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后,母亲虽然坚强地活下来了,但孤独的痛苦却一直伴随着她。在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母亲总是以泪水洗面;平日郁郁寡欢,沉默不语。每逢年节和父亲的忌日,便挎起食盒,拎起一筐冥钱,牵着我的手,到荒野之外,去为父亲上坟。她先是伏在坟墓前,哀哀痛哭,既则把冥钱烧化;最后把食盒内父亲平日爱吃的菜肴,摆在坟前的一方平地上,放好杯盘、碗筷,把酒杯斟满了酒浆,对空遥拜,口中轻声默念:你在天有灵,要保佑我们母子平安,保护儿子健康成长,读书习礼,早点长大成人。然后,让我也跪拜一旁,教我向父亲祷告,乞求父亲在天之灵,佑护儿子身心康健,学业有成,鹏程万里。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我的内心很小便充满孤寂和凄苦之情。
我的童年时代,正赶上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时期,敌人的铁蹄践踏了祖国半壁河山,也践踏了苏北大地。侵略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连年的兵荒马乱,使我们家乡的学校皆荒废而倒闭。我虽然到了上学的年龄,却难以入学就读。对此,我母亲甚为忧虑。因为我们程家素称“书香门第”,诗书传家,父亲在世时,对我期望很高。可是,我现在年龄已过了六七岁,却无法上学读书,怎么能成?不读书,难以成才,何以对得起九泉下的父亲?在无奈中,母亲遂央求我年长的叔伯哥哥、姐姐们,用他们现有的知识,教我读书习字。哥哥、姐姐并无现成的课本,他们只好东拼西凑一些儿歌、俚语,写在纸片上,教我诵读识字。我现在还能记起当时所学的儿歌片段。
如:绣花轿,门前到,锣鼓喧天真热闹,姑姑姨姨接到家,哥哥今天娶嫂嫂。
又如:看看日头看看天,看看烟囱不冒烟,几家娘子喊吃饭,几家娘子借油盐。
再如: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带了媳妇高飞去,巢中老娘泪成行。
等等。
而我母亲则把这些纸片装订成册,挂在我的脖子上,以便我能够随时翻看。每天晚上,在临睡觉之前,母亲一定要我逐篇念给她听。在诵读时,稍有不通畅,她的脸上便露出不悦之色;如果在什么地方“卡壳”了,她会立即撂下脸来,对我严加斥责。对她这些表情,我往往并不十分在意;而我最畏怕的是,母亲因此而放下手中的活计,暗自饮泣流泪,这比任何惩罚都令我难以领受。“孟母断机”之典,而今方感同身受。因此,我只能乖乖地认真读书识字,丝毫不敢懈怠。
幸而不久,新四军来到了我们的家乡,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并且兴办了各类学校。我们程家圩随之也开办了一个小学,教师就是我的本族哥哥名叫程树楹。他也是一个有志青年,毕业于运河乡村师范学校,因为战乱,毕业后一直失业在家。现在本村开办学校,他正好有了工作的机会,因此办事非常认真、投入,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很快就筹办好了。母亲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立即让我报名入学。由于我此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开学时,我竟一下子插班直接进入二年级就读,在班上我的年龄最小,但是学习成绩却非常优异,而且,我的书法也很突出,因此,屡受老师哥哥的表扬。
不过,当时的学习生活是很不安定的。因为日本鬼子经常下乡“扫荡”,为了避免受到敌人的伤害,我们经常需要“跑反”,因此,只能是断断续续地上课。可是,这也激发我们更加珍惜时间的可贵,大家的学习都很用心。
当年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还建立了各种救国组织,诸如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我虽然年龄很小,却也怀有报国之志,便报名参加了儿童团,而且尽到了儿童团员一份责任:站在村头上,手持红缨枪,进行站岗、放哨、查路条等盘查过往行人的活动。这些活动我都做得很认真,得到长辈们的赞许。
在本村上了不到两年学之后,次年,我又考入了我们村西边的乾坤寺小学五年级。那时候,高小和初小是分开的,而升入高小,必须经过考试这一关,就像现在的小学考初中,初中考高中那样。乾坤寺是我们当地一个很大的庙宇,大雄宝殿雄踞于后,其他各路神仙各得其所,殿宇宽大齐整,寺内古木参天,庭院森森,很有气派。抗日政府把它征用来开办一个完全小学,实乃英明之举,深为广大群众拥护。
乾坤寺距离我们家大约有六七华里之遥,中间隔着一道小河,一片旷野,还有一处“乱葬岗”。对于我这个刚满十岁的孩子来说,起早贪黑走这么远的路去上学,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我经常是胆战心惊,不敢前往。母亲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业,每天很早便起来,为我做饭,并准备好当日的干粮,然后,亲自送我去学校。其时,天色尚早,到处黑黢黢地,只有一条白色的小路,在夜色中向远处延伸。母亲牵着我的小手,踏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一溜小跑,向学校奔去。有时,走着走着便见有几片磷火闪烁,间或听见有猫头鹰凄厉的号叫,吓得我毛骨悚然,不敢挪步。母亲便强打精神告诉我说:孩子,别怕,有娘在这儿保护呢!于是,我便把脑袋伸进母亲的衣襟之下,一跌一踬,艰难行走。走到学校时,天边才刚刚呈现鱼肚白。母亲一直把我送进教室,才兀自踅身回家。而我却是少数几个最早到校的学生之一。(后来,这条路走熟了,习惯了,我便坚持不让母亲再送我上学)。有母亲如此用心,我怎敢不用功读书?因此,我便成为班上学习成绩最佳者,故又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在此期间,曾发生一件趣事,我至今仍历历在目。
此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前一天,刺骨的寒风一直刮个不停,树上的残枝败叶都被刮了下来。那呼啸的吼声,从窗棂的缝隙中吹入室内,吓得我很久未能入睡。可第二天早上开门一看,眼前竟是一片银色的世界。皑皑白雪,铺天盖地;参差的房舍如琼楼玉宇;干枯的树木枝条上,都着上了银色的树挂;广袤的田野,更是银装素裹。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景象,顿时觉得进入一个神话天地。
面对如此大雪,母亲不想让我去上学了。她怕我倒在雪窝里爬不出来。可是,我怕耽误功课,执意要去。母亲拗不过我,只好用厚厚的棉衣把我包得严严实实的,并亲自送我走出村外。
出了村子,到了田野,精神更是为之一振。只觉视野更加开阔,白雪更加耀眼,四处杳无人迹,阒无声息,连飞鸟也不见影儿。但当我走到一条小河边时,忽有一个景象意外地映入我的眼帘:在小河拐弯处,停靠着一只小船,船上有一个老人,身穿蓑衣,手持鱼竿在垂钓。他站在雪铺的甲板上,全神贯注,一动不动,俨如一尊雕像。我走近他时,方认出老人竟是我的一位本家爷爷。他是一位慈祥的老头,年已古稀,发须斑白,但仍精神矍铄,平日和蔼可亲,与我们这些孩子都很友好,我们对他也非常敬爱。谁知今天竟冒着严寒来河边钓鱼了。当我在靠近他时,他毫无所察,因怕惊扰鱼儿上钩,我未敢和他打招呼。
来到学校,刚刚迈进教室,上课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语文老师是位年过五旬的老先生,他的国学底子很厚,平日除了按部就班教授我们课文外,还经常辅以古典的诗词歌赋和一些较浅的文言文,这使我们大为受益。今天早晨,他进教室后没有多说话,只在黑板上写了个大大的“雪”字,作为我们今天作文的题目。
这完全符合我的心意。我立即拿起笔,略加思索,便摊开作文簿奋笔疾书起来。刚刚经过的那些画面,如电影镜头般地在我面前一一闪现;特别是那位老爷爷在小船甲板上垂钓的情景,也映入我的眼帘,流入我的笔下,我似乎在描绘一幅风景画。
我酣畅淋漓,一挥而就,当场交卷。
老师正端坐在讲台上。我交上作文簿,他立即展卷评阅。少顷,他便站了起来,眼含慈爱的笑意径直走到我的课桌前,连声说道:“这篇作文写得好!立意和叙述都很出彩。”说罢,他又迫不及待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读了我的作文,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他还引用了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咏雪诗《江雪》,赞扬我的作文所蕴涵的诗情画意。说着说着便摇头晃脑地高声吟诵起来: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吟罢,他又再三向同学们说道:“请大家品评一下,这首诗和这篇作文的意境何其相似!当然,这篇作文是不能和柳诗相比的,但我说的是‘意境’,这是为文之本啊!”
课后,老师又鼓励我,要在语文方面多下工夫,“你的前途是很广阔的,望你好自为之!”老师的鼓励,使我尝到了写作的乐趣,此后终生不改。
另外,我的这篇作文竟不胫而走,迅速在我们家乡流传,亲友们也广为称赞;而且因此使我获得一户富裕人家的青睐,托人前来我家说亲,他的女儿成了我的未婚妻。此事的结果,容后再详细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