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野开阔,内容丰富,思想精湛,意蕴深邃,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宝库。公仆理论是这个理论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珍珠。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很多著作中,特别是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的论著中,深刻透彻地论述了公仆理论,把国家公职人员做社会公仆还是做社会主人,看成无产阶级专政区别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专政的重要标志之一。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经验,从多方面充实、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理论,把国家公职人员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为社会的公仆而不做社会的主人,看成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
本书坚持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原则,系统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理论,准确地界定了社会公仆范畴的内涵和外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理论和阶级分析方法,较为清晰地勾画了公仆嬗变的历史轨迹:公仆的雏形(原始社会的公仆)→公仆的蜕变(阶级社会的主人)→公仆的回归(社会主义的新型公仆),深入地分析了原始社会公仆特点与职能,揭示了阶级社会公仆蜕变的条件和实质,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公仆的风采,辩证地指出了公仆的嬗变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过程,深入发掘了公仆嬗变的当代价值,即深入剖析了在社会主义一定时期仍然存在社会公仆嬗变为社会主人的土壤和条件以及如何采取以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重要举措。
理论应该是结果实的花,而不应该是无果之花。理论应该有效用,它不会因为有效用而降低自己的品位。理论家不应该是吐丝织网的蜘蛛,自我欣赏自己编织的思辨之网,而应该努力反映时代特点和时代要求,回答和解决时代所提出的任务。这部著作就是适应我国当前严峻的反腐败形势的迫切需要而诞生的。邓小平同志早在1982年4月10日写的《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一文中就曾指出:经济犯罪活动“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各种腐败现象中,权力寻租是最大的腐败,是主仆关系的颠倒,即社会公仆嬗变为社会主人。它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面对着十分棘手而又必须着力解决的世纪难题,理论应该为现实服务,探索对策,本书正好适应了我国新时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公仆思想的理论宝库,归纳和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公仆思想最新理论成果,对新时期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