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尔芬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获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艺奖、厦门市政府文学艺术奖。出版长篇小说《雕版》、《九号房》、《姐妹》、《人皮鼓》,历史专著《厦门与台湾:交融共进》、《话说台湾地方文化根系中华》等。
汀州——历练千年的历史名城。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七百三十六年)建汀州,从此,历经城垣变迁,古城汀州处万山之中,成为盛唐至清末历代州、郡、路、府的治所和闽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汀州——名扬天下的客家首府。自隋唐始,中原汉人为避战乱,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入闽粤蛮地,经千年繁衍,终于开创出一片举世瞩目的客家祖地。
汀州——光耀神州的红军故乡。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军队“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长汀这块血与火浸染的红土地,孕育了“红色小上海”,也孕育了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相信读者早已耳熟能详。我要说的是,有一所改为国立第二年就避难到长汀的大学,享受着古汀州这片土地的滋养,短短数年间,一跃成为中国最出色的大学。她就是有“南强”之称的厦门大学。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在这个偏僻的山城,一帮海外学成归来的知识分子,怀着满腔的报国热忱,一头扎进伤痕累累的长汀,舍身投入到白手起家的艰难建校中。
从厦门大学档案馆的珍贵文物到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藏资料,从厦门大学在长汀陈列室的焦黄老照片到厦大老校友没齿漏风的口述,我一次又一次地被震撼。作为汀州子弟,我难以释怀,我欲罢不能,我有责任拂去这一段历史的尘埃,呈现一部拿得出手的长篇小说。但是,在挽起袖子创作长篇之前,我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迫不及待地要告诉读者几个厦门大学在长汀的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