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异国黄昏恋
戊戌变法夭折,康有为孤身一人仓皇逃上英国舰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流亡前,康有为的妻子和儿女滞留港澳。后来大女儿辗转来到海外陪伴父亲,照顾他的生活。康有为曾经和弟子梁启超一道,倡立“一夫一妻世界”运动,提倡妇女解放和建立现代家庭制度。但其后师徒相继食言,各自开始纳妾。梁启超是由于原配不能生育,靠纳妾来延续香火,与梁有所不同的是康有为的妾大部分是其在流亡后纳娶的。
●客居日本,纳第四妾
康有为曾经三次客居日本,住了三年时间。康有为对日本有着说不出的复杂情感。文化上,日本是中华文化的养子,在这个狭长岛国,竟然保存了那么浓郁的大唐遗风。置身于此,他仿佛回到魂牵梦绕的故国,确切地说是比故国还要原汁原味。看到这些,每每让他拖着一条辫子感到极不自在。另方面,日本在政治、经济上又是中国的逆子,对中国权益鲸吞蚕食,敲骨吸髓式地榨取战争赔款,让中国进一步滑向灾难的深渊。
内忧外患之际,革命浪潮不可遏止,康梁的改良主张彻底破产。西望神州,他仿佛预见到了华夏社会将来百年动荡、生灵涂炭的局面。每思及此,康有为总要对大街上比他要矮一个头的日本男人投射出憎恶的目光。
陪伴康有为来日本须磨的,是他的第三妾美国华人种植主的女儿何旃理。搬到“奋豫园”住下之后,适逢何旃理怀孕,康同凝等孩子又年幼,生活多有不便,朋友便介绍了一名十六岁的神户少女市冈鹤子作女佣。市冈鹤子出身寒门,为了补贴家用,也为了赚份嫁妆,满心欢喜地挎着小布包到了“奋豫园”。这时,鹤子本人也不曾想到,这一步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第一次来到康家,鹤子拘谨地低着头,用眼角悄悄地打量屋子里豪华的陈设,大气也不敢出。康有为看到她稚气未脱的样子,哈哈一笑,便让她坐下,通过翻译和她聊起了家常。为了舒缓气氛,康有为命何旃理打开留声机,播放起唱片来。鹤子惊讶地望着这个能发出声音的盒子,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望着鹤子手足无措的样子,康有为笑得前仰后合。鹤子微微地抬起头,仰望着这个五十多岁的男人,竟然有种父亲般的亲切感,因为他和她认识的那些不苟言笑的日本男人比起来,有那么多的不一样……
在何旃理的调教下,聪明的鹤子很快就熟悉了康家的工作。康有为逐渐将一些原本是何旃理来做的一些近侍工作交给了鹤子,开始让她研墨展纸,代为购买图书等。这样,何旃理也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她所喜欢的绘画爱好。
康有为在“奋豫园”居住期间,日日高朋满座,鹤子虽然不懂得迎来送往的贵客在忙碌什么,但还是尽心尽力地做好份内的工作。鹤子知道康先生是清国的旧臣,遂尊称其为“大臣”。鹤子还惊讶地发现,这位大臣对日本的历史竟然了如指掌,那样地博学和见多识广。大臣也喜欢和自己聊天来了解日本的风俗,说到投机的地方,他们俩还抛开翻译,手脚并用地夹杂广东话交谈起来。鹤子小时候家附近住着许多从中国广东来的商人,和他们的孩子玩耍时,她学会了些广东话,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
康有为也对日本文字发生了兴趣,他饶有兴致地解读日文,并向鹤子请教发音。康有为对同样是方块字但是却能拼读的日文羡慕不已。中国汉字不能直接拼读,无论对学习还是使用来说总是一大遗憾。当年他游历埃及时,特意留心考察了古埃及的楔形文字,发现也是可以拼读的,世界各国的文字大多数是字母构成,拼读十分方便。遗憾之余,他萌生了将汉字拉丁化的想法。现在来到日本,受日文的启发,他又产生了将汉字统一加以字母注音的设想。市冈鹤子也奇怪地发现,来康家做客的中国人,南腔北调,每个人说话都不太相同,有时大臣和他们交谈还要借助纸和笔,那中国究竟是多大的国家呢?鹤子愈发对中国充满好奇,望着康有为摇头晃脑学习日语一副童心不泯的样子,鹤子感到是那样的开心有趣。两颗心,跨越了年龄、种族越走越近了。当然,这一切都没有逃过何旃理的眼睛,何旃理也从心里喜欢这个殷勤的日本女孩,因为她能让她深爱着的丈夫快乐。
1913年2月,康有为最后一次携家眷和鹤子游历观光寺庙,和寺庙的管理人员在大殿前话别。就在这里,康有为和何旃理正式告知鹤子他们即将归国。鹤子听到这个消息,一言不发,只是身着和服虔诚而又宁静地面向佛像久久合掌褥告,在鹤子的内心深处,已经认为自己的生命和康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了,她仰慕大臣,喜欢他的孩子们,她现在已经无法接受和康家分离这一现实,只有在内心默默地向佛菩萨褥告,请求佛菩萨为她点化这个难题。康有为与何旃理仿佛一眼看穿了鹤子的心事,何旃理说:“鹤子,你如果舍不得和我们分开,那就和我们一道生活吧?我们也觉得离不开你啊!”何旃理遂向她提出将其纳为康氏第四妾并一同回到中国的想法。鹤子闻言,默默地抬起头来,脸上泛起阵阵潮红。康有为随后向鹤子父母备出厚礼提亲,鹤子的家长感于康家的诚意,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于是鹤子回家去做出阁的准备,而康有为一家先期回国。
●筑庐上海,琴瑟相和
康回国后不久,市冈鹤子也来到了上海。在辛家花园的游存庐,康有为和鹤子举行了婚礼,从此鹤子正式成为了康有为的第四妾。婚后不久,康有为来到后屋书房探望何旃理,适逢何旃理在作画,画的是一棵遒劲的梅花树,上面开了朵朵新花。何旃理见到康有为也十分高兴,笑着请他为画题名。康有为想起了宋人梅尧臣的诗句,便脱口而出说道:“我看那就叫‘老树著花无丑枝’吧。”何旃理不假思索,在画面上题款一行:“老树著花乱新枝”,老夫少妻遂相视莞尔一笑。
筑庐上海的生活是舒适和充实的,鹤子的青春活力和如雪肌肤激发了康有为的生命热忱,康有为携鹤子优游于各地名胜之间,有时也会聊发少年之狂,扔掉拐杖跳到海中畅游一番。鹤子也满心欢喜地陪侍着自己的夫君,尽着自己的心思去照顾他的生活,为他调试可口的饭菜,同时也为他漫天飞舞的如潮之思找一块着陆的地方。康由于在定居上海的初期投资了地产,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加之多年海外经营的赢余和再版著作的版税,使得康氏大家族能维持上流的生活水准,但还是有吃力的地方:康家长年供养大批门生故旧,间或有不菲的馈赠支出,每遇国是,康有为还要通电全国表态,费银可观。这些亏空都需要靠康有为静下心来卖文鬻字填补。
平时,鹤子精心地为康有为准备好了笔墨与上等的纸张和砚台,以备他兴致来时挥毫濡墨。为了争取更多的定单,康氏在各大报纸刊登卖字润格广告,也在上海、北京各大书店放置“康南海先生鬻书润例告白”,中堂、楹联、条幅、横额、碑文杂体,有求必应,无所不写。康有为的书风古朴,落拓不羁,虽然远不如他的书法理论成就高,后人也对此贬褒不一,但其是传承魏《石门铭》的磅礴气势,在书法史上也属于别开生面之笔。当时的官宦军阀、名流富商,附庸风雅,趋之若鹜,纷纷收藏康有为的手迹,此项收入每月能达到一千银圆左右,合当今人民币约四到五万余元。在鹤子的照料下,康有为乐此不疲,但也有忙不过来的时候,于是通常就会找来年轻的门生刘海粟帮忙。一般是让刘海粟模仿“康体”把正文写完,然后由康有为来签上大名、盖章,这样产量颇高而又天衣无缝,能够基本满足客户的需求。多年后,刘海粟已经是百岁老人了,还饶有兴致地回忆起这段往事,说市场上流通的许多康有为签名盖章的手迹其实是属于康、刘合作,戏言这些书法作品不仅不属于赝品,反倒属于“特级品”,并提到了师徒联合“造假”过程中鹤子忙碌的身影。
康有为和鹤子夫唱妇随,琴瑟相和。
在鹤子的悉心陪侍之下,康有为能在晚年致力于文化艺术领域的教育启蒙工作,为民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居沪其间,康有为见到徐悲鸿的绘画作品,认为孺子可造就,便劝告出身微寒但天分颇高的徐悲鸿不要坐井观天,要走出国门去学习西洋画法以改造、振作中华画坛,并帮助当时的这个穷小子突破重重阻力与大家闺秀蒋碧薇完婚。康有为注重国民的美学教育培养,认为美育对人身心极其有益、是取代宗教造就健康国民之利器,鼓励刘海粟在此方面多有作为。康有为对于中国书法理论造诣极深,立论既高,眼光亦非同寻常。其卑视唐宋,于时人之笔更鲜有首肯,但对自己的老朋友大学士沈寐叟之弟子、少年王蘧常独具青眼,为日后王蘧常取得在中国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起到了重要鞭策作用。其他经其点化的艺坛人物如刘缃、萧娴、李微尘等不可胜数。
●大家难处,鹤子返国
一晃,鹤子已经在中国居住了十多年光阴。和康有为在一起生活的初期是甜蜜而又愉快的,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渐渐,大家族常有的那些烦恼像阴云样开始笼罩在鹤子的天空。
康有为家中的成员十分庞杂。家中除有元配夫人张云珠,先后娶了包括鹤子在内的五位妾(康有为在1919年又将西子湖畔的浣纱女张光纳为第五妾),同住的有六个未成年的子女,另外还有常住“食客”二、三十人左右。加上日常侍候他们的仆役四十多人,通常是维持一百人左右的居住量,大门口也是由两名上海大户人家流行雇佣的印度锡克族门卫把守着。“大有大的难处”,在这个大家里,鹤子小心翼翼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但总是有难合人意的地方。鹤子爱干净,总将自己的周围收拾得一尘不染,所到之处也是尽力而为。时间久了,仆从们渐生怨气,觉得她不如其他太太、少爷、少奶好侍候,其他姐妹、妯娌中有的也觉得和她在一起对比显得自己邋遢,干脆就回避她。上海有阵子发起抵制日货的运动,波及到康公馆,有好事的族人风言风语地称鹤子为“日货”,还在背后调侃说康有为为何不把她“抵制” 掉,虽然被康有为发觉并严加呵斥,但给鹤子不小的刺激。1914年,鹤子来到中国不久,与自己最要好的何旃理姐姐不幸染上猩红热症去世了,让她备添感伤。康有为在纳张光为妾后,和自己在一起的时间也逐渐变少了。鹤子默默地忍受这些,总相信时间能改变这一切,有时就靠回忆和思念老家来打发孤寂的时光。
1925年初,鹤子发现自己怀有身孕了,和康有为结为连理十多年了,终于快有了自己的孩子,鹤子欣喜地把这消息告诉了康有为,也告诉了康家的老老少少。但意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人怀疑她所怀的不是康有为的后代,毕竟这年康有为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还有人绘声绘影地猜测揣度可能是鹤子和康有为长子康同箴暗度陈仓所致,一场不可收拾的家庭纷争爆发了。鹤子最后的希望破灭了,遂强忍着悲痛提出回国探亲的要求,康有为不愿意老来别爱,更不忍鹤子有孕在身时远走,鹤子便宽慰夫君说自己在娘家会得到很好的照顾,也不会在日本住太长时间,而现在的家庭环境气氛也不利于分娩,康有为老泪纵横,被迫应允。但鹤子内心知道,这一别后很可能就是黄泉再见了。
在一个雾蒙蒙的早晨,鹤子搭乘一艘开往神户的客轮踏上了归国的旅途。望着渐渐远去的大陆地平线,回忆起从“奋豫园”到“康公馆”多年和康有为共同生活的时光,鹤子泪流满面,百感交集,一种无可名状的忧郁彻底笼罩了她的身心。
●遗恨东瀛,抑郁而终
鹤子回到日本不久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凌子。
第二年,鹤子获悉了康有为猝死于青岛的噩耗。遥望中国,鹤子痛不欲生。
1974年2月,七十多岁的市冈鹤子在须磨距离“奋豫园”不远处郊外卧轨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