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7500000002

第2章

梅芸现在明白自己的处境了。儿子苏飞白就是个圆点,她只能以这个圆点为中心来画圈,就算她的腿再长,又能画出多大的圆呢?她虽已不是苏牧之的妻子,但苏牧之却永远都是她儿子的父亲。她没有义务为苏牧之尽责,却无法拒绝给儿子帮忙。高三对儿子是多么关键的人生节点,除了理想学校的名称,他该在这一年忘记所有的一切,只为自己的人生勇往直前。怎么可能让他耽误学习来照顾他父亲呢?她不可能伤害儿子的感情,哪怕只是情绪上的些许波动,都怕影响到他用功。否则,她就不是一个母亲了。此时她多么憎恨自己是个母亲!

梅芸就这样在医院做了苏牧之的护工。遮遮掩掩,半推半就。实际的护理工作她还是不马虎的。苏牧之被她收拾得立立整整,刮得很干净的下巴泛着青光,手和脚指甲修剪得很干净,稍微长了就剪,头发也经常理。去掉纱布后,他一直光头,她没让他再重新长出头发来,主要是为了清洗方便。虽然梅芸从没有过剪头的经验,但剪光头是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的。

病房里的人都说她剪的光头好看,光头谁剪不一样呢?郝医生也说苏牧之精神了,为什么?梅芸站在床头端详着苏牧之,觉得他是帅了一些。但说不准是哪儿帅了。梅芸被自己的感觉吓了一跳,慌乱了好长时间。傍晚剪指甲时还剪到了苏牧之的手。他自然没有任何反应,好像梅芸剪破的是别人的手指。

梅芸照顾苏牧之,像照顾苏飞白小时候一样,每天接屎接尿,喂水喂饭,按摩翻身。伺候刚出生的苏飞白那时,会有一种不断使她干下去的动力,如:悄悄长出两颗牙,突然会翻身,冷不丁叫声妈妈等。而苏牧之不会有任何配合,就那么躺着,完全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高傲态度。梅芸有时很想抽他两耳光,试试他的反应,但苏牧之生命特征平稳,呼吸均匀,像陶瓮里的清水,任你怎么搅动也不混浊,就只想费你的气力。每当梅芸心浮气躁的时候,她就默念四个字:“为了儿子,为了儿子。”为了儿子就是为她自己。如果不是为了儿子,她会为苏牧之吃这样的苦头吗?答案一目了然。所以,以此推理,与苏牧之还真没太大关系了。这只是一个母亲和儿子的故事,苏牧之充其量是个道具,为他们母子的故事情节承上启下,推波助澜。梅芸这样想心就会平静许多。

可苏牧之只是个道具吗?苏飞白是不是道具呢?他俩爱情的道具?婚姻的道具?苏飞白绝不会是道具的。因为道具操纵不了角色。道具本身是死的,道具只有在角色里才会有生命,而她的每一场戏,都事先写在了儿子的笔记本里,不由她做出任何决定。

星期天下午,苏飞白放两天月末假,来医院替换梅芸,让她回家喘喘气歇一下。的确有很多事等着她办,苏牧之的医药费要续交了,家里的卫生纸肥皂都用完了,苏飞白两个星期的脏衣服还堆在卫生间里,还有她自己饰品店的小生意也要去和服务员沟通一下。她问苏飞白:“你爸的工资卡在你这儿吗?”苏飞白告诉她:“苏牧之病倒前拿的那个皮包,就放在家里五斗橱最下面的抽屉里,工资卡应该在那里面。”

梅芸回家,先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然后去洗浴中心打扫自己,又去理发店剪了头,这回短得完全不是女人了。往回走时,买了些牛肉和新鲜蔬菜,准备包饺子给苏飞白改善伙食。这段时间她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医院,苦了苏飞白了,几乎天天吃面条。最后,她又买了几只对虾,准备回去剁碎了给苏牧之做碗海鲜粥,营养好些。她又想到儿子既孝顺又懂事,梅芸的鼻子有些酸。这么不着调的父亲他都不嫌弃,看来自己晚年还是有靠的。

梅芸做好东西送到医院,回来已经是大半夜。她上床躺下刚要睡,想起了苏牧之的工资卡,明天续交住院费,她手里的闲钱并不宽裕。

她下床拉开抽屉,苏牧之的皮包就在那里。这个皮包有些年头了,是她刚开饰品店进货时给的赠品,虽然是赠品,但绝不是假货。地道的牛皮包,做工还算讲究,拉链上还系了一串软牛皮剪的流苏。当时并不是只这一种赠品,她所以选了个男包,是觉得苏牧之在政府部门上班,配得上体面的东西。苏牧之拿到包很高兴,把所有拉锁都拉开,很仔细地翻看了一遍,神态像个孩子突然拿到喜欢的玩具。那时,皮包算是挺奢侈的东西了。

没想到这个包他竟然这么多年还在用着。

梅芸打开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各式各样的卡,还有烟、打火机、一串钥匙,梅芸拿起来看了看,仔细收好,这应该就是他家里的钥匙了。工资卡也在里面。梅芸继续翻看着,有些莫名的兴奋和紧张,就像小时候偷窥父母藏在柜子里的糖果盒,每天都向往着能痛痛快快地把它打开,看看里面花花绿绿的糖果,捡最喜欢的吃上一颗。苏牧之的皮包现在就是那个被藏起来的糖果盒子,也许她早就想打开它,哪怕里面并没有糖果,只是个空盒子。

她在翻包的夹层时,发现了几页折叠的纸,是苏牧之单位的信纸,头上还用红字印着单位的名称。竟然是封没寄走的信,字迹清秀工整,是苏牧之的笔迹。梅芸快速翻了一下,两页,不长不短,梅芸开始读信:我最亲爱的长发美女……

只这一句,梅芸的心便鼓点一样咚咚跳起来。急急地读完了信,全身血液一下都涌到脸上,显然这封信不是写给她的。离婚到现在,她已经多年没留长发。长发是她的一个梦魇,是一根卡在喉咙里的软刺,咳不出也咽不下,让她的生活只进不出,变成了一味中药说明书上的形容:脘腹胀满。那味中药是她常吃的。

梅芸把手里的信揉成一团,用力握着,像是抓住了苏牧之粗壮的手腕子。苏牧之跟她离婚,尽管她也不相信只是“长发”的原因,但她似乎从没确定过苏牧之的生活作风问题,偶尔的想法也是一闪即逝。她觉得他只是有点怪癖,没别的。

梅芸睡意全无,她一遍遍地读着信。这封信里的长发美女是谁?他说她的头发像黑缎子一样,谁有这样的头发?梅芸想起,他们刚离婚不久,闺蜜蔡小岚曾打电话给她,说是在街上看见苏牧之和一个女的一起走路,样子很亲密。她当时还问了长什么样,闺蜜蔡小岚说,离得远只看到背影,头发很长很黑,像黑缎子一样。她当时也不是没在意,暗暗留心了一段时间,再没什么动静,也就放下了,觉得可能就是一次偶遇吧。现在看来,并非偶遇了。她内心的怒火像是要蹿上头顶:“都已经离婚多年了,和你还有一毛钱的关系吗?”她也不想和自己有关系,但这种被玩弄、被欺骗的感觉实在让她比死还难受。还不如死了,死了就不难受了。梅芸拿起桌上的水果刀,很想对准什么地方捅上一下,最后,把送给苏牧之的皮包割得支离破碎,七零八落,心情才渐渐平复下来。

早晨,她迷迷糊糊地醒来,觉得头重脚轻,想再躺一会儿,一看表,不成,苏飞白下午三点前要返校,现在已经快八点了,她得让儿子回来洗个澡,好好补一觉。他休息不好,可不是闹着玩的,起早贪黑在学校趴着,一个月才两天假,谁会比他更累呢?

梅芸下床洗把脸,然后去厨房把昨晚吃剩下的饺子煎好放到保温饭盒里,准备带给苏飞白。自己倒杯牛奶,拿了个面包,权作早餐。她吃得很慢很慢,面包几乎是一条条撕下来再送到嘴里,牛奶也喝得很慢很慢,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嘬,面包都撕完了,牛奶却还剩下大半杯,她不得不像喝啤酒那样把剩下的牛奶一口气灌到肚子里。稍坐一会儿,才抓起包往外走。昨晚扔的纸团还在卧室门口,她走过去捡起来,想扔掉,最后还是塞进了包里。

同类推荐
  • 大唐的裂变 遍地天子

    大唐的裂变 遍地天子

    朱温篡唐自立又大伐诸侯,使河东成为不满朱温的各种势力投奔的中心,再加上朱温的继任者昏聩无能,后梁集团内部也人心涣散,而李克用及后继者李存勖则顺天而行、循势而为,一直以复兴唐室和藩镇盟友的面目出现,遂得以强大起来。正所谓:河东败困一隅而终能复兴,朱梁强盛一时而终归败亡。在此期间,王建、刘守光、刘岩、杨隆演先后称帝,分别建立前蜀、大燕、南汉、吴等割据政权,天下进入“遍地天子”的时代。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金粉世家(上)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金粉世家(上)

    小说以北洋军阀内阁总理金铨封建大家族为背景,以金铨之子金燕西与平民女子冷清秋由恋爱、结婚到反目、离异的婚姻为主线,揭露了封建官僚及其妻妾子女空虚、堕落的精神世界和没落腐朽的生活,为豪门贵族描写了一部活生生的兴衰史。
  • City Woman②:杠上麻辣俏红娘

    City Woman②:杠上麻辣俏红娘

    妈呀!薄唇、白脸、细长阴狠的倒三角眼,他那张白面无常讨命脸不只会吓坏善良百姓,只怕连作恶多端的坏人也不敢轻易招惹他!偏偏她开车撞伤他,惹来这个甩不掉的麻烦。他提出打官司和充当打字员两条路让她选。家里没金山银山赔给他,她只好舍命赔小人,放着红娘正职不干,跑去接受他的使唤荼毒……她和他铁定八字犯冲才会相看两相厌,任何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让他们争吵不休。怪的是他们整天吵吵闹闹,感情却愈吵愈好。虽然他长得离英俊还有段距离,不过酷劲十足,依她家红娘簿的规矩将他的条件列一列,他就算不是极品也算得上是高档货了。既然有这么好的货色当然要留着自己用,俊男配美女没啥稀奇,美女配野兽才叫绝配!
  • 色彩

    色彩

    棕皮鞋一出永定门火车站,就撞上了大脚翠姑,这在他是万万没有想见的。“大少爷!”辣辣一声喊,翠姑伸手就来抢行李。他起先没有看见她。人如黄昏的蜂群,一群群过来,一群群过去,嘈杂而拥挤。雨刚停,泥地上水洼如镜,亮亮地打闪。他避着水洼走,跨一跨,跳一跳,小心翼翼,尽量使皮鞋不染泥。这双鞋他在火车上就擦拭了好几遍。车过常州时,他还特意买了一只糯米粽,借粽叶上的一点粘劲,抹平了右脚鞋面上翘起的一块薄皮。在跳最后一个水洼的时候,一只挑着的柳条筐揍了他一屁股。
  • 狼剩饭

    狼剩饭

    狼剩饭的儿子是在狼剩饭撵那只该死的兔子时遭狼咬的。那只兔子发觉有人正在悄悄向它逼进,竖起了两只尖尖的耳朵,接着又蹲在地上,高高地竖起了身子警觉地注视来人,随时准备逃跑。就在这个时候,他举起了猎枪,瞄准了兔子的前胛子扣动了扳机,“轰”地一声,炮台和枪筒里喷出的硝烟挡住了他的视线。他赶忙偏了一下头,只见兔子的周围扬起一片尘土,而兔子正跛着一只腿冲出烟尘逃跑。
热门推荐
  • 青川旧史

    青川旧史

    据书籍有载,青川史至少两千年。两千年间这片大陆上发生过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人。但后世谈论最多的,始终是青川纪元第三百年起,祁国景弘一朝那十余年间。明光台上曾星落如雨。百年不亮的听雪灯一度耀彻霁都。苍梧城的冬天永远长风猎猎,暗香却能穿过时间与尘封的秘密一路往南,刺破终年云雾的蓬溪山。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同时出现那么多传奇少年少女。也就再没有哪一个十年,能如烟花爆破般逐个揭开那么多经年难解的悬案。据说她们当中有人回去了。据说他和她重逢在初雪即大雪的山林。据说每年烽火长明那日是她的生辰。据说几百年过去了,那些橙花香气依然流淌在祁宫的夏夜。
  • 妖魔铃

    妖魔铃

    当铃音响起,神奇的铃能力就此发动,一个个拥有奇异力量的强者登上了绚丽的舞台,挥洒出自己的精彩。控制时间的流逝、拥有无限弹药之枪……为了自己的信念,为了朋友的情谊,铃使者站在了强大的敌人面前,以自己的神秘力量,让强者战栗!
  • 庶女狂后毒医三小姐

    庶女狂后毒医三小姐

    她是权臣之女,大婚之时却是和一把椅子拜堂;她是初嫁娇娘,洞房花烛之夜就独守空房;她是当朝皇后,夫君在大婚当日便纳了十几个妃嫔……他剧毒发作险些身死,她不顾一切将他救活,只为他是她的皇,是她一生的依靠!从此,以皇后之身常伴君侧,为他出谋划策,为他出生入死,为他夺得天下!哪知千般算计终难逃红颜命薄,烽火满城江山血染之时,又是谁人执我之手?
  • 给爱情下个套

    给爱情下个套

    《给爱情下个套》讲述在一天之内将三个女朋友变成三个小妹的刘小备,是一个普通的市场推销员,却有着不普通的梦想,那就是将安全套的普及工作进行到底。带着这份梦想而努力的刘小备过着诙谐自得的生活,他既能将安全套销售给乞丐,也能用安全套让警官的老婆怀孕……当某一天,刘小备遇见了酷似自己暗恋的大学同学花小宁的筱悠时,刘小备开始为爱情奋斗。于此同时,自己曾经的两位女友一个带着四岁的孩子,一个带着未出生的孩子来投奔刘小备,他该如何应对……
  • 大闹后宫:甜心小宠妃

    大闹后宫:甜心小宠妃

    “我在青楼长大又怎么样?这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那些好姑娘啊?”“在青楼长大的女子,会是好姑娘?你是想笑掉我的大牙吗?”我的怒火再也惹不住一下子爆发出来,啪啪两声清脆有力,没品男惊讶的看着我,我才不屑的说:“我告诉你,你绝对不会笑掉你的大牙,而是被我打掉的。”潇洒的做了个拜拜的手势说:“没品男,你不要太猖狂,遇到我花芊芊,是你不走运,下次记得,别惹青楼长大的女子。不是我配不上你,而是你,没有资格站在我身边,陪我到老。”【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
  • 郭大炮的文娱生涯

    郭大炮的文娱生涯

    一个莫名其妙得了另一个平行世界记忆的家伙,野蛮粗暴的一头扎进了文娱圈。他像一个鲶鱼一般,搅的整个文娱圈鸡飞狗跳,人人见之变色。他是一个不是明星的明星。是一个会说相声的作家,是一个会武术的诗人,是一个演小品的歌手,还是一个会演戏的农民。他叫郭大路,人称郭大炮,又名郭大坏。“要想死得快,请惹郭大坏!”——《文娱时报》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 诸子学略说

    诸子学略说

    本书以《诸子学略说》和《诸子略说》为主,汇集太炎先生论诸子之大部分文字,精心编辑点校而成。太炎先生治学,贯通经、史、子、集,其于先秦之儒、道、墨、法等家学说尤有深入研究,其论诸子之是非得失,每有独到之见解,而又能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本书为太炎先生治诸子学之毕生心血,实为先秦诸子思想入门之最佳读物。
  • 你不扑上去,世界怎会委身于你(精装纪念版)

    你不扑上去,世界怎会委身于你(精装纪念版)

    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眨眼的世界,是一回头的人间,是生活幻境里喊出的梦呓,是颠簸旅途中经过的山顶。如果你志得意满,它就是一腔酒精,如果你心止如水,它就是一副墨镜。一个国际电影节获奖的新生代才华导演,一个见多识广、思维敏捷的文艺暖男。这是他的作品,也是一本轰走糊涂、喊醒灵魂的犀利语录,一本化繁为简的人生智慧箴言,一句一世界,一语一菩提。关于生活,他说:“这个世界说到底是卑贱的,你昂起头,他就弯下腰。”
  • 十八岁的大海

    十八岁的大海

    基地家属招待所就在海边。由于舰艇部队多,招待所一年四季总是爆满,尤其是到了冬季,更是紧张。冬季农闲了,家在农村的老婆孩子都赶在这个时候来队探亲,所以家属住招待所都得提前排队,有的来队了,却住不进去,只好先住大通铺,那个年代不似眼下,满街都是宾馆饭店,还有家庭旅馆,那个年代别说是宾馆,就是饭店,整个城市也是数得过来的。舰长三天前才接到嫂子来队电报,拿着电报去排了个号,可是要到十天后才有单人房间,因此我将嫂子接到招待所,就安排母子俩在一个摆满大通铺的房间里住了下来,随后就骑着自行车赶回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