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帅府,人称“二胖子”的张学铭不大受宠爱。据说其中有一段迷信故事:1908年学铭出生那天,张作霖午睡中梦见了当年被他诱杀的土匪同伙杜老疙疸(杜立山),醒后惊魂未定,侍从来报:夫人又生了一位少爷,大帅一听,脱口便说:“这是个要命鬼。”传闻固不可信,但学铭不受宠可能是真的。但后来,除了张学良,张氏家族中最“出名”的就是张学铭。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前夕,张学铭没有带家小逃离,说明他对中共有所认识。这与他的岳丈朱启钤先生(中国古建筑学奠基人,曾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代理国务总理)留在了大陆不无关系。张学良的姐姐和几个弟弟妹妹,当时也都住在平津两地。
1950年,在津闲居无事的张学铭给周恩来总理写信,要求给他以读书学习的机会。于是,他到北京进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原准备分配他回东北工作,但不知出于什么考虑,他不愿意去,于是又回到了天津。彼时,我在天津进步日报(大公报改组后的新名称)做记者,老友相逢,时相过从。
当时,天津正着手把过去著名的“李善人花园”改建为“人民公园”,张学铭自告奋勇,担任了公园副主任,而且一干就是十多年。他不辞辛苦,奔走各地,陆续购进不少珍贵的动物与花木,为公园增色不少,颇受天津人民喜爱。有香港报纸奚落张学铭从当年的市长变成了今日的园丁,是从宝座跌入了泥坑。他说:“现在的中国人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园丁,有何大惊小怪?我见到毛泽东主席,还请他为人民公园题写了匾额呢,我这个园丁与市长又有多大的差别?”据说,毛泽东为公园题词,全国仅此一例。
“文革”开始时,张学铭夫妇在天津,无可逃脱造反派、红卫兵的批斗。然而,未等第二轮冲击来袭,张学铭全家已经迁往北京,住进东四八条他岳丈的私宅里,受到保护。他在天津的家,也被“军管”了。这一切,都出自周恩来的安排。周恩来夫妇还曾亲自到朱家去探望,对张学铭多有教诲、勉励。
躲过了造反派和红卫兵,躲不过高层制造的冤案。未几,张学铭的辽宁海城小同乡、原东北军后八路军冀中抗日名将吕正操(时任铁道部长)蒙冤入狱,株连到张学铭,他也被捕了。直到1973年吕案平反,张学铭才无罪释放。1974年,周恩来已病重住院,仍惦记着一些民主人士,亲自过目了参加国庆宴会的各界人士名单,确定了邀请四位国民党起义将领的夫人韩权华(卫立煌夫人)、郭翼青(程潜夫人)、洪希厚(张治中夫人)、刘芸生(傅作义夫人)出席,并单独批示:“林彪利用东北军一案大搞东北民主人士,现吕正操同志已平反,……故邀张学铭出席有此必要。”张学铭对周恩来,终生感恩戴德。
1976年打倒“四人帮”以后,张学铭连续出任天津市政工程局副局长、顾问、民革天津市委副主委、天津市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年奔走于京津道上。
1982年春,天津市政协开会,张学铭专程从北京到天津参加。同为委员的我们在会上再次相见,彼此还谈起多年往事。我发现他的体态更胖了,步履也艰难,便请他善自珍摄保重。他乐观地说:“你放心吧!我一定能看到祖国统一,也一定能见到我汉卿大哥。”我说:“咱们约定,那一天来临,我首先写你们的‘兄弟会’。在你这位西卿先生协助下,我还要争取第一个访问汉卿老将军。”我们的对话,引起室内朋友们一阵愉快的欢笑。
同年,张学铭还特意到东北抚顺,游览了大哥张学良为厚葬其父给张作霖修建的陵墓。墓地由张学良亲自选定,位于抚顺东今大伙房水库上游的山丘上,背山面水,建筑精美,因周围植有大片马尾松和水杉而得名“元帅林”。
张氏祖坟本在锦西驿马坊,为张作霖生前派专人选定。第一个入葬的是张作霖的母亲王氏夫人,其后便是张学良的生母赵夫人。张作霖遇难后,灵柩停在沈阳帅府内,本拟厚葬。只因“九·一八”事变而未能如愿,后由伪满“总理”张景惠出面,报告日本关东军后,移至驿马坊与赵夫人合葬。
“元帅林”始建于1929年。开工次年,爆发了蒋阎冯中原大战,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武装调停,1930年11月就任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驻军北平。“元帅林”基本竣工后,本拟正式入葬其父,不料“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沦陷,张作霖的灵枢只得暂厝于锦西驿马坊。1935年,日方曾向张学良提出,代为移葬其父。张学良严词拒绝,誓言其父灵柩必须由他本人亲自移厝。
此后连年战乱,“元帅林”累遭破坏,几近荒败。1973年,抚顺市政府拨款全面修复,工程历时9年告竣,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了管理所。1982年,张学铭到此游览,曾感叹:“如果大哥回来,我们兄弟同游,那该多好……”
不料,天不假年,1983年4月9日,张学铭在北京病逝。朋友们为他过早的离开人世而痛惜,我更为他那些良好的愿望永无实现的可能而黯然神伤。他生前未能再见大哥,临终前说:“大哥苦熬了47个寒暑,我也等待了47个春秋。无奈我兄弟二人终未能见最后一面。咫尺海峡,多少骨肉不得团圆,谁之罪也!”
张氏家族中还出了一位“叛逆者”张学思。学思比大哥小15岁,兄弟俩自幼不分嫡庶,感情甚好,加之学思天资聪慧,又肯用功,张学良曾说:“七个弟弟中,我最喜欢老四。”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张学思正在北平汇文中学读书,出于爱国激情,曾一度冲进张学良的公馆顺承王府,要求大哥出兵收复东北,雪国耻,报家仇。1933年4月,17岁的张学思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彻底背叛了他的军阀家庭。次年,由大哥保送入国民党中央军校第10期学习,成为优秀的军事人才。1938年,周恩来送他到延安,任抗大东北干部队队长。1940年,与童工出身的谢雪萍结婚。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学思率部由华北挺进东北,一时城乡遍传“帅府张四爷打回老家来了”。国共双方的报纸上常见他的名字。那时,他叫张学诗,为中共的师级将领,并曾出任辽宁省政府主席。他率部多次打过松花江,与国民党军队较量。在沈阳,他曾回到大帅府,大约是怀念自己的少年时代。但看了看就走了,他说,这些我都不要了。
1947年,张治中到台湾看望幽禁中的张学良,曾说:“学思是你的兄弟,他逃跑了(指参加中共),你也有责任。”张学良回答:“老四是你的学生,(张治中曾任中央军校教育长)你教出来的。他逃跑了,与我什么相干?”张治中无语以对。
1949年以后,张学思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参谋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文革”中因所谓“东北军案”遭到迫害。张学思宁死不屈,写下了“命反省都成抗拒,态度顽固;说真情毫无印象,谁来明察?为了案循情编造又与实违,愿身殉共产主义视死如归!”的血泪誓言,1975年5月含冤病逝,还不到60岁。周恩来闻讯深感悲痛,称赞他“是海军的好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时,张学良兄弟姐妹14人中,有6位留在了大陆。其中唯一比张学良大的就是大姐首芳。1947年,张学良身陷囹圄,还托赴台看望他的东北元老莫德惠给在天津的大姐带回亲笔信,报告自己的情况,以释大姐悬念。信中说:“我数年来精神甚好,身体也还不坏,唯独眼睛有点花了。就是所谓人过40才觉得老的道理吧!也许是这几年来菜油灯下看东西的关系……我的一切请你们不用挂念,尤其是身体,我自己会照应我自己的。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上说过:哪个混蛋才把身体弄坏哪。……我晓得您手头并不松快,下次不用带东西了,留点钱给孩子们用吧。”首芳五十年代病殁于北京。
1949年天津解放时,怀英、怀卿与母亲卢夫人住在一起。当时的军管会副主任黄克诚将军还曾派专人看望了卢夫人,她受到了人民政府的很好照顾。1959年卢夫人带着怀英去北京,住在景山东街大姐首芳家里。四弟学思闻讯前往看望,当面请卢夫人迁到北京与他住在一起,卢夫人不肯,终老于天津。怀英、怀卿姐妹都在天津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张学良最小的八弟学铨,生于1926年,适逢张作霖平息郭松龄兵变不久,大帅高兴之余为他起个乳名叫“小太平”。那时,大哥张学良已是统帅大军作战的军团长了。学铨在天津某中学工作,从来不事张扬自己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