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95700000001

第1章

当今社会,很多职业有“中介”人,房产租赁、银行贷款、汽车代驾、婚姻介绍等,其实都是一种有利益的商业中介人,甲方乙方中间人三者之间存在经济利益,“中介”人从中受益,当事人也得到该得的利益,这是一种新兴职业。可生与死这样的事,也逐渐产生了“中介”人。有人叫他们“劝捐员”,专业称谓是“器官捐献协调员”。协调员一边要协调病人以及家属捐献器官,另一边,要与医疗评估组织联系评估器官是否可用后,并立即手术取出有效器官,按照分配原则安放到器官衰竭的病人身上。他们多数是来自各大医院医护人员,或者红十字会工作者,具有医护专业背景,主要工作就是奔走于各个医院病房,进行知识普及、社会动员,发掘潜在捐献者,见证器官获取以及分配、协助完成手续、参与纪念缅怀等工作。与市场化的“中介”人不同的是,生死“中介”人没有任何利益可图,多数是职业公益。他们被很多人看成“说客”,甚至被病人和家属误认为“贩卖器官的人贩子”。事实上,他们仅协调那些潜在的器官捐献者,更多的是普及捐献知识,而不是劝捐。旨在家属的同意下,签订自愿捐献器官协约,并按下指纹,获取有价值的器官。他们有的坚守在红十字会的值班电话旁,一旦接到捐献意向电话,便立即动身前往协调;有的直接在各大医院重症监护室发现潜在的器官捐献者。这支队伍中,有兼职,有专职,都经过当地红十字会的专业培训。

在中国内地,长期以来,一个人病入膏肓,医生采取最有效办法就是器官移植,然而,事实上,器官资源短缺。由于缺乏公民自愿捐献,死囚器官一时成了器官移植的唯一来源。但因死囚器官真菌感染率和细菌感染率高,引起国际社会担忧,死囚犯在被囚禁的环境下很难保证选择自愿捐献器官,死囚的器官捐献一直备受社会诟病。很多国际友人认为这是饮鸩止渴的行为。一时间,关于人道主义救助精神的议论沸沸扬扬,甚至遭到犯人家属的强烈反对。中国对死囚器官捐献采取自愿原则,器官紧缺成为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截至2014年,广东、北京、浙江等大型器官移植中心已经停止使用死囚器官。

自2015年1月1日始,中国器官移植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无疑是对公众关切的有力回应。这意味着,今后我国的器官移植将由依赖死囚向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转变。公民自觉捐献成为器官移植的唯一源头,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让包括死刑犯在内的任何人,都享有对自己身体的自主支配权,既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最大尊重,同时也堵住了死囚器官捐献过程不透明、不公正以及利益交换等诸多漏洞。但必须承认,器官供求之间还存有巨大缺口。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中国每年约有3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而只有约1万人能够完成移植。在这样的情况下,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就成了破解器官移植供体紧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怎样才可以达到公民自愿捐献?身体健康的人不可能平白无故去捐献器官,除非是亲属活体无私奉献捐赠,或者生命垂危的病人,或者是脑死亡多日,或者是年老即将离世,或者是完全依赖呼吸机无钱救治的深度昏迷患者,或者其他特殊人。如此情况下,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一特殊的职业人应运而生。

十年前,他们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而是热心社会公益的人。很多人是无偿捐献血液的社会公益者。他们被病人家属或者医护人员说成是“说客”“贩卖器官的人贩子”。整日游走于死亡与重生之间,无论在医院的急救室或者ICU重症监护室,备受受益人或者捐献者的注目。

从事器官移植的专家大都知道,器官来源原本就很紧张,现在就更加紧张了。医护人员以及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也参与进来兼职做起协调员。在他们看来,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已是这个时代不可推卸的重任,势不可挡。这个新生的职业,尽管逐渐被接受,但绝大部分仍不为人知晓。他们的“游说”之路有多艰难,有多少汗水泪水?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命运?捐献者、受益者、家属以及社会各方又有怎样的心态?这些话题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器官捐献,爱,让心跳不止。”一行没有声音的滚动字幕。这则央视播出的公益广告吸引了很多观众的注意。母亲喜欢看电视,每每在看到这则广告时,总是疑惑不解,好奇地问我:孩子一会儿哭哭啼啼,一会儿安静微笑,是什么意思?我耐心给母亲讲述广告中的故事:一个啼哭不止的婴儿,无论是阳光的叔叔、慈祥的奶奶,还是温柔的阿姨、可爱的姐姐,都无法让他平静下来。最后,在听到一个男人的心跳后恢复了平静,然后依偎怀抱,微笑安睡。原来,数月前,孩子的妈妈因病去世,在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帮助下毅然将自己的心脏捐给了这个男人。母亲怀疑地问我,天下还有这事,器官可以随便移植?要是科技发达到这种程度,很多人不都可以重新获得生命?再说那人家的家人会愿意吗?人死了身体不完整,那成了没心没肺的身体,多么吓人。

我有理由相信中国多数老人都是如此认识。这则广告发布后,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他们在评论中表示自己感动哭了,决定去进行器官捐献的志愿登记。

另一则名为《永远璀璨》的小品一夜走红。小品以“劝捐员”为对象,讲述他们游走在生死两端,搭建死生转换的桥梁,传递生命延续的希望,却又不为主流社会所理解的故事。人将死去,自己的器官可以救人,还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是最值得骄傲的事。很多人被最后的画面感动。“劝捐员”是民间对协调员的通俗叫法。

高敏就是这样一位器官捐献协调员。准确地说,是全国首位器官捐献协调员。2005年开始做起,十几年如一日,硕果累累,道路艰辛。她曾经遭到十多名家属的包围,有的恶言相向动手动脚:“我们不欢迎你这扫把星,器官买卖的人贩子,立刻给我滚出去……”更有病人家属选择报警。高敏会被家属进行反复的身份排查,以至于现在,她不得不把身份证、协调员证、人大代表证等各种证件随身携带。

做器官捐献协调员十三个年头了,高敏依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时候她徘徊在医院急救室门口的志愿器官捐献的牌子下,很多次她想放弃,因为家属的频繁误解、辱骂会让她身心难支。人毕竟不是机器。生活也没有一点儿规律,见到一些表情凝重的人,难以轻松起来。一次在说服一位脑死亡患者家属的时候,她险些遭遇狠抓头发的暴力,这位病人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富二代,家里有钱占着医院的包间近三个多月,病人已经宣布死亡,只是家属每天向医生哭诉花多少钱都可以,只要能看到呼吸,他们期待奇迹瞬间出现。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病人没有丝毫反应,高敏就悄悄进去,起先,给病人家属发发传单,顺带送一瓶开水,家属们一会儿玩着手机,一会儿看一下呼吸机,一会儿看一下心电图的小屏幕,根本无心关注病人的死活。每天三百元的护工,更不上心。只有一个是亲属轮班。高敏于是以送水为借口,思量再三,最后向轮班看护的一个亲属说明意图。这个值班家属只是病人的远方亲戚,不当家,让高敏明天来。第二天高敏一早来到病房,家属交接班开始了。“哥,就是这个老女人,让舅舅捐献器官。”一个高大威猛的年轻人抡起拳头就朝高敏的脸上猛击,差点挨打。幸亏护士来得及时。可高敏的头发已被大把拽落。很多病人家属围观起来,“赶走这个扫把星,别让这种人来咒死了。”高敏在护士的帮助下才从急救室逃脱出来,走到一个商店的橱窗前,她凌乱的头发因为静电作用,在空中飞舞着,高敏感觉自己俨然是从精神病医院逃跑出来的模样。回到家里,妹妹好心劝她不要再干了。为此甚至妹妹和她闹过矛盾,并为高敏找了一份物业保管工作。可是性格执拗的高敏最终还是选择坚持。妹妹气得没有办法,总是担心她的身体,逢年过节给姐姐做一些好吃的饭菜邀请姐姐一起过。可是姐姐和她们总是聚少离多。

有的时候,连续几个月甚至半年都无功而返。她不止一次想过放弃,但一想到那些等待器官的病人渴望新生的眼神,又毅然出发。失败,再失败,直到成功。她的工作流程回环往复,常年如斯:生前协调病人签署捐赠志愿书,身后配合评估组织回收器官,直至遗体火化或者回乡下土葬,安抚家属情绪,参与追悼会以及清明节看望等。对于她来说,不分白天和黑夜,没有工作日和休息日之分,也没有省内省外之分。她随时准备在任何时间去任何需要的地方做任何需要做的事。

十几年的协调经验让高敏明白,做一个合格的器官捐献协调员,除了专业知识,还要有很多综合能力:捐献整体流程安排、情绪安抚训练、化妆专业训练、情绪控制专业训练、良好的人格素养以及沟通能力。在整个捐献活动中担当着顾问、协调者、指挥者、心理辅导师等多种角色。要和捐献者家属建立长久的信任联系。要学会沟通,学会倾听,让自己的肢体语言慢下来。选择具有决策能力的沟通对象,比如父母、配偶、子女等。要有心理承受能力,承受家属的咒骂和宣泄。所有这一切,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人能够接受器官捐献的理念,在患者去世后,把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病人,让其获得新生。

医院,是白色的旋律。白大褂、白帽白鞋,太平间白色的被单,重症监护室更是白色的。常常有人在重症监护室抢救无效深夜离去,被推到白色太平间,那里阴暗潮湿,夜半常有哭声,充斥着白色的阴郁。白色就是医院的基调。

高敏没有固定的办公区,她就在各大医院急救室或者重症监护室的走廊里办公。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能让她看到潜在的捐献者。很多病人家属在无奈之下写下类似的话:“谁能替我活下去,苍天啊!抬头看看我,让我去替他死吧……”这些隐蔽各处的小纸条式的标语,成了高敏发现捐献者的线索。

在ICU病房,高敏经常遇到两类人。一类是潜在的器官捐献者,他们要求医护人员过度治疗,脑死亡多日,完全依靠呼吸机生存;另一类是渴望新生的器官等待者,日夜期盼,煎熬难忍。白色病房里到处都充斥着生与死的凝重气氛。“有病啊,滚开!这女人有精神病,器官贩卖人贩子,我要报警……”高敏经常被这样的训斥包围。病房拥挤,守在病人旁边的家人已经被折磨得抬不起头。高敏知道,开口提出器官捐献,对于病人家属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伤口上撒盐。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没有谁希望自己的亲友离世时不完整。眼看一个鲜活的生命悬在生死边缘,随时都有可能撒手人寰,悲伤的家人不希望受到任何形式的打扰,何况是来劝说他们捐出亲人器官的人。因此,在他们眼里,器官捐献协调员是不请自来、不怀好意的“不速之客”,问问就要挨骂。高敏慢慢也习惯了。更多的时候,她只能站在急救室门口耐心等待。她甚至能忍耐这样的打击:病人家属向她扔矿泉水瓶子,或者垃圾。她知道,病人和家属的打击比她大得多得多。最难堪的时候是病人家属报警。警察到来时,高敏也只能耐心解释,并拿出自己的有效证件,直到警察离开。有一次,警察临走塞给高敏一句话“去干部病房,那里人素质高,你一定会成功的。”高敏恍然大悟,马上去了高干病房护士站。果不其然,她发现好几例潜在捐献对象,对方要求留下电话,适时联系。只是意向。他们不会粗暴地打人也不恶俗地骂人,但是那些干部家属始终没有主动联系过高敏。这样的工作曾经让高敏失望之极,几度放弃又捡起,捡起又放弃。环顾周围的白色,医生护士的白大褂、白口罩、白床单,病人家属苍白的脸和他们强有力的拒绝,真是白色的等待、白色的忍耐,这一切都会让高敏感受到一种苍白无力的抑郁。白色成为她生活的底色。

在深圳这样人流密集的大城市,高敏的形象多少有些“另类”。每天穿着红十字会发的白色工作T恤衫,左胸上方佩戴共产党员徽标,还有红十字会徽标。脖子后面是一条白色的擦汗毛巾。下身穿着洗得发白的牛仔裤,一双运动鞋,高挑的马尾辫。背后背着一个黑色的背包,包里放满了有关器官捐献和志愿者的资料以及自己的协调员工作证、人大代表证等。高敏告诉我说,毛巾也是红十字会为志愿者配发的。每日随身携带这些资料,为的是不跑冤枉路,更多的是节约时间。整日穿梭在病房、救护车上,如此装扮,谁也不会料到,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且是有关生死的故事。

同类推荐
  • 金融界大搏杀

    金融界大搏杀

    余沉默从娘肚里爬出来就是一个倒霉蛋。余沉默出生不久,就正好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以致长得骨瘦如柴。余沉默的父亲余老爷子,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是省城一家厅级单位的政工干部。余老爷子生不逢时,赶上了50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反右”斗争,因思想保守,加之妄议朝政,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到距省城千里之外的乡村胡家湾劳动改造。余老爷子后来就在胡家湾整了个倒插门儿,娶了他落户那家房东的大闺女为妻,草草地成了个家。余老爷子婚后第二年,他老婆便生下了二个小子,那小子整天像个病猫一样,不哭不叫。
  • 这片云,有雪

    这片云,有雪

    北山靶场。贵宾射击室。戈武放下枪,启动控制器,靶牌向他滑来。“九十九环,退步了。”旁边的人说。“最后一枪就是奔九环去的,刚才那儿趴了一虫子。”戈武边说边换上新靶帖。“吹吧你就。”“那你出题吧。”“有本事打出个造型给我看看。”戈武什么话都没说,举枪连射十枪。“看看靶帖吧。”戈武边说边装子弹。旁边的人将戈武面前的一张靶帖滑过来,哈哈大笑:“兄弟,就算你十枪全中十环,也不叫造型啊?”戈武还是面无表情:“你看看两边的九个靶帖。”
  • 蜘蛛男

    蜘蛛男

    《蜘蛛男》是“江户川乱步作品集”第七卷。故事开头,怪绅士稻桓租下了一间事务所,把它重新装修成美术艺品店。第二天开业时聘用了一名十八岁的美少女,但当天晚上就奸杀了这名少女。接下来的几天内报纸社会版头条陆续刊登了“碎尸案”、“美人鱼案”。民间犯罪学者畔柳博士接手此案,在与蓝胡子稻桓正面交锋的过程中屡屡败下阵来,直到环游归来的明智加入侦破阵营……,故事从读者预测不到的角度展开,是一部名探与杀人狂的斗智故事。
  • 留守男人

    留守男人

    【北京卫视热播电视剧《婚姻时差》原著小说】在飞往温哥华挽救离婚危机的飞机上,成功的房地产商人李海收到了两封信。一封是情人晓菲的告别信;一封是多年前落魄时自己写给妻子吴婷的励志信。当年,为了女儿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李海和吴婷成了新移民浪潮中的MBA(已婚但自由)一族,分居两国。无可救药的心灵孤寂与不可避免的身体出轨,让两地分居的李海和吴婷倍感艰辛。震撼心灵的爱情,和八级特大地震一同到来,李海和晓菲在灾难中同行,吴婷只能隔海相望,爱莫能助。吴婷发现李海和晓菲的关系,痛定思痛,决定离婚,开始自己的事业;晓菲发现李海和吴婷的感情,也决定退出,将李海赠送的房子卖掉,捐给红十字会,留下了一封告别信,移民美国。
  • 要有多爱才会缠绵不休

    要有多爱才会缠绵不休

    爱不是不能言说的秘密,而是蚀骨沉沦的游戏。我开始练习着如何去爱,终于变成不怕失去的人。张小娴说:我们放下尊严,放下个性,放下固执,都只是因为放不下一个人。安妮宝贝说:我爱你。这是我的劫难。我相信我爱你。依然。始终。永远。暖暖风轻说:谢谢你爱我,才让我再次拥有了爱一个人的能力。莫锦年在前男友程然的婚礼上邂逅了一个名叫杜明晟的英俊男子,她“借”他冒充她的现任男友,想挫挫程然的锐气。阴差阳错之下,莫锦年和他发生了一夜情。莫锦年以为这只是一个意外,谁知这是故事的开始。随即发生在她身边的一系列变故,竟统统和杜明晟有关。他居然开始渗透到她的生活中,让她无处躲藏。她不得已答应了他提出的……
热门推荐
  • 彩云低

    彩云低

    我娘之所以给我取名云娣,是因为我爹姓蔡。我娘说,有一天晚上,她梦见彩云铺了一炕,后半夜,我爹就回来了,也就在那一晚有了我。第二天天没亮我爹就走了,走了就没再回来。村里有人说我爹是八路,也有人说我爹是土匪。我娘却说我爹是个行脚僧,还说那个梦美得怪障,彩云明明把我爹送回来了,眨眼又把我爹带回了天上。我奶奶听了不高兴地说:“媳妇,你咋咒你男人死呢?”我娘听了这话打了个寒噤,脸立刻变得蜡黄蜡黄的,就像病一下子捉住了她,让她挣脱不了了。我娘在炕上一躺就是好几个月,有一天她笑着对我说:“娃,彩云是在天上的,你咋站在地上呢?”
  • 再苦也要笑一笑

    再苦也要笑一笑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数年,要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名利如云卷云舒般坦然才能无意。我们的人生是短暂的,如果把功名利禄、荣耀光环看得太过重要,那么很容易迷失在那些肤浅的东西上,从而丢失了人生的真谛。《时光文库:再苦也要笑一笑》用通俗的语言,将人生浅显而又深刻的生活哲理向您娓娓道来,希望它能够让您重新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放下过去的包袱,面带微笑走上新的征途。
  •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袁州仰山慧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何问那年青春

    何问那年青春

    【伪呆萌真沙雕女主VS忧郁风歌唱小王子】青春,承载着成长的苦恼,青春,承载着美好的回忆,有苦有甜,有失有得,才不负青春一场。贴近生活,接近现实,抒写单纯美好的高中生活与情感。
  • 漫道徐行

    漫道徐行

    当我沉沦尘世,浑浑噩噩,嬉笑打闹,懵懵懂懂,不明大道,迷迷茫茫,本心难察,与世同浊,与众同醉。当我醒来,荡清世间,尔等,当奉我为尊!
  • 妾出自魔门

    妾出自魔门

    妖女出山,毒手遮天,魔魅天下——学成下山的第一天,堂堂将军府唯一的嫡女就被自家老爹以报恩之名塞进一顶小轿抬进了恩人家的偏门,做冲喜新娘,而且还是妾!原因就是那位丑名远扬、克死好几个未婚妻的大哥不愿娶妻?这到底是在开玩笑呢?还是在开玩笑呢?原本是看在可以有一个方便伪装的身份好完成魔门任务才嫁过来,可瞧瞧她都遇见了什么?后院的阴谋诡计,到处的栽赃陷害,还有国仇家恨混杂其中……老爹呀,您这是报恩还是报仇呢?遇到这么多有趣的事,害她忍不住想出手了可怎么办?害她想将这滩浑水搅得更乱怎么办?
  • 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金牌推销员的成功话术

    “交易的成功,往往是口才的产物”,这是美国“超级推销大王”——弗兰克·贝特格近三十年推销生涯的经验总结。因此,可以这样说,对于销售人员,哪里有声音,哪里就有了力量;哪里有口才,哪里也就吹晌了战斗的号角,进而也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口才的影响力将会贯穿于销售工作的整个过程,而推销口才的好坏,也将会在每一个环节上,对推销工作的成败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销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推销人员对口才的合理运用与发挥。
  • 李小龙之死

    李小龙之死

    李小龙,一代功夫片巨星,在美国、香港乃至全世界拥有相当多的观众和崇拜者。特别是后期一部《龙争虎斗》在好莱坞一举夺魁,摘取了奥斯卡金奖。这使他成为世界电影界最高奖项获得者中惟一的华人演员。1973年7月21日凌晨,香港。一向以高效率著称的各大报纸的排印车间从午夜开始,都异乎寻常地忙碌起来,这是由于昨晚一个住在某医院急症室的记者打来电话所引起的。预定今晨刊登的新闻被撤换下来,又安排了新的版面。一些杂志娱乐版的记者也纷纷被夜班编辑从被窝里唤醒,派给他们一项紧急采访任务。
  • 罪恶之生存游戏

    罪恶之生存游戏

    赵飞无缘无故的被打晕,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黑乎乎的城镇,在这座只有百分之4能生存下来的城镇里,他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危难!
  • 乱世倾歌:重生女帝祸苍穹

    乱世倾歌:重生女帝祸苍穹

    重生为玉王府的废物郡主玉婉兮,曾经的暗卫女王夜未央不知该感叹幸或不幸。我既归来,前世仇怨,今生来算!曾经受过的伤,定当千百倍奉还!前世,她与他互不相识,却明争暗斗,敌我莫测。今生,一切重来,却是姻缘天定,这万里河山,只与你携手踏遍!懦弱胆小的废物郡主VS不良于行的降国质子,当被伪装所掩盖的真相揭开,天地也将为之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