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收音机和报纸上经常会推出一个什么人物,然后是一番轰轰烈烈的事迹,再然后就是掀起一个热火朝天的向这个英雄人物学习的高潮。这样的英雄事迹一般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英雄人物的事迹本身,或简单或曲折,或平凡或壮烈,但大都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二是英雄人物的日记,或平实或深刻,或发自内心或充满警语警句,但读来都会令人振奋且发人深省;三是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多是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坚定刚毅且掷地有声,让人看了不仅激情澎湃而且会感到热血沸腾。记得那一年的秋天又涌现出一个英雄人物,叫什么名字已记不清了,好像是在黑龙江省一个江边林场插队的知青。当时报纸上和收音机里几乎每天都在宣传他的感人事迹。他的事迹也的确很感人,那一年的秋天突然洪水泛滥,林场堆放在江边的木材泡到水里,眼看就要被汹涌的波涛卷走。当时这个英雄人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一个念头立刻像闪电一样在他的脑海中划过,决不能让国家财产受损失!洪水就是敌人!险情就是命令!他想到这里向身边的同伴大喊一声:跟我来!然后就带头跳进奔腾的江里。江水很急,到处都是漩涡,这个英雄人物却毫无惧色,当他将一堆一堆的木材推到江边之后,自己也终于用尽了最后一点气力,就这样,他被无情的洪水卷走了。当时看了这个英雄人物的事迹,我一连几天都感到惴惴不安。我不断地在心里问自己,我也是一个插队知青,如果我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做?我会为了保护那些木材而奋不顾身吗?我想,我没这个把握。这个想法让我很沮丧,一度甚至感到有些自卑。我比那个英雄人物只小几岁,我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呢?高林也同样很沮丧。但他的沮丧却与我截然相反。高林做梦都想成为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一直在向我抱怨,为什么我们插队的这个村庄附近就没有一条江呢?为什么我们这里就不闹一次洪水呢?他就像一个急于想展示自己却又没有用武之地的英雄,每天都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对高林说,英雄人物并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当的,这要有机遇,也就是适当的机会,这种适当的机会是包括很多种因素的,往往缺一不可。但我尽管这样说,我却不得不承认,在高林的身上的确存在着当英雄人物的潜质。
从这一点看,高林应该比我要强。
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没有错,如果有了适当的机会高林的确可以成为英雄。在开展向这个英雄人物学习的活动不久,我和高林遇到一件事。当时我们插队的这个村庄已开始将收割的玉米归仓。所谓归仓,也就是将收到场上的玉米脱粒,然后用粮囤囤起来。粮囤是用苇席做的,将苇席连接起来围成圆形,待将粮食装满,再在上面用席子苫起来。那是一个下午,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我和高林将最后一筐玉米抬到上面倒进粮囤时,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当时我们是站在粮囤的跳板上,所以看得比下面清楚,我发现,这个粮囤正在一点一点地向旁边倾斜。粮囤倾斜显然很危险,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倒塌,而如此一来这一囤粮食也就都要倾泻到泥水里。我发现这个问题之后第一反应是有些迟疑。我已经看清了问题的所在,粮囤倾斜的原因是底下基座的一块木板由于没有垫实塌陷下去,所以尽管粮囤只是微微倾斜,但它倾斜到一定的角度立刻就会轰然倒塌。这时如果跳下去将松动的木楔重新钉进去,粮囤还有可能保住,但这样做也很危险,倘若没能挽救住粮囤,倾泻下来的玉米粒也就会将底下的人活埋,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当时迅速地在心里算了一笔账,那时的玉米是6分钱一斤,而粮囤里大约有5000斤玉米,也就是说,即使这一囤玉米都倾泻到泥里,生产队也不过是损失300元钱,我会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生产队里价值300元的财产吗?也就在我这样迟疑的时候,高林显然也已发现了危险,他立刻毫不迟疑地从粮囤上跳下去。我这时才醒悟过来,我意识到如果再晚一点下去粮囤就有可能倒塌,于是连忙也紧跟在后面跳下去。但是,高林跳到地上并没有跑开,他立刻找了一把木槌就直奔粮囤的底下,然后用后背用力顶住倾斜的粮囤。他的目的显然是想先用自己的身体将粮囤顶正。高林的肩膀很单薄,身材也并不高大,但他这时却像一根刚劲有力的木梁靠在那里,两只脚已经深深地陷进泥里。然而他这样做却非常困难,可以想象,一个盛满5000斤粮食的粮囤是很难被撼动的。于是他放弃了这个想法,立即又用木槌拼尽全身的气力将松动的木楔重新钉进去。
就这样,粮囤保住了。
高林直起腰,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长长舒出一口气。高林做这件事前后不过用了将近3分钟时间,而我却亲眼目睹了一个英雄人物为了保护集体财产不顾个人安危的英勇事迹的全过程。但令人遗憾的是,在事发的当时只有我和高林两个人,并没有第三个人在场。高林也为此感到有些沮丧。我想对高林说,这就是我所说的一个人要想成为英雄人物所需要的适当的机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无论你做出什么事迹,都必须要有能使你成为英雄人物的人看见,否则就只能甘当无名英雄,而无名英雄和收音机报纸上宣传以及我们学习的英雄人物虽然本质相同,结果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我想了一下,还是没将这些话说出口。
这件事以后,高林请我喝过一次酒。他在喝酒的时候对我说,事后他越想越感到后怕,当时那个粮囤倘若真的倒塌下来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所以,这样说起来,他也算是死过一回的人了。他说这话时不停地用眼睛一下一下地看我,接着又说,其实英雄人物的事迹都是在事后被别人说出去的,比如我们现在正在学习的这个英雄人物,他在事发的当时就已经牺牲了,他的事迹别人又怎么会知道呢,自然是他身边的人向有关领导说的。
我立刻明白了高林的意思。他是在暗示我,想让我将这件事告诉村里。但我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告诉村里为好。首先是我的身份,我并不是当地人而是一个知青,一个知青去村里为另一个知青说这种事,总让人感觉有相互吹捧之嫌。再有就是这件事的性质。其实这件事如果认真分析起来是很难讲清楚的。那个粮囤原本好好的,它是在我和高林装满粮食之后才发生倾斜的,是不是我们装粮食的方式有什么问题?如果这样想,我和高林就应该也有一定责任。但我毕竟喝了高林的酒,所以不好将这些话直接讲出来,于是就绕了一个弯子问他,有必要告诉村里吗?他想了一下,对我说,这可不是一般的事,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他这样说罢又飞快地看了我一眼。我当然明白他说这话的意思,他说的其实只是半句话,那没有说出的后半句是,比如说你,你在当时就没有做到,你不是已经被那个快要倒塌的粮囤吓得不知所措了吗?我的脸立刻有些发热,沉了一下才讪讪地问,难道……你就这样想当英雄人物吗?高林喝了一口酒,抬起头很认真地反问我,当英雄人物有什么不好吗?
我被他问得一愣,张张嘴,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
他把脸凑近我说,有些事恐怕你还不知道。
高林告诉我,他在学校时曾有一个同学,他哥哥下乡插队是去内蒙古,只因为有一次从河里捞出一个贫下中农,还是个死的,一下就成了英雄人物,接着没过多久就被保送去复旦大学上学,后来还被分配到北京的一个什么部里当了干部。还有一个同学,他姐姐在农村插队时不知干了什么事,成为当地的英雄人物,很快就被挑到部队上去,据说后来还被送去解放军的指挥学院学习,一毕业就是连级军官。高林说到这里,眼神就有些飘忽起来。他说,英雄人物并不一定都要牺牲,牺牲了还有什么意义,要当就当活着的英雄,只有活着,所有的事情才有价值。我这时已经明白了高林的心里是怎样想的。他渴望当英雄还不仅仅是想被保送上大学,想去部队当军官,他本身就喜欢那种被人簇拥的感觉,无论到哪里都是鲜花,都是掌声,被人采访,被人拍照,去各种场合演讲,参加这样或那样的活动。
我想,高林是一个热爱荣誉的人,他真正渴望的其实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