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2300000002

第2章 序 爆炸的威力

到目前为止,有关大爆炸的真正原因,我还没有找到一个业内专家来回答这个问题。倒是在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大爆炸之后,网上关于大爆炸威力的议论声一直不断。

我在网上搜索到一位看起来绝非是“外行”的网友如此分析道:从波形记录结果看,第一次爆炸发生在8月12日23时34分6秒,近震震级ML约2.3级,相当于3吨TNT。第二次爆炸在30秒钟后,近震震级ML约2.9级,相当于21吨TNT,具体威力相当于53枚战斧巡航导弹一起轰炸。究竟21吨TNT炸药有多大的破坏力呢?首先必须要对TNT炸药有所了解。有一定物理知识就会知道,理论上1焦耳=0.102千克·米。从能量角度来进行换算,1公斤TNT爆炸可产生420万焦耳的能量。也就是说,1公斤TNT放出的能量可以把1公斤的物体移动420公里,或者把100公斤的物体移动4.2公里。那么21吨TNT当量=8.7864×1010焦耳的能量释放,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参照其他同类数据就能有更清楚的了解。MARKⅡ手榴弹,军事战争中最常用型号的手榴弹。内部填充70克装的奥克托TNT混合炸药,其威力相当于纯TNT的175%。在杀伤力方面,MARKⅡ手榴弹杀伤半径为5至10码(约4.5-9米)。21吨TNT约等于17万颗手榴弹同时轰炸的效果。

17万颗手榴弹一起炸开是什么威力?我不得而知。但作为曾经的军人,在新兵训练时,有一个老兵曾告诉我:他当新兵时的一次训练中,有一次实弹投掷出了意外,一颗手榴弹爆炸,当场有两名战士炸死,其中有一位的腿与胳膊炸到了三丈高的岩崖上……

17万颗手榴弹放在一起所产生的威力可想而知。

问题是,天津大爆炸不仅有“17万颗手榴弹”同时爆炸的威力,且这一大爆炸还引发了约五六千辆汽车及几千只集装箱的同时大爆炸!日常中,我们看到马路上有一辆汽车发生爆炸,其火光冲天的情形令人胆寒。现在现场有五六千辆汽车一起爆炸和燃烧,你见过吗?你胆战吗?

炸药所产生的爆炸是惊天动地的,而钢铁一旦被燃烧之后则如火山喷出的熔岩一般,可将天映红,可将地燃焦,可将巍峨的山体化为灰烬……更不要说血肉之躯在其中会变成何种样子!

——这就是天津“8·12”大爆炸时很多人所看到的威力。而另一些人看到了,却也被这样的威力彻底地熔化成了烟尘,他们是这次大爆炸中最悲惨的一群人,他们多数是消防队员。

其实,在我们这些只是从电视新闻镜头中看到“8·12”大爆炸情形的人眼里,尤其是看到那火光冲天、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楼宇被冲击波摧毁,烧成一个个七零八落的瘦瘦骨架,几千辆由钢铁制成的汽车瞬间化成一片“焦尸”时,我们自然想到了七十多年前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留下的情形——天津大爆炸核心区的两三平方公里内所惨遭的破坏威力与原子弹的威力相差无几。

我是一颗“伟大”的“终结者”:原子弹。我出生于科学家的实验室里,那儿还有许多我的兄弟:氢弹、核弹……

我的“脾气”可大了,只要人们把我的导火线点燃,再从高空扔下,我就会在碰到地面的一刹那,气得炸破自己的“肚皮”。我一生气,那些大楼里工作的人可就惨喽!我个头也特大,有10个中年人那么长,体重达3吨……我的威力也是最大的。看我的大肚子,里头可都是不好惹的火药呀!要知道,我一炸开,可以达到上万颗手榴弹的力量,可以吞下一个城市!怎么样,厉害吧?

上面这一段《原子弹的自述》,在中学作文网上流传很广,许多中国孩子都读过它。

“8·12”大爆炸相当于17万颗手榴弹的威力,17万颗手榴弹能不能抵得上一颗原子弹我不得而知,但从几千辆崭新的汽车一瞬间变成了“车尸”的惨状,我想许多人与我一样,也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当年美军在日本广岛扔下原子弹所发生的情形。

“广岛的原子弹投射后爆炸所产生的蘑菇云高达一万八千米高,相当于珠穆朗玛峰的两倍。在广岛爆炸中心的人们几乎都被炸弹所造成的高达4000摄氏度的高温蒸发了,成为了空气,而数十万人因此失去了生命……”我们都知道原子弹爆炸下的多数生命已经没了,留下的只是极少的幸运者。但能够在原子弹爆炸下留存下来的人,十分罕见,而他们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是难以想象的。相信许多人看过日本的一位叫樱井哲夫的头像照片。而看过这张照片的人,都会吓出一身冷汗,因为战争遗留给樱井哲夫的相貌十分之恐怖,如魔似鬼——烧得完全变了形。

“我就是那次爆炸中存活下来的几个魔鬼之一,因为真正的人是不可能在那种大爆炸中活下来的。”樱井哲夫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

“8·12”大爆炸中存活下来的人就比樱井哲夫好吗?当时的我就对此忧心如焚,爆炸事故后的几个月的采访证实了我的所有担忧竟与事实如此吻合——可怕的吻合!

暂且不说那种被燃烧者的可怕的后遗症,先说那些距爆炸中心很远的诸多天津市民们受到的大爆炸的惊吓——

现代高科技通讯,让天津大爆炸在第一时间传遍了世界,当然也首先让天津人得知了身边的大爆炸。当时微信里有位唐山“老兄”,他几年前来到天津滨海新区开公司。“8·12”那天晚上,此老兄从朋友家里出来,突然传来一声巨响,随即一团冲天而起的蘑菇云在距他二三百米远的地方腾空而起,接下去便是地动山摇……“不好!大地震啦!”此兄当年在家乡经历过大地震,全家十几口人,仅他和一个妹妹幸存下来。那一次幸免于难,但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快上车逃啊!”此兄以迅雷闪电之势,将其媳妇和儿子塞进小车内,然后开足马力,朝北京方向狂奔……

“离灾区越远越好!越远越保命!”此兄拿出稀有的看家本领,顺京津高速路飞驰而行。

“吗事?你往哪儿开呀?”媳妇搂着儿子,浑身颤抖,一边看着漆黑的夜幕,一边惊恐万状地追问丈夫。

“北京!北京是首都,毛主席待的地方最安全……”

“你吓糊涂了吧?毛主席早死了!我们去干吗?”媳妇气得直骂。

“你知道啥!当年我们家大地震时老人们都是这样说的,凡是相信这话的人都活着……”

“屁话!死了的人想相信这话也没有用!”

“住嘴!”此兄突然想起打开车上的收音机。于是他一手撑方向盘,一手调开电台。车子速度太快,电台里的声音尽是“咝咝啦啦”的。

“把手机给我……”媳妇显然机灵些,伸手去拿前座丈夫口袋里的手机。“有人微信了!妈呀!是大爆炸嗨……”媳妇拿着手机大叫。

“爆炸?!啥爆炸?”丈夫紧张地问。

“妈呀,像是原子弹爆炸啦呀!”媳妇看到手机屏幕上滚滚而升的蘑菇云火球,不停地惊呼。

“世界大战啦?奶奶的,是不是日本人跟我们开战啦?又是一个甲午战争了?快说,是不是呀?”丈夫机关枪似的追问。

“呸!你个大战孙子!”媳妇嗔怒一声后,说,“是我们天津自己炸自己……”“自己炸自己?!哪个王八蛋这么坏这么恶呀?”此兄冲天怒号。小车突然“嘎吱”一声,车身在高速路上来了个大调头。“妈呀,这么大的爆炸!”一家人这回远远地看到前方有一片火光异常刺眼,将东边的半个天幕照得贼亮贼亮……

“妈,我们咋来廊坊了?”在大人中间,齐腰高的儿子指着路边的广告牌问。

“这里安全。”爹娘喃喃地对儿子说。这一夜,这一家三口在天津五十多公里外的地方待到天亮。

下面要说的也是一个三口之家。但这个三口之家现在因为大爆炸而彻底地“碎”了……

丈夫江泽国在此次爆炸中永远地离开了家人和战友。他是大爆炸中牺牲的21名武警消防队员中职务较高的一位,生前是天津市公安消防总队开发支队司令部政治协理员,主持消防开发支队特勤队工作,少校警衔。

当晚,妻子任倩囡清楚地记得,在22点50分时,她给正在与战友们一起讨论工作的丈夫江泽国打电话催促说:“你休息了吗?不要工作太晚……”

“知道了。你快陪宝贝睡吧!”丈夫说。

“爸爸,你答应我要到北京天安门去玩的,怎么老不算数呀?”七岁的女儿突然凑到母亲的手机前,说道。

“好好,乖女儿,爸爸下个星期天就带你去北京看天安门啊!”江泽国说。

“爸爸再见!”

“再见。”

这是这一家人留下的最后一个完整的对话。不到一个小时后,天津港新区的瑞海危险品仓库发生火情,作为增援力量的消防开发支队特勤队在岗值班最高指挥官,江泽国接到命令后,率战斗队伍以55秒的飞速时间,出营奔赴火情现场。

他是指挥官,他的车在最前面。到达火情现场时,按照规程和惯例,他肯定是第一个跳下车,并且站在距现场最近的位置侦察火情,判断现场情况,并迅速作出战斗部署。

然而,这一次与以往所有的灭火现场的情况都不一样——“噼里啪啦”的零星爆炸声伴着火焰到处喷燃,其火焰的亮光也不同以往。

“立即让后面的车辆往后撤,注意火情!”战友们看到江泽国最后一个犹如雕塑般的身影:一边观察着迎面炽烈的火势,一边说着最后的这句话。

随后,巨大的爆炸开始了。

随即又是一次更大的爆炸!

那几十秒内,天变红了!方圆几里内都在下着“火雨”……凡是被“火雨”落着的人,不是死,便是伤。凡是被“火雨”落着的房子、车子都在燃烧,路面被烫焦或烧出个坑。树也在燃烧,田野也在燃烧。天津港新区的许多地方都在燃烧……

燃烧得最痛、最伤的地方是江泽国妻子任倩囡的心头!

从8月13日零点左右开始,当她得知丈夫工作的地方发生大爆炸后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给江泽国拨手机,后来手拨麻了,就干脆要了个车,直奔滨海新区爆炸地点。

“江泽国!江泽国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远远看到爆炸现场那冲天的火光时,任倩囡的腿就软了,嗓子就哑了。但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不能倒下,她要知道丈夫到底活着还是出事了!

火场早已一片混乱。但唯一不乱的是被拉得紧紧的牢牢的警戒线。

“我是江泽国的妻子!告诉我他在哪儿?快告诉我……”任倩囡见人就喊,见人就问。

没有人告诉她,也没有人回答她。似乎所有的人都在向她摇头。

她哭了。哭瘫在地。

好一阵,她哭醒了。突然间,任倩囡发现,许多人跟她一样在哭,哭的时候也几乎都没有人理会。她才明白,不是她一个人找不到亲人,是许多人、许多人找不到亲人了……

于是她颤颤巍巍地重新站了起来。火场进不去,她看到无数呼啸的救护车、警车、私家车以及出租车……甚至是大卡车,都在向医院奔去。

是啊!到医院找丈夫去!

于是任倩囡来到了距火场最近的泰达医院。她奔跑到泰达医院时,又一次惊呆了:大门口、走廊里、楼梯上、急诊室内,全是一个个烧得木炭似的伤员和面目已经无法辨认的死者……

任倩囡想哭,又不敢出声,唯有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从脸颊上滚落下来。

“江泽国在哪儿?你们见过一个叫江泽国的消防干部吗?”她每见一个伤员就去辨认一下,又向他们打听和询问。但没有人回答她,所有的人似乎都已经麻木了。他们不是呆呆地看着她,就是十分恐惧地向她伸出双手,那痛苦不堪的状态,任倩囡过去从未见过。她想到了自己的丈夫,丈夫会比他们伤得更严重、更痛苦吗?

找了一个遍之后,还是没有发现自己的丈夫,任倩囡的心猛地“咯噔”了一下:难道他……

她不敢往下想,但又不能不去想。她要见他……她听到有人在走廊里哭天喊地说着“活要见人,死要见尸”,那一刻她的心痛得流血。

天为何在旋转,地又为什么是软的?从小胆怯的任倩囡从不敢看死人的脸,但这一次为了找自己的丈夫,她不得不去查看一具具躺在那里或遮或盖或裸露的已经被烧得没人样的尸体……她的手抖动得不行,但又必须坚定地凑上前去仔细查看、辨认每一具尸体。

她心如刀割。每一具尸体她都希望那不是她的丈夫。可她又特别特别地希望早一点看到她的丈夫……她的心被利刃撕裂掏空!

我的天哪!她终于倒在地上,一下失去知觉。

江泽国一直处于“失联”状态。凡是“失联”的人在当时的爆炸现场基本上是靠爆炸核心点最近的地方。也就是说,距爆炸核心最近的人,存活的概率几乎是零……

江泽国到底身在何处?作为增援力量的消防特勤队指挥官,根据他当时所在的位置和逃生出来的其他消防队员的证实,其命运显然是凶多吉少。

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了,江泽国仍然处在“失联”中。

三天过去了。进入第四天的搜救仍在紧张地进行之中。多数牺牲的消防队员遗体都在爆炸现场周边找到了,难道江泽国被炸“没”了、炸“化”了?或是被土埋了起来?

“再找!必须想办法找到,哪怕是他的一发一物……”天津总队的领导连续下达命令。毕竟是一位校级警官,江泽国的“失联”牵动着许多人的心,更何况已经是爆炸后的第四天了。

“出发!”穿着厚厚防化服的“抢险敢死队员”们,又一次向爆炸核心区进发。根据幸存者的判断,当时的江泽国应在距爆炸核心点二三十米之处,专家们认为,如果江泽国不幸遇难,那么有可能被爆炸泛起的土渣和飞滚的集装箱埋压在哪个地方。于是,敢死队员们一遍遍地在爆炸形成的直径约百米的大坑四周寻找,但仍然没有江泽国的任何踪影。

会不会被强大的爆炸冲击波“冲”走了呢?

“扩大搜索范围!”指挥部再度下达命令。

抢险敢死队员们开始向爆炸核心区的外围搜索,五十米、六十米……

搜索至一百多米处的地方,是瑞海公司的那栋小二层楼。此时的“楼”就像餐桌上被吃剩的鱼骨架,所有的墙壁和门窗不知飞到了何处,墙柱楼架也是斜歪扭曲的。眼前是仍在燃烧和冒烟的大片废墟。

一楼什么都没有了,各路搜索队也早已若干次地在此搜索过,据说多具遇难者的尸体被拉走了。

“上二楼再找找!”领队的警官带着两名敢死队员攀上残留的几块楼梯板,艰难地登上二楼,随后一间间地仔细搜索……

“这里有人!”突然,他们在第二间的一个墙角柱子下的一堆废墟里,看到了一名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的遇难者。

死者的脸部已经彻底烧焦并模糊了,胸部以下的衣服也全部烧成灰烬,五脏六腑流落在外……可以肯定,爆炸那一瞬间,遇难者是正面对着火场的。

“是我们的战友!开发支队的……”将遇难者的身体翻过来的那一刻,搜索队员们看到了遇难者后背残留的战斗服上还有两个字“开发”。这是天津消防总队开发支队消防队员特有的战斗服。

“应该是江泽国同志……”抢险敢死队的领头张大鹏对牺牲的烈士进行了现场辨认后,沉重地宣布。“老江的头顶有些秃,我们常在总队一起开会……”很快,DNA也证实,遇难者正是江泽国烈士。

妻子任倩囡不敢相信那具面目全非的尸体是她英俊、魁梧的丈夫,她甚至没有胆量去触摸丈夫那早已冰冷的残躯,只是捧着江泽国生前穿着警装的彩色照片,一个劲地哭诉着:“你到底啥时带孩子去北京天安门广场呀?你说话呀!说呀……”

丈夫永远不再回答妻子的问话了,更无法实现对女儿的承诺。首长和队友们则怀着巨大的悲痛,默默地悼念自己的战友。同时还在思考一个不解的问题:爆炸现场的威力到底有多大,怎么就把活脱脱的一个人冲出一百多米啊!

许多日子后,我询问过相关的专家。他们告诉我:瑞海危险品仓库的爆炸当量,如果不是有障碍物,其爆炸引发的冲击波可以将一个一百五六十斤重的人抛出数百米远,也可以将整个人体炸裂成千百块……

多么可怕的威力!多么恐怖的爆炸!而我们的那些消防队员们就是在这样的大爆炸之中,经历了生死的考验。他们在这场旷世惊天的事件中到底表现如何,《爆炸现场》将告诉你那些所有的细节和撼天动地的英雄精神——

我最想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代表在此次大爆炸中每一位牺牲的消防队员和普通百姓,及他们的亲人,谴责并诅咒那些为了赚钱而不顾他人生命安危的公司老板,还有那些失职渎职的相关官员与职员!因为他们的贪婪、狂妄和粗心、麻木,以及可恨与可恶的行径,才有了中国和平时期最严重的震惊世界的天津“8·12”大爆炸。

我想说的第二句话是:当了解了大爆炸现场的真相后,你才能深切地认识到:那些因参加大爆炸现场灭火抢险战斗而牺牲的和活着的所有消防队员,他们都是英雄,他们应当被人民和国家永远铭记。

——写在开篇的话

同类推荐
  • 手写情书

    手写情书

    希望《手写情书》,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人的一些想法会随着时间而改变。10多年前,就曾有朋友邀我将写过的文章整理一下,出个集子。我没有答应,当时的想法是,等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好、更厚重的时候,再说。然而,随着生活的变迁,我想写的东西越来越少,应景之作却越来越多。渐渐地,就有了一种惶恐,害怕会失去“我手写我心”的自由和快意。一个男人到了36岁,除了向青春告别,还应该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让我困惑。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也许是答案之一。我就下决心将过去写的文章整理出来,算是对自己多年创作的一个纪念。也算是对一直支持、关爱着我的家人、师友们的一个回报。
  • 风之又三郎

    风之又三郎

    本书收录了日本童话大师宫泽贤治以《风之又三郎》为代表的十六篇脍炙人口的童话故事。《古斯珂·布多力传记》中为了不让人们受寒流影响而牺牲自己古斯珂·布多力,《虔十林公园》中朴实善良、不计回报的虔十,都是宫泽贤治本人的真实写照;而《风之又三郎》中三郎与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对自然风景的描写,《二十六夜》中对弱肉强食的探讨,《贝壳之火》中小兔赫蒙由善向恶的心路历程,更是展现了宫泽贤治作品的丰富魅力与深刻内涵。宫泽贤治将自己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甘于牺牲与奉献的善良,融入纯真而极富创造力的文字中,带领读者体会自然的美好,找回心底的纯真。
  • 蒋勋说红楼梦(第四辑)

    蒋勋说红楼梦(第四辑)

    这是蒋勋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数十次阅读《红楼梦》后的心血之作。无关红学,不涉及考证,作者从青春与美的角度出发,带领读者逐字逐句细读小说本身,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的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这是一个生命对其余生命的叩问与聆听。跟蒋勋读《红楼梦》,仿佛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蒋勋说: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
  • 古镜照神,或想象“传统”的方法

    古镜照神,或想象“传统”的方法

    秦振耀,笔名秦三澍,江苏徐州人。青年批评家,兼事诗歌创作和英、法语诗歌翻译。复旦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巴黎高师人文硕士班”比较文学硕士在读。主要从事比较诗学、中外文学关系和中国新诗研究,近期关注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对中西诗学资源的转化与重构问题,兼及当代汉语新诗批评。曾获柔刚诗歌奖、重唱诗歌奖等文学奖项。现兼《飞地》丛刊诗歌编辑。
  • 陆游文集3

    陆游文集3

    一个受时代陶熔而又努力陶熔时代的人,通过诗词发出声声战斗的呐喊,永远激励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读一代爱国诗人的经典文章,品官宦诗人的一生坎坷。
热门推荐
  • 续修台湾县志

    续修台湾县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生活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人和事,有喜相逢也有伤别离,有催人奋进也有令人心碎。经历前,经历时,经历后,千姿百态,各自为像,各有所得所失。作者把不同时期所遭遇的、听说的、采访的人事写成一篇篇小故事,辗转表达了生活心得。最好的生活不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而是活在自我那个残缺不全的世界里,并在对自我的不断修正中,获得弥足的成长。
  • 极夜地平线

    极夜地平线

    恐惧化身熄灭城市灯火,吞噬千日之辉名为黑天;涡轮驱动残锈之心,守夜人们遥望地平线;玻璃舱门割开光阴,任风尘雕刻与你的诺言。在黑暗中最恐怖的东西不是未知,而是人心。本书所有人物、剧情均为虚构,所有情节均为剧情需要,不存在暗示和讽刺,如果你解读出了以上内容均为巧合。
  • 末世有间客栈

    末世有间客栈

    末世前,他只是一个保安经理,过着朝九晚五的日子。末世后,他成为一名客栈老板,丧尸遍地怎么开客栈?不靠谱的系统,还是测试版本的!凭借这个不着调的系统,他开始在末世中装神弄鬼!总体来说,这是一个不专业的客栈老板,抢了神棍的饭碗后,在末世中装神弄鬼的故事……PS:别问女主的事,女主被诸多书友嫌弃了,此刻女主正在学习怎样才能不讨人嫌!慢热型非正统末世文,后续发展更精彩……PS:新建书友群:887114613……欢迎书友!
  • 南唐书

    南唐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愿戒痴情

    我愿戒痴情

    我们原来,曾经很相爱。可是什么时候开始,你的爱变成了折断我羽翼的武器。“从今天起,你我恩断义绝!你不再是我的妻子,我高兴你是什么你就什么!”为了可笑的误会,你对我字字诛心,发泄你那所谓的愤怒。可你从来不知道,你口中所谓的爱,会变成伤害我的匕首。一刀一刀将我的心划的支离破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D君之墓

    D君之墓

    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篇纪事性题材的小说。因为D君真有其人,她是我的朋友,也是许多人的朋友;她曾是生活在我们当中的一个鲜活的生命。她悄然而悲壮地走了,早早去了那本不该她去的地方。岁月流逝,我常思索以某种方式纪念她,以表达我和很多人对她的哀思。思来想去,还是以文学的方式比较好,因为她本身就是一个文艺工作者。当然,我不想写成一篇哀悼文章,那样太沉重,太刻板,太故作,她泉下有知也会不乐意。最恰当的方式还是小说。小说可以天马行空,表达起来随心所欲。但我深知,写小说不是我的强项。
  • 余生皆是喜欢你

    余生皆是喜欢你

    新书《重生成偏执霍少的小仙女》已发,求支持~四年后,她携子归来。一个尊贵霸道的男人突然闯进她世界里。从此她的世界,多了一大一小两个霸道鬼。(1V1,有小包子)
  • 惑乱帝心

    惑乱帝心

    如果爱一个人必须得卑微的话,那我也甘愿卑微!
  • 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文集

    《海明威文集》共有十二篇小说包括《老人与海》《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乞力马扎罗的雪》《世界之都》《世上的光》《先生们,祝你们快乐》《大转变》《你们决不会这样》《一个同性恋者的母亲》《向瑞士致敬》《三天大风》和《永别了 武器》,其中《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独特风格的代表作老人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还有他的宽厚仁慈,以及对男孩饱含的爱,都象征了人类的美好品格。而1929年出版的反战小说《永别了,武器》,在当衬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同时也给海明威带来了极大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