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4000000012

第12章 文学第四(2)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注释]

①殷中军:殷浩。②下都:从长江上游往下游来到京都建康。③往反:反复辩难。④正始之音:指魏正始年间(公元240—249年)崇尚玄学清谈的风尚言论。⑤造心:心中有所领悟。⑥两王掾:指王濛、王述,当时都是属官。⑦翣:通“涩”,羞涩。馨(xīn新):词尾,表示“……样子”。⑧“理亦”句:东晋以后,玄学和佛学融合渗透,佛玄义理有相通之处。阿堵:这;这个。⑨阮光禄:阮裕。咨尽:询问而求尽晓其义。褚季野:褚裒,字季野,晋河南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孙安国:孙盛,晋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西南)人,博学强识,历著作郎、浏阳令。北人:北方人,指长江以北的中原人。渊综广博:深厚博大。支道林:支遁,河内林虑人(一说陈留人)。中人:中等人,普通人。以还:以下。

[译文]

中军将军殷浩出任庾亮的长史时,有一次到达京都,丞相王导为他举行聚会,桓温、左长史王濛、蓝田侯王述、镇西将军谢尚都在其中。王导起立亲自解下挂在帐带上的麈尾,对殷浩说:“我今日要和您一道谈论、辩析玄理。”谈论结束后,已经到了三更时分。王导和殷浩来回辩论,其他各位名流全都没有牵涉进去。双方辩论完后,王导便感慨地说:“刚才谈论玄理,居然还不知道玄理的本源在哪里。对于言辞的意旨和所用的譬喻不能相互违背,正始年间的风气,正是这样的啊!”第二天早晨,宣武侯桓温对别人说:“昨晚听殷、王两人清谈,非常精妙。仁祖也不觉得寂寞,我也时常有会心之处,转头看看两位王属官,一直像是见不得生人的母狗那样害羞发愣。”

殷中军(殷浩)读到佛经,说:“名理应该在这里面。”

谢安年轻时,请阮光禄(阮裕)讲解《白马论》,阮裕写成文字给谢安看,那时谢安不能马上看明白阮裕的话,又向他询问追究。阮裕便叹息道:“不只是能讲解的人不好找,就是一心求解的人也是难找!”

褚季野(裒)对孙安国(盛)说道:“北方人做学问广博精神而能融会贯通。”孙安国回答:“南方人做学问清新通畅而能简明扼要。”支道林听到后说道:“圣贤就不用说了,从普通读书人的角度来看,北方人读书,似乎在显豁处看月亮,眼界虽广,但难以周详;南方人做学问,就像从窗户里望太阳,眼界虽窄,不过精密专一。”

刘真长与殷渊源谈①,刘理如小屈,殷曰:“恶!卿不欲作将善云梯②仰攻?”

殷中军云③:“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谢镇西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④,甚足以动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宣武集诸名胜⑤讲《易》,日说一卦。简文⑥欲听,闻此便还,曰:“义自当有难易,其⑦以一卦为限邪?”

有北来道人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小品》。于时竺法深、孙兴公、悉共听。此道人语,屡设疑难,林公辩答清析,辞气俱爽。此道人每辄摧屈。孙问深公:“上人当是逆风家,向来何以都不言?”深公笑而不答。林公曰:“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孙安国往殷中军许⑧共论,往反精苦⑨,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莫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卿鼻。”孙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

[注释]

①刘真长:刘惔。殷渊源:殷浩。谈:辩论。②卿:对谈话对方的尊称。作将:建造,制作。将,用在动词后起搭配作用,意义虚化。善:修缮。云梯:古代攻城工具。③殷中军:殷浩。④辞条丰蔚:指言词通达,文采华美。⑤宣武:桓温,谥宣武,故称。集:聚集。诸:众多,各位。名胜:名流。⑥简文:简文帝司马昱,字道万,谥简文。⑦其:表诘问,难道。⑧许:住处。⑨精苦:竭尽心力。数四:反复多次,再三再四。莫:即暮,晚上。

[译文]

刘惔和殷浩辩难,刘惔的道理略处劣势,殷浩说:“讨厌!您不想制作修理云梯来仰政吗?”

殷浩说道:“韩康伯还没有获得我齿牙谈论之外的精微理趣。”

谢尚年轻时知道殷浩善于清谈,便特地去拜会他。殷浩没有过多地阐发,不过为谢尚揭示各种义理,说了几百言,既有美妙的情趣,同时兼具文采,很能够激动人心,震骇听闻。谢尚全神贯注地听着,不知不觉汗流满面。殷浩从容地对身旁侍从说:“取手巾来给谢郎擦脸。”

宣武(桓温)聚集诸名流讲《易》,每天讲一卦。简文帝(司马昱)很想去听讲,知道是这样便折回去了,说道:“《易》的内容本来有难有易,如何能以每天一卦为限制呢!”

有位北方来的和尚喜欢谈论玄理,和支道林在瓦官寺相遇,讲解《小品经》。当时竺潜、孙绰都去听讲。这位和尚的话中,常设下疑难问题。支道林辩论对答清晰,言辞语气都很爽利。这位和尚每次总是受挫屈服。孙绰问竺潜:“上人应当是逆风而进的人,刚才为什么一言不发?”竺潜笑而不答。支道林说:“白檀木并非不香,但是逆风怎能闻到它的香气呢?”竺潜听到这样的话,泰然自若,毫不在意。

孙安国(盛)到殷浩的住所一起谈论玄理,反复辩难,十分艰苦,主客双方都没有遗漏的地方。随从送来食物,冷了又热,热了又冷,连续几次。双方奋力挥动塵尾,以致塵毛全部落到饭食中,宾主两人居然到傍晚都忘掉吃饭。殷洁这才对孙安国说道:“你不必做倔强的马,我一定穿透你的鼻子。”孙安国回复:“你没有看见过挣裂鼻子的牛吗?别人就要穿破你的面颊。”

《庄子·逍遥》篇①,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②。支道林在白马寺中③,将冯太常④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殷中军尝至刘尹⑤所,清言良久,殷理小屈,游辞不已⑥。刘亦不复答。殷去后,乃云:“田舍儿⑦强学人作尔馨语⑧。”

殷中军虽思虑通长⑨,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支道林造《即色论》,论成,示王中郎,中郎都无言。支曰:“默而识之③乎?”王曰:“既无文殊,谁能见赏?”

[注释]

①《庄子·逍遥》篇:《庄子》中的首篇,论述以无己无待、任性自然而达到闲适自得、逍遥自乐的境界。②郭、向:郭象、向秀。二人都曾给《庄子》作过注。③白马寺: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在洛阳建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早的寺院。④将:与;同。冯太常:冯怀,字祖思。⑤殷中军:殷浩。刘尹:刘惔。⑥游辞:虚浮不实的言辞,不入正题的言辞。⑦田舍儿:轻诋语,犹言“乡巴佬”。⑧尔馨:如此,魏晋时口语。语:指清谈语。⑨通长:完全,长远。《四本》:即《四本论》,论述才性的异同离合。汤池铁城:流着沸水的护城河、铁造的城墙,比喻非常坚固。《即色论》:佛学著作,阐述“色即是空”的道理。王中郎:即王坦之。文殊:文殊菩萨。

[译文]

《庄子·逍遥游》一篇,一直是难点,也是值得名流们钻研探寻的地方,不过对它义理的解说却不能超越郭象、向秀。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和太常冯怀一起谈论,便谈到《逍遥游》。支道林在郭、向两家的解说之外,绝妙地揭示出新颖的道理,在各位名流之外提出不一样的见解,这都是名流们探求道理时没有能得到的。后来大家就采用了支道林阐述的义理。

殷浩有次到丹阳尹刘惔的住所清谈,谈了很长时间,殷浩的道理稍嫌不足,便不断地讲些不着边际的话来应对,刘惔也就不再回答。殷浩走了之后,刘惔才说道:“乡巴佬,硬要学着人家乱发议论。”

殷中军(殷浩)即便才思博通深远,不过对于才性同异的理论更有专长,要是谈起“四本”来,就像是金城汤池,牢不可破。

和尚支道林写了《即色论》,写完了,交给北中郎将王坦之看。王坦之读完一句话也没说。支道林问道:“你是默记在心吧?”王坦之答复:“既然没有文殊菩萨在这里,哪个能识破我的黯然无言呢!”

王逸少作会稽①,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②,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③,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④,留连不能已。

“三乘”⑤佛家滞义,支道林分判⑥,使三乘炳然⑦。诸人在下坐听,皆云可通。支下坐⑧,自共说,正当得两,入三便乱。今义弟子虽传,犹不尽得⑨。

许掾年少时,人以比王苟子,许大不平。时诸人士及支法师并在会稽西寺讲,王亦在焉。许意甚忿,便往西寺与王论理,共决优劣,苦相折挫,王遂大屈。许复执王理,王执许理,更相覆疏,王复屈。许谓支法师曰:“弟子向语何似?”支从容曰:“君语佳则佳矣,何至相苦邪?岂是求理中之谈哉?”

[注释]

①王逸少:王羲之。作会稽:做会稽郡内史(太守)。②拔新领异:谓独出新意,见识高超。③一往:一腔;满腹。隽气:俊逸豪迈之气。隽,同“俊”。④披襟解带:打开衣襟,解开衣带。比喻敞开胸襟,直陈己见。⑤三乘: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⑥分判:剖析。⑦炳然:明显的样子,明白的样子。⑧下坐:退下讲席,意思是停止讲授。坐:同“座”。⑨两句:意思是现在虽然还有支道林的弟子在传授三乘教义,但总不能深透。许掾:许询,曾任司徒掾。王苟子:王脩,字敬仁,小字苟子,王濛的儿子。覆疏:反复陈述分辩。理中:中肯的道理。

[译文]

王羲之出任会稽内史,刚到任时,支道林正在那儿。孙绰对王羲之说:“支道林标新立异,他胸中研讨思考所及的义理,本来佳妙,您要不要见见他?”王羲之本来就有一腔俊迈之气,很藐视支道林。后来,孙绰与支道林共乘一辆车到王处,王一直设定界限,不与支道林交谈。一会儿支道林退走。后来正当王羲之要离开,车子已备好在门口,支对王说:“您请不要离开,贫道要与您稍微说几句。”就说起《庄子·逍遥游》。支道林说了几千字,才思辞藻新奇可喜,就像繁花竟放,争相辉映。王羲之终于敞开怀抱,直陈己见,恋恋不舍,不想离开。

三乘是佛教中很难讲解的义理。支道林登台宣讲,详细剖析,使三乘的内容清楚晓畅。大家在下面坐着听讲,都说可以理解和阐发其中的道理,使之清楚通畅。支道林离开座位后,大家在一块互相说解,却只可以懂得其中两乘,进入第三乘便混乱了。如今三乘的教义,弟子们虽然可以传习,却仍然不能全都领悟。

司徒掾许询年少时,人们将他和王苟子相提并论,许询很不舒服。当时各位名士和支道林法师都在会稽的西寺探讨,王苟子也在这儿。许询心中很气愤,便到西寺去和王苟子辩论玄理,要决出优劣。两人都竭力辩倒对方,王苟子最终大受挫折。之后许询又反过来用王苟子的道理,王苟子用许询的道理,再次互相反复陈述,王苟子又被打败。许询问支道林说:“我刚才的辩论怎么样?”支道林不经意地答复说:“您的谈论好是好,不过哪至于要困辱对方呢?这难道是寻求真理的谈法吗?”

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②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③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④,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忼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

支道林、许掾诸人共在会稽王斋头⑤,支为法师,许为都讲⑥。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⑦;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⑧。但共嗟咏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

谢车骑在安西艰⑨中,林道人往就语,将夕乃退。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答云:“今日与谢孝剧谈一出来。”

支道林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王长史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语,不大当对。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

殷中军读《小品》,下二百签,皆是精微,世之幽滞。尝欲与支道林辩之,竟不得。今《小品》犹存。

佛经以为祛练神明,则圣人可致。简文云:“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注释]

①林道人:支道林。谢公:谢安。②东阳:谢朗。③太傅:指谢安。④家难:指其丈夫谢据早亡。⑤会稽王:指晋简文帝司马昱。斋头:书房。⑥都讲:指主持讲学的人。⑦厌心:满足,满意。⑧抃(biàn)舞:鼓掌跳跃,比喻非常高兴。⑨谢车骑:即谢玄。安西:指谢奕,谢玄的父亲。艰:父亲或母亲的丧事。谢孝:谢玄在服丧期间的代称,等于称谢孝子。剧谈:畅谈。一出:一番,一次。东:支道林原来居住会稽,在京都建康的东面。撰(xuǎn选):通“选”,选择。当对:相当;相匹敌。叙致:陈说事理。殷中军:殷浩。世:当时,普遍。幽滞:幽微疑难。祛练:佛教用语,指摆脱烦恼、修炼身心。神明:精神。圣人:指佛。

[译文]

支遁去拜会谢安,谢朗当时还在童年,病刚刚好,身体还经不起劳苦。他与支遁辩论玄理,以至于相互辩驳毫不相让,他母亲王夫人在壁后听到他们的辩论,两次派人传话让他回家,不过谢安却留住他不放。王夫人便亲自出来说:“我年轻时家门就遭到不幸,一辈子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儿身上了。”于是流着泪把儿子抱了回去。谢安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情感都很感人,最值得传扬称道,遗憾的是没有让朝中人士见到!”

支道林和司徒掾许询等人一块儿在会稽王司马昱的书房里讲说佛经,支道林为主讲法师,许询是都讲。支道林每讲解一处经义,满座的人没有不满意的;许询每唱诵出一段经文,大家也无不快乐得手舞足蹈。大家只是一块儿赞扬两家辞采的精妙,并不去分清他们所讲的义理是什么了。

谢车骑(谢玄)为他父亲安西将军谢奕守丧时,林道人(支道林)去他那儿交谈,快到晚上才回家。有人在半路碰到,问他:“您从那儿来?”他回答:“今日和谢孝子激烈辩难了一番。”

支道林初从东方来建业时,住在东安奇中。王长史(王濛)事先想好一些精妙玄理,并想好了华丽的词藻,去找支道林辩论,却不大是支道林的对手。王濛讲说了几百句话,自认为都是高明的玄理和不凡的言语。支道林慢慢地说:“我和先生一别多年,您的义理言语竟一点儿没有长进。”王濛满脸羞惭而退。

殷浩读佛经《小品》,在书里放了两百个签条,全是精深细微,世间最深奥难懂的地方。殷浩曾经打算去和支道林阐明这些问题,终于没有成功。他看过的那本《小品》至今还保留着。

佛经觉得摆脱烦恼、修炼身心,就能够成佛。简文帝说:“不知是否能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不过,道家陶冶修炼的功效,还是不能够抹杀的。”

于法开①始与支公争名,后情渐归支,意甚不分②,遂遁迹剡下③。遣弟子出④都,语使过会稽。于时支公正讲《小品》。开戒弟子:“道林讲,比⑤汝至,当在某品中。”因示语攻难数十番,云:“旧此中不可复通。”弟子如言诣支公。正值讲,因谨述开意,往反⑥多时,林公⑦遂屈,厉声曰:“君何足复受人寄载⑧!”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⑨,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漫流,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康僧渊初过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忽往殷渊源许,值盛有宾客。殷使坐,粗与寒温,遂及义理。语言辞旨,曾无愧色,领略粗举,一往参诣。由是知之。

[注释]

同类推荐
  • 异形:契约

    异形:契约

    殿堂级科幻电影大师雷德利·斯科特沉寂五年,异形系列前传二度归来!奥斯卡影帝法斯宾德再度化身生化人!同名电影登顶全球票房,国内火爆上映!殖民飞船“契约号”的船员来到银河系尽头的一颗遥远星球,原以为那里是片伊甸处女地,实际上却是一个黑暗的危险世界。当超出想象的威胁来袭时,唯有亡命奔逃,才是最的出路。
  • 黄土地:我的“大学”

    黄土地:我的“大学”

    我是1969届初中毕业生,适逢“文革”浩劫,实际只接受过6年的小学正规教育,初中时光多是在“大革命”、“大批判”中度过的。此后插队、回城、工作,直到改革开放,由于种种原因,始终与大学无缘,是为我人生憾事。 所幸的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在后来几十年的人生路上,我始终努力前行。前行需要知识,我的知识积累,实际上是从插队黄土地起步的,黄土地就是我的“大学”,影响乃至决定了我的一生。 黄土地“大学”是独特的,是有“三记”为证。
  • 农村留守妇女

    农村留守妇女

    在当代中国,有这样一个女性群体,因为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她们的丈夫外出务工,她们被定义为“留守妇女”。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叶敬忠先生作过比较系统的留守妇女调查研究,他在《阡陌独舞:中国农村留守妇女》一书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始,大量已婚男性劳动力外出到城市务工,农村留守妇女现象随之出现。丈夫外出务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家庭收入水平,改善了家庭生活,但因为丈夫在家庭中的缺席,留守妇女独自承担起了农业生产、子女抚养、老人赡养等家庭责任,因而面临劳动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加重的困境。”另有课题报告称,目前我国有近5000万留守妇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是压在她们头上的新的“三座大山”。一位长期研究中国留守人口的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留守妇女的数量之大、承受负担之重,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就是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是少见的。”
  • 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是作者对荒蛮生活与都市文明大冲撞的思考结晶,丰富多彩的人物,悲怆荒凉的环境,愚昧的历史,骚动的心灵,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求在追求中的失望与无奈,熔铸在一个个霓虹灯似的闪烁不定的情节中,给人一种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的感觉。作者从变幻中求统一,写情节而不拘泥于情节,写人物而不困扰于人物,以簇新的小说观念,对作品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富有探索性的开拓,其有限的篇幅中所涵盖的历史和所拥有的生活密度十分惊人。在我国目前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像这样以内容带动技巧进行探索的作品还是不多见的。
  • 包村干部

    包村干部

    刘国锋的摩托车刚滑进镇政府大院,无数目光立即呼啦啦落了上去。刘国锋感到了这些目光的分量,不自觉地弯下背,抖了抖又窄又薄的肩膀。他知道人们好奇的不是他,是他的摩托车。他的摩托车如同一辆破拖拉机,轰隆隆的声音震天憾地,大老远就向人们多情地打着招呼。摩托车没有反光镜,没有挡风板,一片装苹果的旧纸箱替代了挡风板,随着摩托车的快乐抖动,旧纸箱也快乐地抖动着,像一只春天里忽闪着翅膀的老鹳鸟,带一路风尘威风凛凛降落在照壁前的松树下。刘国锋撑好摩托车,摘下眼镜在衣襟上抹了抹,重新戴上后,蓦然发现镇政府一夜之间换了新颜。
热门推荐
  • 陛下的娇蛮弃妃

    陛下的娇蛮弃妃

    新文《穿书后我给反派当继母》已开,求各位小可爱支持~她是21世纪王牌特工杀手,一觉醒来,成为弃妃不说,眼前还有一只猛虎正张着血盆大口要吃她。然而她刚从虎口逃生,转身却落进这个暴君手里。他一逼再逼,她一退再退,退无可退之际,她决定跑。他却用一道圣旨给她玩起了囚禁play。“什么?侍寝?”她冷笑,指间寒光闪簇,眸底涌起嗜血寒光,“不怕被阉,就放马过来。”他一把握住她的手腕,将她压在床榻间,似笑非笑,“原来爱妃这样重口,非要见血?”一夜之后,他对她食髓知味,对她一宠再宠。”“暴君,你的节操呢?”“不好意思,它正处于离线状态!”(1v1,双洁,甜宠~)
  • 心魔

    心魔

    青山翠林之间镶嵌着一汪湖水,湖面上偶有几只水鸟掠过,激起层层涟漪。微波荡起的水面映衬着湖边小亭子的尖顶,日出的阳光从山的那边倾泻过来,连同湖边五彩斑斓的花丛一并染上绚丽的美色。岸边,淡粉色的雏菊随着风儿摇曳,映衬着花丛中纤细的脚踝更加白皙。长发的女孩儿站在湖边的护栏跟前,一动不动地望着凌波湖面,仿佛一尊雕塑,成了彩色中的一抹纯白。旅馆门前,时骏满不在乎地看着前方千米之外那宁静的湖水,和湖边的女孩儿。前阵子霍钢在破获一起连环杀人案中受了伤,上级为了嘉奖刑警队特别拨下一笔奖金和十来天的假期。
  • 误撞成婚:绯闻总裁复仇妻

    误撞成婚:绯闻总裁复仇妻

    闺蜜背叛,男友出轨,她因失手害死他们的孩子被坑入狱三年。出狱第一天,她就招惹上了全市最高贵最权威的男人—陆景琛。第一次见面,她扑倒在他怀里骂他无耻。第二次见面,他面对她的采访咄咄逼人。第三次见面,陆景琛说,“我缺一个妻子,嫁给我,陆家的钱随你花,陆家的钱任你用,你想报复谁我都会对你施以援手,我只有一个要求…帮我应付外面的女人,我想我的意思你应该明白。”就这样,她成为了全城女人都倾羡的陆太太。
  • Thus Spake Zarathustra

    Thus Spake Zarathust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城集

    小城集

    夏天,往酒里加柠檬,在烈午放进冰箱,捧着在的傍晚畅饮西瓜切开两半,用勺子挖下来最中间那一块
  • 一品御厨:厨梦奇缘

    一品御厨:厨梦奇缘

    【已完结】五夜缠绵悱恻的梦。一朝穿越陌生的时空,竟然发现未婚先孕?这到底是谁的孩子?偶然机会,学得一手好厨艺,带着刚出生的宝宝开了一间酒楼,成了人人羡慕的老板娘。可是好景不长,喜欢游山玩的她,哪里有热闹都有她的份。这不,京城美食大赛即将开始,她决定前去参赛。而她与宝宝的奇妙之旅才刚刚拉开帷幕。
  •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风云变幻时,更需耳听其音,脑思其意,但着小人道,必死无疑。三国的故事恐怕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故事了,原因自然是罗贯中老先生出版的发行量无与伦比的巨作《三国演义》。不过《三国演义》这部书,归根到底还是七分真三分假,有一些人物被演绎过了,有一些事件被夸大过了,现在咱们来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 佛说八阳神咒经

    佛说八阳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世逍遥仙

    一世逍遥仙

    凌风一个天生废骨的人,偶得上古龙脉睚眦相助,在血池中度过了半月的极苦之炼,成功涅槃浴血重生,仗剑天下,以逍遥为名,以兄弟为命。我凌逍遥纵横天下曾一念成神,也曾一念成魔,我为神时,意气风发,放荡不羁,纵横九天十地,伸手摘星,低头捉月,无所不能。我为魔时,狂绝万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人欲逆我,一怒万里流血漂橹,神若逆我,杀!佛若逆我,则戮,天欲逆我,便屠!逍遥天下,仗剑舞曲。踏雪飞歌,泪洒九州。青云曲,普众生,月悲歌,唱吾天。仗剑而起,就注定了孤独,放不下剑,便是捡不起情,今生我没能放下心中执念,若有来世我必与你共舞九霄!(墨森文学社,编辑墨森力荐)
  • 涩女不剩

    涩女不剩

    她为了救白血病晚期的双胞胎妹妹,与素不相识的他,有了共同的孩子。签订了那份价值千万的合约,出卖的是身体?是灵魂?是生命?收获的是亲情?是爱情?还是耻辱?当唯一的亲人远行,当一直守护在身边的人离去……失去了生活目的和动力的她,能否在越陷越深的红尘里拔身而起,找回迷失的自己?曾经的他和他,还有他,谁才是她的归宿?推荐好友的文《舞场妖精》为了揭开早年给她心里留下重创的死亡秘密,她孤身一人,化身“舞场妖精”,穿梭在豪门子弟之间,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操。从一个“有人生没人养”贱女子,摇身变成了身份尊贵的楚氏集团继承人——在那场明争暗斗的家族权力争夺中,她才是最大的赢家?酷似初恋情人的花心大少爷,被誉为音乐界天才的钢琴王子,十八般武艺深藏不露的“贴身保镖”?——在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情仇中,是谁,一直相伴,风雨无悔、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