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77600000001

第1章

那年我十九岁。

那是个冬天的早晨,头天晚上刚刚下了一场大雪,地上、树上全白了,我一个人孤单单地站在村口,等待我的哥哥从外地回来。

村外是一望无际的雪野,通向车站的土路被雪遮得严严的,已无从分辨它与两边麦地的界限。我就站在这条土路口上,身上穿了件深蓝色条绒棉猴,脚上是一双深褐色翻毛皮鞋,身后是我留下的一长串清晰的脚印。

我站了整整一天。一天里那条被雪遮掩的土路已被人踩出来,有从村里向村外走的人,也有从村外向村里走的人,但没有一个是我的哥哥。

从村里向村外走的人多是被划为阶级敌人的四类分子,他们是要把街道的雪一车一车地拉到麦田里去,就像平日的扫街,他们有义务使街道畅通、清洁。他们大都穿了黑色的棉袄棉裤,垂了脑袋,不看任何地方。

四丫和英子找到我,几次劝我回去我都没听,后来她们又要陪我一起等,也被我坚决拒绝了。

在村里除了母亲,和我好的也就是四丫和英子了,但我从没跟她们说过我的心事。不是信不过她们,是因为我这心事太重了,她们率真的嘻嘻哈哈的性格怕是承载不起的。她们一定觉得我站在雪地里等人是太傻了,坐在热炕头上和站在村口的雪地里能差几步?

第二天我又去村口等了。哥哥来信说这一两天要来,我希望哥哥一进村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我。

脚下的雪薄了些,也硬了些,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村外仍是无边无际的雪野,那条土路也仍是白的,只中间被人踩过的地方暗淡了许多,远远看上去就像一条被人随意丢弃的破旧的丝带。

四类分子们仍在拉雪,街道的雪拉完了,还要拉村干部家里的雪,村干部家里的雪拉完了,还要拉贫下中农家里的雪。我发觉,他们垂了脑袋只是在村里,一出村他们的脑袋就抬起来了,相互还又说又笑的。

我从心里厌恶着他们,就像厌恶那些村干部一样,尽管村干部和他们是势不两立的两个阶级。母亲的事情发生之后,我就更厌恶他们了——村干部,还有四类分子。母亲前些天死于突发的脑溢血。我断定母亲的死和他们有关。

母亲死前的一个夜晚,生产队会计张彬来找母亲,要母亲到队部去一下。母亲问他干什么,他只说去了就知道了,是李福让他通知的。李福是生产队的政治指导员,虽一字不识,队里的一切都是他说了算的。

那天晚上我守在炉子旁,什么也不做地一直在等母亲,炉子添了一回又一回的,盆里的煤泥烧去了大半,却仍不见母亲回来。将近十二点钟时,我再也坐不下去了,一跃而起就往外跑,刚跑出院门,就见门外的石阶上坐了个人,仔细一看,正是母亲!

我急忙将母亲拉进屋里,问她怎么不回家,出什么事了?母亲摇摇头,说没事,就想一个人在外面清静一会儿。也不知母亲在外面呆了多长时间,手脚都冰凉冰凉的了,我打来热水,给她擦了脸,洗了脚,又问她,到底怎么了,是不是因为大字报的事?母亲仍是摇头,说,没事,睡吧。

那天上午,我家院门上出现了两张匿名的大字报,字体歪歪扭扭的,满篇都是错字病句。但我和母亲还是看明白了,是说前些年队里丢失过的两口袋麦子,我母亲有重大嫌疑,这事当年四清工作组虽追查过,但母亲不知用什么手段骗取了工作组的信任,事情只好不了了之。而现在广大贫下中农经历了四清,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提高了觉悟,心更明眼更亮了,任何伪装的反动分子都不会逃脱革命群众的法网的。

几年来,这种不负责任的大字报虽到处都是,但贴到我家门上还是第一次。母亲的为人是众人皆知的,不要说两袋麦子,就是两座金山母亲也不会动心的,因此我立刻就把大字报撕下来了,还扔到当街踩了几脚。街上许多人都看见了,我一点不在乎,看见的人愈多愈好,我认为这种卑鄙的暗算、诽谤只配踩在脚下。

待母亲出来阻拦已来不及了,母亲变了脸色说,这下他们可抓到把柄了。我问“他们”是谁,母亲说不知道,她也是瞎猜。果然,晚上母亲就被张彬叫走了。张彬是个胆小怕事的家伙,“他们”里自是不会有他,那就是政治指导员李福?可他为什么呢?

母亲不喜欢李福我是知道的,李福粗鲁、专横,动不动就张口骂人,队里的一切事都要他说了算,搞运动的事他管,生产上的事他也管,生产队长也要听他的。不过他从没敢骂过母亲,母亲大约是队上唯一一个他没骂过的女人。也许正因为没骂过,他才更添了几分恼恨?

第二天晚上,母亲又被叫到队部去了,仍是张彬来通知的。我悄悄地跟在后面,见张彬通知完就回家去了,母亲一个人去了队部。

队部里已有三个人等在那里了,一个是李福,一个是生产队长田有发,一个是村支部委员李卫东。他们并排坐在队部那张记工分用的老式的大桌子后面,而示意母亲坐在他们对面的一张小凳上。这场景我是从捅破的一个窗纸洞里看见的,事先我曾想象了种种的场景,但这类似审讯的场景还是让我感到了不寒而栗。

我听到李卫东先开了口,他叫着我母亲的名字,说,想好了没有,你打算怎么办?

李卫东是李福的堂侄,无论年龄无论辈分他都是我母亲的晚辈,但他却叫着我母亲的名字。他说,念在多年乡亲的份上,撕大字报这事我还没给你捅到公社去,捅到公社怕是你连坐的份儿也没有了。

母亲说,我早说了,你可以捅到公社。

李福嚷道,你倒是想,我李福就要杀一杀你的傲气,就要你在我这一亩三分地上抬不起头来!

母亲说,我没偷过麦子,真偷过麦子的人才应该抬不起头来。

李福说,你甭嘴硬,今儿可没工作组听你的了,当年多少人都怀疑是张彬干的,只你一个人咬定了说,张彬识文断字,识文断字的人不会干那种事的。我他妈的就不明白,识文断字怎么了,识文断字的人就都是圣人,不识字的人就都是强盗啊?可惜呀,你保了张彬,如今可没人来保你了,如今我叫他张彬通知你他就得乖乖地去。我能肯定,全队二百一十八个人没一个会赞成你这混蛋说法,也没一个敢站出来说,你胡文慧没有偷的可能!

母亲说,你这么害怕我的说法,偷麦子的人不会是你吧?

李卫东用力敲敲桌子,说,放肆,你知道你在攻击谁,政治指导员可是代表党的!

李福说,还实话告诉你,就算是我偷的也没人相信,别看我大字不识一个。你知道为什么?我他妈的是共产党员,比起共产党员,你识文断字算个屁呀!

这时,生产队长田有发开口道,我说文慧嫂子,你就服个软吧,既是没偷,你撕下它来干什么,撕下来人家就会说你是因为害怕才撕的呀。

母亲说,这事谁都知道,大字报是我闺女撕的,她年轻不懂事,跟害怕不害怕不沾边。

母亲的声音不高,却是坚定的,不卑不亢的。这样的声音使李福愈发地气急败坏了,他每次发出的声音都比母亲的高出许多,使气氛更增加几分紧张。我曾多次听母亲说过,有文化的人是容易招人恨的,因为没文化的人太多了。其实母亲也没多高的文化,不过是解放后上了几天扫盲班吧。我从没喜欢过她那自恃有文化的样子,但她比李福有文化是确实的,她可以看报纸看小说,而同样上过扫盲班的李福至今还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

母亲就这样和他们一递一句地争辩着,终也辩不出个结果。我几次想冲进去帮母亲说话,又担心像撕大字报一样惹出更大的麻烦,只好忍了满肚子的气恨先回家去了。

这天晚上母亲仍回来得很晚,仍不同我说什么。她在队部里表现得是那样坚定,那样不容侵犯,回来却摇摇晃晃,一副要垮下来的样子。我为她擦脸、洗脚,又扶她去厕所。开始她说不用,刚走了几步,却又回过头来说,还是扶我一把吧。我心里不由地一惊,上前扶住她时发现她浑身都在颤抖。我说,妈,您怎么了?母亲说,没事,就是太累了,睡一觉就好了。

待母亲从厕所出来回到屋里,我还是忍不住把偷听的事说了,我说,大字报是我撕的,赶明儿再叫去我替您去。

母亲苦笑笑说,大字报的事不过是个借口,他们的目的是为了整我。

我说,您是说,大字报也是李福他们写的?他们也太不是东西了,您怎么得罪他们了?

母亲说,识文断字就是得罪,因为他们不识字。

我说,那麦子到底是谁偷的?

母亲肯定地说,不是李福就是李福家里的人,不然他不会到现在还抓住我几年前的一句话不放。他们这种人,哼。

我说,那时工作组怎么就没查个明白呢?

母亲说,查了,生产队库房的口袋是有标记的,工作组带人挨家查过,没查出结果。

我说,为什么有人要怀疑张彬呢?

母亲说,他家离仓库最近,有人就认为他做案最方便。

我说,那时候您替他说话,现在他却不敢替您说话了。

母亲停了一会儿,说,除了记工、算账,地里活儿他一样儿不会,他最怕的就是李福撸掉他的会计了。

我说,他怕我不怕,我这就写大字报贴到李福家门口去!

母亲摇摇头,说,没用了。

我怔怔地看着母亲。

母亲说,他们已经决定了,要我跟那些四类分子扫街去,先扫一个月,以观后效。

我急了道,凭什么?

母亲说,一个支部委员,两个共产党员,还不能决定一个普通群众的事?

我说,要是不去呢?

母亲说,他们说了,不去就在全体社员会上承认偷了麦子。

我说,这不是把人往死路上逼么,不去,咱不给他开会,也不给他扫街,看他们能怎么样!

母亲说,那他们就天天把你叫到队部去。

我说,去队部就去队部,反正熬也是一块儿熬。

母亲叹了口气,半天才说道,熬不死他们,我也会被他们熬死的。

我看看母亲,才发觉她眼窝已深下去许多,脸色也发黄发青,头上的白发似又添了不少……对比她在队部不卑不亢的样子,我想,她是在用多大的意志力在支撑着自己呀。我的眼泪立时流了下来。

我说,妈,祸是我闯的,扫街的事我去,不就是扫街么,没什么了不起的。

母亲说,他们要羞臊的是我,你去不作数的。孩子你要记住,今后只要有机会,就学你哥的样子,离开村子,在这儿一辈子都不会有出路的。

哥哥是在四清运动那年考上大学走的,头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母亲硬逼他在家复习了一年。那年我刚考上初中,全家只靠母亲一个人的工分生活,哥哥本想回来帮她挣工分的,她却大骂哥哥没出息,说今年考不上明年再考,明年考不上后年再考,反正她的孩子不能再受李福那样的人的管制。哥哥听母亲的话考学走了,没上两年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现在已分到了很远很远的一个农场,管他们的农场负责人也和李福一样是个喜欢骂人的文盲。

这让母亲伤心透了,捧着哥哥的信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对我说,你哥的事再不要跟任何人提起,包括四丫、英子。母亲一向不满意我和四丫、英子的交往,她们都是没怎么上过学的女孩子,说话嗓门大,吃饭吧嗒吧嗒地响,走路连跑带跳地不端庄,但她们对我好,在这村子里对我好的还没有任何人可以比得过她们,我离不开她们。为此母亲多次对我流露出了失望,她说,村里比她们有知识的女孩子不是没有,你为什么偏偏喜欢她们?我想她是不明白,她看人的标准是有没有知识,我看人的标准则是对我好不好,我没办法像她一样孤独地生活,我是宁愿不要知识也不肯忍受孤独的。这话我一直没敢对她说过,说出来她会更失望更伤心的。

我又提出写信让哥哥回来,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哥哥一回来他们也许会害了怕呢。没想到母亲一下子就急了,说,你怎么会出这种主意,你哥一回来不就全都知道他在农场种地了吗,他们还会害怕一个种地的?母亲坚决地说,只要你哥在农场就不能让他回来。再说,农场那个“李福”已经够让他烦心的了,再加一个李福,你还让他活不活?母亲近于不讲道理地向我连连发问,我委屈地说,我还不是为你着想……母亲立刻打断我说,不用,要真为我着想你就少出这种主意!

和母亲相对沉默了一会儿,我还是坚持要替母亲扫街。我知道对母亲来说扫街比去队部将是更大的伤害,她会支撑不下去的。有一次母亲起得早,出院门迎头就碰上了扫街的四类分子,她立刻返身又回来了,一脸的紧张。我问她怎么了,她说碰上扫街的了。我说扫街的说什么了?她说没有,是她自个儿的事,她替人家难为情。这就是我的母亲。而我是无所谓的,我年轻力壮,也没有母亲那么多的难为情,我还有四丫和英子,她们会把我的事当她们自己的事,她们要是和我一块儿扫街,那扫街就不是惩罚了,扫街就成了有趣的玩耍了。

母亲最后没再说反对的话,也不知她是被我说服了还是累得没了精神,我看她躺下来盖好被子,慢慢闭上了眼睛。

第二天,我醒来已是大天亮了,想起扫街的事,立刻洗脸、梳头,收拾完要出门时,忽然觉得有些不对,母亲一向觉轻得很,今儿是怎么了?到母亲跟前一摸,天啊,竟已是冰凉冰凉的了。

我在村口整整站了三天。第三天是四丫和英子陪我一起站下来的。尽管这样,我还是没对她们说母亲去世前的那些事情。

同类推荐
  • 会飞的小公鸡

    会飞的小公鸡

    吐尔地老人的家在北塔山南麓的一个小山村里,老人有个孙子叫亚生江,亚生江养了一只小公鸡,爷爷叫它小亚生江。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这只爷爷叫它小亚生江而亚生江叫它卡拉库鲁克(维语,黑尾巴)的小公鸡。这是一只与众不同的小公鸡,它外表漂亮:红红的扇形鸡冠、亮亮的红宝石眼睛、山鸡一样缤纷的羽毛、金黄色修长的腿脚、彩旗般飘逸的卡拉库鲁克,而且,它还会展翅高飞,像野鸽子一样。事情还得从一年以前说起。春日里一个温暖的中午,吐尔地老人和往常一样打扫马厩,在马槽里发现了一枚鸡蛋,就顺手放进头顶上方木架子上的野鸽子窝里。
  • 黑皮鞋、白皮鞋(中篇小说)

    黑皮鞋、白皮鞋(中篇小说)

    世海飘泊,几经沧桑。浮沉,于一念之差;静动,于方寸之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人手再强,也强不过命运的推手。于是,有了升斗小民王中良的故事。傍晚的王府井大街正是热闹的时候,但凡到北京旅游的人都会把北京之行的最后一站放在这个地方,看看热闹,赶个新鲜,或是给家里人选回一两件称心的礼物,也算是到过北京首都的纪念。王中良随着细密的人群游走在大街上,这个快四十岁的男人看上去依旧意气风发,那浓密的眉和高挺的鼻梁,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鼻梁上架着一副薄薄的金丝眼镜,有着少有的书香气息。
  • 德川家康(新版)2:崛起三河

    德川家康(新版)2:崛起三河

    日本版的《三国演义》,史书、权书、商书“三书合一”,政企商业领袖必读图书!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须熟读的书,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干部必须研读的书,一部美国驻日大使认为,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一部韩国媒体评为“影响韩国CEO最有价值古典图书。”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每一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究竟是何许人?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百余年的战乱,开创三百年太平盛世,建立了完整意义上的日本国。《德川家康》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 特别不浪漫

    特别不浪漫

    《特别不浪漫》:你那么孤独,却说一个人真好。20个来自心底的故事,20种爱过的痕迹。《我在最温暖的地方等你》作者全新故事集,休息一下,爱和恨都太累了。找到相爱的人,便可以不再孤单。20种爱过的痕迹,40颗破碎的心。这本书收录了20个令人遗憾又释怀的故事,给所有对真爱怀有美好信念的人们找到一个爱的出口。每一次离别都是重生,放下心中的遗憾,不再沉湎于过去。依然相信世界还是美好的,珍视爱一个人的感觉,那么,爱就是有意义的。休息一下,爱和恨都太累了。
  • 极度绝望

    极度绝望

    当简迷从疼痛中醒来,她看到漫山遍野的尸体,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世界一片灰暗,天空就像一个巨大的黑色漩涡。世界毁灭了吗?可还没有到2012。简迷看到自己的身体上都是烧焦的伤口,她发出了绝望的痛苦的嘶喊声。简迷从恐怖的梦境中醒来,打开灯,去厨房的冰箱取了一杯冰水大口大口喝完。她感觉到自己浑身都是冷汗。可能是最近一直在DDA里接受各种各样的灾难援助训练,所以,让她的神经一直紧绷。
热门推荐
  • 我等不到了

    我等不到了

    写下来才发现,真实,比文学还文学。从古典,到荒诞,从平静,到高潮,应有尽有。但是,“真实”又是什么?我重复地陷入了从庄子到西方现代哲学家都描述过的苦恼之中。这个世界需要真实吗?如果需要,又需要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问题,我都不清楚。经过层层筛选,我能够肯定的真实只有一项:很多与我有关的人,都死去了。我很想与他们说活,不管他们能不能听到。于是就有了眼前这本书……直到今天,我还未曾使用电脑,这部书稿仍然是用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不知道今后还会有多少人保持这种书写方式,因此我十分珍惜地把这部书称为“纯手工写作之记忆文学”。
  • 莲华尽染墨生香

    莲华尽染墨生香

    “人绝望了还可以去求神,神绝望了该去求谁?”“小墨舒,对不起,我这次可能真的要走了,如果我能有来生的话,我一定许你相伴一生。”她无不惋惜,因为她知道人死了还可以去轮回,神要是死了就什么都不剩了。只剩几缕相思,几许情牵。
  • 在哈佛听演讲

    在哈佛听演讲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迄今为止,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8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此外,还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我国近代,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这个被莘莘学子所向往的教育殿堂也吸引·了众多有声望的名人前去演讲。对这些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才一吐肺腑之言。本书精选了16篇各界名流在哈佛经典、励志的演讲,中英双语,让你体验双重震撼!
  • 汀州府志

    汀州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魅殿下的狂宠

    邪魅殿下的狂宠

    她一声不响地离开,他发誓要让她付出代价,可是一场车祸却将他们彻底分开,她也有了安宁的七年,可是,七年之后,他们却阴差阳错的相遇,他有了未婚妻,她有了一个孩子。童年的纠葛,失去的记忆,错误的选择,是虚荣还是因为爱。
  • 谁令骑马客京华

    谁令骑马客京华

    岁月悠悠,前尘似梦,在后来的日子里,贺云初许多次地想起入京时湛蓝高远的天空......每一次,她都会暗暗地问自己,如果重来一次,是否还会像当年一般,满心雀跃的随着父亲回到京城。
  • 别墅里的奥克兰(中国好小说)

    别墅里的奥克兰(中国好小说)

    蒋凌霄驾不住虚荣心的攀比,加上老公蓝天祥开着一个商柜,经济上也比较富裕,决定送学习成绩一直不好的儿子到奥克兰留学。她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满足儿子在新西兰留学提出的种种索钱要求,一心一意只让儿子学成归来,出人头地。期间,老公因为生意出了意外,经济紧张起来,焦头烂额的她不忍让儿子分心,一直对儿子隐瞒真相。接着老公患了疑似癌症,为了不给家里雪上加霜,一度自杀,心力交瘁的她决定去找同时送女儿留学的朋友,却意外发现一辆疾驰而过的车上坐着的竟然是他的儿子……
  • 双城记

    双城记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经典世界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
  • 贪财皇后吝啬皇第二部

    贪财皇后吝啬皇第二部

    “你说我到底要不要爱你?”男人的声音如同恶魔一般传到她的耳边。“就算你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还是要爱你。”坚决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男子的瞳孔紧缩。镇定的走到她的身边。“宝贝,现在我记得了。”
  • 我,阴阳师

    我,阴阳师

    选了这条路,我从不后悔。如果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一定会再一次走上这条路。在路上再一次遇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