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2500000005

第5章 给报告文学创作把把脉

一、报章报告文学不断引起社会和中央领导越来越多的重视,其直接的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有机结合,成为报告文学的一道特别风景线。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是把重点精力放在长篇和中篇上,这当然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长中篇有其特殊作用,它信息量大,容易将整个事件和人物写透、写深刻、写完整。一些报告文学作家和评论家认为给报纸写报告文学难,因为它短,而又要求新闻性强;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潜在问题——报章上的报告文学因文字少而稿费收入也少,还有人认为报章上的报告文学影响小。其实这是一个需要纠正的看法。首先我认为,虽然今天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变,但报章尤其是那些大报的传播面依然很广,时效性也有着绝对的优势。所以,在报纸上发表报告文学的影响力绝不可低估。比如《人民日报》发一篇报告文学,可能仅仅是一个版面(一万字左右)或半个版面,但它拥有的固定读者群都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加上电子版的同步传播,阅读人数会成倍向上翻。主流媒体携带着固定读者群,这一点不像纯文学杂志和文学图书的读者,只局限在文学爱好者层面上。报纸上刊发报告文学的政治及社会影响力,远远超过刊物和图书刊发报告文学的影响力。这里面有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指出:报章报告文学通常写的是当代社会发生的大事件、重大典型人物等,因此容易引起社会和高层的关注,也容易引起广大读者的重视。这方面胜友、蒋巍、春雷等同志都有体会,他们这几年在报纸上发表了不少这样的报告文学。我自己也有不少这方面的创作实践。比如当年北京发生“非典”的时候,上海《文汇报》每星期拿出一个版面发我写的《北京保卫战》,连续八个版,影响之大我们难以想象。这些年我和一些作家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有关部门甚至是中央领导经常会向我们提出或布置这样的任务,某某人去写一写某某事,在报纸上发表一下。这些事可能是政府的事、党的事,我想也是我们报告文学界的事。为什么不去完成呢?单纯从扩大报告文学的影响上我们都应该去做。

再者,我认为,报章报告文学其实还很有我们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报告文学母体的特性——鲜明的新闻性和文学性。如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报告文学,如果没有文学性,就不会引起大的反响,只能被人家认为是“表扬稿”,只有那些真正具有了浓烈的文学性的作品才可能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样,报章上发表的报告文学基本上要有很强的新闻性,而这也是报告文学基本的属性之一。现在我们的报告文学恰恰少了太多的新闻性,写几年前、几十年前甚至上百年前的事都可称为“报告文学”,这让读者和外行人弄不清到底什么是报告文学、什么是纪实文学、什么是纪实作品了。

报章上的报告文学,其实在写作上的要求也是很高的。这不仅因为文字少和主题突出等特点需要作者有能力把控结构和内容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要在文学性和新闻性的结合上下苦功。而报章报告文学的文体要求其实与大部头的中长篇报告文学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也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二、歌颂性报告文学如何写得好看、写得深刻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从一般的大众心理角度看,与社会主流形态相反的事件和人物总会引起更多的关注和好奇,加上中国知识分子骨子里的那种反社会的批判意识,人们更期待看到一些批判性很强的报告文学。平时,我们在接触读者时,他们也经常会对报告文学提出意见,询问为什么现在很少看到“批判性”的作品,也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认为现在的报告文学远不如过去了。客观上讲,今天的报告文学,能影响人们的好作品确实比以前少了许多,但一个基本情况是:其他文学形态的作品也远没有过去影响那么大了,小说难道不是这样吗?诗歌难道不也是这样吗?我看,相比之下,报告文学——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纪实类作品——的读者面和影响力,如果剥离掉影视作品给小说带来的特殊推力外,还真很少有哪种文体可以超过报告文学的。这是比较公平和客观的事实。否定这一点是不客观的,因为它不是事实。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由于当下大多数报告文学作家,尤其像何建明这样的报告文学作家都去写歌颂性的主题了,就认为现在的报告文学不行了。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问题:今天许多歌颂性的报告文学确实写得不那么好,确实除了简单的直接的新闻式的“表扬”以外,很少有文学性,让人看了不那么艺术,或者根本没有艺术和文学的含量,这是报告文学的要害问题。

成熟的报告文学作家都明白,歌颂性的作品真正要写好、写得让人读后能够感到震撼心灵、记忆长久,其实远比写批判类题材要难得多。它的文学性、艺术性和语言的驾驭能力要求更高。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不管你承认与否,中国主体的强势发展是世界公认的,值得颂扬的正面远大于批判性的负面,那么报告文学创作者所写的歌颂类的作品,显然会比写批判性的作品多,这是一个基本事实。面对报告文学在创作上的这个基本事实,我们只有把歌颂类的作品写好、写得让人读后真正能够享受文学和艺术的那份特殊的精神美感,我们的创作才算是成功和进步了,报告文学的声誉才可能向着更高的层次提升。大家应当对此有一个认真的、清醒的认识,并要引起绝对的重视。

三、对报告文学的发展,要有战略思考和战略安排。

一种文学形式的发展,不仅需要作家个体的埋头苦干、专注创作,更需要一个领域或一个群体的整体合力,并努力营造良性循环和优质培育的大氛围。报告文学和报告文学作家要有所作为,在社会上和文学圈里形成自己的地位和优势,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展战略意识和发展战略安排,这关系到我们整个队伍和行业的前景,因此也必须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我认为当前存在于报告文学领域中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人才问题,面临青黄不接;二是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和扩大途径工作做得不够。如何让好作品获得更具影响力的效果,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三是批评与理论队伍要加强,眼下没有形成像小说等其他文学形式那么多的批评家与理论家参与、合力同谋的氛围;四是如何借助社会及有关部门力量,包括中央领导对报告文学的重视,来顺势扩大报告文学的社会地位;五是如何发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地方报告文学学会的作用,使学会真正为团结作家、带动队伍、为报告文学这一文体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六是如何利用和抓好相关阵地,包括报告文学杂志、报告文学图书出版和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的关注与配合运作问题;七是如何积极利用好中国作协及各地作协的资源,为报告文学发展提供方便和条件等。

上述这些问题,有的是需要作协配合,但多数是需要我们与会的骨干们一起动手去做。比如人才培养问题,可以通过组织作家进入作协、鲁院培训,或由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与鲁院联办,与各团体作协和各地区各行业合作来解决;比如传播问题,除了网络、出版和改编影视作品外,还可以同中央九套纪实节目等探讨合作机制;推出报告文学年度优秀作品,现在年选有点乱,不具备权威性。报告文学年度工作会等相应机制要建立,同时还要注意到报告文学学会如何发挥整个队伍的建设作用等问题。

要做的事还比较多,而且只要认真去思考就有可能做出些成效来。只要我们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报告文学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也一定会迎来新的黄金期。

(发表于中国作家网2012年3月29日,

原标题为:当前报告文学创作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同类推荐
  • 爱尔兰古诗选编

    爱尔兰古诗选编

    在英语进入爱尔兰之前,古爱尔兰语——盖尔语——的诗歌已经兴盛,并影响了后世的爱尔兰文学。爱尔兰古诗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发展出了严格的格律。诗歌讲究对仗押韵,每行多为七音节和五音节,和中国古诗有相通之处。此书选译的爱尔兰古诗包含有多个主题——神话、信仰、自然、爱情等——可供读者一览早期爱尔兰诗歌的风貌。
  • 曼苏尔

    曼苏尔

    回族民间传说故事丰富多彩。但由于种种原因,开掘面世的极少。《曼苏尔》为回族爱情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一曲曲“花儿”袒露着回族青年爱的情愫,抒写着爱的圣洁与美丽,爱的不屈与忠贞……
  • 朱自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朱自清作品集(3)(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带一颗心去田园

    带一颗心去田园

    《带一颗心去田园》为著名女作家赵玫、裘山山、庞天舒三人和最新散文集,分别为《我轻声唱起忧伤》、《一个人的远行》、《带一颗心去田园》。作品具有极高的性和艺术价值。
  •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宋词写艳情而不轻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如行云流水、老松柔柳,临风伴月,情调闲雅,怀抱旷达,使人心驰神往,无限沉迷。这本《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的精华之作。本书编撰体例除原词和鉴赏外,特附词人名片、注释、插图及后人点评。“词人名片”做介绍,力求言简;“注释”疏通义,力求准确;“鉴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助于读者掌握原语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语境交相辉映,触发大家的灵感。另外,我们还搜集了较为经典的后人点评,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启发思考。
热门推荐
  • 他说我最珍贵

    他说我最珍贵

    沈怀钰娶我,只不过用我当幌子,掩饰他不为人知的隐情,还差点沦落为替他生孩子的道具。沈以南娶我,明确地和我说,只是想让我替他生个孩子……我唐之雅招谁惹谁了!翻来覆去都是要为你们沈家生孩子!后来孩子还未出生,我却从沈太太变成他尴尬的婚外女朋友。我想逃,逃不出他的手掌和他360°无死角的呵护宠爱。我说,亲爱的,总有渣渣想虐我。他说,唐小猪,渣渣有你男人收拾,你只需不(给)变(我)应(生)万(猴)变(子)!
  • 星辰下的暖暖时光

    星辰下的暖暖时光

    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我讲,你听!!!!
  • 案例:中国手机的晚近面相(第31辑)

    案例:中国手机的晚近面相(第31辑)

    《案例。》是蓝狮子(中国)企业研究院,针对中国企业“创新”与“变革”两大主题进行实证研究,推出的电子单行本系列,旨在为中国企业管理者和财经研究者提供鲜活的商业案例。
  •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

    你是我久等的归人

    本书共选了陈麒凌18篇短篇小说。每篇所描写的感情类型都有不同,有大学生纯纯的爱,有刚步入社会青年青涩的爱,有对信仰的尊敬,有对父母深切地关怀,有对故乡真切的怀念,也有对社会不公平待遇的反应。每一个故事的人物形象刻画鲜明,没有千人一面,每人都展示了独特的个性。语言简洁质朴,贴近生活,是一本写满作者真诚的小说集。
  •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

    《内心的江湖》的主要内容包括:布谷声里的大舅、露宿地平线、弦月挂在年关上、醋·乡情、大雪桃园、到秋的高处去、以零分的名义起誓、异乡的月亮、梦见沥泉、不要说我一无所有等。
  • 恶童

    恶童

    这些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记忆是细碎的,很大程度上是不准确的,骗人的。我不敢说它们有什么意义。首先浮现在脑海的是房子,最重要的事情在此处上演。相邻十来间一款一式的房子,前后七八排:楼高四层,灰水泥墙,暗朱红漆木门和窗框。巷子平整,不见哪一户凸出或凹进。如果站在半空,会觉得这一区的“切边”整齐。房屋前门带小园子,杂花绿叶藓苔从墙上蹿出,但人们多从后门出入。至少,我们是这样。因之,我对“自家”后门、别人家的前门是熟悉的。后来,记忆淡漠、变形了,但别人家二楼三楼阳台的石料护栏上幽绿的菱形图案,还有些许印象。
  • 谈艺录

    谈艺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丫丫奇遇记

    丫丫奇遇记

    悠悠和一只会变成热气球的老虎,一只兔子,一只乌龟,一头长颈鹿,一起前往彩云之巅,拯救人类的故事。(此儿童故事为中英文对照,欢迎父母带着娃娃们一起看)
  • 万古修真图

    万古修真图

    千年化灵只为飞升,万年修仙可得长生否?天道至公,不眷苍生。敢问苍茫,何人掌乾坤?
  • Poems

    Po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