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0900000088

第88章 诗经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梁启超

我们从小就知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约成书于春秋中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周代采诗官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进行整理、谱曲,然后演唱给周天子听。

“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周天子一听,还不错,对于施政很有参考意义,便保存记录下来,作为礼乐的教辅资料进行宣扬,以达到修身养性、治国经邦的目的。

关于《诗》的作者们,大部分已不能考证,也无法考证,司马迁也只能曰:“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因为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但,胡适认为《诗经》并不是一部经典,而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

他的这句话误导了很多人,以至于现在我们都认为《诗经》只是一部歌谣,只是起名字的参考书,恰恰相反,《诗经》的经典,已经达到国学的巅峰,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精神纽带。

“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

这些醉到心里、美到灵魂的出自《诗经》的诗句难道不经典吗?

胡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在当时要完成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我们称之为“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

作为经典的《诗经》,便成为他从“源头”诋毁的对象。

此举受到众多非议:

季羡林:胡适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

章太炎:胡适之也配谈么?康、梁多少有些“根”。胡适之,他连“根”都没有。

李敖:以他唱重头戏的地位,四十年来,竟把文史学风带到这种迂腐不堪的境地,脱不开乾嘉余孽的把戏,甩不开汉宋两学的对垒,竟还披着“科学方法”的虎皮,领着“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的补助,这是多么不相称的事!

唐德刚:胡适之那几本破书,实在不值几文。所以我们如果把胡适看成个单纯的学者,那他便一无是处。连做个《水经注》专家,他也当之有愧。

毛爷爷: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

众说纷纭。

暂不论《诗经》经典与否,我们先了解它在当时发挥的作用。

周朝伊始,为配合政治上维护宗周统治的分封制,周公旦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全面革新,将上古至殷商的礼乐进行大规模的整理、改造,产生了不同于前代而又深刻影响后代的礼乐文化。

其中的礼,融汇了周代的思想与制度,乐则具有教化功能。

《诗经》则在相当程度上直观反映、表现了周代的这种礼乐文化,成为宣扬周礼的载体之一,是当时尤其是贵族子弟学乐、诵诗的官方教材。

也就是说,对《诗经》的熟悉和熟练的运用,是一种有身份有地位的象征,是高层交往比较独特的话语体系。

打个比方。

公元前582年,鲁大夫季文子奉命到宋国嫁女——鲁成公的妹妹,穆姜的女儿伯姬。

在为季文子嫁女归来举行的宴会上,季文子吟诵了《大雅·韩奕》一诗的第五章:

“蹶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訏訏(xū),鲂鱮(xù)甫甫,麀(yōu)鹿噳噳(yǔ),有熊有罴(pí),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蹶父强健勇武,足迹踏遍很过国家,就为女儿韩姞找婆家,觉得韩国最好。韩地很富有,川泽遍布水源足,鳊鱼鲢鱼肥又大,母鹿小鹿聚一处,山林有熊有猫有猛虎。庆幸找了这个好地方,韩姞很满意。)

那意思是告诉鲁成公,伯姬嫁到宋国一切都好,就请放心吧。

在内室担心女儿出嫁后受苦、一听到这首诗的穆姜就有些喜不自禁,跑出来向季文子说了一番感谢的话后,就吟诵了一首《绿衣》一诗的最后章:“絺(chī,细葛布)兮绤(xì,粗葛布)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穿上葛布衣服,还是觉得冷风嗖嗖的吹,这是因为我思念亡故贤妻的缘故,也体现出了我此刻悲痛的心情如寒风一样冷。)

这首诗虽然表达了丈夫悼念亡妻的深厚感情,但古人所称引之诗,均“断章取义”——不在乎诗本意是什么,而在于“赋诗言志”,称引的内容是否能说明所言的志。

所以,穆姜用《绿衣》称引的重点在“我思古人,实获我心”这八个字,表达的是对季文子办事的谢意。

这还只是一般的高层交往。

春秋时代,虽然王道渐衰,但礼法信义仍在当时社会起主导作用,各诸侯国为了所以维护原有统治秩序,存亡继绝,必须坚持周礼。

所以,学《诗经》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在于外交场合言谈应对时作为称引的工具,“诗以达意”(司马迁)——或劝谏、或评论、或辨析、或抒慨。

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们互相交往之间,常常是要吟诵《诗经》的,是不是能够熟练灵活的吟诵《诗经》,是一种观察“盛衰”的一个指标。

汉代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面曰过:“诸侯卿大夫结交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喻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其意是说,不学好《诗经》,就无法进入政治舞台。

我们拿晋文公重耳逃亡到了秦国,希望得到秦穆公支持的事例打一个比方,双方在会面时,便运用《诗经》中的诗句,进行微妙而寓有深意的交流。

会面。

秦穆公很直接,上来就吟诵《小雅·采菽》:

“采菽采菽(shū,大豆),筐之莒(jǔ)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ɡǔn,礼服)及黼(fǔ,黑白相间的花纹)。”

意思是说采豆子用方筐、圆筐盛之,诸侯君子来朝见,拿什么赐给他?即使没什么赐给他,就把驷马给他乘。还有什么赐给他?黑白相间的礼服吧。

这是周王赐诸侯命服的乐章,表达秦穆公对重耳的到来感到非常高兴、无以言表的心情,同时也借吟诵《采菽》篇,张扬自己的实力,比一般的外交辞令更加工于委婉,尤显含蓄、讲究恭敬。

重耳的随臣赵衰熟读《诗经》,深知其义,便请重耳“降拜”,也就是下阶致谢,表明自己的恭顺态度。

秦穆公也高兴——“降一级而辞焉”。

其后,赵衰提醒重耳吟诵《小雅·黍苗》作为回答: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这句意思很简单,不翻译,表达只有仰仗秦穆公的支持,我们才能壮大,就像黍苗期盼甘雨的到来一般急切。

这个马屁拍的相当到位,让秦穆公高兴不已,但是这种心情又不可以过于显露,于是,秦穆公压抑激动地心情,回应重耳一首《小雅·小宛》: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斑鸠虽小,却可展翅高飞,以此暗示重耳这个忙我帮定了,并表达了自己对晋国先君的怀念,无形中又拉近了一层关系。

这句称引相当到位,复杂的外交谈判通过《诗经》中的诗句,寥寥数语,便含蓄地表现了出来,显示出秦穆公平时扎实的学习功底。

得到明确答复的重耳摁下心中喜悦,随即吟诵《小雅·沔水》: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yù)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诗句是说条条河流水弥漫,倾注大海而去。空中游隼疾飞,时而飞翔时而停留。可叹可悲我兄弟,还有乡亲与朋友,却无人考虑家国乱事,谁无父母任怀忧?

重耳对晋国当权者不制止祸乱深为叹息,表达若日后成功回国即位,必将如流水归海,竭力侍奉秦国之意。

秦穆公闻之动容,以《小雅·六月》做最终表态:

“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秦穆公表示,战车已修葺一新,自己即将高呼出征,以救助你的国家。

好了,搞定!

精彩绝伦,先秦时期的外交辞令不愧是中国古代外交艺术的瑰宝。

后来的事情我们也知道了——晋文公重耳雄踞霸主之位。

诵《诗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语言沟通。

在当时普通话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有效的沟通需求同落后的沟通手段成了当时外交场合的主要矛盾,指不定两个国家的高层在一起交流一天,都不知道对方说了啥。

但是《诗经》不一样,《诗经》是以周王室的语言体系为基础进行传唱、吟诵,也是大周官方指定教材,大家都要学,在这种情况下,《诗经》当仁不让的充当了沟通的纽带。

这就好比你不会普通话,但是你唱歌的时候普通话就不由自主的蹦出来了,这是同一个道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双方首先寒暄下,对某个事情连划带比的先行沟通做个铺垫,待大家一知半解的时候,一起来诵个《诗经》,以诗达意下,忽的一下子茅塞顿开,这事情算是沟通圆满了。

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庄重的外交场合,熟悉、掌握和运用《诗经》实是必不可缺的技能。

如果一个人不会赋《诗》,将会怎么样?

从小不好好学习的齐国大夫庆封给我们做了一个典型。

公元前546年,庆封坐着非常华美的车子到鲁国去访问,鲁国执政大夫叔孙豹请他吃宴席,但不可一世的庆封表现得很不友好,让叔孙豹在众人面前很没面子,于是叔孙豹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吟诵了《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叔孙豹没有“断章取义”,他是吟诵的全篇,这基本上是一种顶级的咒骂了,而且是面对面的。

谁知庆封竞然面不改色心不跳,原来他对于《诗经》是一窍不通,更别提赋诗应答了,这在当时各诸侯国大夫中被传为笑柄。

赋诗明志,听诗会意,这种独特的外交方式避免了直接的外交冲突,激烈的交锋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也算是中国诗歌史、文化史乃至外交史上的一大景观了。

这也不全怪庆封学习不好,用《诗经》说话是不容易的,即使你对《诗经》烂熟于胸,如不能恰如其分地说话,辞不达意,也会贻误一些事情的。

比如楚令尹王子围就犯了这样错误。

同类推荐
  • 秦武风云

    秦武风云

    新书《高材生在异界》正在上传。长平之战,伏尸百万,血流成河,鲜血染红天际。辉俊被人从死人堆里拖出,小小年纪,仇恨却充斥双眼。当世正值百家争鸣之时,英杰才俊并出,江湖再起波澜。
  • 一寸河山一寸血5

    一寸河山一寸血5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5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反攻阶段的历史。
  • 贞观萌国公

    贞观萌国公

    作为混混,最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一朝穿越,为了讨口饭吃在帝王面前装傻卖萌,没想到竟混得风生水起。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傻儿是个福将,最得皇帝信任。
  • 探寻碑林名碑

    探寻碑林名碑

    本书运用历史学、考古学、金石碑帖学、艺术学以及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论述了探寻碑林名碑的起源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收集了一百四十余幅珍贵的图片。
  •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历史的拐点:改变中国历史的偶然事件

    曾经的历史,包含了无数的可能,某一历史事实,只是在众多可能中实现了的一种可能。而在实现与未实现之间,有一个拐点,它充当着很有可能改写历史的重任。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拐点:或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或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影响了后来的历史。历史已潜藏的必然变化,终于因为一些偶然因素的介入而赫然凸现出来了。就让我们在这些拐点之处,体会历史变化的魅力吧!
热门推荐
  • 天生悍妻命

    天生悍妻命

    穿越后被卖为通房的慎芮,面对蛮横的正妻,‘惧内而贪心’的夫君,满肚子小算盘的深宅妇人们,还有顽劣的小叔子,小心翼翼,处处求全,仍避免不了被欺辱的处境……抗争不管用,逃跑总行了吧?“悍妇!”弓楠哀叹一声,含泪望苍天……【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咏袜

    咏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清君则

    清君则

    天下纷争,鬼王出世。林中有鸟,自言凤凰,非醴泉而不饮,非梧桐而不栖……
  • 春日重至南徐旧居

    春日重至南徐旧居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暖夏夜未央

    暖夏夜未央

    暖朵在与夏未央因误会分开后,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好不容易做了平面模特,而后却被骗签了卖身合同,此时,夏未央却再次出现,将她的卖身合同以公司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买下。从此,暖朵便成为了夏未央的附属品,只是夏未央对暖朵此女中年如一日,还是向儿时一般宠溺……
  • DIY餐厅

    DIY餐厅

    (扑街) 他离开家乡... 前往各个地方学厨,两年后回来,在明珠开了家餐厅,餐厅背后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那便是明珠电视台大厦。餐厅里菜单有道招牌菜名为DIY,起步价10000元,还不知道是什么菜呢,就标价10000元!还是起步价!这老板是疯了吗? ps:练笔之作!见谅!
  • 普门显禅师语录

    普门显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界天卡

    万界天卡

    我从来不和人比底牌,因为没有人能比过我的牌。这是一个万界穿梭的休闲,这是一个万界抽卡的游戏。这是一个得到了上一任系统本源的家伙,自己当系统搞事情的故事。欢迎吐槽……欢迎加入无尘居,群主官方????群聊号码:450050958 ―――――――――――― 本书算是一个小故事吧……按字数的话……不过还是完结了,有完整的开头和结尾。 新书,失格者世界,希望大家喜欢吧!
  • 甜吻娇妻99次

    甜吻娇妻99次

    他是个来自梦的男人。他,他是谁呢?在安小静累的很想进入梦乡熟睡时候,恍恍惚惚的好事带着魔力,要引诱出她内心最深处的秘密。
  • 望断时空路

    望断时空路

    天生我才,望断时空路。寻梦未来空余恨,睡狮未醒天道无?尚武民族剑诣天,儿女英雄赴国难。草原初扬威,洛阳首举义,宇宙星空任我行。战天狼,伏华星,手握乾坤取真经。柔情缱绻徒奈何,血缘星空两相隔。历尽百劫总有道,情到浓处,碧空如洗,白云悠悠。《推背图》第48象“辛亥”,谶曰:卯午之开、厥象维离、八牛牵动,雍雍熙熙。颂曰:水火既济人民吉、手执金戈不杀贼、五十年中一将臣、青青草自田间出。据金圣叹批注:“此象疑一朱姓与一苗姓争朝纲,而朱姓有以德服人之化。”众所周知,真相往往会隐没在历史的表象之下。就如辛亥这一象来说,那个朱姓只是一次玩笑的产物,而苗姓则是一个外星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