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37800000054

第54章 曹刿论战

称霸的理论是有了,但那都是空谈,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漫长的实践和耐心。按照管仲的思路,内修政治,外结盟友,然后等待天下有变,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会盟诸侯,成就霸业。

这样稳扎稳打,虽然漫长些,风险很小。

但是,即位第二年,齐桓公已经忍不住了。雄霸诸侯的理论,让他热血沸腾、忘乎所以,但是,太漫长了,人生苦短,哪有时间去等待。于是,不顾管仲等人劝阻,准备发兵伐鲁立威。

想称霸,必须先征服鲁国,然后再征服天下。

说白了,齐桓公他并没有理解管仲的称霸核心理论。真正要称霸,不是靠强大的武力,必须‘以德服人’,让诸侯心服口服,才能得到人心,才能建立稳固的霸业。后来的晋厉公、楚灵王都曾强横一时,但不修德业,最终昙花一现,还把命搭上。

从这点可以看出,齐桓公对管仲还没有完全信任,这与后来的张口‘仲父’,闭口‘仲父’,形成鲜明对比。

可以理解,人与人的相互信任,需要一个渐进过程。

管仲毕竟不比鲍叔牙,从开始就在齐桓公身边出谋划策。‘只有吃了一次亏,才会学一次乖’,管仲也察觉这一点,并没有坚决去阻止。因为他知道,国君很急躁,需要接受点儿教训。

不过,这次教训代价挺大。

公元前684年春正月,齐桓公迫不及待,借口鲁国支持公子纠,并且攻打齐国,故而率军伐鲁,以报旧怨。

说实在的,明眼人都看出来,报仇是假,扩张是真。

乾(干)时之战,鲁国惨败,鲁庄公吸取教训,休兵养民,时刻提防齐国。现在,齐国的军队气势汹汹来伐,如果再败,鲁国恐怕要面临灭国的风险。

当时,鲁国有个叫曹刿的一介草民,很有水平,看出国家危险,于是,他决定去面见鲁庄公,帮助抵御齐军。

所谓‘侯门深似海’,作为普通乡间百姓,先不说他能否见到鲁庄公,至少那份勇气,那份忧国忧民的态度,值得让人敬佩。

有乡人问他:“有那些‘肉食者’去谋划,你去参与什么?”

曹刿也不顾忌,说:“那些‘肉食者’目光短浅,没有长远考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真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明末清初,顾炎武)。就这样,曹刿作为民间一位普通老百姓,关键时刻,勇敢地站了出来,成就了一段历史传奇,给了齐桓公当头一棒。

按理来说,一个普通老百姓,要面见国君,那是难上加难。谁敢保证不是间谍?不是刺客?不怀有其它目的?必须经过层层审查。

现代这么开放平等的社会,普通人想拜访国家首脑,绝对不可能!恐怕刚到首都就已经被监视了。甚至没到首都,半路就被抓回去,关了禁闭,这种事很多,电影中的镜头,只是冰山一角。

但是,鲁庄公真就接见了曹刿,而且很礼貌,很谦虚。

搞不明白,曹刿是如何取得国君信任的,估计有人推荐,对他的背景也详细审查。见到鲁庄公后,曹刿也没什么废话,开门见山就问:“您凭借什么和齐国作战?”

战争是性命攸关、国家兴亡的大事。作为弱者,即使没有战之必胜的实力,至少也要找出自己的优点,发挥长处,然后才有机会击败敌人。

鲁庄公说:“吃的用的,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要分给别人。”

看来,他有点领导艺术,很会笼络人心。不过吃的穿的,顶天让身边的人得到点儿实惠,鲁国百姓根本分享不到。

曹刿一听,直点要害:“没用,小恩小惠,没有普及百姓,大家不会卖力作战的。”

鲁庄公又说:“祭祀鬼神,不敢有缺,一定实话实说。”

现代人相信科学,古人则非常相信鬼神,绝对不敢有一点儿亵渎。对于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土火等各路神鬼,以及自己的历代先祖,必须虔诚祭祀;当然,最好的礼品就是牛羊猪一类的牺牲,甚至以活人作为祭品,也有玉器金器美酒等,以祈求得到保佑。

鲁庄公对神很真诚,曹刿则反驳道:“这只是小信用,不是大信用,无法感动神明,神也不会降福。”

直接点明神不会保佑,这是那个时代的大忌。

鲁庄公并不生气,说道:“国内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做到明察秋毫,但必定合情合理,尽力去办。”

这句话,终于说到点子上。普天之下,谁最重要?老百姓最重要。没有老百姓,你就成了孤家寡人,成了光杆司令,就是一个有鼻子有眼能吃饭会说话的人。

只要你心中装着老百姓,老百姓心中也一定装着你。

听了这话,曹刿终于认可了鲁庄公,说道:“这是为百姓尽力的表现,凭此可以作战。战场打起来,请让我跟着您去助一臂之力。”

眼看曹刿并非常人,鲁庄公欣然同意。

齐国的军事实力很强大,但鲁国也弱不了多少,这次伐鲁,没有管仲的记载,也许他根本没有来。战争,除了军事实力强大,最重要的是正义,否则难以长久。

管仲认为,这次战争缺乏道义,不义之战,难保必胜。或许,给国君点儿教训,并非坏事。

公元前684年正月,齐鲁两军在长勺(山东省莱芜县苗山镇)摆开阵势,离上次的乾时之战不过半年。

齐军尚沉浸在乾(干)时之战的胜利之中,他们心中充满傲气,认为鲁军实力有限,不堪一击;鲁军则回忆着上次失败的耻辱,双眼充满怒火。一傲一怒,两相对比,已经胜败立判。

最糟糕的是,乾时之战,齐军是主场,鲁军是侵略者,战士为保卫家园而战,是正义的一方;如今,鲁军是主场,齐军是侵略者,鲁军为保卫家园而战,必将以死拼杀。

双方的角色,完全调换。

曹刿与鲁庄公同乘一辆战车,鲁庄公想先发制人,准备命令军士击鼓进攻,但是被曹刿阻止了。

齐军气势汹汹,战鼓声回荡在整个战场。他们迅速发起第一波冲锋;但是鲁军纹丝不动,只以弓箭射住阵脚;眼看占不到便宜,齐军不得不撤回去。

过了片刻,齐军第二通鼓声响起,又发起第二波冲锋;这次喊杀震天,勇猛冲向鲁军阵营。

曹刿劝鲁庄公不要击鼓出击,继续等待。

齐军虽然勇猛,鲁军没有人出门迎战,却也无法冲动鲁军大营。眼看鲁军毫无动静,也不出来厮杀,齐军无趣,只好再次退回阵地。这是作战吗?排演节目呢。

两次冲锋,鲁军纹丝不动。休整片刻,齐军第三通鼓声响起,将士挥动旗帜武器,发动了第三次冲锋。

此时,他们的士气,已经不如前两次那样高涨了。

鲁军阵地依然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反应。齐军十分纳闷,这不像打仗啊!难道鲁军被吓傻了?

正当他们找不到目标,准备回撤的时候,曹刿终于允许击鼓了。

原本寂静的战场,突然间,回响起鲁军震耳欲聋的战鼓声。不敲鼓冲锋,好像害怕齐军似的,战士们憋了一肚子怒火,如出笼的猛虎,向齐军压了过去,第一次冲锋,瞬间把齐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鲁庄公很诧异,自己的将士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勇猛?还没感到厮杀的震撼呢,转眼就胜利了。这惊喜,太突然,太刺激,兴奋之余,他立刻下令:追击。

曹刿又阻止了,自己跳下战车仔细查看一番,然后又登上车前横木,向远处眺望片刻,确定齐军溃败之后,这才同意追击。

他的一举一动,让鲁庄公很奇怪,过后询问原因。

曹刿说:“作战,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三通鼓后,士气已经衰落了,我们正士气高涨,所以打败了他们。齐国是个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查看他们车辙混乱,旗帜倾倒,所以才敢追击。”

成语‘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彼竭我盈’和‘辙乱旗靡’,都出自这里。

这段对话,可说是早期的一篇战争理论,被后世许多战争高手点赞。战争,靠什么?靠大众的支持,靠战士的勇气,靠细心的预防,靠各种谋略。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正义,邪不压正,千古真理。

作为一介布衣,国家存亡关头,勇敢地站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从此一战成名,值得赞扬。春秋的历史之中,有他一席之地。

曹刿被鲁庄公赐为鲁国大夫,也成了‘肉食者’。

之后,很少见到曹刿的消息。到了公元前671年,鲁庄公要去齐国观看祭祀社神,曹刿认为不合礼制,忠言相劝,但鲁庄公不听,还是去了。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曹刿的消息。

霸主不是容易当的,光靠武力,挥舞拳头,吓唬不了别人。想称霸,需要的是正义,是仁德,要‘以德服人’。

初出茅庐,就被人给了当头一棒,损兵折将,大败而回,

齐桓公郁闷之极。这一战,败的挺惨,即使当年龌龊的齐襄公,从没在外战中失败过,还灭掉了纪国。

被曾经的手下败将打败,这是耻辱。他不服,他要报仇,要武力征服鲁国,要凭借金戈铁马争霸天下。

管仲,没有全力阻止,因为,国君对自己没有完全信任。没有信任,一切免谈,别说称霸诸侯,连齐国都无法治理,自己的一切谋划,都将胎死腹中。

很快,齐桓公就被鲁国狠狠地捶了第二棒子。

这次彻底把他打醒,终于明白,管仲是对的。弱者不一定弱,强者不一定强,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必须以德服人,然后,才能开启称霸大业。

同类推荐
  • 红楼之石头新记

    红楼之石头新记

    神瑛使者几世轮回,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却粗心丢失了风月宝鉴,蝴蝶效应会有怎样的故事呢?集北静王水溶与侠客柳湘莲身份为一身的柳濯清穿越迷津,创造属于他的新红楼世界。
  • 大唐风华路

    大唐风华路

    穿越成为李世民的私生子,然而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有个媳妇,种着几亩地,没事发明点东西,慢慢将一个烂泥村落发展起来。韩跃感觉这种日子挺好,如果没有人打搅他情愿一辈子都这样。然而男人总要长大,小人物也会慢慢变成大人物,举手投足,会当凌绝顶,岁月是一把杀猪的刀,韩跃却慢慢成了一把锋利的剑。大唐风华,谁人领舞,这是一个小人物慢慢成长为大人物的故事。有装逼,有犯浑,有发财,当然也会有妹子……***********************************************大唐风华群:707518143(另有新书《大唐第一狠人》正在连载,可往品鉴,必不失望)
  •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秦朝那些事儿

    秦朝那些事儿

    蹒跚着潮流历史的脚步,挣扎着传统思想的禁锢。铿锵着真挚情感的倾诉,释放着疯狂燃烧的温度。
  • 中国人的教训(下册)

    中国人的教训(下册)

    本书是中国知名作家李国文专心于大众历史写作近三十年,在中国人血与火的往事中,找寻我们今天生活智慧的标志作。它以中国历代各类人物的生存状况、人生态度、命运遭际、成败得失为依托,突出了他们人生的一波三折、起落跌宕、苦心经营、艰难成功,是首部中国人反思人生轨迹、吸取生活经验的传记体通史。它让读者在借鉴古代中国人生存智慧的同时,更多地感悟今天每个人的活法。读史品人,以古知今,以史为鉴,为现实生活提供帮助。在这里读懂中国人生活的甘苦、读懂中国人薪火相传的方略、读懂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全面认知中国人的生活真谛、生存智慧、生命本质。本书立足大众的阅读习惯,内容深入浅出,结构波澜壮阔,情节催人泪下,语言幽默诙谐,阅读淋漓酣畅,是一部雅俗共赏极富睿智的畅销书。评论名家认为“这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作品之一”。下册为宋元至清部分。
热门推荐
  • 登相国寺阁

    登相国寺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医下套之佳人太能逃

    神医下套之佳人太能逃

    第一次,男子站在他的那片药田之中,俊美无俦的面容上还是一贯的淡漠神情。“过来,浇水。”于是,她每日都得去药田报到;第二次,男子淡淡地说:“听说,你的厨艺甚好。”于是,她每日都得为他做晚膳;第三次,男子说:“明日起,我教你浅显医术。”于是,她开始每天手捧医书;第四次,男子借着醉意,对她“上下其手”。忽而展开一抹纯真笑靥,说:“叶忻沫,你是我的。”于是,她的心沦陷。最终,易大庄主就用他那若无其事的姿态,处心积虑且理所当然地,将一向聪慧过人的叶忻沫,一点一点吞吃入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捉妖俏丫头:殿下放过我

    捉妖俏丫头:殿下放过我

    正义的斩妖除魔二人组,不要在我这种小沙砾上浪费宝贵的生命,请为了拯救这蔚蓝色星球,去和邪恶势力殊死搏斗!出发吧,红色神鹰!”我嘴里喊着乱七八糟的口号,飞快逃离了某人囧囧有神的视线。“有话快说有屁快放,但我会把你说的每一句话都视为废话。”他立刻满血原地复活:“嗯!我爱你!”
  • 琥珀的爱恋

    琥珀的爱恋

    你知道我喜欢满天繁星,于是你化作了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星。可是,你在天上我在地上啊,为什么我们一定要那么遥远?我怕我永远都触碰不到你了。所以,你可以让我们的距离近一点吗?可以吗?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 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

    洞玄灵宝本相运度劫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混沌穿越史

    混沌穿越史

    一个混沌后的少年,被陷害穿越到了混沌前,看他如何与混沌前的生物斗智斗勇,重现一世辉煌!
  • 东方舞蹈审美论

    东方舞蹈审美论

    “东方”这个词总是勾连着独特的美学意象和文化气质,“东方舞蹈”则是这种美学意象最为生动、可感的呈现。本书作者从“东方美学”的宏观视角对中国、日本、印度的传统舞蹈艺术进行了形态描述与学理分析相融合的研究,从身体观念、审美特征、美学气质与艺术精神四个层面论述了“东方舞蹈”的独特艺术魅力。
  • 无敌大神

    无敌大神

    主角林凡本是混沌生,却经过在一系列故事中,发生着一系列无敌的故事。
  • 湮没的宫城

    湮没的宫城

    近代的文化人看南京,常常会不自觉地带着唐宋士大夫的目光,眼界所及,无非六朝金粉,一如刘禹锡和韦庄诗中的衰飒之景,似乎这里从来不曾有过一个赫赫扬扬的明王朝。他们徘徊在明代的街巷里寻找王谢子弟华贵的流风,拨开洪武朝的残砖碎瓦搜求《玉树后庭花》柔婉的余韵。其实,他们只要一回首,明代的城墙便横亘在不远处的山影下,那是举世瞩目的大古董,一点也不虚妄的。作为一座城市,南京最值得夸耀的恰恰是在明代,它的都市格局也是明洪武朝大规模建设的结果。因此,近代人看到的南京,实际上是一座明城,在这里访古探胜,亦很难走出朱明王朝那幽深阔大的背影。当然要去看看明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