等),于是社会史、公众史 (public history)和新文化史就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自此以后史学界的主流。①(此处对美国史学变化、特别是社会史兴起的分析,只是注重其社会学的层面。社会史在战后史学界的兴起,自然还有不少其它的原因,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Joyce Appleby, Lynn Hunt& Margaret Jacob,Telling the Truth about History (New York:W.W.Norton,1994)。若想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考虑社会史的兴起及其影响,可参考 Georg G.Iggers,historiography in the 20th century:From Scientific Objectivity to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 (Hanover: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97)

换句话说,社会史、公众史和其它 “自下而上”(history from below)史学流派在美国史学界的兴盛,与研究人员的 “草根化”和美国社会的 “反智”风气,密切相关。而且这两者之间,又存在一种互相支援的关系,缺一不可。这一情形,在其它地区很难复制,而在中国,更是难上加难。这里有几点原因。首先,如同上述,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比中国要早几十年。中国只是在近几年才开始大量生产的大学生,许多高校也大量扩招研究生,以求消化那些无法马上就业的大学毕业生。这一努力,从国家的层面考量,当然是有必要的。但如果就学术研究人员的 “草根化”而言,那么其效果是正好相反的,因为其结果是让那些通过扩大招生进入高等教育的原来出身 “草根”的学生,通过选拔而进入 “精英 ”的层次。但中国的这一做法 ,正好又与我想说的第二点原因有关,那就是与美国社会的 “反智 ”风气相对照 ,中国社会一直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的传统 ,虽然尊崇教育 ,但其实只是把知识作为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想出人头地 ,而不仅仅是像美国学术界的人士那样以平常心对待学术 ,视其为一个饭碗 (Itisajob)而已。因此 ,中国的学术界 ,功利心很强 ———最近圈内的一些腐败现象 ,正与其有关 ,因为如果钻研学术本身无法达到出人头地的目的 ,于是就使出一些歪点子了。即使那些出身 “草根 ”的学者,一旦进入学术界的核心 ,也往往会随大流 ,随风而起 ,刻意研究一些所谓时髦的课题 ,以求更快或最快地获得荣誉和声誉以及那些伴随荣誉和声誉的物质利益 ,而不是去研究那些自己真正感兴趣、并且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课题。

趋同的史学

我写到这里 ,读者可能会觉得中美文化的差异 ,在史学界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这一方面 ,其实不然。我实际上看到的是 ,中美两国虽然文化差异很大 ,但就史学潮流而言 ,正在日益趋同。这一趋同现象的产生 ,一方面是西方文化的霸权所致 ,另一方面也与我上面所说的中国治学的传统有关。既然中国学者治学的目的 ,是为了出人头地 ,因此就不免喜欢追随时髦。毋庸讳言 ,现在史学界时髦的东西 ,基本上都是源自西方的。近年中国史学界 “新文化史 ”的兴盛 ,正是一个写照 ,而 “新文化史 ”引领史学新潮 ,正是从西方开始的。换言之 ,那些 “自下而上 ”的史学流派 ,现在也正在中国的史学界引领风骚。

我无意批评现在从事新文化史研究的学者 ;我在上面已经说过 ,我个人欣赏一些新文化史的研究。而且从我研究史学史的立场来看 ,史学潮流翻新愈快,对我来说兴趣愈大。如果好几代史家都研究同样的东西 ,那我就只有 “失业”了。我只是想说 ,人的活动无法脱离社会、文化的环境 ,比如美国史学界流行 “新文化史 ”,与其 “反智 ”的文化氛围有关 ,而中国直至今天 ,尚没有这样的环境。当今成熟的学者 ,出自草根的并不多。他们研究一些草根的课题 ,让我想起文革中知识青年下乡劳动 ,虽然人也晒得黝黑、手上也长了老茧 ,也学会了干几样农活 ,但扪心自问 ,那时有多少知识青年是真正想一辈子扎根农村的 ?而他们内心深处 ,又与土生土长的农民有多少共同点呢 ?

换言之 ,我们研究历史 ,首先必须承认历史的多样性 ,以求像钱穆所说的那样 ,对历史带有一种 “温情和敬意 ”。中国的文化崇尚精英 ,我们的历史研究,就不应、无法回避这一点 ,而是应该有人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 ,不要一窝蜂地寻找 “草根 ”的课题。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要我们永远维持这种尊崇精英的文化传统 ,但我们是研究历史的 ,“创造历史 ”、“改造世界 ”并不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曾经在一篇文章的结尾写道 :“中国人对自己历史的记忆 ,向来与一些文化的精英有关 ,如孔子、老子、司马迁、司马光、李白、杜甫、蒲松龄、罗贯中等。如果在中国人的历史记忆中 ,抽去这些名字 ,那么这一历史记忆一定会变得十分苍白 ”。①(王晴佳 ,“中国文明有历史吗 ?—中国史研究在西方的缘起、变化及新潮 ”,《清华大学学报》,2006 (1))我在这里还想补充的是 ,其实这些文化精英 ,在他们当时的年代 ,有的并不是那么 “精英 ”的,那是后人逐步把他们精英化的 ,而这一精英化的过程 ,正是反映中国文化特征的一个历史现象。如果我们故意回避对这些 “精英化 ”的现象和人物的研究 ,刻意东施效颦 ,跟在别人的后面,希求发掘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和事件 ,这样的历史研究 ,自有其必要 (这也是我出版此书的一个原因 ),但窃以为不应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主流 ,因为它与中国文明的传统特征 ,不尽契合。

同类推荐
  • 宋宫十八朝演义

    宋宫十八朝演义

    此书记述了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北周天下,至宋钦宗赵桓“北狩”间168年的北宋历史;从宋高宗赵构南迁至幼帝赴水而死的152年的南宋历史,共记录了三个多世纪中18位宋代皇帝的宫廷生活内幕,其中“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及“莫须有”三字狱等重要事件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是一部史实性较强的、寓教于乐的历史演义。
  •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的明君,但因为种种“机缘”而与皇位失之交臂。他们,就是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从太子到皇帝的这条路上,看似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但却在这条“远耶?近耶?”的路上摔倒了。可以说,皇权之路其实更是一条“母子互通、父子相戟,兄弟仇杀”的争夺之路。
  •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

    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

    一部关于战争记忆、国家罪行和民族悔罪的政治游记。二战结束七十年来,当正义的一方欢呼胜利,德国和日本这两个“危险的民族”,又是如何面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去?表面看来,德国人对大屠杀的彻底反省,日本对侵略责任的抵死不认,世人有目共睹;然而在历史的阴影下,关于奥斯维辛、广岛、南京这几个炼狱之所,关于历史的胜者审判和历史的纪念泛滥,以及为了实现“正常化”的努力和手段,两个看似迥异的国度,实则都充满了难以分辨是非的灰色地带。走访历史的暧昧角落、捕捉冠冕堂皇话语之下的潜台词,同时作者也不忘一再追问:究竟该由来偿还,这罪孽的报应?
  • 皇朝大人们

    皇朝大人们

    一直在犹豫踟蹰,怎样才能向今天孜孜以求的年轻人准确地说明创作的用意,选取历史上二十多位声名显赫的大人,堆砌起这几十万字,并非志在作传,——叙写他们生平的文字早已汗牛充栋,我只是像本山大叔小品里那个光头的王小利一样,抢过话筒来要往祖坟上刨。功名利禄人人向往,有人所向披靡,有人却捉襟见肘,在这条荆棘遍布的仕途上奔突驰驱,是需要些内力和手段的。信仰固然重要,谙熟政治的波诡云谲,厘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是宦海弄潮的基本功。我们都被正统的文字蒙蔽误导了,信以为“天生我才”。剥开灵魂给你们看看,但求后来人少走些弯路。这或许正是书写他们的初衷。为不致寂寞生涩,我不时伴着现时的影像前行。
  • 大明王朝3

    大明王朝3

    中国进入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首次将今天的南沙,台湾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
热门推荐
  • 家常菜谱精选128例

    家常菜谱精选128例

    用舌尖感受自然地馈赠。精选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最想吃的、烹饪起来简单省时的、吃起来美味且健康的家常菜,与家人一起用舌尖感受美食,用味觉体验人生。
  • Malbone an Oldport Pomance

    Malbone an Oldport Pom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荒仙庭

    天荒仙庭

    万域大世界,这里万族共存彼此血战争霸不休,这里天骄、妖孽、神女争鸣,这里世家、皇庭、学宫、圣地、神山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且看秦横天携带造化仙庭系统召唤众多华夏古国的文臣武将、武侠小说之中的绝世武者,在这方宇宙中建立一个亘古不朽的神话仙庭,谱写一曲让诸天万族、亿万生灵永世传承的,属于华夏人的史诗传说。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 女人就是要有钱大全集(超值金版)

    女人就是要有钱大全集(超值金版)

    没有理财智慧的女人,永远都无法成为真正的好命女。不懂理财的女人。也许会赚钱,但却守不住钱;也许会守钱,但却不知道如何让钱升值;也许懂得如何让钱升值,但却不懂得如何给自己的未来提供一份保障;也许懂得给自己提供一份保障,但却不懂得如何通过钱财让自己持久美丽……我们不要做这样的女人,我们要做既有钱又聪明的女人!这本《女人就是要有钱(超值金版)》由雅瑟编著,用丰富的案例和精彩的理论告诉大家,女人如何变有钱。做女人,就要懂得理财,就要让自己活得更精彩。这本《女人就是要有钱(超值金版)》适合女性阅读。
  • 少年丞相本红装

    少年丞相本红装

    二十一世纪顶级杀手的她魂穿异世,双亲早逝,爷奶相依。她不信神不信佛更不信命!是女子又怎样,女扮男装行天下,书院青楼任穿梭!即便女儿身被识破,她仍旧做着世人眼中惊世骇俗之事,只因为她本就是属于异世的魂魄!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为报家仇,看女主如何穿梭于几国,经历了怎样的光怪陆离,才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国丞相!★★★他,一身黑衣,俊美如雕刻般的俊脸冷如寒冰,身为南宫国的冷面皇子,却只为她一人展开笑颜。▲▲▲万山丛林之间,万丈悬涯之上,一席白衣的她遗世独立,风华绝代。只见她一手捂着受伤的腹部,面对着千军万马,笑容浅浅淡淡。“我夏候宣要不想被你们捉到那你们就是妄想!”狂傲的话语让听见的人都为之一振,这人莫不是……只见她转身一跳,在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时,她已经向悬涯之下扑去,给众人留下一个白色弧度便消失不见。“不……”远远的一黑衣男子骑马而来,人未到,声先至,那撕心裂肺、痛入骨髓的声音让所有人都震撼当场!……此文美男多多,但绝对的1对1~~~~~~此文文讲述的不只是爱情,更有亲情与友情。◆◆◆请各位亲动动你们的小食指,收一个,嘿嘿……★
  • 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

    太上灵宝净明秘法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火凤凰

    火凤凰

    穿越醒来,肚子里还多了一个球?一块可权倾天下的玉佩掀起乱世风云,太后宠她无度目的不明,皇帝百般呵护目标不清,庶妹为抢她未婚夫狠毒陷害毁她清白?那她就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她堂堂影后又是医学世家的传人,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特工身份,她岂会怕他们的阴谋诡计。她名义上的舅舅说:“孩子是我的,你跟我走吧!”天下第一美王爷说:“孩子虽不是本王的,但本王视他如亲。”然而……“你不是说孩子是你的?结果呢?孩子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还有你,你不是说孩子不是你的?结果又如何?你连自己的孩子是怎么跑进我肚子里的都不知道。”
  • 亭林先生神道表

    亭林先生神道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婚意萌动:这次绝不放过你

    婚意萌动:这次绝不放过你

    我这辈子做过最后悔的事情就是爱上湛少凌,然后眼睁睁的看着他娶了别人…我不择手段的怀上了湛少凌的孩子,最后却落了一个痛不欲生的下场,我爱湛少凌,可我更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