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0900000104

第104章 孙武(下)

但我还不死心,我不能颠覆从小学三年级就在同学中率先知道孙武其人的优越感,不能否认《孙子兵法》作者就是孙武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

既然《史记》说孙膑是孙武之后,在其之前的很多史料都出现孙膑其人,那么,我们就从孙膑入手,顺藤摸瓜,期待闪烁不定的草蛇灰线。

首先一个问题:孙膑叫什么?

你可能会有疑问,孙膑不就叫孙膑么?

“膑”作何解?

用作名词,“膑”为胫骨、膝盖骨。

用作动词,“膑”为古代一种酷刑——膑刑,即断足之刑。

就算孙膑父亲没有文化,他也不会给儿子取“膑”这样一个不吉利的名字,也排除他父亲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

所以,“膑”不是孙膑的名。

他可能叫孙文、孙武、孙坚、孙策、孙悟空……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司马迁怎么说。

司马迁曾经给友人任安写过一封信,叫做《报任安书》,他在信中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其中有一段话,借古喻己的抒发了为著作《史记》,而不得不含垢忍辱、苟且偷生的痛苦心情——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从“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中,我们可以读到两层意思:

一是证实了孙膑本名不是“孙膑”,在被庞涓“膑”后,世人根据他的遭遇称其为“孙膑”;

二是“孙子”被“膑”后,“孙膑”发愤开始撰写、或者整理兵书,他的作品按现在的说法,叫做《孙膑兵法》。

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结尾处太史公还曰了一段话:“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於被刑。”

显然,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所掌握的历史知识,我们可以不假思索的判定,此“孙子”便是指孙膑无疑。

我们能否大胆假设:“孙膑”是否就是我们认为的“孙武”,是同一人呢?

钱穆也说“孙膑之称,以其膑脚而无名,则武殆即膑名耳”,他认为“孙膑”即“孙武”。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二人所著《兵法》入手。

1972年4月,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银雀山1号汉墓出土了一批西汉竹简(以下简称汉简)七千五百条,其中,《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一起显现于世。

考古发掘的资料,使得不少人推翻钱穆之前的论证,认为《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作品,由此推断孙武和孙膑也是不同的两个人。

但事情没那么武断。

银雀山发掘的汉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只是考古人员便于区分而人为的分类,竹简上并没有书名,只有篇名。

发掘的汉简除了能够对应传世本《孙子兵法》的十三篇、四篇对应《孙膑兵法》外,其余各篇的“孙子”并不能确定是谁。

具体来说,考古人员根据汉简内容及风格,将《吴问》、《四变》、《黄帝伐赤帝》、《地形二》、《见吴王》等五篇佚文暂时认定为《孙子书》;将其余《篡卒》、《月战》、《势备》等未能与传世本《孙子兵法》相合的、属于兵法类的篇目的,暂时认定为《孙膑书》。

由此可见,汉简的出土说明了一件事情——汉简《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如同一本书的上下册一样,完全可以视为同一系列作品。

无独有偶,传世本《孙子兵法》尽管有一些语句涉及到吴越战争,但整体反映却的是战国时的军事思想,如言用兵数动辄就是十万;言战事多旷日持久;言战术多为深入敌后的运动战,等等这些皆为战国時战争特征,非春秋時代所有,从这一理论推断,《孙膑兵法》似乎也是《孙子兵法》,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这似乎验证了钱穆的说法——孙武就是孙膑。

似乎可以盖棺定论了。

但事情突然有了重大转机。

在考古人员整理汉简的过程中,有一件令人惊喜的事情——发现了《孙膑兵法·陈忌问垒》后半部分的残简。

虽然残简上的文字极其残缺不全,但有一句话似乎是天意一般的完整——“明之吴越,言之于齐,曰知孙氏之道者,必合于天地”。

这是孙膑弟子记载孙膑和田忌对话中孙膑的原话,“明之吴越”,结合下文意思,是说“孙氏”运用此种军事理论于吴越;“言之于齐”,是说孙膑以此种军事理论言之于齐威王。

因为孙膑弟子在记录中将孙膑记为“孙子”,只能称另一个“孙子”为“孙氏”,所以毫无疑问,“孙氏之道”也就是指《孙子兵法》之道。

汉简这一重大发现,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孙子兵法》系列确实发端于春秋吴王阖闾时的“孙子”,兴起于战国齐威王时的“孙子”。

说明“孙子”一个是孙武,另一个就是孙膑。

似乎钱穆的说法立不住脚。

但后来又发生一件事,否定了之前所有的推断。

汉简《孙子兵法·用间篇》里面出现了一句话——“燕之兴也,苏秦在齐”。

既然孙武和吴王阖闾、伍子胥搭过伙,那就应该是春秋后期人,而苏秦则是战国中后期的人,孙武居然知道苏秦?难不成是穿越?

经过史学家考证,“燕之兴也,苏秦在齐”这句话只是《孙子兵法》的注文,不是正文,是当时抄写汉简的人的笔误造成的,但这件事给我们一个启示——《孙子》系列的创作经历了长期编撰过程,未必要锁到特定的人身上。

在当时,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行为。

根据专业人士的考究,先秦兵书典籍从西汉至《汉书·艺文志》著录前,至少经过了张良、韩信的序次兵法、杨仆的捃摭遗逸、任宏的纪奏兵录等三次整理,或增或减、或真或伪、或优或缺,没法说了。

又如东汉曹操,他也整理过《孙子兵法》系列,但曹操拿到手的要多得多——一共有八十二篇,并且各篇成书年代都不相同。

说好的“十三篇”,怎么变成八十二篇了?

曹操很纳闷,但这难不倒他。

为了保持原著声韵协调、文字优美的韵味,他将《孙子兵法》的众多篇目仅仅抽出十三篇精华作注,而将余下的编为《续孙子兵法》。

依托流量明星曹操的捯饬整理,声韵协调、文字优美的《孙子兵法》十三篇焕然一新、名声大噪、流传至今,但带来的负面效应也很明显——《孙子》其他的“兵法”系列,如《孙膑兵法》,逐渐淡化、消失。

所以,目前我们要讨论的关键在于——《孙子兵法》蓝本作者是谁?

也就是说,《孙膑兵法·陈忌问垒》中“孙氏之道”的“孙氏”是谁?

汉简已非先秦原样,我们再次将目光放到到孙武头上。

于是回到最初的问题,“孙武”其人到底是否存在?

既然西汉之前文献没有“孙武”其人,那么这个人物是否和当时现有的人物有关系?

我们再次回过头来,重新审视下被春秋历史奉为圭臬的《左传》。

《左传》的编写笔法是非常有原则的——非天子、诸侯,公子、卿大夫这些上层贵族不记,甚至影响不大的次卿都是不与记载的。

翻开《左传》,大半在晋楚之间,详于贤者、褒抑于礼,如果孙武入吴而没有得到卿、大夫的官职,只以他国公孙的身份暂为吴国客卿、或者只是客居吴国军师偏将一类职务,左丘明是不会记载他的。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就算孙武取得不世功业,被记载在王公贵族功劳簿里也不足为奇,在任何朝代乃至现在,这种本位主义都是存在的,只不过在当时的客卿制度下显得尤为正常。

包括田忌的客卿孙膑,如果左丘明在世,也不会记载。

于是,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吴行人伍子胥身上,因为孙武与伍子胥有太多的共同点——都从异国而来,统帅吴军破楚;都讲军事策略,帮助吴王阖闾练兵。

这样一来,我们又有两个假设——孙武就是伍子胥,或者孙武是伍子胥的客卿。

先看第一个假设:孙武就是伍子胥。

当时伍子胥死前,将儿子托付给齐国鲍氏,“为王孙氏”,之后“王孙氏”家道式微,简化为“孙氏”。

百年之后,孙氏后人孙膑被“膑”后,忍辱负重,开始着手整理先辈伍子胥兵法十三篇。

直到桂陵、马陵之战后,“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被称为《孙子兵法》或者《孙膑兵法》,《孙子兵法》实际上就是伍子胥的作品。

这个假设是强行建立在“王孙氏”简化为“孙氏”基础之上的,无佐证,不靠谱。

再看第二个假设:孙武是伍子胥的客卿。

孙武为齐国田(孙)氏庶出,奔吴后写出了兵法十三篇,在伍子胥被杀前后,孙武或者儿子又回到齐国,后世出孙膑。孙膑被“膑”后,忍辱负重,开始着手整理先辈孙武兵法十三篇。

直到桂陵、马陵之战,“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被后人称为《孙子兵法》或者《孙膑兵法》。

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

吴破楚入郢之后,孙武建议吴王阖闾干了一些不地道的事情,这些背弃礼法的暴行,让素有礼仪的中原各国感到匪夷所思,即使是被中原各国一向轻鄙的秦国君臣,也甚为不齿。

对于周游列国,致力于“礼”和“以礼治国”的孔子来说,孙武及兵法十三篇的出现,是开启“兵者,诡道”的“失仁丧德”之源,是引发礼崩乐坏的毕方之火。

(毕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神鸟,是大火之兆。)

站在孔子恪守礼仪的角度,《春秋》必然会剔除孙武。料想《左传》以及先秦时期的史料也做出如此考虑。

时过境迁,华不再扬,谁又说得准呢!

查阅浩如烟海的典籍,逻辑严丝合缝的推断,我的结论是——不知道。

用了很大的篇幅,得出的结论让人很不满意,是因为现在史料太少的缘故,不止孙武查不到,甚至连司马穰苴在《左传》中也不见其人。

但你不能就此认定他们不存在。

我写历史不会用“等”字来替代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人的姓名,因为他们在历史中出现过,哪怕微小的瞬间,哪怕下一页便不见其名,也值得被写下。

他们也许辉煌过,也许给过我们教训,重要的是他们和我们一样,在这个世界呼吸过。

由于没有更多史前资料的佐证,仅仅靠推断是不足以拨开历史的迷雾,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也许很快解密,也许会永远尘封。

这也是历史的有趣之处,她如同你指腹为婚却尚未见面的媳妇,任何人都有可能与你携手,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只有在掀开面纱的时候,才真相大白,也许你欣然接受,也许你心如死灰。

孙武是谁?孙膑?伍子胥?潦倒没落的贵族?

已经显得不是很重要了。

重要的是《孙子兵法》这一千古流传的著作,在冷兵器结束的时代,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养分,仍能延续传奇,成为一本世人皆知的经典。

它不仅仅只是一个个体能力的积累,而是历代武学先驱智慧和经验的升华,是他们不断的增补、做注、完善,才有了通古博今的巨著。

它就如同浩瀚星空中熠熠生辉的恒星,永不泯灭,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散发能量,温暖黑暗的尽头,照亮精神的方向。

它的传承和发扬,代表了中华民族一种文化自信、一种精神信仰,它如同利刃一般,劈裂了混沌的迷茫,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头。

当我们提及它的时候,过去、现在和未来,仿佛和时空一起对话,没有间隙,不曾遗忘。

重要的一点,《孙子兵法》不会教你如何去打仗,反而会教化给你最古朴质实的“反战”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同类推荐
  • 帝国再临

    帝国再临

    1526年,苏莱曼一世率领大军在莫哈赤血洗匈牙利王国,将目光投向多瑙河畔的维也纳。这一年,西班牙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将奥地利交给同属哈布斯堡家族的费迪南,这个决定将决定东欧的未来。法兰西的“骑士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刚刚在帕威亚之战中失败,沦为查理五世的阶下囚,他无时无刻不盼望着能够重回巴黎,同查理五世和哈布斯堡家族再决出胜负。这一年,英格兰正值都铎王朝,亨利八世正在着手改造英格兰的教会,日不落帝国即将扬帆起航。1526年,17岁的穿越者匈雅提·霍尔蒂将所有的点数加到了力量和敏捷上,并将为自己赢得一个帝国。(帝国再临书友群:883959578)
  • 治蜀要览

    治蜀要览

    我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新情况与新问题层出不穷。回答历史与现实提出来的难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不断探求新的答案,是我们这一代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全球通史》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过“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的著名主张。他认为“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历史。”从历史提供的经验中汲取于现实有用的智慧和知识,这始终是每个时代的史学和中心母题。
  • 知行合一王阳明(全集)

    知行合一王阳明(全集)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王阳明得到力量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 霸道皇帝怕宠妻

    霸道皇帝怕宠妻

    今生亏欠,无以偿还。唯有一死,与你相伴。来世情缘,定当偿还。没成想,一次重生,让他们回到了三年前。也让他有了弥补的机会。上一世她,不是不爱,而是身份的原因,让他不能爱。而这一世他,不仅可以弥补上一世的亏欠,也有资格去爱了。
  • 王阳明集(全2册)

    王阳明集(全2册)

    阳明心学的核心是“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他倡导要本着心性的要求去说话,提倡要尽力去表露长期被压抑的思想感情,提倡人们以“吾心”原有的“良心”去判别是非,做出符合自己心愿的行为。这种实践精神与成就事功的价值观体现了人的主观精神,有近代启蒙哲学的影子。王阳明心学追求独立意识和个性解放观念,在当时的思想界掀起了巨大波澜,注入了新鲜的学术空气。岁月在流逝,时代在变化,但王阳明心学却历久弥新,依然散发着巨大的精神魅力。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地多角度地领悟王阳明心学,我们以隆庆谢氏刻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进行精心编校、整理、核对,最终形成这套《王阳明集》。
热门推荐
  • 至尊盛宠

    至尊盛宠

    洗妆园的一次邂逅,帝君的绝代风华令她念念不忘。以求学为由接近他,妄想成就一段“师徒恋”,可偏偏帝君的心上人出现了。帝君大婚后,她被送去了九幽冥,不幸误喝下忘川水,忘却前尘……她变身为幽冥小仙孟戈,刚刚醒来,就有个俊秀男子告诉她,等他回来后便会娶她。三百年后,非但没能等到承诺娶她的人,反而有一只野鬼找上门来,蛊惑她……【瞧女尊权倾天下,看美男轮番打酱油~】欢迎关注新书《凤谋天下之谁与江山》
  • 带着王者荣耀系统征服异界

    带着王者荣耀系统征服异界

    哟,穿越了,没事儿,我有王者荣耀。哟,未婚妻想害我,没事儿,我有王者荣耀。你说你是第一炼丹师,嘿嘿,我有妲己宝宝,给我来一枚回神水晶。你说你是第一阵法师,诸葛亮教教这家伙怎么样布阵。说你是出身名门,心高气昂的绝世容颜大...
  • 孤独的时候和谁说话

    孤独的时候和谁说话

    陈不二未老先衰,四十六七岁的年纪看得出五十八九岁的样子。头顶光秃,眉毛稀疏,眼皮耷拉,两腮瘪陷,满脸的褶子深似沟壑,尽管一身挺括的旧名牌服装,七匹狼茄克、希尔顿衬衫、雅戈尔西裤,却再也衬托不出他昔日年轻、精干、强势的风采了。他也像个老人一样,每天无所事事,吃完午饭就去散步,沿着河堤溜达,跟迎面碰上的熟识的老头或老太太有气无力地打招呼。他跟他们没有多话说,点点头,继续往前走。有时他会蹲在河堤上痴痴地凝望着河对岸林立的高楼。其中最高耸、突兀,刺破蓝天的盛世华庭大楼,是他的目光停留最久的地方。这座二十六层的双子大楼,曾经是他的杰作,至今还是酉北市地标性建筑。
  • 超级粉丝

    超级粉丝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超级粉丝》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幽默讽刺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幽默讽刺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情节幽默诙谐,蕴含辛辣讽刺,读来笑中有泪,让热爱幽默讽刺故事的读者尽享故事的乐趣。
  • 小儿头面耳目鼻病门

    小儿头面耳目鼻病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躲在爱情门外

    你躲在爱情门外

    顾家烨恨叶锦夕,恨她害的他失去了第一个孩子,恨她活着,恨她不死。他用最残酷的语气对她说,“叶锦夕,这一辈子我都不会让你好过,我要让你反反复复尝尽失去孩子的痛苦,直到你死,否则决不罢休……”五年时间,他做到了。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的从叶锦夕的身体里流掉。叶锦夕一颗心反反复复,一遍一遍被凌迟。她想,她真的再也活不下去了……
  • 嚣张拽狂妃

    嚣张拽狂妃

    “剑尊啊…”少女低声呢喃,唇间逸出一丝苦笑。一个连剑气都凝结不出来的废物!却要她炼成巅峰剑尊之后再去劈山,这不是摆明了为难她么?手腕上血水不断的渗出,连自杀这种事情都被她给穿越来赶上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她凤连华还就偏偏要和老天较真,你要让我做废物,我就天才给你看;踹飞太子,武试夺魁,一夜之间,光芒绽放!皇上、太子前赴后继,她游刃有余,始终不肯交出芳心,狂妄的叫嚣更是传遍天下:世上美男千千万,惹毛老娘的,直接滚蛋!
  • 穿越黑心小王妃

    穿越黑心小王妃

    新文《暴君宠妻:爱妃,太凶猛》已开,求支持~商业龙头带着神奇空间穿越,米虫是她这一世的志愿,她从不想插足任何事情,可偏偏每件事情都有人向她身上引。行!既然不让她安稳,那她就伸手来搅上一搅!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放眼天下,只有我不想要的,却没有我要不到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洛神圣纪

    洛神圣纪

    风起云涌,笑傲江湖。一个杀手重生在异世大陆,靠着惊人的毅力,让人嫉妒的运气,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呢?
  • 彼岸三生之死守一生无悔

    彼岸三生之死守一生无悔

    或许一瞬间的花火就已足够?长久的等待换的这番结果就已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