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狗铲子终于找到了一份称心如愿的好工作:前往鄂西武落钟离山当保管员。据我们所知,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一份好工作。因为这份工作并非世界发善心给他提供,而是来自于他本人的独特发现和创造。也就是说,这是由他的绝顶聪明所产生的一份既适应时代,又是人人所需要的一份工作。这种绝顶聪明,就是狗铲子除了有一个聪明的脑袋之外,还有一双锐利的眼睛,他能看到人人的那种需要,却又是人们根本无法解决的事情。他便因为某种机缘,再加上贵人的鼎力相助,解决了人们无法解决却又是十分需要的问题,这样那份美妙的工作就属于他了。据我们初步猜测,通过这篇小说的曝光之后,估计这一行业会迅速火爆全球,就如当年的拳击俱乐部一样。为此,请允许我第一个对我的主人公狗铲子送上我最伟大的敬意。
在说那个独特的、充满神奇魅力和神秘色彩的迷人工作之前,得先说说狗铲子这个人。因为只有弄清楚狗铲子这个独特的人,才能明白他为什么有那么神奇的发现。
狗铲子真名叫覃大好,鄂西老实坨村人。老实坨村一如一个乖乖女,紧紧地贴于鄂西清江边上。那情景就仿佛一个小女孩紧紧地拉着母亲的衣袖一般,特别地惹人怜爱,并令人生出无数美好的联想,犹如生长在蓝色海底的那种珊瑚一样美妙。村子的前面就是清江对岸的万丈悬崖。它们霸道、不分青红皂白地挡住了村子的去路,并世世代代地耸立在那里表达着它的雄壮与威严,一句话也不说。村子的后面也是一座山,只是那座山要温柔许多,不仅不陡峭,不霸道,而且极为善解人意地用一个半括号形状的山峦将村子围了起来。山上还生长着另外几个村庄。这个半括号所括住的村子就是老实坨。约百十户人家。一条与清江并驾齐驱的公路,极为畅快地从村中穿越而过,与清江一起带着愉快的心情直接奔向县城,那个叫夷城的地方。狗铲子的家就在村子的中间。门前就是那条心情愉快的公路。房屋为土筑瓦盖。它类似于一个自信的蘑菇,与其他房屋一起在这里守护着宁静与岁月。正屋为三间,附属物为西边的偏搭屋。正屋里住人,偏搭屋里住牲口。屋外的稻场上、墙角边,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堆上不同的作物,比如苞谷、水稻、红薯,以及它们的杆径、叶片等等。那些不同种类的作物往往带着极为浓烈的情绪,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阴天里,都能给人释放出一种温馨和踏实的充实感来。家里并不富裕,在当地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不过每间屋子里都关着宁静和对生活的理解,以及主人勤劳的见证。狗铲子就在这个屋子里出生,长大,并产生痛苦与梦想,生产悲伤与欢乐。他今年三十六岁。至今未娶。身高一米七五。国字型脸。大眼睛。鼻子端正。就其整体的模样来看,各类五官的排列没一样调皮捣蛋,均都极其听话地呆在各自的座位上,匀称、平衡、俊俏、帅气。所以他的乳名狗铲子一般不为人所用,别人叫得最多的还是帅哥。
他最初的学名为老实坨小学语文老师所取。因覃氏是土家族第一大姓,又是好字派,所以老师给他取名叫覃好大。而且老师特地解释,说大是隐喻,喻一切都是最好,将来出人头地。他爹一听,立即就嗅出了这名字背后浓烈的污辱气息,一如粪便那样发出尖锐的恶臭。所以他就没与任何人商量,擅自将名字颠倒过来,取名覃大好。没想就是将这两个字轻轻一颠倒,就把他的窃喜和自信给捣腾出来了,并让他把那种窃喜和自信一直保持到了生命的终点。因为这么颠倒之后,既暗合了当前形势,也寄托了他的红色希望。只是覃大好这名字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它使用最多的地方一般是一些正规场合,比如学校、医院等等,以及用于证实他身份的身份证、银行储蓄卡、领取款项时的签字等处。还有一点,就是他父亲的希望基本落空,不仅不是红色,而且连灰色都不是,最多只能算黑色。因为狗铲子的命运不仅不是大好,连小好都算不上。高二那一年,他父亲因肝癌离世,所以在那一年,他就只得被迫辍学,踏上了打工路。那一年,他年仅18岁,刚刚迈入成年人的门槛。如今算来,他也恰好打了整整十八年工。然而回望那个十八年,却发现十八年的岁月长了一张生着尖利牙齿的大嘴,不仅一点点嚼烂了他的梦想,而且也把他的命运咬得遍体鳞伤。他先是左手的三根手指被工厂的机器吃掉了,接着又是右腿在工地上摔残。现在的他,已经变成一个拄着拐杖的残疾人。那个曾经充满热血、怀揣梦想、活蹦乱跳的青年早被丢进历史的门后,永远消失不见了。他现在堆一能做的工作不过是给人看摊、当门卫、管理仓库之类。工资少得连生活都要落泪,看不起他,对他蹬鼻子上脸,不给他任何好眼色。记忆也懒惰,不配合,连他十八年里做过多少工种都记不起来。无论他怎么翻动它、拍打它,它就是懒得起身。婚姻也不待见他,它总是呆在梦想的天国里梳妆打扮,就是不走进他的生活。十八年里,他先后谈过三场恋爱,经历过三个女人。尽管那三个女人都有着共同的爱好,即舍得花他的钱。但她们却也有着共同的目标,即花光他的钱后离他而去,一如乌鸦振翅飞入丛林,永远消失了。所以这十八年的收入所得,包括二次致残所得的补偿,大都喂给了爱情。这样的命运不仅是不好,甚至可以划归到悲惨的行列了。不过狗铲子本人不这么看,他依旧感到安慰和踏实。因为他的劳动所得除了喂养爱情、孝敬老母之外,现在账上还有5万元的存款。尽管这5万元存款做不起房,娶不起媳妇,但对付病灾倒还是可以抵挡一阵子的。经过这些年的历练,狗铲子已变得相当务实,他知道人心不可能太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并且有对付病灾的存款,也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了。
他的独特之处,当然在于他的绝顶聪明。只是让人感觉为难的,是他的那种绝顶聪明不好测量。现实里没有一把尺子可以进行丈量。尽管通过医学的手段可以测量智商,但那种测量位于现实的背面,根本是两重天。所以对于他的绝顶聪明,我们能联想到的就是他的聪明一如装满水缸的水,满满地装在他的脑袋里,他只要随取随用就行了,就宛如用水瓢从水缸里舀水那样方便。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聪明充满他的言行,塞满他的生活,其情形犹如满天繁星,多得无以计数。所以这里也无法一一列举,只能略举如下二例给予证实:
1、三岁时,家里一只狗总是一如生胶粘住一般缠着他。尤其是吃饭的时候,它就站在他面前,一动不动地望着他的饭碗。口水流得酷似从里面翻出的某种汁液,洇湿了它前面的地面。尾巴也摇得类似风车,让风都闻风丧胆,不愿靠近。对这样一只好吃的狗,狗铲子自然讨厌之极,但狗不拿他当盘菜,无论他是凶它,还是挥手赶它,甚至是拿东西打它,它都不为所动,眼睛照例一动不动地望着他,尾巴照例摇得风车一样转,口水照例飞流直下。某一日,狗铲子从一只碗里舀了一匙子辣椒酱喂给狗,狗一口吞了,辣得叫了一天一夜,从此不再粘着狗铲子。这一幕恰好被他爹看见了,他笑得眼睛都落进肉里,一如坠落进某种天坑一般,然后他就兴奋地骂了一句话。那句话是:这个小狗日的。
2、九岁那年,他爹就更为兴奋了,笑得胡子上都爬满喜悦,并一颤一颤的,似乎随时都会抖落一地。他除了兴奋地骂了一句小狗日的外,还加了一句,脑壳里哪来的这些点子。那句话的全文是:你个小狗日的,脑壳里哪来的这些点子。这是一个感叹句,没有疑问,每一个字里都充满了他爹对他的赞美。他爹之所以如此兴奋源于他干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就是让他家的水稻可以世代丰收了。事情的起因是住在他们下面的癞巴子总是和他们争水。老实坨村出产水稻。水田用于灌溉的水源来自于一条山溪。溪水从那个半括号的山上发源而来,一路且歌且舞地从村中飞跃而下,直接汇入下面的清江。而且这条山溪对狗铲子家格外青睐,就从他家屋旁叮当走过。这样的方便自然既满足了他家水田灌溉的需要,又可以让他们枕着它的歌声睡觉。但世间的事情往往是福祸相依,喜忧参半的。这条小溪在给他们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麻烦。这个麻烦就是农户间的水源争夺。与狗铲子家展开水源争夺的,就是那个癞巴子。他就住在他家的下面。之所以争夺,是因为水源的起水点只有一处。那一处就在狗铲子屋旁。从山溪里起水,开一条水渠直接流进下面的水田。二家的水田连在一起,而水源仅有一处,就自然免不了争夺了。当然争夺也并非公然地明抢暗斗。癞巴子那人与狗铲子的父亲年龄相仿,除了一个癞头之外,其余各方面并无疤痕,性格温和,与人为善,尤其与人说话时那脸上灿烂而和善的笑容,能让人窥视到他人性深处盛开有某种黄色的花朵,给人以安全和温馨之感。这样的一个人是不会做出明争暗抢的事情来的。所以他与狗铲子家争夺水源是一种温馨的争夺,一种文明的争夺,一种给人特别麻烦、恼火却又不能发火的争夺。因为他每天也仅仅是把拦水的一块石头移走,让水都流进自家地里,而让狗铲子家的水田里一滴水都没有。这样,每天早晨他父亲就必须去水渠那里把那个移动的石头移动一下,让水顺利地流到自家地里。自从狗铲子长到九岁,能搬动那块石头之后,这个任务就自然落到了他的身上。这样,他每天早晨必须先搬完那块石头,再吃完早饭才能去上学。可是这样的日子一长,狗铲子就失去了耐心。尤其让他不能容忍的,是他刚把石头移动不久,那块被移动的石头又回到了原位,他们家的水稻又没有水喂养了。而看看癞巴子家的水田,他们喝足了水的秧苗长得绿油油的,风一吹来,它们就一起向一边倒去,似乎是在向他招着绿色的小手发威似的。而他们家缺水的秧苗则充满情绪,垂头丧气的。风一吹来,那些枯叶还发出嘀嘀咕咕不满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一下子就掏出了狗铲子内心里的不满。他把他的细瘦的胳膊往腰上一叉,望了望那个起水的水渠,一个念头就被他从他脑袋里舀出了。他先是将起水的水源彻底阻断,再回到家,把他父亲没用完的半包水泥,一撮瓢一撮瓢地运到水渠边。然后搅拌均匀,在水渠的中间垒成一条山脊一样的水泥墙。这样,就将水源分成了两股。将他的杰作干完,小小的狗铲子完全糊成了一个泥人,只有两只的溜溜转动的眼珠表明他还是个小小的活物。但他并没有在意这些,而是再次双手叉腰,又把他的杰作看了一遍。见它就那么完好地按照自己预想的方式存在于那儿,一丝满意这才爬上他的小小心头。下午,他再到他的工地上一看,水泥已经凝固。再将水源处阻断的水开通,哈哈,成了。水被分成了两股,其中一股乖乖地走进了他们家的水田。另一股水则乖乖地走进了癞巴子的水田,这个新的发明,到晚上的时候效果就出来了。下面的癞巴子拿了两条好烟、二瓶好酒,外加一个猪蹄,专程上门来感谢。狗铲子的父亲一听,大感意外。到实地一看,他就乐得骂出了那句话。
除了聪明之外,他的善良、勤劳、耐心、乐观等好品质也自不必说。不过因为读者想急于知道他所寻找到的神奇工作,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只要知道他是这么一个好青年就行了。但有一件事情必须得说。这件事就是他对他残疾的态度和看法。因为这件事情关乎那项工作的生命。或者这样说也可以,如果他不残疾,他就不会创造性地发明那项工作。也就是说,残疾这一事实是他走进那项工作的一条重要的通道。他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和看法就是,他并没有因为两次致残就心生怨恨,仇恨这个社会和某个人,甚至连怨恨的话语都没有。他只是把它作为一个事实接受了下来。对于这么一个有着资深经历的老打工仔来说,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非常不易了。这一点恰恰证明了他的性格里有着隐忍、宽容等等方面的良好品质。之所以如此,当然是他的思想深处具有相当高的全局意识和相当宽的大局观念,还有对生命和命运的透彻理解。因为就其老实坨村一个村来说,全村出去打工的人共计250人,其中死亡25人,占10%。残疾28人,占11%。在城市安家落户共计2人,占0.8%。其中1人为卖淫女,1人为三奶。卖淫女从良后跟一个修摩托的人结婚,婚后不合离异,但他们一家坚持不回老实坨,以买水果为生,算是扎根城市了。那个三奶目前状态良好,依旧没有翻船,而且一只脚踏到了另一条船上,私下另有相好,所以翻船也不怕。她也算彻底扎根城市了。以上数据表明,狗铲子在那些人中并不是最差的。即便是在城里安家落户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因此他完全想得通。所以致残之后,他惟一的要求也就是建设单位能讲点人道,承担全部医药费,并按国家规定进行补偿。而这些恰恰都没有碰上任何问题。当支付的医药费都支付了,当补偿的也都补偿了。因此,他觉得无论是对这个世道也好,还是对这个社会也好,都没必要怨声载道。怨声载道那玩意不仅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只能证明自己无能,或是把本来可以办好的事情办坏。至于对生命和命运的透彻理解,这个不用细说,大家都明白。作为一个存活于世的生命,它的质量高低并不在于是否残疾,而取决于内部的力量。命运那东西无论好坏,它也只是生命的一种外部形态,内心的快乐却可以自行获取和把握。
另一条通道则关乎他的孝顺,所以还得说说他的孝顺。狗铲子的孝顺不说可以感动天地,起码也是有口皆碑的。因为他过早地失去父亲,那种面对死亡的恐惧和失去亲人的悲痛,在他生命里刻下了最深的深度。那种深度抵达了情感的最底层,并且留下了沟壑般的宽度,使他发誓不能再失去母亲了。这个情感基础也是他当初自断求学路的根本原因。他不能再让他母亲受苦受累了,所以自打工之后,他每月按时给母亲汇钱,过年时给母亲带回大包小包的东西。除此之外,还给他母亲买了手机,随时保持联络,让她在家里不感到寂寞。当然,这些孝顺也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孝顺,它一如同山里的石头或是城里的广告,随处可见。狗铲子的孝顺除了这些普通的孝顺之外,还有着特别的孝顺。这个特别的孝顺,就是他给他母亲买了一个男性阳具。对于鄂西农村来说,这件事情就不普通了。不仅是不普通,而且是相当不普通。因为这件事情从表面来看,似乎抵达的只是他母亲的生理需要。其实没这么简单。因为他母亲守寡时还只年仅40岁,正是人生的正午时分。一切都烈日高照,山呼海啸。而绝顶聪明的狗铲子在电话里把他母亲再嫁人的意思说了。当然他是含蓄地、迂回地、吞吞吐吐地劝说的。但他母亲又坚决不同意。她说她惟一的希望就是把狗铲子抚养成人,让他成一个家,其他的一切什么都不想,也让狗铲子今后提也不要提。从她母亲的语气上,狗铲子立刻就明白,母亲的那种坚决一如打上的铁桩,是不可动摇的。所以狗铲子在进行了全方位的权衡之后,就给他母亲买了那个阳具。那一年,他19岁。记得最初他母亲见到那物件时,愤怒得一如母狮。她暴跳如雷,时哭时笑,脸膛红得一如初升的太阳,直让狗铲子不敢直视。但这件事情不好解释,也不好给她宣读使用说明书,所以狗铲子便选择了沉默。没想第二年回家,结果就出来了。他母亲脸膛红润、精神饱满、声音洪亮、神采奕奕。宛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内进行了全部返修一般,彻底换了一个人。之后的十多年,也从没听说过他母亲在那方面的不检点。因此,狗铲子的孝顺不仅是不普通,而且一如射箭一样直抵靶心。它所达到的最佳效果是,既对她母亲的情感进行了最好的抚慰,又对她的生命进行了最适合的保护。同时作为儿子,他也做出了最好的报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