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从古至今,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相,听到的可能子虚乌有。历史,真实发生了,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偏信则暗,兼听则明’,我们还是梳理一下《左传》的记载吧!
当初,赵衰找人占卜,看看跟随哪个公子吉利,结果是重耳,于是就投靠在重耳门下。
跟着重耳流亡的时候,在北狄居住十二年。北狄讨伐廧咎如(赤狄别种),得到两位美女,赏给重耳。重耳自己娶了季隗,赵衰跟着借光,娶了叔隗,生下赵盾。
公元前636年,流亡十九年的晋文公重耳回国,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为了表彰赵衰的功劳,把这个女儿嫁给他,史称‘君姬氏’。
‘君姬氏’先后为赵衰生下赵同、赵括、赵婴齐。后来,赵同封在原地,故而称原同;赵括封在屛地,故而也称屛括;赵婴齐(赵婴)封在楼地,也称楼婴齐。
‘君姬氏’非常贤惠,让赵衰接回在白狄的叔隗母子。这件事,赵衰坚决不同意,因为叔隗母子归来,将涉及到赵氏嫡庶的问题。
按规矩,必须‘君姬氏’为正室夫人,因为她是晋文公的女儿,他的儿子就是嫡子,将来要继承赵氏基业。如果接回叔隗,赵盾就是长子,难免争夺家产,甚至性命堪忧。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对赵氏百害无一利,所以赵衰不想接他们母子回家。
‘君姬氏’坚决要求请回叔隗母子,以表明自己贤淑,据说为此还闹到晋文公那里。
赵衰无奈,就把原配叔隗接回。
当时的赵盾,已经长大成人,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君姬氏’认为,赵盾贤能知礼,是可造之材。于是,向晋文公提出,立赵盾为嫡子,自己的儿子听从他的安排,同时任命叔隗为正室夫人。
‘君姬氏’做的仁至义尽,可惜,她的儿子们可不这么想。因为嫡子与庶子的差距可太大了,嫡子继承家业,继承爵位;庶子则另起炉灶,能分得一杯羹,已经是幸运。
虽然‘君姬氏’的做法受到好评,却为后来赵氏的内乱,埋下伏笔。
‘桃园之变’,毕竟是弑君,赵盾总感到芒刺在背,时常噩梦不断,担心赵氏的安危。
他把三个弟弟赵同、赵括、赵婴齐推荐给晋成公,都做了公族大夫;并且让赵括(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执掌赵氏旧部。他们身份特殊,都是晋成公的亲外甥,血浓于水,希望将来能凭此得到国君的庇护。
赵盾自己,放弃赵氏的继承权,‘掌管旄车之族’,不过爵位保留。旄车,一般认为是国君的兵车,旗帜以牦牛尾装饰。
说实在的,这仨兄弟实在不咋地,或者说没头脑,‘邲之战’的表现就可见一斑。
‘邲之战’中,赵朔已经是下军将,‘六卿’之一,拥有军权,而作为长辈的赵同、赵括、赵婴齐,依然还是大夫。而且,他们才是赵氏正宗,凭什么不能位居‘六卿’?
这种差距,在赵同、赵括的心里非常不舒服。
‘邲之战’归来后,《左传》就没有了赵朔的记录,‘六卿’中也没有他的名字。《史记赵世家》则认为,此时屠岸贾发难,赵朔被杀,却与《史记晋世家》自相矛盾。
直到公元前587年,《左传》记载,‘赵婴通于庄姬’(范冰冰饰)。
‘寡妇门前是非多’,不知是真情还是假意,或者是栽赃陷害,赵婴齐与庄姬的事情,被外界传的沸沸扬扬。
这位赵婴齐,也称赵婴,是‘君姬氏’的小儿子。按照赵衰公元前636年回国,估计赵婴齐此时四十余岁,可谓虎狼之年。
他是赵朔的叔叔,也就是说,作为长辈的赵婴齐,与侄媳妇通奸。
由于保密工作不到位,丑事最终外泄。这种事,也很难长期隐瞒,不论是真是假,赵婴齐的恶名,反正是被载入《左传》,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
这影响,太恶劣,这是家族的耻辱。赵婴齐迅速成为众矢之的,特别是赵氏内部,要严惩他。
另外有件事,赵同、赵括对这位小弟一直耿耿于怀,就是当初‘邲之战’的大逃亡。
这位赵婴齐,也算有点本事,预感到晋军将要失败,自己提前准备了渡河逃跑的船只。但是,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他并没把这个消息告诉两位大哥。等到失败后,也没邀请大哥二哥,独自悄悄坐船逃过黄河,却把两位哥哥扔在对岸。
兄弟之间,有点儿不讲究了。现在,赵婴齐自身不检点,影响到家族,所以,两位哥哥决定——驱逐。
说实在的,赵婴齐不想走(或许他真的问心无愧),他请求留下,并且信誓旦旦:“有我在,栾氏不敢发难;我逃亡,恐怕两位哥哥就危险了。而且每个人有自己能做到的,也有自己做不到的,留下我有什么害处呢?”
赵婴齐这句话,含义深远,或许,他已经预感到,由于赵氏的强大,栾氏、郤氏对赵氏不善。
赵氏在晋国盘根错节,实力雄厚,赵同、赵括都身居朝堂要职,‘邲之战’他们敢抗拒荀林父,‘绕角之战’他们差点左右栾书,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但赵同、赵括根本不听,必须走,越远越好,赵氏已经没法再容你了。
公元前586年,赵婴不得不流亡齐国。临走前他做了个梦,有神对他说:“只要祭祀我,就可保你平安。”
赵婴齐觉得奇怪,派人向救过荀林父的士贞伯咨询。
士贞伯也听说了赵婴的所作所为,对他的品行很厌恶,丢下三个字——不知道。
过后,士贞伯对别人说:“神灵降福给仁爱的人,而降祸给淫乱的人。淫乱而没有受到惩罚,这就是福了,祭祀难道就能免祸吗?”
赵婴齐还是祭祀了神灵,第二天就流亡了。他这一去,却也躲过赵氏大劫,不过后来病死。
公元前583年,天下发生了几件大事。先是晋国要求鲁国,把‘汶阳之田’还给齐国,导致诸侯开始背叛;接着晋国内部,灭门赵氏,一个庞大的家族,瞬间倒闭;这一年,申公巫臣去吴国游说,开启了他的复仇之路。
赵婴齐的流亡,却惹恼了一个女人——庄姬。这位赵庄姬,《史记》记载为晋成公的姐姐,晋文公的女儿,显然有误。赵衰娶了晋文公的女儿,赵朔岂能再娶晋文公女儿?推测应该是晋成公的女儿,也就是晋景公的妹妹,后台相当硬实。
再说赵庄姬,对赵同、赵括赶跑赵婴齐非常恼火,时刻想铲除他们。
她竟然暗中联合了栾氏、郤氏,然后去晋景公面前告了黑状:“赵同、赵括将造反,有栾氏、郤氏为证。”
这话,一般人不会相信,毕竟赵氏几代功勋,忠心耿耿。但是,有两大家族联合作证,性质就不一样了,想不信都难。
关键是,晋景公心里怎么想?是否也想铲除赵氏?答案是肯定的。
栾氏掌门栾书,早已执掌中军,他是个政客,懂得变通;郤氏掌门是郤克的嫡长子郤锜,傲慢无礼。他们对赵氏的强大颇为不满,很想打击赵氏,壮大自己。
晋景公询问了栾氏、郤氏,果然与庄姬所说一样。
赵氏太强大了,强大的让人难以容忍。另外关键一点在于,赵氏的先祖,与秦国同宗,嬴姓;而栾氏、郤氏原本都是晋国公族,姬姓。
现在是周家的天下,姬姓,不允许赵氏更加强大。
公元前583年6月,晋国灭了赵同、赵括整个家族;赵齐婴流亡齐国,算是躲过一劫;庄姬带着赵武,寄住在晋景公的宫廷里,当然不会受到牵连。
赵氏的田地封邑,全部赐给了一个人——祁溪。大家要记住,此人是个正人君子,春秋的历史上,绝对有他一席之地。
庄姬何必做的这么绝?
为了赵婴齐吗?或许有一部分原因,有时候为了私情,女人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另外,更关键的一点,后人分析,就是赵氏宗主地位,也就是整个赵氏的家业。赵朔死后,家中无主,赵武年幼,属于孙子辈,孤儿寡母,难免受排斥。
或许,只有赵婴齐还真的关心着她们母子。但是,他的关心,却让外人浮想联翩;有忌恨的,就开始造谣诽谤,把赵庄姬孤儿寡母陷入深渊。
庄姬毕竟是晋景公的妹妹,这是她最大的资本,为了自己的儿子,必须放手一搏。她的本意,或许只是想得到属于她的家产地位,但后果的严重性,是她没想到的。
至于栾氏、郤氏,他们作为旁观者,当然希望赵氏内斗,希望铲除这个庞大的家族。赵氏对栾氏,没有直接的恩惠;至于郤氏,郤缺当初能忘记胥臣的恩惠,他的后代们,自然也能忘记赵盾的恩惠。
他们做了恶人、做了帮凶,将来要付出代价的。
屠岸贾,《左传》根本就没提这个人,如果他是主角,这么大的事件,怎么可能少了他的身影?没有,除了《史记》,其它史册一点痕迹都没有。说白了,他顶天是个小角色,服从晋景公的命令而已。
晋国那么多大家族,不可能让他这种人得志。
真正的凶手,或许就是庄姬。她丈夫是赵氏掌门,她儿子是嫡子,应该继任赵氏掌门人;作为一位母亲,她要为儿子搏取一个未来。
晋国曾经的一个大家族,赵氏,一朝覆灭。虽说由晋景公、庄姬、栾氏、郤氏、屠岸贾等共同合谋,其恶疾也是内部日积月累的结果,百分之九十九是咎由自取。
不过,一切已经过去2500多年,事件的曲折复杂,不是史书寥寥数语能写明白,更不是凭空推理就能确定的,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个未解谜团。
政治,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