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肯定还记得,8月13日凌晨两点来钟,微信圈里有一则“刚子走了”“我回补(不)来,我爸就是你把(爸)”的截图微信,被瞬间转疯了!
八大街消防中队战士“刚子”牺牲的消息也随之成了大爆炸后的第一天即13日那天点击率和传播率最高的一则新闻。大家所说的“刚子”就是杨钢,跟排长杨光在同一辆车上的消防战士。
杨钢到底怎么牺牲的,我采访杨光排长时,他说他也说不清,他知道的情况是听新战士张化维说的。“张化维是中队文书,2014年新兵。他与我和杨钢同属第四辆车的战斗员。”杨光说。
现在轮到张化维接受我采访了。我直截了当地问他:“刚子怎么牺牲的?你在现场看到他了吗?”
张化维肯定地点点头:“爆炸前我看见杨钢正在倒车,后来就突然爆炸了……我被冲出了好远,身上全着了火。回头再看我们的车子时,已经面目全非,连铁皮都着了火,烤得红红的……”
“那你怎么知道刚子当时就牺牲了?”这是个细节。
张化维愣了一下,盯住我,然后缓缓地说:“第一次爆炸时,刚子正在倒车,坐在驾驶室里,出不来。第二次更大的爆炸,大火在眨眼的工夫就把车子烤煳了……”我用歉意的目光回应了这位年轻的战士。
事后支队领导告诉我,“刚子”确实牺牲在他所工作的岗位上——大爆炸袭来的熊熊烈火将他和他的“战友”(消防车)一起化为了灰烬。是DNA帮助大家最后确定找到了“刚子”。
“刚子”牺牲的前两天,才刚过23岁生日。这位普通的农家子弟,生前默默无闻,不想一场大爆炸,让他的英名传遍大江南北。
“刚子”是天津大爆炸中最早被确认的遇难者之一,这是因为张化维的原因。张化维是吉林四平人,一看就是个特别让领导喜欢的机灵鬼。
“我是中队文书,平时养成了注意观察周边情况的习惯,以便向中队首长及时汇报。这一天爆炸现场也一样,当我被莫名其妙炸得浑身是伤后,站起来赶紧喊了几声‘杨排’和‘李队’等人的名字后,见没有人回应,就知道坏事了!再看看我们的车子,全着了火,其实当时根本分不清哪是我们的消防车,哪是其他车,总而言之,现场没有几样不着火的。天上都在落火球,地上活着的人都还带着火到处瞎闯。我毫无方向地瞎走,当时想赶紧离火场越远越好。走了一段,发现我们中队的李鹏升和支队的耿科长。耿科长是支队信息通讯科的,我是文书,平时常跟他有联系,所以认识他。李鹏升重伤,不能走路了,疼得坐在地上哇哇直喊。耿科长的眼睛烧伤了,到处乱走,喊他也听不到。我就赶紧把李鹏升背到稍安全些的地方后,又回来把耿科长往外扶。这个时候来了一辆公安的车,车上的人见我们是受伤的武警消防队员,便扶我们上了车。耿科长满头是血,却还想着部队的事,对开车的公安民警说:‘送我们回单位,我们要赶快向上级汇报这里的情况,让首长增派部队来救援。越快越好……’开车的人便问:‘那把你们送到哪里?’耿科长说:‘八大街消防中队,小张你指挥路线,我眼睛看不到了……’就这样,那车把我们拉到了中队部。”
我再翻开独自坚守在中队的张梦帆的采访记录时,看到了小张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记得最早回来的是李鹏升和支队耿科长。当时在家值班的一名岗哨兵后来送他们到了医院……他们回到中队的时间大约1点半。”
这就对上了。
“刚子”牺牲的消息应该是张化维从现场带回到中队的,之后消息在战友中传开了。
于是也就有了另一批前往前方支援的消防战友们发出的“我回补(不)来,我爸就是你把(爸)”这英雄悲壮的微信。
这微信像一面战斗的旗帜在当时通往天津滨海新区火光冲天的爆炸现场的高速公路上猎猎飘扬,感召了无数消防战士和天津市民为了拯救战友生命和人民财产而去英勇奋战。那一幕,着实显示了危难之时消防官兵们和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是何等的坚不可摧!
“刚子”——杨钢的老家在重庆忠县马灌镇白高村。在“刚子”牺牲的12天后,他的骨灰被父母接回老家,在英雄的故乡,万人夹道迎接他们的年轻儿子回家。我用手机搜索了一下当时的新闻,其场面催人泪下。当地的一篇新闻稿上有这样一段话:
夜幕降临了,一位老人仍然坐在灵柩旁,轻轻地抹着眼泪。一群稚童读着悼念横幅上的字迹:闯儿,你是我们的骄傲……
杨钢53岁的父亲杨大国眼睛通红。他说,杨钢的乳名叫闯儿,父母希望他长大后闯出一番天地。16岁办身份证时,觉得闯儿不正式,才改为杨钢,男子汉像钢铁一样。
“闯儿从小就喜欢练武,七八岁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沙袋,每天在家里打。”杨大国说,“他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他十分崇拜爷爷,立志长大后也要当兵。”
入伍四年里,杨钢每周给家里一个电话,他总把自己在中队的好消息告诉家人……
英雄现在回家了,他无须再给家人打电话了。他在长眠的土地上用年轻的生命和鲜血浇灌的花朵告慰亲人。
“刚子”的牺牲和所有与“刚子”相关的新闻,都令人感动。然而“刚子”仅仅是大爆炸中牺牲的一百多位消防队员中最普通的一位。
在杨钢所在的中队,除他之外,还有7位消防队员成了烈士。其中有杨钢的指导员李洪喜,代理中队长梁仕磊和排长唐子懿,还有其他4名战士。当8月13日“刚子”牺牲的消息传遍全国各个角落时,他中队的其他战友生死音讯,几乎全无。
“我是看着他们从营区出发的,但从第二天之后的几天里,营区内几乎一直就我一个人守着,我感到好恐惧!好恐怖啊!”值班员张梦帆说,“杨钢牺牲的消息刚刚得知,午饭后他的姐姐就到了部队,我们不知道是告诉她还是瞒着她。中队干部的手机一个都打不通,何主席你也是当过兵的,你想想一个中队突然一名指挥员都找不到了,我这个值班的小兵该怎么办呢?前方的情况又紧张万分,从营房向爆炸现场望去,仍然浓烟滚滚,又不时爆燃起一团团火焰,我真想放下值班电台,奔到火场去找我的战友和中队首长们,可我又不能离开营房,怕万一受伤的战友回来一时没人送他们去医院……”
8月13日零时之后的天津滨海新区,皆处在十万危急之中,更何况正在参战的消防队。
现在,人们最担心的还是爆炸现场的情况——
作为最先到达火灾现场的八大街消防中队排长杨光,在大爆炸前,是全中队最后一辆抢险救援车的指挥员。当时他正在执行指导员李洪喜的命令,带着几名战士背对着火场在警戒,正是这站姿使他成为了全中队唯一一名死里逃生的指挥员。
“我们到达现场后,发现当时比较混乱,所以为了保障前面的战斗车能够正常投入战斗,我的任务就是确保我们全中队现场灭火战斗不受干扰,所以才转过身去执行警戒任务。平时在其他灭火现场也是这样做的,这一天我当时感觉警戒任务比往常更重要,因为一般火灾越大,围观的群众也越多,围观的人一多,最容易发生次生灾害,这就更需要做好警戒工作。但我没想到,这一次执行警戒任务,却有意无意间给自己捡回了一条命……”杨光说。
“第一次爆炸声很大,冲击波也厉害,但还能自控。”杨光描述道,“那一瞬我突然想到了自己在新兵连训练时学过的战斗本领,就是一旦发生爆炸时,就马上要卧倒,这样可以减少受伤和牺牲的概率。于是就在身子受冲击波向离爆炸相反方向推的那一刻我做了个卧倒,身子扑在地上。双手捂着头盔,因为当时天上正在掉爆炸物,极其危险。许多人在这次大爆炸中牺牲了,主要是谁都没有想到还有第二次更大的爆炸。这第一次爆炸与第二次爆炸之间相隔也就不足三十秒,我们都是在第一次大爆炸后刚刚有意识,想做出动作时,第二个更大的爆炸就来了,这一次的威力简直不可描述,太大了!任何一种防备都没有用,只能顺其生死……”
杨光是我到天津爆炸现场采访的第一位消防队员,是他特意带我到了爆炸现场去参观。那天是中秋节,距大爆炸发生已经40多天了。我俩在距那个大坑一百来米的地方,观看了一下已经被完全“整理”了的爆炸现场,但依然能感觉到爆炸之威力。几千辆车尸被高高的集装箱挡着,透过夹缝,还能看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其惨状实在恐怖;大坑周边那些骷髅楼房,虽然没有倒地,却在北风吹拂下摇摇欲坠,让人绝对不敢靠近它们。我与杨光所踩的地面尽是烧焦了的灰烬与废墟,我清晰地看到里面残存着消防队员的战斗服,不知是哪位烈士留下的。杨光和我面对遗物,默默哀思。
“第二次大爆炸后,我当时感觉自己就像小时候调皮从高处摔下来,口腔里都咬破了!”杨光一边在寻找自己当时在现场的方位,一边回忆道。
“全变样了。原来的街道和方位认不出来了。”他轻轻地摇头,既是对大爆炸留下的现场感到遗憾,又是对永远找不回的战友的无限哀思,“我也是爆炸后第一次到这儿,如果不是你今天来采访,可能我永远也不想到这里来了。”
杨光个头不高,说话极少。不知是以前就这个性格,还是爆炸后整个人都变了。
“你曾经在解放军部队待过?”我想起杨光说过的一句话,便问。
“是。”他说,“我开始是在解放军入的伍,在北京军区的一个军械库当战士。我是大学上学时被招兵的。大一读了三个月就被招兵到了军营。后来因为又想上军校,转到了武警消防。最后,在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八大街中队的……也许因为在部队和警校经过正规训练,所以遇到大爆炸这样的事,现场自我处理意识比别人强一点。”但杨光立即又一转话语:“可假如遇到像第二次那样的大爆炸,绝对是难有机会活命的。我能活下来,除了当时我们的消防车距火场比较远一点外,主要是当时人站着的姿势正好背对着爆炸现场。许多牺牲的战友都在距离火现场的最近地方,能活下来的就是命大。”
“大概趴在地上约一分钟,我就起来了,因为两次大爆炸后的粉尘太多,躺伏在地面根本吃不消,人呛得要命,加上天上一直不断地有火球飞来飞去,危险性太大。”杨光说,“但起身后发现,除了到处是火以外,什么都看不清,路灯被炸断了,除了火烧的地方,其他地方一片漆黑。还有偶尔能看到地上有火球在滚,后来才知道那有的是被火烧着的人在滚动自救。开始耳朵一点都没有声音,只有脑子还有点意识。我首先想到的是我们中队的那些战友到哪儿去了?往四周看了看,结果谁都没有发现。再看看我们的战斗车,全在燃烧,烧得通红。指导员呢?中队长呢?一排长唐子懿呢?我想喊,但嗓子像塞满了沙子,完全是哑的。那一刻,我马上意识到,如果找不到中队长指导员他们怎么办?我是排长,我是不是应该主动挑起寻找中队战友的责任?可战友们在哪里呢?不会都……我不敢往下想。于是看了一眼还在发生各种小爆炸的火场后,便开始往外撤。说实话,我想只有离爆炸现场越远的地方可能还有继续活下来的希望,我的战友如果他们与我一样幸运,那么他们应该在爆炸的相反方向。求生是那一刻的本能——许多活下来的战友事后都有同一个意识:距大爆炸现场越远,就越有活下来的希望……”
为了活下来,那些劫后余生的消防队员展开了一幕幕自我拯救的惨烈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