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0900000047

第47章 问鼎中原

陆浑,是西周末年与申侯一道杀了周幽王的犬戎的别部,也是西北戎人中强大的部族之一,其部族本在瓜州(甘肃敦煌西)一带,后来由于若干问题便向东迁徙,进入秦国境内,给秦穆公增添了不少麻烦。

对于陆浑这个骁勇善战的部族来说,是秦穆公西征路上一块难啃的骨头,既然打不赢他们,他们也不同意招安,秦穆公就想把他们赶走。

公元前638年,秦国和晋国关系还很铁的时候,一起给陆浑首领做工作,让他们搬迁到中原地带休养生息,陆浑首领一听这个建议不错,地段很好,风水不错,组织族人整体迁徙到今河南嵩县和伊川一带。

此地位于熊耳山东麓,伏牛山北麓,嵩山西麓,三山环绕,伊水竞流,应该说这个地方还是不错的,地缘优势相当好,关键一点是此地离东都洛邑很近,北上不到一天路程,让邻居周天子时刻都受到戎人的威胁,也不知道当初秦晋二国是何居心。

“灭庸而楚内乱夷矣,连巴秦而楚之外援固矣”,楚国内修外和,楚庄王也有了更多的精力放眼中原,对于秦晋迁戎的做法,楚庄王很是不放心,时刻担心天子安危。

楚庄王八年(公元前606年)春,楚庄王以“勤王”名义亲率大军,北上攻打陆浑之戎。

大军行至洛水的时候楚庄王突然按兵不动,秦晋两国都不敢惹这个彪悍的陆浑,楚庄王也没准备碰他们,所以他又有了一个新的构想——“观兵于周疆”,将精锐部队开到了东都洛邑和伊川之间的郊外,进行了声势浩大的阅兵仪式。

谁也摸不清楚庄王阅兵是震慑周王室还是震慑陆浑,但是却把刚即位不满几个月的周定王给吓住了。

由于前几任天子的任意挥霍,此时的王畿(国都附近的地区)已缩小不足百里,王室财政一贫如洗,周定王的爷爷周襄王去世的时候还是找鲁国借钱安葬的。俗话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看见周王室有难,各方诸侯也都当没看见一样,任由楚庄王耀武扬威。

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晋国是非常希望楚国将周王室动一动的,因为历代楚王觊觎中原的野心是丝毫不加掩饰的,灭庸之后的楚庄王更是猖狂,如果楚国将周王室吞并,天下大小诸侯将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楚国,到时独木难支的楚国一定会覆灭,晋国也将会是最大的受益者。

楚庄王的这种霸气果然让周定王定不住了,平常嘘寒问暖的晋国也不见踪影,各国也都不哼不哈,让周定王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楚庄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便派善于沟通的王孙满以慰劳楚军的名义去了解情况。

王孙满不姓王,姓姬,名满,同周定王一样也是周襄王孙子,曾经见秦军狂妄自大就断定秦军必败,结果就有了秦被晋胖揍一顿的殽之败,所以他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见识和思辩之材。

楚庄王见了王孙满,寒暄几句后也不啰嗦,劈头就问传说中的九鼎长什么样子,有多大,有多重?

古时夏禹取天下之铜而铸九鼎,来代表自己统治的九州,同时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和后世的传国玉玺一样,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把九鼎作为王权世代相传的象征,意寓天子的尊严神圣而不可侵犯,是不容许任何人过问的。

楚庄王有意问王孙满九鼎大小轻重,就好比问天子宝座坐着舒不舒服一样,大有想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夺取周朝天下的意思。

王孙满也是聪明之人,楚庄王口一开,便“知其有窥觎周鼎之志矣”,也明白了楚军洛水阅军的目的是“欲逼周取天下”,于是含蓄的表示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德,而不在于鼎本身(“在德不在鼎”),阐述的是想要征服天下,仅靠武力还是不够的,还要靠德,靠人心相向的观点。

楚庄王智商和王孙满显然不在同一频道,听不懂“在德不在鼎”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见王孙满顾左右而言他,便直截了当的向王孙满表示楚国铜很多,折下的箭锋(“折钓之喙”)都足够能铸成九鼎了,言外之意就是说楚国的实力非常强大,战略物资非常丰富,就算你不告诉我九鼎的大小,楚国也能铸成九鼎,甚至九十鼎,与周共争天下。

见楚庄王未明其意,王孙满继续为其解惑:“夏初实施德政,收集天下之铜铸造成了九个鼎,并在其上铸出九州的神物和怪物,这样一来,百姓就可以按图索骥,在山川林泽就可以逼凶趋利、化险为夷,因而能够使国家上下和谐、政通人和,这就是造九鼎的目的。后来,九鼎也就成了国家昌盛稳定的标志。夏桀昏乱,九鼎就迁到商朝;商纣暴虐,九鼎又迁到周朝。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善行德政、美善光明,鼎即使再小,也是重的,没人能够撼动它;如果一个国家奸邪昏乱、背离德行,鼎即使再大,也是轻的,会自行随德而去。”

一席话说的楚庄王茅塞顿开,心中暗道:“难怪我们攻伐郑国、陈国和宋国时,他们当面臣服我们,待我们一走就又同晋国讲和,不是我们楚国不强大,是因为我们缺德啊。”

看见楚庄王一直在沉思,王孙满担心自己的表述让楚庄王又出现差异化理解,认为现在的天子没有德了,从而进攻洛邑迁走九鼎,自己反而成了帮凶,便急忙以退为进的劝诫道:“上天赐福给明德的人,是有一定期限的。比如周成王把九鼎固定在郏鄏(jiá rǔ,洛阳东),占卜的结果是传世三十代,享国七百年,这是上天已经定好的。周朝的德行虽然衰微,天命并没有改变(‘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所以,鼎的轻重,是不能随便询问的。”

王孙满迷信而又故作严肃的一通劝诫,令楚庄王深信不疑,心中盘算:周朝从周武王开始到现在的周定王,才传世二十一任,还有九任才算享国结束,即使现在攻取东都洛邑易如反掌,但是会违例天命,不仅不能称霸于诸侯,相反还会令中原诸侯群起而攻之,细想之下后怕无穷,当即惊出一身冷汗,回过头马上对王孙满的提醒表示感谢,并护送其回国。

楚庄王与王孙满的对话,是为“问鼎中原”。

“问鼎中原”一事对于楚庄王来说,就如同四百年前周武王的孟津会盟一样,是楚国对中原诸侯的一种武力威慑,也是一种军事试探,但让他完全没有想到的是,中原国家对此态度冷漠,对周王室的存亡置之度外,各诸侯国该怎么闹腾的继续闹腾,一切照旧。

但王孙满的造访不仅让他失去了吞并周王室最好的时机,也放弃了仿效郑庄公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最好机会,但幸运的是,这种机会不会为楚国带来任何的红利,因为楚国的一切目的仅是实力强大导致对外扩展的一种态势,是失“仁”而无“德”之举。

何为“德”?除了仁义道德这种狭隘的理解外,其广义是为尊“周礼”,在礼乐制度的笼子中行事,其行为便为“德”。

人性本恶,在自然界中,人是最残忍的动物,相比其他动物为了生存而活,人还是一种为了欲望而活的动物,如果没有古板的、近似苛刻的、共同遵守的同一种约束(现在叫做法律),也就谈不上人性了,更没有文明秩序可言。

“德”不会为你带来任何的好处,不会为你封疆拓土,不会为你锦衣玉食,也不会成为你统治别人的工具,但是尊“德”会为你增添一份光环,这种光环叫做“认同”。

几百年来,周朝的统治除了建立之初的鼎盛强大以外,还有自导自演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准则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从日常问候到改朝换代,无所不及,这套体系就叫做“周礼”。周礼就像精神蒙昧时代的火种一样,深深的扎根每一个人的思想之中。

这套准则经过慢慢演化,形成了一种文化。

相同的个体文化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了对本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可和肯定,造就了群体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是中国自立于乱世的一种伟大精神力量,也使得周王室在激烈的诸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论各国诸侯的势力再强大,他们也都或多或少恪守周礼这一文化认同,如果违背周礼行事,其行为视为异类而被排斥。

“文化认同”需要“文化排斥”,如果没有排斥,任何的外来文化都可能摧毁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瓦解一国的政治体系。一个民族或是国家,也需要“文化自信”,不能因外来文化的某个片面优势,而否定这个凝聚自身共同体的精神纽带。

中原“文化认同”的特点就是“文化排斥”,对于外来文化的冲击,有着与生俱来的趋避,在中原人眼里,他们绝不接受不尊周礼的民族,比如楚人。楚人就如同未开化的野人一样野蛮、愚昧,楚国前期不断发生的弑君丑闻,也被中原作为铁证。

诸如《吕氏春秋》这样的史书也乐得以楚人为主人翁,来编造一些诸如“刻舟求剑”、“循表夜涉”等这样的故事,以寓言的形式来讽刺楚人的愚昧无知。

由此可见,不尊周礼的国家,不管发展的有多强大,千百年来也从不被周天子承认,不被世人承认,更不被历史承认。

相反,如果楚国遵守周礼,中原诸侯便如同一个大家庭一般,接纳你的一切,包括你的过去和未来,让你无缝融入中原文化,其身份也会得到诸侯的认可。

很奇怪的是,对于楚国来说,楚文化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包容文化,是具有大山一般胸怀的文化构架,面对外来文化的侵入,楚文化像钢筋铁胃一样全盘消化并吸收其文化的精髓,外来的和尚再会念经,念着念着就被楚文化文化所吸收,成为构成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

从此以后,楚庄王大胆引进礼乐制度,“以礼化楚”,从个人修行到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都以中原文化为楷模,积极学习、吸收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后来连孔子都评价楚国是周礼保存最好的国家。

对于王孙满此行的功绩,唐代诗人周昙作诗一首:

九牧金熔物像成,辞昏去乱祚休明。

兴亡在德不在鼎,楚子何劳问重轻。

同年夏,楚庄王从洛水撤兵,途径郑国的时候,认为郑国没有给楚军提供后勤保障,怀疑又倾心晋国,率领大军入侵郑国,打到一半突然想起王孙满说过要立德的话,急忙放弃攻击直接班师回朝。

郑国国君郑穆公本无二心,这一次挨打纯属冤枉,被楚庄王气的一病不起,没挨到过年就去世了,其子公子夷继位,是为郑灵公。

次年(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楚庄王为表歉意,顺便祝贺郑灵公继任郑君之位,派人送了许多的美味给他,其中就有一只大甲鱼(“鼋”,yuán)。

中原地区水产贫乏,楚国送来野生美味让郑灵公十分高兴,当晚即用大甲鱼宴请宾客,结果僧多粥少,公子宋没有分到甲鱼,直接跑去郑灵公碗里用手剜了一大块吃,吃完还“啧啧啧”的回味,让郑灵公十分生气,扬言要杀死公子宋。

郑灵公本来是句气话,结果公子宋当真了,心里害怕,决定先下手为强,过了几个月便将郑灵公杀死了。

这件事情和宋大夫华元分羊肉一样,再次告诫我们请客一定要公平,要么人人都有份,要么自个享独食,千万别拉下一人,虽舌尖之欲,但放纵它也会酿成杀身之祸的。

继位不满一年的郑灵公死的冤枉,但是他的弟弟郑襄公确实一个有性格的人,在对外政策上比起郑文公和郑穆公还是有点硬气的,也更加狡猾。

郑灵公还有一个妹妹很出名,嫁给了陈国的司马夏御叔为妻,因而称为夏姬,是春秋时期四大美女之一,如果这都不能引起你的兴趣,那么夏姬还有一个传奇,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

也就是这个夏姬,间接的拉开了楚国衰落、吴国崛起的序幕,使吴国走向了春秋争霸的舞台。

此乃后话,以后再表,因为楚庄王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蒍贾不见了。

同类推荐
  • 董郎顾

    董郎顾

    汉末三国英雄NO.1非曹操莫属。学霸周炯遭遇车祸一不留神来到汉朝末年,成为天赋异禀的神童董郎。且看董祀如何凭借灵活多变头脑开饭铺,建工场,泡美眉,造兵器,最终辅佐义父曹孟德兼并群雄统一中原,改写汉末江山中华历史……曹操收了吕布,郭嘉和周瑜长寿,三国必将是另一种结局......
  •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

    《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从一场运动(“五四”那天广场上的学生运动)、一份杂志(《新青年》)、一位校长(蔡元培)、一册文章(《章太炎的白话文》)及一本诗集(胡适《尝试集》)入手,谈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作者借鉴新历史主义的研究方法,借助若干意味深长的细节、断片、个案,来钩稽并重建历史,强调是晚清与"五四"两代人的共谋与合力,才完成了中国文化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全书史料的钩稽与细节的描述相映成趣,读者不难在这两者的张力中间深切体会"五四"那代人所处的历史语境、政治立场、文化趣味及学术思路,读来饶有趣味。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2:鏖兵天下

    本书描画了自混世魔王张献忠出世(公元1606年)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岳钟琪入藏击败准噶尔兵105年间的历史。作者以其犀利的笔锋,麻辣的文字,漫画式地再现了郑成功的愈挫愈奋、忠贞不改,顺治帝的为爱痴狂、沮丧抗争,康熙的擒鳌拜、平三藩、灭准葛尔的“呵呵”武功。在这本书中,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形象被彻底颠覆,“大汉奸”吴三桂仁爱与忠诚的英雄形象更加伟岸,千古一帝,广为后世称颂的明君康熙却是个心理扭曲、性格乖戾、下流无耻的变态狂。乍一读,似乎感到如雷轰顶,让人毛发俱立,难以接受,但细细思量,就能发现其中的无限真意。
  • 锦衣卫之高武大明

    锦衣卫之高武大明

    巨大的浮空岛漂浮在万里浮云之上,一个男子坐在金銮之中,双眸闪动着银芒,穿过云层看向这万里河山。岛屿中央,一座通体乌黑耀眼无比的巨石之上,几个金色大字铭刻其上:锦衣卫天都。
  • 晚唐驸马

    晚唐驸马

    给我一次机会,逛一逛大唐,给我一次机会,延大唐千年国祚!给我一次机会,还中华永世辉煌!建了个群,群号693294447
热门推荐
  • The Annals of the Parish

    The Annals of the Paris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照镜解闷

    照镜解闷

    莆田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莆田文人有强烈的著书立说的欲望,文学创作十分活跃。杂文作为文学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在莆田这块沃土上,同样开得醒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杂文创作持续繁荣,已拥有一支一定规模的杂文创作队伍。
  • 重生之重磅大佬

    重生之重磅大佬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诛之。什么都不缺就缺个男人,男人嘛...军官?不不不,貌似哪里会这么简单....人们都论两王相碰必有一方独霸、一方伤亡惨重。呵呵,狼狈为奸最为贴近
  • 冷心狂颜倾天下

    冷心狂颜倾天下

    暗夜锁魂的“冷面妖姬”,新婚之夜,死于新郎枪下,她却笑得绝美!不想,是天意?还是命中注定?她携前世记忆一朝穿越,成了护国将军府的大小姐,有了疼她入骨的爷爷。然,却面对着暗处不知名的危险!为了护己,亦是为了爷爷!她带着一颗坚定冷漠的心踏上强者之路!多年后,她带着绝世才华和倾世容貌,华丽归来!尽展几世芳华!冷情妖娆,强势狠戾,腹黑毒舌,狂放不羁,使人人闻之则色弱!且看她如何用智慧站在顶峰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身红衣男装傲行天下,一身白衣女装倾尽天下!百变如她,到底那一面才是真正的她?而繁华退却,谁又知她心中要的是什么?清淡冷漠如他,护她如珍宝,甘愿为她踏遍红尘!妖绕邪魅如他,为她与天下为敌又如何?冷酷霸气如他,为她铁血甘愿化为绕指柔!神秘强大如他,屡次护她周全!当一个个的桃花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又是如何面对?谁才能捂热她冰冷的心?当一切尘埃落定,谁才是她的归属?本文标签:女强,结局一对一,女扮男装,穿越,腹黑!萌宠相助,带一点玄幻简介无爱,正文有爱!欢迎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收藏!晓尘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多谢施主!功德无量!
  • 最初的爱,最后的仪式

    最初的爱,最后的仪式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天帝邪皇

    天帝邪皇

    众帝陨,天命出,将星归,乱世至。诸皇动,尊者临,群雄齐出,硝烟四起,杀戮不断。来至异界的肖狼如何在乱世中崛起,横扫天地,镇压众帝,主宰仙界。神性,魔性,皆为人性!我的命运由我主宰,谁若挡我,屠尽天下又如何!
  • 炼仙成圣

    炼仙成圣

    世界形成之前,混沌未开,中央孕育一物,是混沌气流汇聚,历无穷岁月,化形而成..............................
  • 授菩萨戒仪

    授菩萨戒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越之宠妃不好惹

    穿越之宠妃不好惹

    王府之中能帮助自己的不多,其中实力最大的就是拓跋嫣红了。本来楚留烟不想将拓跋嫣红拉扯进自己和柳青姸的战争中来的,但是楚留烟明白,只有她自己是没有办法将柳青姸扳倒的,为了生存,为了自己以后的日子,更为了将来的孩子,楚留烟已经决定了不管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要将柳青姸给杀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

    什么样的女人命运最好

    有人说,感情给女人幸福,事业给女人勇气。感情和事业,是女人这一生两份最重要的履历表。女人不仅要做自己,还要做“好命”女人,交上两份优秀的履历表。女人,不要辜负与生俱来的天赋,不要隐藏自己的能力,勇敢地做主宰自己命运的女神。事业和金钱,能够消除女人对未来的怀疑和恐惧感,是影响女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也让女人在生活和精神上获得了更大的自由,所以,女人从现在开始拥有自己的事业、金钱和人脉,也就拥有了把握自己命运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