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53500000007

第7章 心理成长,需要科学指导

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都有对自己的心理不满意的时候,所以每个人都在寻求心理的成长:尝试调节自己的心态,试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改善自己的性格……只是常常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这是因为没有掌握合理的方法,心理成长,需要科学的指导。

01 感谢曾困扰过我的心理问题

先介绍一下我心理成长的过程。

说起来,我能够在心理成长方面形成独具特色的理念、方法体系,还要感谢那些曾经困扰过我的心理问题,感谢情绪、行为、性格曾经存在的诸多不足。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二十多年来,我每天都在探索如何更好地成长。有了丰富的亲身实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心理成长的规律。曾经的问题和不足,成了一笔财富。

我的青年时代有过不少心理问题,内心的烦恼和困扰比较多,那时候不懂得如何去改善情绪、行为和习惯,对性格也不满意。

这些问题主要是从高中开始的。童年时父母对我宽容、鼓励,基本是让我顺其自然地成长,没有太多的要求。到了高中,我喜欢看《读者文摘》《青年文摘》之类的读物,其中励志和成功学的思想鼓舞了我,让我更加努力,意志更顽强,但是在它们的影响之下,我常常过于勉强自己,违背用脑规律,比如头脑疲劳了也不休息,要求自己在不适合的状态下依旧高效学习,最终在高三时患上了肌肉紧张性头痛。

这些思想也让我过于执着、追求完美,目标过高,过于勉强而不知顺其自然,过于强调主观能动性而违背规律,所以常常有些紧张、焦虑、急躁,肌肉紧张性头痛跟随了我多年,后来也品尝过短暂的抑郁,也曾经为强迫症、抽动症所困扰。

有些同学和同事听我说起这些心路历程时很惊讶,因为他们感觉我很正常啊!是的,我基本保持着阳光、积极的心态,只是有时会有阴霾。我知道,人的一生或早或晚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或困扰,这很正常,所以基本能接纳这些问题,带着它们去生活,再慢慢想办法去解决、成长。如果不能接纳,会增加内心的冲突,反而不利于成长。

1990年考入国防科大后,可以说大部分时间我都会头痛,这与我的心理(主要是情绪和用脑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苦苦寻求解决之道。从那时起,我阅读了一些心理学的书籍,但是总觉得不得其门,无法改变自己。在烦闷之中,我常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改变的钥匙在哪里啊!

不懈的努力最终有了回报。1993年我看了《你的潜能》一书,其中有一句话,大意是:你的行为与感觉并不源于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源于你对这些事物持有的认知、看法或想象。还记得那是在大三结束的暑假,我当时正坐在老家小山的草地上。当我看到了这句话,我顿觉醍醐灌顶,恍然大悟,青翠的山谷仿佛也更明亮了。从此,我找到了心理成长的钥匙:想改变情绪和行为,首先要改变认知和看法。从此,心理成长之门就打开了。

很多人都觉得性格、情绪、行为难以改变,其实是因为没掌握方法。就像锁上的门,使出全身的力气也难以推开,而有了钥匙就简单多了。改变认知的方法就是心理成长的钥匙之一。当然,方法看起来简单,过程却并不容易。没有人指导,也找不到合适的书籍,主要靠自己内省、思考、摸索、领悟,所以,成长对我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四五年之后,我才知道自己使用的方法就是心理咨询中认知疗法的核心思想,1950年代艾里斯已经提出了认知疗法的主要理念,40年后我才知道;60年后很多读者还不知道,这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西方心理学大师辈出,留下了不少珍宝,这些是值得学习和吸收的,以心理学的理论为依据去心理成长,是扎实、可靠、科学的。

心理成长需要长期的坚持,开始的六七年里,我每天需要花两三个甚至六七个小时来学习、思考,对遇到的情绪、行为等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其中的心理机制,探寻心理的规律,摸索解决的方法。其中,改变认知是主要的方法,识别不适合的情绪和行为背后的不合理认知,建立合理的认知,形成习惯性思维,问题就逐渐得到解决了。这样,我逐渐总结提炼出一些心理成长的理念和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合理有效的。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内省和反思,之前困扰我的情绪、行为的诸多问题基本解决了,我收获了幸福自在。

2000年左右,我开始做一些心理咨询。我发现,人的心理规律是那么相似,心理问题的内在机制也是相同的,从我自身经验总结出来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人的心理成长。

2010年,我决定开始研究家庭教育,把心理成长中的部分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家长和孩子的情绪管理,孩子的性格改变、行为改善、抗挫折能力培养等方面,结果迅速取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我的家庭教育专著《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很多读者说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但改善了亲子关系,还改善了夫妻关系、同事关系,心态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这进一步证明了理念和方法的有效性。

现在,我把这些方法系统地总结出来,分享给大家,有了这些指导,读者就可以少走弯路,不必像我当年那样经过了漫长的努力,可以较快捷地实现心理的成长。

02 改变认知,走出自卑黑洞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心理问题,甚至严重心理问题。它们都是正常心理规律的产物,是可以理解的,从心理规律出发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也是心理成长的一部分。

这是我咨询过的一个案例,从中可以初窥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天空湛蓝。我坐在星巴克的窗边,等一位大学研二的女生。

她通过微信找到我,简单聊过几次,能感受到她情绪的低落和无助。她前几天朋友圈有一条消息:一直以来都活得很辛苦,突然好想走。这让我心惊,所以当她寻求帮助时,我答应了。

她来了,外貌外形很普通,看起来也不善衣着。本是青春妙龄,但是却有些抑郁,看来阳光没有照射到她的心里。坐下后,她开口就和我谈起她的母亲和父亲,低着头。

高中时妈妈经常向她抱怨:“都是为了你,我和你爸才经常吵架,才搬家到这里,才不工作来照顾你……”这让她自责,觉得欠妈妈很多,压力很大。妈妈控制欲很强,什么都说了算,如果她不听,妈妈就很生气。她在家里表现得很听话,却被深深压抑,所以在学校反而经常顶撞老师,欺负同学。妈妈对她的优点觉得理所当然,从来不表扬,只盯着她的缺点。所以,她学习虽好却自卑,当我询问她有何优点时,她肯定地说:我觉得自己没什么优点。

自然,母亲的教育方式给她带来了一些伤害,目前的性格、心理状态的形成与母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但是,过去就在那里,不可改变,也不可重来,是想起来心痛,让自己痛苦?还是平静安然,如看云起云落?直接决定我们情绪和行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认知。过去已经不可改变,我们可以改变认知,认知变,情绪变。

她还是有悟性的,理解了我的意思。她说的确如此,比如从小想当然地觉得父亲欠她的,现在想来却并非如此。父亲并没有伤害她,只是他能力不够,运气不好,就像人生激流中一艘小舟,掌握不了命运,也怪不得他。认知改变了,对父亲的感觉也就改变了。

如果理解妈妈,改变认知,那么怨恨也会少多了。妈妈的原生家庭也有问题,姥姥从小就对妈妈不关心、不爱护,妈妈可能深深感受到这样对孩子不好,所以对她特别关心和爱护,只是不小心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过多控制,让她感到很压抑。母亲不懂家庭教育,其实很正常,中国这样的父母何其多也!毕竟本意是为了她好。再说目前的心理状态也不能都归因于父母,她本身的性格就属于敏感型的,从小这一特点就很明显。

理解了,就容易宽容了。她抬起头来,渐渐露出了笑容。认知变了,想起过去,想起妈妈,也就轻松了许多。

过去的经历,常常会沉淀为认知或习惯性思维来影响我们。所以,放下了过去的包袱之后,重点分析当下影响心理的主要因素(包括认知、情绪、习惯等)就可以了。

比如,自卑的形成固然来自于她的经历,但是她的自卑感主要是因为对自己没有一个合理的自我形象。正如她所说:我觉得自己没什么优点!

我请她罗列一下自己的优点,她想了想,接连找出来不少:学习悟性高、成绩好,不怕吃苦,能艰苦奋斗,勤奋,有毅力,有恒心……这怎么能说没什么优点呢?如果很多父母发现自己孩子有这些优点,做梦也会笑出来的。她过多地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对自己的优点觉得理所当然,视而不见,只关注自己的缺点。

我又请她罗列一下缺点。她先想到了自理能力差,我认为这其实没有什么,结婚之后想学也很快,可以忽略。她想了想,说很多时候是自己要求太高了,所以处处觉得自己不行。比如,她觉得以目前的能力和水平,很难赚到很多钱。其实这是正常的,能赚到很多钱的人很少。当然,她的确是存在一些缺点的,比如衣着、打扮很一般;比如性格、情绪等还有问题。对于这些不妨老老实实承认,坦然接受,这样就不会觉得那么难受了。何况,这些也是可以改进的,衣着打扮和头型用用心就会有所改进;掌握了方法,心理问题也可以改善。如此分析,会发现缺点原来不像想象中那么多、那么严重啊。

她在沉思。如果多做这样的分析,改变自我形象,对解决自卑会有帮助。

她还有一些困惑。她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但每当她的意见与妈妈相左,妈妈就会很生气,说:我再也不管你了。她在意妈妈的感受,妈妈的反应让她害怕、担心,怕气坏了妈妈,所以感到很压抑。其实不妨转换认知:我们对亲人只应该负有限的责任,妈妈有自己的命运,我们也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毕竟,如果自己这么痛苦也是妈妈不想看到的。所以,还是大胆地做自己吧。

她若有所悟,眼睛亮起来了,微笑慢慢浮现在青春的面孔上。

维尼小语:

学会理直气壮,就会有底气,不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助于建立自信。

不过,现在她还处于抑郁的状态,情绪对她有强大的作用。在这种低落的情绪下,对于负面消极的东西特别敏感,对于积极的方面却很迟钝,所以,我开出的“药方”即使适合,此时也会被淹没在情绪的漩涡之中。

所以,目前首先要做的是调节情绪,多去转移注意力,比如跑步健身,多和同学一起聊聊,多去参加活动……情绪好转之后,再去慢慢改变认知,形成合理的习惯性思维。这样,才会从抑郁状态逐渐走出来,而且效果也会稳定。

维尼小语:

情绪对认知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有时需要先调节情绪,再改变认知。

她觉得我说得对,在低沉的情绪下确实难以摆脱,总是想来想去,都是些负面的东西。回去后先换个发型,找同学一起去买件时尚的衣服,先换换心情吧。

阳光照在她的脸上,希望也能照到她的心里,这是这个年龄的女孩子应该有的状态。

过了几天,她发来讯息:已经在坚持跑步了,虽然时好时坏,但是知道了方向,不像以前那样不知所措了。

一个月后,她说感觉自己好多了。

两个月后,她告诉我,活着很幸福。

03 发现自己的本性,做自己就好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对某个心理学派提出了批评意见。一位热心的读者有些疑惑,给我提了一个建议:您作为一位咨询师不是应该包容、宽容一切吗?为什么要去批评呢?

这个问题涉及心理成长的目标。一个人是否需要做到完美和极致呢?是否要用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呢?显然我做不到,读者也做不到,也不需要做到。我是比较宽容的人,但只要批评是理性和客观的,批评又有何妨呢?心理成长,可以“随心而动”,适合自己就好,自己喜欢,觉得舒服、自在,不影响他人,适应生活和工作就可以了,可以保留自己的特色和本性,可以做自己。

比如,有的人喜欢安静,过多的交际对她来说是不愉快的事情,那么就不必非要变得善于交际,能够正常、自然地交往也不错。有的人喜欢直率,那么就没有必要变得很委婉,可以表达真实的想法,只要考虑别人的感受就可以了。一个不风趣的人没有必要费尽心思变得幽默,而一个俏皮的人也不必非要变得庄重,毕竟人不是孙悟空,不能想变成什么样就能变成什么样,适合自己、适合当下就好。

那些看起来不同的性格,比如内向和外向,爱表现和不爱表现,哪个更好?其实,性格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只要适应生活和工作,只要不过度,不构成障碍,都可以。性格的成长可以顺势而为,在保持本色的基础上去调整、改变,这样更轻松自然。对于成人和孩子,都是如此。

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好?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有人喜欢紧张刺激,有人喜欢平静从容;有人享受淡淡的忧伤,有人则希望愉悦常在。自己喜欢就好。

不同年龄阶段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我年轻时多愁善感、有些诗意,有些激情;中年后则理性客观、平静淡定多一些,我觉得都不错。

在同一场合,不同角色适合的心理状态各不相同。比如2016年奥运会中国女排的决赛,对于观众来说,如果有些紧张、执着,可能更容易感受比赛的精彩;如果太淡定和超脱,趣味就少了很多。而对女排队员来说,太紧张,太执着于输赢就容易发挥失常,淡定超脱些则有利于稳定的发挥。

尺度也是重要的。如果观赛观众太紧张、执着,那么输了会很懊恼;而运动员如果太淡定以至于不兴奋,也不利于发挥水平。性格也是如此,活泼是不错的,但太活泼可能就不好了;安静也不错,太安静了则不好。

总体来说,心理成长也可以“随心而动”,适合于生活和工作,觉得喜欢、满意,就是好的心理状态。如果觉得不满意、不喜欢,对生活、工作造成了障碍,那么就需要改变了。

生活在世间,七情六欲给我们带来烦恼的同时也会带来幸福,所以想获得幸福自在没有必要无欲无求,可以照常去生活,照常去追求,只是要学会合理、适度、合乎自然。

04 情绪本身并无好坏之分

我们常说要克服不良情绪,那么什么是不良情绪呢?

其实,情绪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是否适度,是否适合情况。

忧伤,如果只是淡淡的,有些诗意的感觉,也是不错的;但是如果忧伤过度成了抑郁,就成了不良情绪。

高兴,一般来说是美好的感情,但如果过于激动和兴奋,就可能乐极生悲。

悲痛,在某种场合也是适合的情绪,但过头了,就需要调节。

适度的焦虑,会推动我们去解决问题,但是焦虑过度就会让人备受煎熬。

适当的恐惧,会让我们保持警醒,远离危险,但是恐惧过度就成了障碍。

适度紧张会提高兴奋度,激发潜能,但是紧张过度就容易方寸大乱,发挥失常。

平静淡定的心态一般来说是理想的境界,但是如果火烧眉毛还不着急,恐怕也会延误时机。

所以,任何情绪都可能成为不良情绪,也可以是良好的情绪,不良的情绪是指过度的、不适合的情况,让我们感到痛苦甚至构成障碍的情绪。

05 依靠意志能解决心理问题吗

每一个人或早或晚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这很正常。出现心理问题,也是我们心理成长的机遇。

但是,心理不是想改变就能改变的。比如知道不应该害怕,但还是恐惧;知道应该自信,但还是自卑;知道不应该紧张,但是越想不紧张就越紧张!很多时候心理有“不由自主”的特性,意志力有时是苍白无力的。

心理有一定的规律,改变也需要专门的方法。这也是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原因。

比如,在过于低落的情绪之下,即使有意去思考正面积极的方面,感觉也迟钝;此时会不由自主地对负面消极的方面感觉更敏感,从而继续产生低落的情绪,所以往往难以摆脱,甚至会抑郁。这就是情绪影响认知的规律,所以,首先要做的是调节情绪而不是思来想去(改变认知)。

情绪产生之后,会通过植物性神经引起生理上的反应,比如肌肉、心跳、呼吸的变化,这种反应会持续一段时间。而植物性神经是不受意识控制的,所以有时用意志来调节情绪,效果不佳,此时不如采用运动等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情绪慢慢平静下来。

驱力也会影响意志发挥作用。比如,很生气了,情绪会驱动我们发火,有时想忍也忍不住。又如喝酒、吸烟成瘾,明明知道不应该去喝、不应该抽,但还是不由自主,这就是欲望的驱动力量。

习惯性思维会有力地影响情绪。比如看到孩子题目又做错了或又没听懂,如果您的习惯性思维是“他不该做错,该听懂”,那么就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生气、发火。

如果学会理解孩子,改变自己的认知,觉得“孩子这样是有原因的,其实该做错,该听不懂,我觉得容易,那是从成人的视角,但是对孩子来说还是难的”,那么情绪会平静得多。

害怕也是不由自主的。记得我在大学时,对于跳马总是有种莫名的恐惧,难以克服。后来,依靠“系统脱敏法”成功地消除了恐惧,最后还获得了全校跳马冠军。方法此时比意志力更有效。

公开发言时可能会不由自主地紧张,并且越是告诉自己不要紧张反而会越紧张,所以意志帮不了多少忙。此时如果学会改变自己的认知,比如:就像平常一样说话就可以了,那样表现反而最好,可能就不紧张了。

如果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说话做事就会没底气。如果学会“理直气壮”的方法,就可以变得有底气了。这是靠意志难以做到的。

有时压力太大,虽然凭意志可以坚持,但会让人感到煎熬,此时,如果改变认知,学会“做能做的事情,其他的顺其自然”,压力自然小很多。

再谈谈强迫症,我认为其实质是习惯性出现的怀疑,这种怀疑出现之后,会产生驱力,驱动你去消除这种怀疑。这是不由自主的,如果与之对抗,不顺应这种想法,可能会感到紧张焦虑。比如,有洁癖的孩子,当他怀疑自己手不干净的时候,会抑制不住地反复洗手。此时,如果父母不让洗,孩子会感觉很难受。

再如抽动症,抽动动作是对紧张焦虑或不舒服感的习惯性宣泄,当紧张焦虑时,抽动动作会自动出现,比如眨眼、耸肩、动鼻子、鼓肚子、清嗓子等,这也是不由自主的。儿童抽动症的康复不是依靠控制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去解决引起孩子紧张焦虑的根本原因,比如改善孩子敏感的性格,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等。

心理有时是不由自主的,意志力在某些情况下会失效,所以,懂得心理的规律,掌握恰当的方法,对心理成长很重要。

同类推荐
  • 最神奇的心理学智慧(全集)

    最神奇的心理学智慧(全集)

    本书通过对各种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发现、解决,揭示心理学中的各种定律和法则,使读者对心理学有一种大纲式的认识,也给处于现代生活的人们提供一些心理自愈的方法和技巧。本书与市场同类书籍相比,有一些与众不同之处,分别是。第一,角度非常全面,几乎囊括心理学的所有方面,包括成功、情绪、幸福、职场、管理、竞争、教育、情感,等等;第二,内容清晰凝练,同时还分有板块,思路观点一目了然;第三,语言风格清新有趣,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非常具有阅读性。
  • 最新版FBI:谈判博弈学+自控修炼学+逻辑推理学+表情行为学(全集)

    最新版FBI:谈判博弈学+自控修炼学+逻辑推理学+表情行为学(全集)

    《FBI心理学系列》涵盖了《FBI自控修炼学》《FBI谈判博弈学》《FBI逻辑推理学》《FBI表情行为学》四大方面的FBI心理修习大全。从四种不同的角度出发,为读者解读FBI破案过程中所采用的心理学方法,从而使读者在阅读之中收获到适合自己的心理学知识。
  • 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极简人际关系心理学

    人际关系心理学是纠正人性弱点和培养人性优点的学科,认识到人性的优缺点后,我们就可以在心理上占据上风,就可以随时把握对方的心理活动,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无论是扩展人际关系还是维护人际关系,心理活动均参与其中。它既包括自我的心理活动也包括对方的心理活动,任何时候都不要情绪化,别让不良情绪主宰自己,然后做对事说对话。这样的话,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就变得轻松自然了。
  • 拿来就用的心理学

    拿来就用的心理学

    其实,心理学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可是,当人们翻开心理学那厚重的课本时,可能就会感到困惑:涉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如此之多,要从何读起?为什么感觉如此枯燥难懂?为了使更多的人轻松了解心理学,本书以漫画的方式,生动地讲解了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解释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学现象,希望人们可以在愉悦的心情下,快乐阅读,快乐收获。
  •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超越快乐原则》修正了弗洛伊德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抑制、症状与焦虑》是弗洛伊德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论著。
热门推荐
  • 雄霸神荒

    雄霸神荒

    传说武道巅峰,在神荒大世……少年沈凡,资质低下,总是被人欺侮,直至一日,得阴阳神钱,成绝世天才……从此,踩各路天骄圣子,收各路仙女神姬,战诸天万界强者,步步巅峰,誓要雄霸神荒!(群:136194546)
  • 爆笑追妻:妖孽99次挨揍

    爆笑追妻:妖孽99次挨揍

    胆小懦弱的风家大小姐,一夜之间由天才沦为废柴,再次醒来之后性情大变,贪生怕死,欺软怕硬,爱钱爱权爱美人,乖张到令人发指。她本想找头拉风的坐骑来耍耍,却不料找来个能屈能伸能吃能睡能守得住门的‘镇宅神兽’,从此三观是路人,下限是浮云,桃花朵朵成烂泥……风大小姐忍无可忍,背上包袱,背井离乡,背地里偷人,正得意间却被抓了包。男人一本正经:“女人,要陪吃陪喝陪睡找我就好,何必去祸害人家良家妇男!”风大小姐怒:“就因为你太无良,所以我才找的别人!”男人眯眼:“就你这种一不高兴就要揍人的脾气,你觉得有人能受得住?”风大小姐:……
  • 魅杀

    魅杀

    好消息,本文《魅杀》于9月28日已加入5折特价V书,全文看完只2.8元!!!推荐湘另外两篇文:《第一奴妃》(宫斗文)《杀神女帝》(连载中)《很魅很狐狸》:(已完结)魅杀,以音化魅,以魅为杀!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我心上。我是一个拥有三世记忆的女子,在这三世里,我有着同一个身份——杀手!这一世,我有着倾国倾城绝世魅惑的颜容,名唤晚夕。仿若命运注定,我仍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杀手,相比杀手的一剑封喉快准狠的杀招,我更擅长魅杀,给我任何能够发出声音的物器,我就能以音化魅,以魅为杀……盟山誓海,海枯石烂;七情六欲,欲壑难填;恩怨仇恨,恨天荒老;万里江山,山河碎破!看三世杀手辗转四位帝皇身侧,身兼仙妃、魅妃、夜妃,三重身份,魅乱锦绣河山…本书以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二个与三个朝代:齐朝与梁朝,北朝的第一个朝代:魏朝为背景!与历史稍有差入!http://m.wkkk.net/g/jx123湘的圈子,亲们进来坐坐,聊聊哈!!
  • 天使路过

    天使路过

    本书是备受国内读者喜爱、以散文随笔著称的新锐女作家乔叶的心灵励志书。乔叶为国内发行量最大杂志《读者》的签约作家,其作品在诸多的报刊杂志中有很高的转载率。本书由70篇左右短小精悍的美文和随笔组成,文字犀利而凄美,直面所有女性读者敏感而纤弱的内心和情感世界。在书中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对生活、对爱情的独到见解,让人们在感动之余生出无限的慨叹。
  • 火影之制霸系统

    火影之制霸系统

    新书《绝地求生之天幕》近500人莫名其妙出现在一艘老旧的游轮里,广播里传来了指令,面对未知和丧失性命的恐惧,一路杀戮,只为追求幕后的真相。
  • 皮影戏

    皮影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皮影戏》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老子自然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中医认为,病是病根,症是症状,有着明确的区分。很多症状是人体自愈现象。抑制症状,可能是多余的关照。发烧和食欲不振是世间的两大名医;疼痛是上帝送给人的礼物。中医讲究以毒攻毒,以病治病。“治风用风,治热用热”,健康需要“大局观”。小病不断,大病不犯。有“病”不一定是坏事。从来不生病,一病就要命。没“病”不一定就健康,也可能是免疫系统不够敏锐。“药不暝眩,其疾不愈”。要区分药物的副作用与瞑眩反应。中医讲究“虚不受补”,小心被补品害惨。免疫力是把“双刃剑”,开非越高越好。 本书以真心的关照,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真真切切地照料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第一狂妃:惊世废物斗邪皇

    第一狂妃:惊世废物斗邪皇

    前世被未婚夫伙同姑姑阴谋害死,萧萌再次醒来天地变色万兽惊恐,殊不知她却在死灵法师皮鞭之下点燃仇恨之火。你说你强大就强大了吗?在我萧萌眼里你只是个玩骷髅的戏子而已,骷髅我帮你拆了,祖传宝藏我给你收了,至于你这人就勉强当我坐骑吧。姑娘我不会害羞的……【新坑,各种翻滚求收藏求推荐票求留言,喵,各位大大,路过请收藏哇!】
  • 动荡的日子

    动荡的日子

    范小青的短篇,严峻有中温情,沉重中有轻松,或者说,在严酷的生存状态的描写中,有浪漫的人文情怀。范小青以她风和日丽的韧性、风调雨顺的恬然,穿越着我们的日常、穿越着我们得以生存的时空和精神世界,静水深流、空山鸣响,这是范小青小说的智慧,更是范小青小说的力量所在。