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72700000002

第2章 河之殇

(一)

晋城古称泽州,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门户,历史上的“太行八陉”,其中3陉就在晋城。远在旧石器时代,晋城就开始了人类的足迹,留下“下川文化”、“塔水河文化”等文化遗址。相传女娲氏、神农氏及尧、舜、禹都在这里活动过。全市国家级乃至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1处,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46处,占全国的1/3,居全国之冠。自古迄今人才辈出,诸如战国时的蔺相如、唐代的高僧慧远、宋代文学家刘羲叟、首创诸宫调的艺术家孔三传、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诗书大家张慎言、清代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数学家张敦仁、当代著名作家赵树理,像群星一样闪耀在历史的长河。晋城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也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像被誉为“十里画廊”的蟒河、“华北动植物资源宝库”的历山、“晋魏河山第一奇”的珏山、“千山争攒聚”的王莽岭,还有佛子山、棋子岭、黄围山等等,可圈可点的胜景不下几十处。人文荟萃的悠久历史,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使晋城这片土地充满神奇与魅力,一旦踏上就让你无法拒绝,如同当年刘郎误人武陵一样。

跟“十里画廊”的蟒河比起来,东西两河犹如“小家碧玉”,但它却是晋城市的母亲河。东西两河,又名东沙河和西沙河,在城东的叫东沙河,在城西的叫西沙河,是晋城市区的两条主要河流,北起市古书院铁路桥,南至中原街,全长9.05公里。其中,东河3.6公里,西河3.98公里,白水河1.47公里。两河仿佛伸开的两臂,将晋城市拥入碧波荡漾的怀抱。像任何一种文明的诞生,任何一座城市的兴起,最初都离不开河流一样,晋城市也离不开两河的养育。千百年来,从最早砌下第一块城砖起,两河就以纤纤之躯,以流淌不息的“乳汁”,滋养着这一方土地、这一方人:因水而兴,因水而活,因水而繁荣昌盛!

那时的两河,简直是一个圣洁的童话世界。让晋城不老,让晋城人不老,就像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的,“诗意地栖身于大地。”一位叫柳咽河的晋城作家,在其获奖散文《小河》中曾写道:

城中有条小河,弯弯曲曲穿城而过,在城中央拐了一个弯,又顺着坡势流到了城外。它的名字叫东、西河。河水欢快地向前奔流着,一直唱着叮咚的歌。记得我童年的时候,这条河很浅,深不过膝。河很窄,即便夏天涨水时也不过十几米宽。河很清,能够看到小鱼儿、小蝌蚪在水中尽情地嬉戏。阳光一照,河水泛起金黄色的微波。冬天到了,寂静的小河结了一层白银似的冰,蔚为壮观。

记忆中最早关于这条河的印象是5岁或6岁的时候。我站在河边,看年轻的父亲和舅舅在河边钓鱼,看城郊的农民叔叔们挑着南瓜和玉米,急匆匆从河面的小桥而过。父亲和舅舅钓起一条又一条鲜活的鱼儿,善良勤劳的母亲把鱼给我们全家炖着吃,那鲜美的香味儿,随风飘出老远……

后来长大了一些,我有了自己的伙伴,便从母亲的膝下逃出来,舞刀弄枪地在河边乱跑。夏日里,是捉蝌蚪和戏水的好时节。先说捉蝌蚪吧,蝌蚪好静,因此不愿意生活在城中这段喧闹的河段,我们便跑到上游的古书院去捉它们。逢着晴朗的好天气,我和伙伴们涉水而行,上游的水更清,可以看见水底的绿草。我们机灵地用双手捉起一只只活蹦乱跳的蝌蚪,然后再把蝌蚪放进准备好的瓶中。付出的代价当然不是裤腿被河水打湿了,就是两只鞋被淤泥搞脏了。尽管如此,小伙伴们还是十分高兴,毕竟这是少年们的一次收获呀。喜悦中的少年在河岸上奔跑着,追逐着,歌唱着……

戏水则是在午后,因了那些高高低低的树木,河中的水只有在午后才能被阳光晒得足够热。于是中午过后,少年们秘约着偷偷离开了家,向水深的方向集中,少年们光着腚,在河水中坐着、趴着、漂着,相互撩着水,忘却了母亲的召唤,直到天色渐晚,才开始忐忑地往家走,一边走一边想着如何才能够搪塞,但我每次都没有成功。大人们自有大人们的办法,他们只要用指甲在我的皮肤上轻轻一划,即可见到一条清晰的白线,白线泄露了所有的秘密。

冬天来了,河道里是洁白的冰川,少年们在冰面上铺上风干的玉米秆,一大溜坐在上面沿河道滑行着,那真是又惊险又刺激的游戏。凭着天生的好奇,有一次我和同伴决定逆流而上,想看看小河的源头在哪里?是水还是冰?我们在冰面上艰难地行进着,时而还要在冰面上走一段稍微有坡度的地段。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找到它的源头……

可是,日益发达的晋城渐渐忘却了母亲河的养育之恩,沿河建起的水泥厂、铁厂、皮革厂、塑料厂等大大小小的企业,把大量污水和垃圾倾倒进河中,使两河变得面目全非。美丽的“童话世界”竟成了噩梦:污水横流,垃圾成堆,杂草丛生,蚊蝇肆虐,被晋城人自嘲为“龙须沟”。“龙须沟”原是老北京一条有名的臭沟,五六十年代经过彻底的改造治理才变好,著名作家老舍曾就之编写了著名的话剧《龙须沟》,一时间家喻户晓。拿“龙须沟”来作比,可见两河脏臭到了什么程度。一到盛夏,河面上泛起滚滚白沫,散发出刺鼻的臭味儿,薰得沿河居民气都喘不过来。

像一位沦落街头、不堪污辱的母亲,两河在痛苦中呻吟着挣扎着。面对被糟蹋的母亲河,晋城市的老百姓既痛惜又无奈,用歌谣诉说着两河的不幸遭遇: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

六十年代浇园灌溉。

七十年代水质很坏,

八十年代青蛙绝代。

九十年代污染成灾,

新世纪里身心受害。

经检测,两河水质100%被污染,100%“五毒俱全”:氰、汞、铬、砷、酚,哪一“毒”都不少。氰化物进入人体后,可直接进入血液,造成人体组织严重缺氧,导致呼吸衰竭死亡。而汞呢,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并输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肾。至于铬、砷、酚,也一样都是损害人体的强致癌物质。

有关环保专家,曾对两河沿岸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结果发现:被污染过的土地,树木又黄又蔫,像霜打了似的。小麦眼看到了收获季节,却长得像一把韭菜,奇形怪状,麦穗儿小得可怜。沿岸生活的老百姓,因河水污染患上的疾病多达好几种,有急性痢疾、流感、疟疾、肠炎等等,发病率比一般地方竟高出1/3。

河南岸有一眼8米多深的土井,村民们一直靠这口井饮用。可是因离河太近,只有500来米,也遭到了污染,井水变得发黑发臭。4年时间,有4位村民死于癌症,年龄最大的49岁,最小的只有29岁。前来调查的专家曾对笔者说,当时看着一个个沉默的老百姓,仿佛听到了他们痛苦的呐喊:“还我碧水良田,还我健康的身体,还我生存的起码权利!”

两河成了名副其实的“黑河”、“臭河”、“害河”,副市长师建平伤心地摇头叹道:“我从小生长在两河边,对它有着别样的感情。看到小时候清澈的河水,如今变成这个样子,我的心里十分伤痛。如果再不治理两河,我们这些领导真的就要沦为人民的千古罪人呵!”一位居住在河边的老干部说得更绝:“我没有死在枪林弹雨中,却要死在这条河上了。”

一名中学生,在题为《鱼的呐喊》的作文中写道:

我是一条小鱼,一条没有家的可怜的小鱼,一条失去兄弟姐妹、无父无母的小鱼。想起家乡晋城市区那条清澈的东、西河水,想起我的兄弟姐妹,想起过去一家人快乐的生活,我曾无数次黯然落泪。家乡晋城市过去的两河,河水清澈见底,我和兄弟姐妹们经常畅游在河水里,玩游戏,捉迷藏,穿梭于青青的水草间,然而好景不长……

这条因两河“好景不长”,而被迫逃离家园的小鱼,最后不得不向人这个灵长,发出救救两河的呐喊:

“在远离家乡的大河里,我日夜梦想着我们家乡的两河能够变清变绿,梦想着能够和我的兄弟姐妹们早日团聚,救救两河吧……”

(二)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世界的历史就是城市的历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形态,城市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一直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突飞猛进,1999年达到了31%,2025年将达到55%左右,其规模和速度居世界首位。

可是,像亚当与夏娃偷吃了禁果一样,在享受甜蜜的时候也得接受上帝的惩罚。由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便接踵而来: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水质恶化,大气污染,垃圾成灾,生态破坏,交通拥挤,事故频繁,等等。这些被称之为“城市病”的问题,除了轻重的程度不同而外,中国无一城市能够幸免,晋城市自不例外。

“80年代中期,晋城建市时百业兴隆。可是锐意进取的晋城人没想到,仅仅不到10年,头顶的那片蓝天就不再蓝了,脚踏的这方青山绿水也不再绿了。当时代的列车驶入21世纪,晋城,这个改革开放诞生的明珠蒙上了灰尘,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30个城之一。”

面对呈放在案头,由晋城市环保部门编写的《晋城市环境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黄皮书,市长李雁红百感交集,一连几夜不能成眠,最后在黄皮书上批示道:

可把环境《黄皮书》作为各级各部门领导的案头必读发送。宣传部门要广为宣传,以生动活泼的各种形式,做到家喻户晓,唤起全市人民“晋城是我家,环保靠大家”的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大打一场“碧水蓝天”的总体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感谢环保部门同志在短时间里编撰了这本有情况、有问题、有分析、有对策的好书,我初读一次获益匪浅。“春风吹绉心中水,投石冲开水底天”,我深感任务重大,并增强了紧迫感、责任感。现特推荐给同志们,以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为了晋城人民的长远利益,为了晋城更加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奋斗。一个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舒适宜人的新晋城必将建成。有志者事竟成,对此我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李雁红是2003年2月就任晋城市市长的。当时天寒地冻,李雁红从太原一路颠簸地到达晋城。上任没几天,他就风尘仆仆地赶往两河视察,望着臭气熏天、狼藉一片的东西两河,感慨万千:这就是晋城吗,这就是晋城的母亲河吗?

在约见新闻记者的会上,李雁红痛切地将两河污染概括为四字:“触目惊心!”同时指出,“两河的严重污染,责任不在群众,而在领导。治好两河,责任也在我们领导。”他说,“如果再不重视治理,什么经济效益,宽裕型小康建设,经济强市,都将是畸形发育!宋代诗人苏东坡曾说:‘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无尽藏也。’现在两河岸边的居民,或者说是我们全市的居民,连这样一点点大自然给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连河上的清风和不受污染的清水都享受不上……”

前来的记者们都不会忘记,那是2003年2月20日,李雁红回答他们提问时所说的话:

“我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可以概括为8个字:执政为民,不辱使命!我在太原期间对晋城就有所了解,在全省11个地市中,晋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在全省前列。到了晋城市这短短的几天里,通过走访和座谈,我对晋城市的了解就更进了一步。我们晋城市有成绩也有缺憾,比如环境污染,就是一个十分沉重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清除它,还老百姓一个清洁、卫生的生存空间。我坚信,有我们晋城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群策群力,朗朗晴日和碧水蓝天终有时!”

作为整个晋城200多万人民的市长,李雁红的话无疑代表了人民的心声,就像那中学生笔下的小鱼发出的呐喊一样:“救救两河!”

2003年的夏天是惊心动魄的,肆虐的“非典”横扫大半个中国,几乎到了人人自危、谈典色变的地步。中国经受了严峻考验,晋城经受了严峻考验,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怀,每一个晋城人难以忘怀。经历“非典”之后,晋城市委、市政府更加认识到两河污染的严重性和治理两河的紧迫性:“再不下决心治理,就愧对晋城父老,就对不起晋城的子孙后代,就无法向历史交待!”

“非典”期间,始终站在指挥一线的市委书记张少农、市长李雁红,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两河治理的运筹当中。2003年5月25日,晋城市成立了两河综合整治领导组,抽调市建设、规划、计委、土地、水利、环保等部门,以及城区、泽州县政府专人出任两河治理办公室成员。市委、市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要像防治“非典”那样,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两河治理当中,打破常规,特事特办,确保两河治理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李雁红要求:“我们在下达文件时,绝对不能够再用‘不应’、‘不得’、‘尽量’、‘尽力’、‘尽可能’、‘必要时’以及‘以后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治理’等等这些无法界定又无法操作的模糊概念了。因为它留给我们的空间实在是太广阔,太灵活,也太拖沓了!”

晋城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治理两河,使晋城老百姓从新一届父母官身上真正看到了两河治理的希望,就像当年西门豹治邺一样,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晋城作家李小猫在一篇《心仪两河改造》的文章中写道:

两河改造的决定突如而至,让我们惊喜得不敢置信。我们早已习惯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期待模式。比如,黄华街改造、北环路拓宽、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把人心说热了,又把人心等凉了。事情或缓缓而至,或遥遥无期。而市民们则像打了“防疫针”似的,极有耐力地等待着。市民们真的非常理解政府:新建城市,百业待兴,财力有限。馍馍只能一口一口地吃,事情只能一件一件地办。晋城的城市建设仿佛就该这么办。

然而,突如其来的两河改造工程,却把市民们多年形成的期待模式打破了。人们纷纷互相询问:“哎,这一次,市政府哪来这么多钱呀?”钱,是多了一些。我们已从市政府公布的半年经济指标中看到了,不足以支撑以亿元为单位的两河改造工程。使晋城城市建设产生质变的是观念,是思路。比如:由政府建城市变为由政府和社会建城市;城市规划由原来的领导随意性,变为规划先行,还原了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两河改造工程方案早一个月以前便向社会公布,在我家门口不远的地方也贴了一张。但是,我强按着急切的心情不去看。我不知道为什么,说不清是爱还是怕。我想,这也许就是人们大喜过望时的一种心境吧。

我一边在忐忑地享受这种喜悦,一边在心中勾画着未来的两河。当然不是我儿时的两河,它太随意且轻悠了。当然也不是北京的护城河和太原的汾河。晋城两河的流量,不足以支撑起都市气派,它应是那种大手笔式的“小桥、流水、人家”。两河改造更重要的是一种宣言,它宣告:晋城市民将要逐步从水泥建筑的樊笼中解放出来,走进大自然的碧水、绿地中;它宣告:晋城市民将告别经济发展带给我们的脏、乱、差环境;它宣告:晋城城市建设的理念将产生质变,全社会建城市,将极大地推动城市建设的进程,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喜。更重要的是,它还宣告:我们要把金土地变为绿土地,让有限的土地价值无限“增值”,直至把城市变为公园,变成让200多万晋城人心仪的精神家园。

同类推荐
  • 尿祸

    尿祸

    尽管我要写的几个人物没有载入任何史书,没有被史学家以及任何人称之为“民族英雄”,但是,他们的故事却被人们传诵了几十年,而且他们已拥有了一座庞大的红石敖包。由此可以证明,它将是一个动人的故事——驼道尽头的耻辱驼队在沙漠中缓缓行进,驼铃叮咚……巴根眼睛盯着索丽娅的脊背,心痒得不行。索丽娅骑在驼峰上,衣服将肩头、腰肢箍得浑圆,随着驼峰的起伏使得她整个后身都活跳起来。巴根真想跳下自己的驼背跃到她的身后,可是他不敢。
  • 哈尔滨的愤怒

    哈尔滨的愤怒

    官吏的腐败、司法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滋生和助长其他腐败的重要原因。——江泽民在中纪委八次全会上的讲话。哈尔滨是座英雄的城市,是第一个夺取并建立红色政权的省会城市,是全国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成立于一九四六年的春天,铅灰色的市政府大楼座落在道里区,被两条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大街——尚志街和兆麟街拥抱着。市长们办公的小楼与李兆麟将军被害地近在咫尺,而李兆麟身中七刀的躯体就在隔道的大屋顶建筑的大院里停放过。
  • 台风媚然

    台风媚然

    方达明,在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出走》获第八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三等奖。小说《婶婶》获第九届美国新语丝文学奖,短篇小说《我的土豆》获第四届林语堂文学创作奖。短篇小说《气球》获台湾第33届联合报文学奖小说评审奖。
  • 余罪5:我的刑侦笔记

    余罪5:我的刑侦笔记

    血太热!十八年前血案浮出水面!余罪千里缉凶!本书为您揭开的是一张令人触目惊心的当下社会犯罪网络。从混迹人群中的扒手,到躲在深山老林里的悍匪,从横行街头的流氓,到逡巡在海岸线边缘的毒枭;他们似乎离我们很远,似乎又很近,看似悄无声息,却又如影随形;作者所描写的,正是这个光怪陆离而又真实存在的地下世界。警校学员余罪,在通过一次意外的选拔之后,被丢进了一间住满凶神恶煞的罪犯的牢房,他迅速发现,要在这个凶险万状的环境中活下来,自己必须比毒贩更奸诈,比窃贼更狡猾,比匪徒更残忍。他不仅要用罪犯的思维去理解犯罪,还要用罪犯的手段去对抗犯罪,更要和罪犯一样突破种种底线。
  • 大鱼

    大鱼

    唐成在院子里晒钱。早上的阳光白花花的,似乎比别处的阳光毒,那些遭了水湿的钱,一见到阳光就跑了水汽,就卷了角,就恢复成钱的原来面目了,挺诱人的。唐成把钱晒在簸箕里。钱都是大钱,一百和五十元的。唐成喜欢把零钱换成整钱。换成整钱了,似乎这钱才有钱的价值。所以,唐成身上的钱,都是大钱。唐成晒钱,怕钱见到风。他知道钱这东西有灵性,容易“见风跑”,他也知道“钱难挣,屎难吃”的俚语,以及俚语里的哲学,更是牢记“钱钱钱命相连”的古训。因此,唐成坐在丝瓜架下,眼睛不转珠地盯着钱。风倒是没有,静静的,麻雀却来了。
热门推荐
  •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

    每一棵树都很孤独,即使地下的根须暗自交错缠绵。本书以主人公灵香的女友海棠自杀身亡后留下的谜为线索,在解谜的过程中,慢慢展现出两个不同年龄的女人(灵香与彩虹姨妈)各自不同的心路历程,整个故事仿佛一面多棱镜,有时荒唐,有时伤感,有时温柔,有时骇人,有时魔幻,却都无限接近真实,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误陷的种种魔怔与梦魇,不仅使人体会到人性中深刻的孤独,也让人触摸到生命中那种令人震惊的情感。虚实交错的奇谲架构,超一流的文字叙事,动人心魄的深情炙爱,直抵每一位渎者的内心、整部小说充满了梦幻与神秘的气息。
  • 穿越家斗:疯癫少爷辣丫环

    穿越家斗:疯癫少爷辣丫环

    苏小曼,26岁。因小三儿的电话才知老公多年背叛,好奇心让她去酒店见“他们一家三口儿”,结果正遇地震,被震到古代。被姑苏斐轩收留,要她做姑苏大公子的丫环。传说,姑苏大公子姑苏斐然,又疯又傻,那么,月下那个绝美的男儿是谁?可惜,没做几天丫环,便遇命案,当成疑凶被捉入牢,在牢中认识了同是穿越女的天下第一庄云庄夫人….出狱后,爱上了大公子,但他已有未婚妻盈盈,苏小曼受到了排挤和算计,忍无可忍,终于反击,却将盈盈腹中的胎儿踢流产,但是,据说,她是未婚女子,胎儿又是何人的?逃跑避难到云庄,遇到一人间极品美男对她很好,很好,但她已与大公子定了终身,还行了周公之礼…意外又起,她被打成重伤,在荒野中醒来,却失忆,遇到一吸血鬼样的阴柔男人,他说,是她相公,是真的吗?当她记起所有的事情,却有一个让她艰难又心痛的选择。
  • 爱情

    爱情

    秋气漫溢,秋凉了。对秋天的提醒,景绿叶和大家都加上了毛衫。任青的反映是,脑子里走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走过“老来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寒气侵入,寒气只认得血肉之躯,不认得任青。任青讲课时,不时蹦出一系列咳嗽。他临时决定,讲课本最后一单元里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和数学老师调了课,两个班合到一个教室里讲。学生对他的此类举动已经有了免疫力。况且他认为,也在讲台上讲过:语文,说到底无非两个字:读、写。读是输入,读是突破时空及自我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吸收、体验古今中外积淀下来的文明;写是输出,将内心的思想情感表达出去。
  • 屹立娱乐之巅

    屹立娱乐之巅

    身带“金手指”的顾翘翘一头扎进竞争残酷而激烈,充满了各种利益冲突和明争暗斗,娱乐圈这个巨大的名利场。不想做流星,立志做恒星的她在向目标前进的途中,见过鲜花,也见过荆棘;听过掌声,也听倒过倒彩声,遇到过友谊,也遭到过背叛……她依然不改初心,最终走向巅峰的故事!简介无能,慢热,现实中娱乐圈的故事和虚构的人物结合在一起,半现实像。
  • 家庭生活小窍门

    家庭生活小窍门

    在生活当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各种琐碎、棘手的问题,比如。家里面的盐结块了,怎样才能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如何才能挑选到新鲜的肉类? 刚买的新鞋磨脚怎么办? 怎么才能清除西装上面的污渍? ……这些繁杂的小事竟然成为难题,给原本精彩的生活增添无限的烦恼。 舒适与快捷是现代时尚生活的特点,精彩的生活是绝对不允许让以上这些小的插曲打乱脚步的。 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知识,略施小计,生活中的许多小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因此,我们从大家的需要出发,系统地收录了生活中衣、食、住、用等方面的生活小窍门。这些小窍门虽小,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在生活中举足轻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小窍门,可以让你分分钟搞之家务。
  • 凤女无尊:小子,别欠揍!

    凤女无尊:小子,别欠揍!

    ◆◆◆世人奉行一句话,有凤凰大人在的地方,就没有尊者。◆◆◆若有来生,我希望能护你们周全,绝不让你们比我先死。当真异世重生,躯体却只是一个魔武废人,还挂着野种、私生女的头衔,唯一的亲人也只是病重生命垂危的母亲。父亲不详,不过,听老妈的意思,好像是个牛人。废人?真的如此吗?凤凰察觉到这身体的状况时,简直欣喜若狂,那是绝品天资,若是前世有此等的好资质,她会家破人亡?“此生,我定能拥有保护所在乎的人的资本。”恢复魔力药剂?还不如凤凰手中的一颗糖豆。魔武不能双修?魔武壁障坚如磐石?为何凤凰伸出小指头轻轻一碰就破!进阶困难重重?奈何,凤凰吃一株珍贵药材,升一级就当别人三级。越级挑战绝无可能?废人凤凰仅一招将学院的所谓第一高手、第一天才摁翻。战宠难求?一人一生仅一只?慎重择之?凤凰看着面前的一堆,都是签订契约的,好像就没有一个弱的,还有一群眼巴巴的往她面前蹭。牛人太多,很嚣张?凤凰跃跃欲试,打完之后哭丧着脸,“我不喜欢恃强凌弱,打之前我真的不知道你比我弱。你看起来明明就比我强的。”什么各方势力,什么几大禁地,什么诸多强横种族?还有那连通各界的无为九重天,实力不够者,进入十死无生?凤凰只看到他们的宝物。…但凡接触过凤凰的人都知道她脾气好,只要能付出相应的代价,好好说话,不论三教九流,是好是坏,基本就能得到她的帮助,但是,切莫招惹她身边的人。★★★★★★凤凰护短,不分是非,不问理由,不问青红皂白,修理了再说。凤凰记仇,不分强弱,不问背景,不给任何人面子,宰了再说。☆☆☆过程,大概就是升升级,掐掐架,寻寻宝,惊心动魄自然不能少。美男多多,人家凤凰大人魅力摆在哪儿,招蜂引蝶,很正常。美女自然不能少,合理搭配,看着不累嘛。结局?☆☆☆(水蓝玄幻大作,玄幻也是偶最喜欢看的。刚开始写文的时候就想写了,只是那时候玄幻在潇湘实在是大冷门。自我感觉,玄幻应该才是强项,言情?唉,到现在似乎都还是有些掌握不到位。亲们多支持,多提意见,谢谢!!!)★文文人物、兽兽领养表:依旧笑领养凤凰叉子茵领养九皇月依浅雪领养亚伦妙淼渺领养浅雪妖娆月魔领养黑雪刑冷墨领养夜火半杯冷咖啡领养龙羲、茜茜havemuch领养孤狐、魔根藤慕容葭儿领养小蛇冰羽灵领养君浅彦luyiyi005领养加洛、小鱼儿~紫~煊~雨领养
  •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本书从金融学名词货币信用、银行利率、资本运作、金融机构、金融热点等方面系统讲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图表和方程式,也没有艰深晦涩的金融学行话,而是以金融学的基本结构作为骨架,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为血肉,将金融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金融学的全貌,并学会用金融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 天台宗章疏

    天台宗章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奶爸的文艺人生

    奶爸的文艺人生

    “粑粑!”刚穿越到平行世界,就看到有个精致可爱的小女孩喊自己爸爸,杨轶表示有些懵逼。好吧,曦曦是百分之百的亲女儿,而孩子她妈居然是高冷绝美的过气歌后。这乐子闹大咯!问题也接踵而至。怎么哄娃?前世是孤胆杀手的杨轶挠破了头。要不讲点故事?杨轶没有想到,他搬运过来的故事火遍全球!怎么样把被自己气走的孩子她妈追回来?有了经验的杨轶表示,没有一首情歌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两首!许多年后,杨轶叹息:其实我只是想开一个贩卖情怀的咖啡店,安安静静地做一个文艺美男子。粉丝们大惊:岳父,别闹,我们还等着我们家媳妇儿出演的《那个杀手不太冷》呢!什么?竟敢打我们家曦曦的主意,杨轶怒拔龙刃:竜神の剣を喰らえ!
  • 茶笺

    茶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