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回目: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品赏要点:乃潇湘馆最美妙的景色。千百竿翠竹遮映。皇帝的妃子贾元春要回娘家探亲,需要修一座园林式的别墅让妃子住,这别墅叫“大观园”。大观园修成后,各个风景区或有房子的地方,立有石碑,上面要题上有艺术哲理意味的词语,来表明或暗示地点。贾政为了考试宝玉的才能,把这任务给了他。作者从宝玉题对额来写他的非凡才气。这回也写贾政的不学无术,竟然题不出一句合格的词来,而只会训斥儿子,这样的父亲并不少见。我很欣赏“沁芳亭”。沁芳,花香浸入肺腑也。又欣赏沁芳亭的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三篙、一脉,都指水。河堤上的柳因水而更翠绿,河两岸的花给水分去了香气;或:河水从岸柳那里借来了翠绿,因为一条河而把两岸的花香分开了。联意是说柳和水,花和水,相互灵通,相互吸引,相依为美,相互渗透,真神来之笔。从贾宝玉在大观园题词来看,这个多情公子并非仅仅是情而已。他和黛玉一样,一身是诗,是才,是雅;他出口成章,满腹经纶。在他的面前,自幼饱读诗书的朝廷命官贾政及其一伙帮闲文人,相继失色!大观园,元妃省亲完后成了贾宝玉的女儿国。这个地方处处是美景。但我最欣赏的只有两处:一处是潇湘馆,另一处是栊翠庵。《红楼梦》中的两位神明,居住在这里啊。潇湘馆最美妙的景色是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有一脉小泉,盘旋竹下而出。宝玉题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曰宝,曰绿,曰幽,曰凉,皆因有竹也。这竹,不是一般的竹,而是湘妃竹,竹,就是林黛玉,就是这里的神明。这里的匾额题词,也妙极。贾宝玉批评了众清客的题词之后,一贯反皇权的他忽然说“必须颂圣方可”,于是便题了“有凤来仪”四字。有学者对宝玉的这一题词不解,贾宝玉在这里怎么会颂起圣来了呢?殊不知,贾宝玉颂的圣并不是皇帝,而是他心目中的神明至圣——林黛玉(静帆女士:把林黛玉和妙玉当“神明”!贾宝玉固然是这样!而您也是如此!大约老师是认为黛玉和妙玉是反皇权反专制的志士,从而和她们同声相应的缘故吧)!关于栊翠庵,这一回因贾政等人的脚步未到,未曾写及。但栊翠庵的主人妙玉,却略写了几笔。说她年方十八,苏州人氏,文墨极通,经典极熟,模样儿极好,精通观音经文——栊翠庵中的神明妙玉,有这几笔写她,就能使人想入非非了了。
同类推荐
楚辞(中华国学经典)
《楚辞》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白马湖文谭:浙东新闻学丛刊《我们》
本书分为三辑: “俊逸风骨: 《我们》散话”“独标高格: 悦读白马湖派散文家”“艺术的闲谈: 白马湖文派”, 收录了《〈我们〉的缘起与价值》《三等车的文学“滋味”》《白马湖新绿: 现代散文“白马湖派”》等文章。
热门推荐
小说月报·原创版(2017年第6期)
《小说月报·原创版》创刊于2003年初,凭借强大的发行网络和发行数量,多年来一直居全国原创类文学期刊之首,并曾多次荣获省市级、国家级优秀期刊奖项。其影响已不仅仅在文学界,更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之中。许多作品一经发表,即被各大报刊转载,更有近半数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产生巨大影响。本刊以贴近现实、关注人生的中长篇小说为主要内容,并力求在秉持沉稳、厚重的风格的同时,依然留有一片充满激情、活力的年轻声音。公主在上:相爷请接招
让天启百姓恨的牙痒的长公主死于生辰宴,出葬之日又复活在棺材之中,谁曾想,棺材中醒来的人其实是异世孤魂,真正的长公主魂穿成了弱鸡的七公主。宋肆意扬天长吼:“还老娘的貌美如花,还老娘的滔天权势,还老娘的璀璨光环,还老娘辛苦打下的朝堂啊!”没了倾国之貌,没了尊贵身份,没了光环万丈,却阴差阳错的得了一个便宜夫君。宋肆意表示:“老娘是要干大事儿的人,夫君什么的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别阻碍我的伟大宏图报负!”某便宜夫君问道:“在我滚之前,能不能问一下你的伟大宏图报负是什么?”宋肆意:“我同人打了一个赌,他来流芳百世,我来遗臭万年!”一句誓言,经转流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细节决定健康:影响健康的118个家庭生活细节
本书从人们最常见、接触最密切的诸多生活方面的细节入手,揭示影响健康的因素,与您一起探寻健康之道。例如,怎样正确地使用洗涤用品,哪些食物不宜多吃,家庭装修如何实施才不会影响健康,哪些活动有益于健康,哪些行为有损于健康……让我们从细节中寻找健康,从细节中呵护生命,从今天做起,从现在做起。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