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17200000002

第2章 自序

我曾经于2006年出版过学术论文集。无论如何,当时都还不是时候,因为出版学术论文集是具有非常丰富的学术经历并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的老专家做的事情,对于像我这样的中青年的探索者来讲,这样做的价值还不是很大。不过,在持续进行的学术研究过程中,我自然有了一些想法和看法。这些想法和看法就是我在进行经济学探索之外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为了让读者深刻了解我在经济、金融学科上所进行的艰辛探索,我将过去同行专家对本人有些著作所写的序言、书评及评论,自己所写著作的前言、后记以及对有些学者理论观点的评价及书评、政策建议等结集出版(自认为价值不大和找不到的除外),书名取为《探索经济学的路径》。之所以这样取名,就是为了说明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我在进行经济学学术探索以外的很多想法和看法。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同行知道我进行了哪些探索,有哪些观点,存在哪些不足,但愿这种做法对同行或感兴趣的同志有一些帮助和启发。

我的经济学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1年以前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学习《资本论》和西方经济学。有一些研究笔记,对许多经济理论和经济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公开的著述较少。第二阶段是1991~2010年的20年时期。这个时期主要是运用所学的经济学基本原理研究中国现实的宏观经济金融学问题。其调研力求结合中国实际,对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及热点问题的认识逐步深入。这一阶段我主持了几个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出版了几本个人学术专著,发表了100多篇论文,获得了几项省部级奖。研究成果不仅受到同行关注,而且也受到实际工作部门决策参考的重视。第三阶段是2010年后的时期。除继续主持两个国家课题外,这个时期主要是不断地参加成果评审、发展规划、可行性论证、论文指导与答辩、决策咨询、学术报告和研究反思。反思获得了哪些认识、存在哪些不足以及今后对于提高认识水平的改进措施。

多少年来,对于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使我明白,既要有学习、调研的种种客观条件,也要有个人的主观努力才能提高自己的认识。回忆起魏礼群老师把我招进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以来,我既得到了他和苏星老师、钟契夫老师、王广谦老师和刘锡良老师的亲手指点,又得到了众多同行的有益帮助,还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更有夫人李长咏、女儿江泽晟的充分理解。是他们的指点和帮助才让我能获得较多、较快的认识。当然,个人也需要努力。进行学习研究的时光,我是在争分夺秒中过去的。还是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资本市场预期》第384~385页中的那句话,“在外面世界很精彩的今天,要想真的学点和写点东西,是很需要有点坐冷板凳精神的。……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的挑灯夜战、奋笔疾书了,童年生存的艰辛锤炼了我今天顽强的进取意志。”反思之一,在刻苦研究的时候,我忘记了对身体的爱护,不仅不锻炼,而且经常一坐就是半天。个人的肥胖和各项体检指标的偏高就是由此来的。看来今后还要工作、身体双丰收才是胜利,长时间的辛苦调研与坐冷板凳将告一段落。反思之二,个人显得有些浮躁,经常想一下就把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认识清楚,有那么简单吗?个人要淡薄名利,非下苦功夫不可。

长期以来,我对经济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包括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虽然我在这方面的建树不多,但我在不断地思索。我在经济学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两个应用经济学分支学科和预期理论等理论经济学方面。在区域经济学领域,主要将区域经济学与产业经济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关注区域产业方面的发展与调控问题。例如,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主导产业的选择、区域战略性产业结构的布局、区域产业的承接和转移等。在金融学领域,主要将预期理论与金融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关注金融发展中的预期问题。例如,中国资本市场预期、预期作用于金融宏观调控的效率、预期理论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通货膨胀预期管理等。总的来看,研究的特点是寻找经济学分支学科的边缘进行综合研究。

在区域经济学方面,我主持过5个课题研究,出版过4本书,发表过40多篇论文。在区域经济学领域的代表作为:2004年在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和200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部大开发新选择——从政策倾斜到战略性产业结构布局》。主要的创新观点是: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也是主导产业选择的过程;落后地区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产业结构支撑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论等许多独到的见解。

在金融学方面,我主持过3个课题研究,出版过3本书,发表过30多篇论文。在金融学领域的代表作为:2005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资本市场预期》、2009年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和2010年在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预期作用于金融宏观调控的效率》。主要的创新观点是:中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受预期普遍影响的市场;中国的最优金融体系是政府主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金融体系;金融宏观调控的效率高低深受预期影响等许多原创性的理论和观点。

在预期理论方面,我主持过3个课题研究,出版过3本书,发表过20多篇论文。在预期理论与预期问题领域的代表作为:2007年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预期理论史考察——从理性预期到孔明预期》和2011年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预期理论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主要的创新观点是:首次提出了孔明预期概念;预期理论在宏观经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等许多创新性观点。

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就是要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客观经济过程所固有的规律性。这种学习和研究没有捷径,非要下苦功不可。为了让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我在宏观金融经济学上所作的真实学习和探索体会,特别是让读者知道同行专家对我本人学术观点的看法和评价,是如何帮助我进步的(绝大多数已公开发表),除去修改个别文字和标点外,文章一律保持原样。

对于老前辈、好领导、同事和同行们无论在学业上还是在做人上所给予我的指点和帮助,我都是铭记在心的。我感谢老前辈的无私指点、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同事们的殷切关心和同行们的热切关注,并要学习他们身上的这些宝贵精神。当然,我也应该感谢家人李长咏和江泽晟的理解和帮助。

同类推荐
  • 矿业权交易操作实务

    矿业权交易操作实务

    本书从矿业权出让、转让的现场交易和网上交易两方面叙述了整个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交易过程。详细列出了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和文本式样。可使初始接触矿业权的人士尽快了解矿业权交易操作,也可供经常接触矿业权的人士参考。
  • 机器人时代

    机器人时代

    为什么珠三角的中国制造业基地频频出现倒闭潮?为什么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精尖制造业正在向本土回流?中国制造业的救命稻草在哪里?机器人时代到来了!工信部声称,机器人自动化将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新华网》盛赞:中国迎来机器人大发展时代。机器人和自动化将是催生中国制造业大洗牌的最主要因素。想了解这个即将被机器人和自动化改变的世界,此书必读。
  •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为什么我们的收入这么低。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收入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了,我们工作不努力吗?我们不够节俭吗?都不是;为什么我们什么东西都比美国贵。美国人实在太幸福了,人均年收入四万美元,我们呢?才几千美元,而且美国几乎什么都比中国便宜;为什么我们的蔬菜价格这么贵。这已经不仅仅是大蒜和绿豆的问题了,而是一般蔬菜价格也像股价一样大幅度的变动,搞得这些小菜贩子卖菜像玩股票一样。
  • 税收的逻辑

    税收的逻辑

    从过去大众普遍对税收和财政预算漠不关心、一无所知,到现在“税痛指数”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可见我们已进入税感时代,财税知识的普及势在必行。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几年发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的财税类时评、随笔文章和接受的一些媒体访谈,延续了作者平实严谨的行文风格和人文视角。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感受到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发生的实质性进步,了解与我们切身相关的财税制度,从而积极有力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 中国经济专题

    中国经济专题

    本书总结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了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了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热门推荐
  • 恍如隔世

    恍如隔世

    八岁,是我告别童年迎接灾难的开始,因为姥爷的死,一个小女孩本能的快乐和童真从我身上残忍地灭绝了。春夏之交的季节,会做棺材的木匠姥爷和我不得不结束乡村生活住到天津。头一回赶上停电,姥爷燃起红烛领我来到他阴面的房间,拿出白天画好的简笔画儿装进信封,粘好,叫我用歪扭的字迹写上地址,冯大鹤收。姥爷把信掖在褥子底下,郑重地说,花花,哪天我跟你姥姥一样瘫炕上,千万想着把它寄走。简笔画是想告诉乡下的大鹤,如果姥爷死了,不能把他当捆柴禾烧掉。
  • 民国教授往事(下)

    民国教授往事(下)

    性情教授吴宓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文,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奇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 华胥引

    华胥引

    若用生命换一个过往完美的幻境,你可否答应?或许你会摇头,但她们应了。在这个发生在乱世的故事里,卫国公主以身殉国,依靠鲛珠死而复生。当她弹起华胥调,便生死人肉白骨,探入梦境与回忆。以命易梦轻叹悲欢离合一场戏,黄梁之后,尚剩几何?而她与亡她国家的陈国世子一次一次于幻境中相遇,身份两重,缘也两重。对他们而言,世界的倾塌只需要那么轻轻一句话,无奈痛苦的现实,难以承受的痛,不如只求在梦中得到一个圆满。
  • 特工王妃:傲娇寒王强势宠

    特工王妃:傲娇寒王强势宠

    她是丞相之女,生父不爱、继母算计、嫡姐伪善、残废无能。他是冷漠无情、傲娇腹黑的闲散王爷,表面不受宠、无权无势,实则权势滔天……一道圣旨,她嫁他为妃。大婚当日,她冷傲出场、手刃侍女、与他交易,从此,她杀人来他递刀,她放火来他浇油,夫妻双双把渣虐……小剧场:“王爷,王妃把公主的揣进水里了。”“还不快让人去帮忙,公主那么重,伤了王妃的脚唯你们是问。”“王爷,太子在御花园跟王妃表白了!”“听说近日京城新开了一家小倌儿馆,把太子下了药送去。”“王爷,王妃……去了小倌儿馆……”某王爷:“……”一直没有动静,暗卫抬头,只见书桌无人,窗户已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之九重梦:大爷别过来

    重生之九重梦:大爷别过来

    经历了两世,卢云儿依旧被乱刀砍死,而且砍她的还是同一个人。再重生,她又差点死在了那一个人的刀下。一个曾经被她偶然救过的道士告诉她:你与他有宿世之仇,化解的唯一办法是入梦,入梦化解他的戾气。卢云儿问:几场梦?高僧道:九场。这是要被砍九次的节奏吗?为了善终,卢云儿只能咬牙应了。
  •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年轻人必学的1000个社会经验

    大浪淘沙,多少年轻人最终被社会的暗流淘汰出局!大浪淘金,多少年轻人经过社会的历练而绽放光芒!年轻人走上社会,是成功还是失败,在于掌握了多少社会经验。虽然所有人都知道“经验”的重要性,但真正懂得学习经验,使用经验的人却很少。因此,年轻人要想取得成功,最缺乏的不是理想,不是激情,而是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社会经验。
  • 孤墓情

    孤墓情

    孤墓情守陌涯人,悲凉词句悲凉魂。慕烟只为绍尘冷,红尘是非诉难懂。[短篇]
  • 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

    本书选入了作家王昕朋2011—2012年在《特区文学》发表的中篇小说《风水宝地》、《十月》发表的中篇小说《方向》、《朔方》发表的中篇小说《村长秘书》等三个中篇。其中,《风水宝地》被《作品与争鸣》转载;《方向》被《作品号争鸣》转载;《村长秘书》被《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风水宝地》关注农民对土地的情感,关注农村土地流转这一时代性话题。《方向》则从一个家庭大门改建的朝向问题,揭示了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改革与阻挠改革的深刻主题。《村长秘书》写的是大学生村官的现实生活和工作。此篇小说已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正在拍摄之中。
  • 重生特工玩转校园

    重生特工玩转校园

    一往情深换来的却是背后的一枪,就在那抹璀璨的晨星滑落消失的一刹那,她发誓,如果再有活路自己一定要为自己活一次,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谁知醒过来的时候,周围出现的却是无视自己的父母,瞧不起人的妹妹,视己如无物的哥哥,不怕,即使是这样,她也要活出精彩,大展芳华。凌家废物大小姐,愚蠢之极,恶俗的打扮,鄙陋的言行,还有见男人就扑的花痴行径,实在是让众人恶心到不行,可是突然到了某一天,睁眼的却是满眼锋芒,凌厉的杀气被遮盖剩下的却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女子。一朝重生,父母无爱,兄妹无良,可是为何周围美男环伺,身世强大。皇甫弈,嚣张的红发俊颜,配上那犹如吸血鬼般的白皙肌肤,冷淡的对待所有人,却独独对她情有独钟。千般爱恋,百转柔肠。牧清歌,热情如火的性子,天使般的容颜却有着恶魔般的灵魂,只有她救赎了他,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原本的情债。易墨冷,苍凉的眸子里透着同类人的凄凉,显赫的家世让这个本来就有如神邸般存在的人,更加让众人痴迷,可就是这样一个冷漠冰封的心却让这个女人硬生生的开出了只容她一人的角落。男主女主身心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