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2500000003

第3章 为人民而写作

在整个社会发展史中,人民群众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创造了精神财富。作为精神财富之一的文学艺术,应属于人民,因此文学艺术作品理应表现出一定的人民精神。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告诉我们,文学与人民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学是人民生活的烙印,人民的生活是文学创作的主要源泉。对于作家来说,写作就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反映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反映人民的意志、愿望,诉说人民的需求。因而,服务民众该是文学的基本担当,为人民写作应是作家的根本使命。

从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现在,70年间,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作家们,其实一直在实践着“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坚持为人民创作,写出了大量文学精品力作。

20世纪40年代前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创造性探索的重大成果,“文艺要为广大群众服务,如何为广大群众服务”的思想,对于当时和之后的文学工作者具有指向性的意义,从此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在他们一生的创作中,始终把人民摆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关注黎民百姓,关心群众疾苦,他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强烈感情,从而写出了一部部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提出,更是为我们文学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创作氛围活跃,创作情感更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贴近大众。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支持下,“走基层”“作家采风”“定点生活”等一系列活动给予了作家们大量的创作素材,他们从社会中汲取了养料,在参与人民生活的实践中,增强了自己的写作生命力,实现了文学创作的进步,写出了许多文学精品力作,这无不源于强大的人民后盾。

纵观中国的文学发展史,虽然经历社会变革,文学形式和风潮迭起,但作家始终与人民保持着亲密的感情,这也是中国文学不断进步、作家创作走向繁荣的根本所在。但凡是进步的文学创作,能在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无不是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无不是源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作家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就要在社会变化中正确把握“人民”的时代内涵,正确认识写作的中心、对象、目标和任务,正确处理作家“个体创作”与“服务群体”的关系。

“人民”作为一个群体的代名词,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有不同的范围所属。从毛泽东文艺思想到邓小平文艺理论,从新中国成立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的内涵都在不断变化,其概念也越来越宽泛。在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人民概念的范围是以工农兵为主体的人民大众,体现为“工农兵方向”。革命文学工作者就要坚持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的根本方向,去歌颂无产阶级领导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斗争。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一直到改革开放前,人民一直被置于一个“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中。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人民回到了“最广大的人民大众”的本义,知识分子以及一切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爱国者,都成为了作家服务的对象,“人民”的范围也越来越大,作家服务的中心、任务和目标也随着对象外延的变大而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体服务。

当今时期,人民内部的不同群体正随社会形态的变革而变化。一方面新兴经济形态所产生的富裕阶层不断涌现,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下岗失业工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相比于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复杂化,作家的创作也逐渐多元化、个性化。在如何处理“个体创作”和“服务群体”的关系问题时,作家容易出现过分偏重某一方面的极端倾向。所以,作家在为人民创作时,需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写作的个体化,不等同于脱离群众。作家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意识、情感立场和写作方式,但是不能把自己的个人体验理所当然地当成整个社会的真实记录。尤其是有些作家没有去深入生活,不和人民接触,他们仅凭大多数人的诉说,就把这种同质化的印象习以为常地当作写作的素材,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的文学作品,是不容易引起人民共鸣的。而且,当整个社会都在呼吁公平、平等的时候,公民内部不同的阶层的诉求意识并不相同,相比于那些富裕群体,那些下层社会的人却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作家不能把个体化、个性化写作当成私人化,更不能脱离群众,特别是那些弱势群体。

二是为人民写作,不等同于一味迎合大众。有一部分作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缩小“人民”的范围,把人民等同于某一特定的群体,如把“人民文学”当成“商业文学”,认为只要写出的作品为市场所喝彩,就完成了为“人民”创作的任务,那就未免肤浅和简单了。从内容上讲,真正地为人民写作,不是只要写出市场上人们喜欢看、爱看的作品就可以了,更需要歌颂人民的生动实践、展示人民的精神风貌、反映群众的疾呼心声的优秀作品。当下有些作家,置换了“人民”的内涵,把它变成一种虚伪抽象的代名词,打着“人民”的旗号,写出的作品貌似抒情时代的大合唱,实为附和喧嚣的庸俗之作。

目前,作家在为人民写作的实践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一些作家还不能很好地摆正自己与人民的关系,与人民存在很大距离。过去传统的写作手法是集中抒写一两个群众形象,并把他们从形象、道德、人格力量等方面加以拔高,有些作家正是受这种手法的影响,在创作的过程中容易将“个别形象”代替人民形象,把个别“人民”形象想象为人民共同体,只是无谓地、高高在上地去反映和放大某些人物形象,而没有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立场思考和创作,没有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更没有注重挖掘人民群众平凡生活中的素材和主题。他们名义上是为人民写作,其实已经与人民有距离了,因为这些放大了的、拔高的人物,更多的已经不具有普通百姓的生活特质,他们所塑造的这些人物形象,并不能代表我们大部分人民的生存状态。这些会严重影响作家的定位,造成自己和普通群众的隔离,文学作品看似立意是人民,内容则失真,这样的作品自然也不会引起人民的共鸣,这样的作家也不会得到长久的进步。

写作者缺乏情感立场,对人民的热情不够。写作从来都不是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作家对人民情感的倾注,我们强调作家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创作理念,不仅要作家贴近人民,更要他们在接近人民的同时饱含一颗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而现在某些作家身上正缺少这种东西。我们现在正涌现出一种商业化的浪潮,受资本观念的侵袭,一些知识分子的情感逐渐俯首于金钱,出现了拜金主义的倾向,他们对于一些社会现象和人间冷暖已经麻木,缺少了怜悯和同情。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他们宁愿去写一些粉饰、堂皇的东西,以此来获得名誉、金钱等的回报,而不愿去碰普通百姓油盐酱醋的生活。与此相对应的是,普通百姓尤其是弱势群体已经处于生存的边缘,作为作家,在写作中更应该表达他们的诉求,如果作家没有这个情感立场,反而会让他们在话语权上也处于噤声状态。

不深入生活,对人民关注度不够。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体验的缺乏必然导致艺术作品的缩水,而有些作家只是在“嘴”上空谈,并没有去实践。他们仅凭自己的知识储备,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对某人某事做出价值判断,并没有真正地去深入群众生活,这样写出的文学作品不但不会为人民服务,反而会误导读者。现在有一种情况:当整个社会都呼吁为人民写作时,这种呼吁就成为了一个“标尺”。这本是引导作家深入人民生活的一个标尺,但在某些作家眼中却成了心中放不下的“坎儿”,认为如果谁不抒写人民,就是作家价值取向的错误,所以碍于为人民写作的道德标准,即使他没有能力或者不理解、不深入人民实际,却编造出一些所谓的“群众”故事和作品。需知,真正的“为人民”,不应是空谈服务群众,在俯瞰的生活中去想象或构想人民生活,而是对于人民有真实的关切,能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心中,对人民要有感情、有热度、有诚意。尤其是当代中国社会中,人民群众创造了许多影响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成就,讴歌人民群众的这种创造精神与创造成就应当成为作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伟大的时代召唤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人民期盼伟大的文学作品。作家应担当起“为人民写作”的根本使命,并在深入生活中培养对人民的感情,创作出更多人民满意的作品。

要切实深入人民生活,切忌浅尝辄止,注重培养对人民的感情。作家深入到实践当中,并不是单纯地考察、采风,而是要有坚持到底的作风和精神,长时间地去接触民众,感受他们的实际生活。要切忌浅尝辄止,只做表面文章,一定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泛泛而行,不但不会得到一手的写作素材,反而会引起人民的反感。而且在深入生活的同时,作家一定要注重与当地人民的交流、接触,要想民之所想,思民之所思,与人民同呼吸。作家对人民的情感需要培养,这种感情的建立会直接影响到作家的文学创作。需要认识到的是,作家与人民拉近距离要求作家要有历史责任感。那种把作品和文学的好坏归咎于整个社会和人民,把成就完全归结于自己,把作品和文学的不景气归结于社会和时代的浮躁之气,是最需要我们防范的。

要正确理解人民生活,善于观察和思考,对生活进行提炼和再创作。在深入生活的同时,要注重搜集创作素材,并把这些素材“正确”地转化为自己的写作内容,这就需要深入而准确地理解人民生活。如今的社会千变万化,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中总会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如何准确地把握和了解民众的心声,成为作家深入生活的关键。“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此时此刻一定要从整体和全局着眼,不要偏听一面之词,要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熟悉国情,站在时代前沿,思想开阔,仔细观察和思考。同时,随着深入生活的机会更加多,条件更加好,内容更加殷实,社会和人民对于作家的要求也更加高起来。作家一定要掌握丰富的多学科知识,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情况和环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生活素材进行准确的提炼和再创作。

要接地气、打深井、跟时代、求创新,坚持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相统一。每一位深得人民拥戴的好作家都是集生活、时代、个性于一体,每一部为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作品都是集内容、思想、艺术于一身。作家首先要接地气,创作要从群众中来,作品也要到群众中去,要做到为人民写作,只有这样,作家的创作才有根基;同时要紧跟时代发展,抒写人民的新事、新变化、新发展,只有这样,作家的文章才能常新;还要在继承中不断突破,创新出自己的风格,只有这样,作家的作品才能成为精品。如今的新媒体发展迅速,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影视文学等异军突起,作家一定要善于把握机会,注重文学在时代的新变化,让其不仅在内容上充实、生动、形象,更要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为人民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2012年1月9日,原标题为:为人民写作应是作家的根本使命)

同类推荐
  • 90后的痕迹:刘海军散文随笔集

    90后的痕迹:刘海军散文随笔集

    本书集结了作者的多篇优秀随笔散文,大部分已经见诸报端,作者集结出版,以飨读者。作品包括在起点中文网发表过短篇小说,在中国邮政报、省、市邮政报刊发表过的百余篇文章。作者认为做人就应当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培育自己优秀的品德,方可在此时代稳当前行。以“天行不息”的精神,加之“修德载物”的品行,步步留印,终达目的。做人如此,做事如此,做文亦是如此。书中渗透着满满的正能量。作者为人谦和,作品文采飞扬,曾被多家媒体采访和介绍,希望读者能喜欢此文,此人。
  • 你好像一点也不想我

    你好像一点也不想我

    一段感情,最糟糕的结局不是被甩了被骗了,而是越来越想不通什么才是真正的安全感,过后开始质疑自己了。这本书里的24篇故事,写尽了爱情里的无畏、痴着、隐忍、莽撞、焦虑、沉默、不舍和决绝,让你在心痛和感动中,观照从前那个爱得努力却又有些笨拙的自己,进行一次自我梳理。好在,它不仅仅只是打开你的伤口,还尝试为你消炎、包扎。希望你能通过里面的故事,窥见感情中易被忽视的“痛苦根源”,得出一些适用于你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爱情面前,心态更从容,言行更妥帖。其实,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经营好自己,给对方一个优秀的恋人。希望你为此做出的思索和努力,都能被那个人读懂,并被珍惜啊。
  • 老舍散文

    老舍散文

    本书精选老舍散文作品,是我社原“中华散文插图珍藏本”的改装本。老舍的散文作品与他的小说创作同样有着浓郁的京味和幽默色彩。书中所收作品或描写市井风情,或记载友人交往,或抒写自然风光。文笔清新自然,妙趣横生。
  •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别时花溅泪,回首落红妆

    本书是一本散文随笔。自古以来,就有女为悦己者容,无论是画眉、绾发、簪花,还是抚琴,书画,清舞……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名媛,还是民间女子,都或多或少地沾染这风雅的趣味,再现那些女子的生活和内心情感。风飞扬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这山这水这人

    这山这水这人

    采访的艰辛,写作的甘苦,发表的快慰,读者的反馈,获奖的惊喜……我们不是都曾经历过吗?借读他的作品来谈自己的感受,并有机会用这种感受来感染别人,那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
热门推荐
  • 哈佛家训ⅱ:赢在起点的哲理

    哈佛家训ⅱ:赢在起点的哲理

    追求成功的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奋斗的征途中,失败常常与人作伴。但强者总是不言失败,而是“屡败屡战”,最终取得成功。反之,如果有人一遇到困难便中途退却,一遭到挫折就灰心丧气,轻易放弃自己的追求,那他就距离成功越来越远了。
  • 纵横之血色妖娆

    纵横之血色妖娆

    秦皇既殁,汉武将生,巍峨大汉,豪杰辈出。自古以来历史分为正史与野史,稗官野史其实也是一段传奇,宫廷与绿林并非势不两立,官场与沙场之间相辅相成,在那些出将入相之人的背后,又有些什么人以一己之力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这是一段糅合了宫廷与绿林,官场与沙场,将相与草莽的大汉之峥嵘历史!
  • 记忆真相

    记忆真相

    一场车祸,迷案重重,目击者少年路向天和警界神探冯司重寻找记忆与真相………
  • 棋祖

    棋祖

    一场火灾,把一个少年带到一个神奇的世界。这里,万物皆蝼蚁,众生只能靠观想神灵来获得强大的力量。然而,少年观想的不是任何的神灵,而是穿越带来的棋子。且看这少年,如何以这小小棋子,成就赫赫威名!
  • 龙脉

    龙脉

    这几天,大辽河边沙岭古镇的冯家大院里,鼓乐喧天,白幡飘荡,老东家冯春乔病逝了。冯家在关东是名门望族,冯春乔早年做过皇帝的老师,还乡后购置山林,经营多家商号。去年冬天,冯春乔在县城的鸿宝楼和各商号的大掌柜们吃罢了年夜饭,回来后便觉身体不适,当时以为天冷染上风寒,经过医家百般调治,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最后竟撒手人寰。冯春乔死了,两个儿子为了坟地发生了争执。冯家的老坟苍松翠柏,紫烟缭绕,风水先生都说那是块风水宝地,更有人说,那儿头枕医巫闾山,脚踏大辽河畔,有龙脉气象,不但主子孙兴旺,家业兴隆,三代之内必出显贵。
  • 州县事宜

    州县事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

    为了让家长朋友更好地认识财商教育的重要性,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财商,我们编写了《财商教育——我的孩子会理财》一书。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精彩的案例和分析从不同角度向广大家长朋友全面阐述了财商教育。本书并不是以一种枯燥无味的说教式的姿态出现在家长朋友的面前,全书涉及了美国、德国、英国、瑞典等西方发达国家,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以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成功人士,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洛克菲勒、哈特、安德鲁·卡内基、山姆·沃尔顿、英格瓦·坎普拉德、拿破仑·希尔、杰克·韦尔奇、松下幸之助、李嘉诚等的创富、理财经验。另外,在书中也对犹太人的创富经验做了相关介绍和展示。
  • 时间之沙

    时间之沙

    谢尔顿最引人入胜的作品之一,荣登《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榜。在西班牙这块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土地上,禁欲、遁世的修道院显得格格不入。政府的一次搜捕行动迫使四名修女走出一度庇护她们的高墙:一个是意大利黑手党头目之女,一个是美国工业寡头的遗孤,一个美艳不可方物,一个拥有天使之音却丑若无盐。她们带着各自的秘密,与几个热衷独立的巴斯克人一起,开始了横跨全国的大逃亡……
  • 谋动三国

    谋动三国

    世人皆穿我亦穿,忍济云梦挂锦帆。世事如棋星作子,谋动三国定江山。一场偶然的触电事故,秋明穿越到了三国时代。他从死人堆里爬出,在黄巾之乱中成长,收名将,会奸雄,争天下,辟后宫,大胜大败不损其志,或笑或骂不改其行,终成千古霸业。QQ群472363456,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营造不一样的三国。
  • 快穿之凡女升级

    快穿之凡女升级

    伍缘本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么平凡的过了,可是却走上了不平凡的路,顺便收获了自己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