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05000000001

第1章 文革前夜,军界的暴风雨 历史推出郭兴福

我军六十年代开展的大比武运动,与郭兴福的名字是连在一起的。郭兴福是英雄吗?不,他是地地道道的凡胎俗骨。在那个讲究“根红苗正”的岁月,他更显得平凡,而且有些“历史污点”。

1930年,郭兴福出生在山东省邹平县一个贫农家庭里。幼年丧父,因家境贫寒,只读了几个月的书就辍学了。1942年他十二岁时,为了混一口饭吃,他到国民党一个保安团当了勤务兵。1948年9月,我军解放济南,郭兴福获得新生,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他被分到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的战斗连队当战士,先后参加了淮海、渡江、淞沪、漳厦战役,因作战勇敢,立过战功,不到一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1年2月,二十一岁的班长郭兴福被推荐到第十四步校学习深造。在步兵学校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学习刻苦,战术、射击、军事地形学等十八门课程,十三门优秀,五门良好,毕业成绩被学校定为“上等”。毕业后被分配到南京军区某师军士教导营任排长。在军士教导营工作的四年里,郭兴福把分队战术和技术训练摸了个透熟,这对他后来形成一套先进的教学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9年5月,因为“历史污点”而郁郁不得志的郭兴福,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机。他被调到某团二连当排长,一年后晋升为副连长。

凡胎俗骨的郭兴福是怎样成为我军大比武运动的排头兵的呢?

北京西山。李德生将军的住地。三十年后,这位当年郭兴福所在军的军长,向我们披露了发现、培养郭兴福,以至使他成为大比武运动一面旗帜的内幕。

身经百战的李德生,深知练为战、把兵练活的重要。在批判了训练中的教条主义后,部队训练如何搞,急需寻找一条新路。1961年初,身为某军军长的李德生召集该军军事工作会议,会上他说:“现在军委训练方针、原则,要求都非常明确,但训练方法不改革,就难以落实。我们的任务是过河,没有桥和船就过不去,解决好训练方法问题,就像解决过河的桥和船。”

训练任务刚刚布置下去,李德生便带着军师工作组来到郭兴福所在的某团二连蹲点。此时,吸引李德生及工作组来的并非是郭兴福,而是他所在的团队和连队的历史荣誉。这个团是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团队,二连更有辉煌的历史,先后参加了挺进大别山、渡江作战等上百次战斗,连队八次荣立战功,涌现出一百二十多名战斗英雄和模范,其中有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共和国英雄”称号的伍先华。而这会儿的郭兴福只是副连长,并不显山露水,可谓一块璞玉。

刚下到二连蹲点的李德生,第二天上午就到了训练场。

长空白云乱飞,山坡上人影幢幢。战士们挖了几条堑壕,里面插着几个稻草绑的草靶,权当作“敌人”。堑壕正前方七十米开外,十来个战士一字儿摆开。他们刚做完利用地形地物、敌火下运动等战术,现在来到堑壕下面训练冲击动作。

队列前面,站着一个一米八出头的彪形大汉,虎背熊腰,黝黑的脸孔,洪钟般的声音,腰间挂着手枪,腰皮带上插着一面小红旗,手里端着步枪。他发话了:“上面我讲了冲击动作‘勇’、‘猛’、‘准’的要领,现在来讲‘狠’字。”他用手向前一指:“堑壕里面就是敌人,我们对敌人要不要狠?”

“要狠!”战士们异口同声。

“那个指挥训练的是谁?”李德生问身边随同的作训参谋。

“二连副,郭兴福。”

当天晚上,李德生与军师工作组研究决定,在二连进行从单兵、小组到班战术的训练改革试验。同时,确定了三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作战的干部任教练班长。他们的分工分别是军作训参谋宋文皋教班战术,师作训参谋吴亚东教单兵战术,郭兴福教小组战术。

任务明确后,李德生命令将二连和另一个团的七连抽出来,以保证精力,避免干扰,全力参与训练改革。

洪泽湖畔,分队训练改革全面展开。天气寒冷,作业全部在室外进行,一干就是一整天。晚上研究教案,没有叫苦说累的。四个月时间,谁也没有离开训练场半步。军里一些要军长拍板的大小事情,都是到连队来找李德生。

四个月过去了,春暖花开,训练改革项目也有了眉目。李德生召集军里所有参过战的营以上军事主官,以战场上的眼光来评判三个改革项目,对三个人的教学进行论证鉴定。大家提出了上百条建议和意见,最后认定郭兴福的小组战术教学改革比较成功。

浙江金华的尖峰山下。几个人的改革项目进入最后的定型。攻击、防御,几轮下来,郭兴福得分最高。还不放心的李德生又命令九个步兵团的团长各带一个班,与郭兴福带的小分队对抗,进行现场战术演练。几番较量,郭兴福教学胜人一筹。李德生表态:这次战术训练改革试验,口子还是开大了一些,其它两个项目停下来,集中力量从单兵抓起,由郭兴福任教继续试验。

郭兴福被赋予了新的使命,集中精力进行我军军事训练中最基本的单兵战术训练改革。这会儿,他的身边出现了一个“智囊团”,军里抽调了四个参谋帮助郭兴福。训练教学中,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进行认真研究推敲,并写出第一个文字资料:教学笔记。即把郭兴福教学中的方法用文字记录整理出来,在军里推广。

“比在北京看梅兰芳的戏还过瘾”,1962年夏天,顶着高温酷暑到部队调查训练改革情况的总参军训部郝云虹处长等,由李德生陪同观看了郭兴福的现场汇报作业,连声叫好。说他们走了许多部队,还从未见到过这样精彩的战术作业,并问这项训练教学改革叫什么。

是啊,教学方法出来了,叫什么?为了起个好名字,军、师、团各级动了不少脑筋,有的说叫基础教学法;有的说叫单兵教学法;有的说孩子都生出来了,随便叫个什么名字都行。郝云虹处长沉思后风趣地说:“你们生了孩子,我给起个名,看看是否合适,就叫郭兴福教学法吧,这样好记,与别人的也有区别,或许能叫响。”以个人的名字命名一种训练教学方法,这在批判个人主义,倡导集体主义精神的年代,可要担一定的风险。大家反复咀嚼、念叨,倒是上口,可又觉得叫“郭兴福教学法”在内部可以,对上、对外行不行,拿不准。李德生说,就叫“郭兴福教学法”。当年10月,总参办的《军训通讯》出了一期增刊,介绍了郭兴福的教学法,并加了《既严又活》的评论员文章,扩大发行至全军连以上单位。这是最先向全军介绍郭兴福教学法的材料。

1962年2月,南京军区分管军事训练的副司令员王必成中将看了郭兴福汇报作业后,连声赞扬,“教得好!教得好”!当即指示:要在步兵学校和全区部队中推广,并要做好宣传报道工作。不久,王必成副司令员又陪同来南京检查训练工作的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上将看了郭兴福的专场汇报,张副总长认为郭兴福教学方法很好,应该在全军推广。

1962年3月,南京军区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出认真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通知,并指派郭兴福到部队做表演。1962年11月,南京军区在杭州召开训练现场会,检查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落实情况,论证郭兴福教学经验的可行性,并要求把郭兴福的教学经验运用到班以上战术训练中去,运用到技术训练和特种兵、海岛部队训练中去。1963年11月,南京军区党委做出了《关于在军事训练中进一步推广郭兴福教学经验的决定》。

一浪高过一浪的造势运动,使郭兴福教学法在南京军区走红了。

同类推荐
  • 烈火丛生

    烈火丛生

    一九三二年的元月,上海出奇地冷,却不下雪,只刮风。黄浦江两岸每天都有冻饿而死的流浪汉,被戴着头巾的印度巡捕抛进江中。电车驶过,裹着大衣的俊朗青年发出长长的叹息。他没有戴帽子。乌黑的头发梳得并不整齐,一张沉毅肃静、少年老成的脸也显得有些疲惫,有些松弛。他在一个无名小站下了车。四周无人,马达的噪音是听觉的全部。这里是法租界的地盘,道路两旁密匝匝地植着阔大的泡桐。九一八已过去了四个多月。且不说国民政府多么软弱无能,如今眼看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就要步东三省的后尘,落入鬼子手中了。这凛冽的寒风岂不正是荒凉的硝烟?
  • 春去春会来

    春去春会来

    热烈欢迎参加云州蓝焰燃气有限公司开业庆典的贵宾!红色的电子字幕,渲染着热烈的气氛。而陈旭,亦是一团炽火在胸,像加足了燃料的蒸汽机车,呼隆隆地就闯进了宾馆。步幅大,频率也快,就显出急匆匆的样子来。不料,脚下一闪,身便打了个趔趄。低头看看,虽未有异常发现,还是往虚空处狠踢了一脚:“操!”刚“操”罢,丝绒旗袍就过来了:“先生,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他眼一斜:“你帮得了吗!”旗袍竭力把笑容留在脸上,声音却低了下来:“对不起!”来到餐厅,周光伟热情地招呼道:“快坐吧,就等你了。”
  • 祁连悲歌

    祁连悲歌

    马二忘记了竹妹身上还有枪,他也没想到他身后会响起枪声,他一点准备也没有,子弹在离他很远的地方飞过,响声在半天空炸开。训练有素的马二几乎是下意识地就回身扬了一下手,他的手没抖,居然一点也没抖。他没想到团长的枪会这么快,这么灵。他手中的枪也在顷刻间就响了。然后他就听见身后那个女人好像是轻叹了一声似的倒下了。
  • 晃晃悠悠

    晃晃悠悠

    当我准备去北方的时候,我的车子卡壳了。七八点钟的太阳正照耀在这条公路上。我是个晃晃悠悠的人,却富有意味地挑了这个朝气蓬勃的时间点驾车北上,可火花塞或者点火线圈又或者是别的原因,让我的车直接停在了路边。我大概离开家往北只开了一公里。我思考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我思考了一天,正如我无所事事的24年。而付点钱拖到修车铺就能解决的事情,我可以思考一个日升月落。我是在我妈四处帮我托关系找新工作未得到及时回复之时发动了汽车的。我去北方的北京。
  • 鸡毛信

    鸡毛信

    如果跟你说,我因为一个梦来到欢城,你一定会觉得荒唐,其实,谁能保证自己不是每天都生活在荒唐之中呢。梦,是内心的一种谣言,你不感觉如此吗?生活和梦是相互改装的。一件虚假的事情可能在本质上是存在的,不,这话是一个叫博尔赫斯的人说的,他是个盲人,对他来说,白天犹如夜晚,他有两个夜晚,也更容易生活在梦里。对不起,我当然不是教授,我给你的感觉是不是有些卖弄了?那我先道歉。我的职业是造船厂的铆工,把铁板切割下来焊在另一块铁板上,慢慢地就有了一个叫船的东西,开始的时候,它一点儿都不像船,好比树就是树,木头就是木头,一点儿不是吧台或者沙发。
热门推荐
  • 天煞狐星之血腥天下

    天煞狐星之血腥天下

    离奇的经历让他有玩转世界的资本,玩转世界却让他惹祸上身,捍卫正义,却发现自己是邪恶,斩杀邪恶!难道是要将自己斩杀?不管这一切的一切,我只做我自己,是正是邪,由我说的算!
  • Hunting the Grisly and Other Sketches

    Hunting the Grisly and Other Sket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疑狱集

    疑狱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兽战神13:神魔战场

    魔兽战神13:神魔战场

    掌命之神战无命被害,跌落凡间,神性尽失。若欲重返天道,必须从凡人开始修炼,百战成帝,千战成神,登顶战神巅峰;跻身仙界,历劫成帝,净化神兽鲲鹏血脉;飞升神界,修得五行圆满,九道大成,掌控天地规则,破碎虚空,方能重返天道。如若百世之内,战无命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返回道界,那等待他的就是魂飞魄散。轮回路上的九十九世,战无命都生活在莫氏家族的阴影之下,莫氏家族,一个无人知晓却无处不在的神秘家族,上抵神界,下达凡间,遍布各大星域,渗入各大宗门。战无命与莫家有宿世杀身灭族之仇,仇深似海、不死不休!第一百世,战无命重生归来。这一世,他,要为自己复仇!
  • 九阵狂神

    九阵狂神

    千年阵圣重生,我要一切重来,拿回属于我的。铭刻万千阵纹、碎炼万古绝体!别跟我比阵法,我摊手即来,别跟我比杀人,不玩死你那将毫无意义、我为阵帝、当镇压世间一切敌……
  • 地持义记

    地持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灵红尘

    仙灵红尘

    文家小姐暗香自小就对仙侠世界有着向往,在与丫鬟的一起来到蓬莱仙境,遇上了马林上仙和蓬莱上仙,遇上了上仙和蝙蝠妖之后,对仙境更是相信,在经过一番恶斗之后,只是她最后还是回到了文家,她与亲人朋友诉说自己的经历,却没有一人相信,原先不怎么亲近的姐姐突然和自己亲近起来,在相信了自己的姐姐之后,岂知却被深深的陷害,生活处处都是危机,她还未来得及防备,就已经被深深的陷害。深陷在各种阴谋之中,没有办法脱身。
  • 穿书的炮灰继姐

    穿书的炮灰继姐

    木言一跟着木呆瓜改嫁了,然后木言一就变成了宋言一,what?宋言一?这不是我穿越前看的那本书的炮灰吗?没活够三章就死了的那个!!!宋言一“。。。”生活略惊悚,我得缓缓,可是,还没等宋言一感受一下活不过三章的悲哀,就被那个不同父不同母的学霸弟弟给叼回窝里了这是一个女配穿书,作者简介无能,各位看官,可以自行亲自阅看推荐自己新坑啊《神君出没》
  • 做事要有责任心

    做事要有责任心

    如果说到闷内小企业和IBM,微软等这些国际大公司之问的差距。很多人脱口而出的一定是战略、资金、人才,高效率的管理……但他们都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便是员工的责任心。高度负责的员工,才是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和必要前提。责任应该是人晶的最核心要素,因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员工,即使有再多的知识、再大的才华,也难以创造价值。而一个有责任心的员工,在工作中必然会树立主人翁意识,把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当作是自己的事情,用高标准要求工作,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尽善尽美,而不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
  • 萧何的奋斗笔记

    萧何的奋斗笔记

    萧何,是为数不多的青史留名又善始善终的谋士。《萧何的奋斗笔记》讲述了萧何跌宕起伏的一生。尤为难得的是,全书的视角很现代,语言通俗幽默,以萧何的官场升迁经历为蓝本,道出了楚汉传奇中的人性百态。从基层的科级干部,到万人之上的国级干部,萧何的职场奋斗史,不仅突出了其智商情商双高的经国之才,还勾勒了一个相互制衡、人情交错的官场形态,如何成功处理同事、兄弟、上下级等关系的职场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