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是一座江南城市,地理位置大约在长江中下游。说是大约,是因为小说里的地理位置是不能太确定的,确定了容易招惹麻烦,但有样东西可以确定,那就是京杭大运河从市中心穿城而过。因为有了一条河流,城市就多了几分柔情和水意,也多了一些历史的沧桑感。京杭大运河,在古时是南北交通枢纽,从隋炀帝下江南选美,到乾隆三次南巡,走的都是运河,而且都在梅城下榻。梅城不但梅花灿烂,而且美女如云,所以皇帝都爱来。不但皇帝爱来,宰相也爱来,钦差大臣也爱来。皇帝来了,白天体察民情,发表施政纲领,晚上就在美女的簇拥下,载歌载舞。那时候,梅城没有歌剧院,也没有夜总会,就连皇帝下榻的御院,也赶不上当今市府的小会议室宽绰,于是州府官员就将美女送上龙船。州府选来的美女,不仅能歌善舞,而且诗书琴棋,无所不通,尤其是江南丝竹,更是调弄得美轮美奂,皇帝坐在船舱里,船头有美女唱歌,船舱有宦官簇拥,弹着琴,吹着箫,船在水里缓缓地走动,两岸是万家灯火笼柳烟,皇帝就沉湎在如诗如画的境界里了。
梅城除了出美女,还有一样特产,那就是梅花。梅城的梅花,跟别处的不一样,别的城市的梅花,一般都开在山上,或者公园里,相对要集中一些,于是就形成了景点。而梅城的梅花,却开在庶民百姓家,梅城人,个个爱梅,家家养梅。古时的梅城,园子很多,一般的士大夫,都有庭院,仅史书记载的,就有近园、半园、留园、亲水园。庐园、爱墨园等等,听听这些名字,你就可以想像这些园子该有多美了。士大夫造大园,小市民就造小园,就是一家造不起,也几家合造一个。这样的园子里,一般都有一口水井,井旁种上几棵梅花,形成一道风景。就是造不起园子的,也在门前屋后,栽上几株;就是门前屋后没有地的,也要弄个破缸瓦盆之类的栽种。所以爱梅种梅,似乎成了梅城人的一种嗜好,哪个家庭就是穷得光了屁股,邻里不会看不起,如果不种梅花,人们就会冷眼相待。古时候,梅城也没有轰轰烈烈地搞植树节,也没有闹梅花节,搞什么所谓的经济搭台梅花唱戏之类的活动,可爱梅植梅却成了市民的自觉行动。由于家家种梅,人人爱梅,每到早春,满城梅花盛开,人们就像过节似的热闹开心,城里的香气,几乎将半壁江南都熏醉了。
梅花给梅城带来的,主要的还不是表面的如花似锦,而是对市民心灵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种梅爱梅,一代代,一辈辈,这种性情的积累,在梅城形成了一种追求高雅的氛围。所以历史上,梅城就出了很多大画家,大书法家,当然,还出过几个状元,几任宰相,仅仅南北朝,就出了两代皇帝。
梅城人为啥这么爱梅花,甚至爱到了几乎痴迷的程度?让我们跟着小说里的一个人物,去市博物馆寻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