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51100000003

第3章

清楚地记得,我从连襟家出来,心里真的有点舍不得自己的那辆自行车。那些年,它帮了我多少的忙啊,驮煤气罐,搞对象,带孩子上学,上领导家送礼,去火车站接样子古怪的文人朋友,跟一些不着调的人郊游,等等,等等,唉,送过自行车之后,那其业是:“一步一远兮,足难移”哟……

把爱恨交加的自行车送走以后,我开始改坐“大汽”和“大辫儿”。由于中国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坐车的人越来越多,使得“大汽”十分拥挤,乘客之间经常因为拥挤过度或者拥挤不当而相互打仗。我本人就差一点儿打过一仗,主要是对方挑衅,欠揍,需要教训他一下,他应当理性地活着,我想让他知道这不是一个为所欲为的世界。另外,那个时候我的个人修养不太好,我早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少年。不像现在,人家怎么欺负我,我都不吱声,老老实实地,笑眯眯地听着,看着,并不断地点头(过来人嘛),以至于不少人都认为阿成是一个可以欺负一下的人,可以用欺负阿成来彰显一下自己的牛皮与“正义”。这是非常有趣儿的事情。此为笑谈,及时打住。还说打架,我正准备要教训一下对方,对方立刻说我骂他了,显然他是软了。我轻蔑地说,狗屎。便放弃了武力训诫对方的方式。另外,那时候我刚刚到文联工作,是文人了,再打架就不合适了。

坐“大辫儿”时代的故事很多的。

记得,有一次,我坐“大辫儿”回家的途中,在车中间的交接处,看到一对老年婚外恋者。在拥挤的乘客当中两个人默默无言,彼此传递着深情的眼神儿。看着这种情景真是让人同情,让人心酸。我当时就想,如果他们有一辆完全属于他们自己的“大辫儿”该多好。毫无疑问,那属于我当时的幻想。什么是幻想?就是别一种心理抚慰。

又是许多年过去了,国家改革我也改革了,上下班改为坐小巴了。

这里还要扼要地回顾一下。

七十年代末,我是开过面包车的,那时候我在市城建局工作,职务:驾驶员、司机、“车豁子”(之为俗号),开一台崭新的熟蟹子壳色儿的面包车。开着这台车在哈尔滨行驶非常特别,相当招摇。当时,这座北方名城只有两台面包车,因此车一上路,每天都能牵动很多人的眼球,甚至有人在我的车前摄影留念。

我毕竟还是一个社会人,自然有一些杂七杂八朋友的人,所以,在那个让人笑个倒仰的年代里,有许多新娘就是坐我的这台面包车嫁到婆家去的。粗略地算一下,坐我车的新娘至少不下五十位。而今,城里的面包车海了去了,而且已经“降格”为私人营运的车了。

乘坐这种私人营运的小巴比乘坐“大汽”和“大辫儿”贵一块钱,但是,它方便,快,保证人人有座。可以这样讲,2000年之后坐小巴的乘客,大都是一些正走在致富征途上的个体户,或者小额受贿者及其家属,当然,也含着极少数的像我这种靠稿费贴补生活的业余诗人(那时候我主要写古体诗——即未老先衰矣)。

属于私营性质的小巴车和“大汽”、“大辫儿”是同一个站台。所以,同样等在站台上坐小巴走的人就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优越感、牛皮感,显出一副得意的样子——要知道,这种庸俗的状态是许多人毕生的追求啊,特别是那些处处仰人鼻息的人、俯首帖耳的人,不得不阿谀奉承的人,人下人的人,被人看不起的人就更是如此。那么,我有没有优越感呢?没有,我觉得我属于那种不会过日子又大手大脚、贪恋舒服的人,一句话,属于没有出息的人,瘦驴屙硬屎的人。我也跟着上述这些人一块儿登上了小巴车。

在小巴车上我了解了许多关于他们的故事(那时候已经有移动电话了)、他们的追求、他们的粗话、他们的不要脸、他们的仗义、他们的不拘小节、他们出类拔萃的智商、他们把握机会的能力、他们的满嘴谎言——尽管小巴车里绝对没有爱情——为什么小巴车里不产生爱情呢?是金钱作怪还是行程太短的缘故?还有,小巴车上,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司机还是女乘务员,都瞧着不美,而且都很邋遢,都有一股汗泥味和廉价的刺鼻的化妆品味儿。这真是咄咄怪事。

有一阵子,城市的居民管这种私营的小巴叫“疯狂老鼠”。它们的确像发了疯的老鼠一样在城市的街道上乱窜。随着伟大祖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个人创作热情的高涨,稿费标准的小额提升,个人收入的增加,我决定改坐“的士”。这倒不是什么虚荣心,而是小巴车的车况也越来越差,而且,经常超员行驶,加了不少小凳子,像塞满了各种杂物的逃难车,人在里面几乎透不过气来。特别是当一爿异常肥硕的臀部像一面张开的降落伞似的罩在你那张由于熬夜而变成绿豆色的窄脸时,你就彻底地灰心了。再加上阿成同志的年岁也逐渐地大了,耳边已经响起了“大叔”、“大伯”、“大爷”、“老家伙”、“老东西”这样的称呼了——尽管对文学创作而言,这一年岁才刚刚开始进入最佳、最妙不可言的时期,思想的ageing,笔力的experienceand force,艺术的perfection(真不好意思,但这是事实。其实,作家一共拥有两段创作旺盛期,一个是青年时代,另一个就是老年时代——中国人没有中年时代),相当美妙。但是,这可并不意味着其身体也同样充满活力与张力,朝堂的明镜之前,新添的华发就是一个证明,就是一个迷人的微笑。

的确,2000年以后,本人虽然还不算极其地老,但也绝不能说还极其地年轻。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如果自己不是纯粹的葛朗台的话,那就应当改乘“的士”了,该换一种新的代步工具了。当然,我非常清楚,每天20元的出租车费可以买750克猪肉和一只三黄鸡(据说哈尔滨的牛肉马上要涨到20元1市斤了)。但是,这样的盘算与换算是有问题的。我们当中的很多同志,很多家庭,一直被这样不道德的换算与盘算欺凌与蒙骗着。同志们,这是一道伪命题。我们不应当这样算计我们的欲望与生话。算计倘若必须,如果控制不了,驾驭不住,那是对恶人而不是对自己。一天到晚总是在低着头算计自己的人,那样的日子也太他妈的了。我和我的父辈们曾经历过那样的日子,我们应该告别那样的日子了。孟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不是让大家一块儿算计自己,每天都把自己搞得灰溜溜的,像个罪原体似的,一副谁都对不住的样子,而是要尊重生命,告别自欺,走向健康的、阳光的、幸福的生活——换句话说,就是要学会原谅自己。

一句话,“打的”上下班,坐着更舒服一些。

人坐上“的士”了,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侧过头来,看到那些仍然在坐“大汽”、“大辫儿”,或者小巴的同胞、同伙(过去,我们常在站台上一边等车,一边聊天儿——他们都非常关心世界形势,喜欢拿一些国家元首开涮),心想,王阿成同志不行了,累了,有疲劳感了,坚持不下来了,恕我先走一步去坐出租车了。

——这也是我自坐出租车以后为什么给报纸的随笔写得愈来愈多、越来越认真的缘故。说白了,就是为了多挣一份打车钱。我算了一下,每天按20元的车费计算,一个月打车费需要600~700元。还可以,我可以把这笔钱挣回来。这样还可以少写一点小说。坦率地说,小说太难写了,特别是短篇小说,想想看,用一个筐装一列火车显然是太难了,如果用一列火车装一筐桃子,那就绰绰有余了。

同类推荐
  • 拜年

    拜年

    大袁几乎一夜没睡。一大早,他就去敲她们的门,提着面包,还有牛奶。铜器两天前就准备好了,一面鼓,一副镲,都是从大队库房里淘出来的。大队现在还有什么?人们现在说起大队,连几岁的孩子都会一下指住支书家。但是大队还有一间库房,在学校里,混在学校的一排库房中间。或许别人不怎么知道,但大袁是知道的,大袁以前就是大队保管。大袁找到支书,大袁当保管的时候,支书还在这学校里坐冷板凳。大袁说,我知道里面还有些东西,我就借借踢秧歌用的那些。支书看看大袁,没动,现在谁还踢秧歌?他笑着说。我让人们扭秧歌去。大袁说。他真不知道人们怎么会选这个小屁孩当支书,难道就因为他当过几年兵?
  • 凋谢的无名花

    凋谢的无名花

    亚楠在这座城市中是人所共知的美人,一个真正的美人。她的美让人不敢多看,让人看了觉得心疼甚至落泪。但是,见过亚楠的人都有一种感觉,这个美丽女人的脸上挂着一种冷酷,冷酷中还流露出一种孤傲,于是就有了一种让人敬而远之的感觉。亚楠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书画家,是这座城市非常有影响的文化名人,诗歌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得各种奖项,书画作品不断参加各种规模的展览。人们都说,她写的诗和人一样美,她画的画、写的字同样跟人一样美。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对现代文化的感知,都能明显地渗透在她的笔端和纸背上。于是在诗书画上,就奠定了亚楠的学术地位和高度。
  • 秦国的帝国之路

    秦国的帝国之路

    春秋时期,中原国家蔑称秦国为西戎……秦穆公登上西域霸主的高地,秦国仍不被中原国家从蛮夷行列除名……秦孝公要求参加中原诸国的会盟,被拒……被人鄙视和抗拒鄙视,是一种动力……这动力能量超常,迸发出来时,就不止是血性,更是血腥……智慧是血腥的,谋略是血腥的,治国理政是血腥的,战争攻伐更是血腥的……战国天下不适应这种血腥,而当适应与不适应进行磨合时,血腥便是赢家,华夏一统便是必然……秦国“变法”图强秦国,是春秋时的西域强国,站上过春秋霸主的舞台。
  •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5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5中篇小说卷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必读·1995中篇小说卷》选取了1995年最优秀中篇小说九篇,包括了阿来、徐小斌、邓一光、池莉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在内的名家作品,代表了1995年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本书主编为中国最权威文学研究机构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他以专业的眼光严格遴选,每篇都附有专业的评论。
  • 绿色尸体

    绿色尸体

    一九六五年九月中旬的一个夜里,号称我国“三大火炉”之一的武汉三镇,仍余热未消。站在雄伟壮观的武汉长江大桥上,扑面而来的江风清爽凉快,十分惬意。将近子夜,喧闹了一天的城市渐渐进入梦乡,天上的点点繁星与江上的点点灯火也慢慢被雾气笼罩。可有谁能想到,在这安详的夜晚,暗流正在涌动,危险正在逼近!本部文革手抄本小说原汁原味复原了当年文革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人物的思维方式也深深打上了当年的烙印,其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透着朴实和简单,然而其情节却像无数民间文学一样,本能地抓住了人性中美好和邪恶的一面。
热门推荐
  • 白云守端禅师广录

    白云守端禅师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 最后一片耀眼的星空

    最后一片耀眼的星空

    我是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不知怎么就将落在皑皑人间。最后我用我的生命去点燃了这无比清冷的黑夜,给这个黑夜带来一点光明。
  • 闺谋天下:宦王的惑国毒妃

    闺谋天下:宦王的惑国毒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惊才艳绝的首席特工,他是琰戈大陆威名赫赫的闲散宦王!三世为人,她遇上他!他诓她,骗她,宠她,她该如何修理他?她偷他心,夺他魂,推倒他!然后,嫁给他,嫁给他,嫁给他···生生世世祸害他!江山踩脚下,养只小萌娃,闺中小谋略,毒惑全天下!
  • 今天也要用心生活

    今天也要用心生活

    《今天也要用心生活》是一本真实面对自我的书。这里有作者对“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的观察,和对“生活可以是每个人的,都请用心对待”的思考。这里有许多真实发生的小故事,但这些不仅是过去式的故事以及相逢的人,也是我们每个人一段不可回避的人生。生活其实很简单,用心对待每一天就好。写给努力奋斗的年轻人,房子或许是租的,但生活不是,你配得起所有的用心对待。
  • 帝临九道

    帝临九道

    一滴龙血,一本天书,入魔族,渡冥河,拔剑山,破生死,踏破灵霄,掌御九道。如果宿命就是枷锁,那就打破,即使群山拦在我面前,我也要踩在脚下,傲视这大地,我辈命运,由我不由天!
  • 仙尘遗事

    仙尘遗事

    天地者,日月之逆旅!百代者,光阴之过客!有人说,苍生万物,不过岁月长河的一滴水珠,不过是亘古匆匆的一粒芥子,再璀璨的光芒,也敌不过时间的洗礼。终将冥灭而亡。只是,万物苍生,幸好有那么一些不甘沉寂的生命,逆流而上,逆势而为,寻求长生之术,不死之方,欲求打个破命运的牢笼,证道长生,逍遥不死。
  • 重生之一见倾星

    重生之一见倾星

    新文《影帝的喵系萌妻》……上一世,她被狗男女算计,坠崖惨死,尸骨无存。重生归来,她直接撞入最矜贵的男人怀里,阴差阳错成为演艺界最闪亮的那颗星。记者采访时,某女信誓旦旦:“我目前是单身。”男人看着大屏幕里明媚耀眼的女人,咬牙切齿,当晚就把早已办好的结婚证摆到她面前。她气得大骂:“霍擎天,你浑蛋!”男人露出狐狸一样狡黠的笑容……
  • 在后台的后台

    在后台的后台

    《在后台的后台》收入了韩少功的主要作品,占发表总量的七八成左右。借此次结集出版机会,作者对其中部分作品做了修订。我投入文学写作已三十年。回顾身后这些零散足迹,不免常有惶愧之感。以我当年浓厚的理科兴趣和自学成果,当一个工程师或医生大概是顺理成章的人生前景。如果不是“文革”造成的命运抛掷,我是不大可能滑入写作这条路的。我自以为缺乏为文的禀赋,也不大相信文学的神力,拿起笔来不过是别无选择,应运而为,不过是心存某种积郁和隐痛,难舍某种长念和深愿,便口无遮拦地不平则鸣。
  • 旋风少女之一心一意

    旋风少女之一心一意

    他是她眼中认真努力的若白师兄,而她是他心里无法放下的爱人戚百草,如今风风雨雨都过去了,而幸福,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